资料简介
- 1 -
第 22 课 太 空 一 日
【教学目标】
1.借助小标题,了解我国宇航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
2.学习运用小标题的写法,理解其层次清晰的作用。
3.感悟航天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科学的态度。
【情境导入】
杨利伟,“中国首飞航天员”,当代中国与民族精神的标志性英雄人物。对于进入太空的经历、所见、
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我们可以读到,他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
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 14 圈,经历了地球上 14 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
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他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以负责和揭秘的态度亲自描写了中
国人的太空之旅,所有读者将跟随他的经历感受到真实的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今天,我们学习杨利伟
的《太空一日》。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模拟(nǐ) 炽热(chì) 俯瞰(kàn)
严谨(jǐn) 逃逸(yì) 稠密(chóu)
遨游(áo) 瞬间(shùn) 烧灼(zhuó)
(2)解释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烧灼:指高温炙烫。
瞬间:一眨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严谨: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
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 2 -
程办公室副主任。2003 年 10 月 15 日北京时间 9 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 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
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背景简介
2003 年 10 月 15 日上午 9 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 21 个
小时、60 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结束,向世人宣
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 40 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3.读课文,根据文章的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1—17 段):写火箭发射、飞船起飞时“我”因共振现象而产生了极大的痛苦,以为自己要
牺牲了。
第二部分(18—29 段):“我”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形状,在太空判定飞经地球的方位,还看到太空中类
似棉絮状的物体。
第三部分(30—39 段):作者描述在太空中“本末倒置”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67 段):作者具体描述飞船返回地面的经过。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为什么“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明确:飞船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让“我”非常痛苦,感到难以忍受。
2.“我”在太空中看到了什么?
明确:地球是一段弧;各大洲和自己的祖国;看到一些类似棉絮状的物体。
3.“本末倒置”是怎样的一种错觉?
明确: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4.“我”为什么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呢?
明确:因为当时飞船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纹,“我”不知道这是正常现象。联想到“哥伦比亚号”航
天飞机因为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条裂缝,然后高热就使航天器解体。增加了“我”的紧张感。
5.飞船抛伞经历哪几个阶段?
明确:抛开降落伞盖,迅速带出引导伞;引导伞出来后,紧跟着把减速伞也带出来;减速伞让飞船减
速下落,16 秒钟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
6.详细记录飞船落地的时间,有什么意义?
明确:“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球,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
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3 -
7.结合文中的事例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明确:对于太空中的神秘声音,技术人员用各种办法模拟,让“我”反复听,“我”却总是觉着不像。
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也没有个结果。作者没有听到和太空中一样的声音,就不签字,表现了严谨、科学
的态度。
作者在太空中看到一些棉絮状的物体,认为也许是灰尘,也有可能是太空垃圾,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
是些什么。作者猜测那些东西可能是灰尘、太空垃圾,但不确定,表明了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判
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表现了作者严谨、谨慎的态度。
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9 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
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运用数字有何作用?)
明确:“数百吨”“八台”“几秒钟”“上千吨”准确说明了火箭发射时的巨大威力和壮观场面。
2.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箭起飞时“我”紧张的程度。
3.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
得自己快不行了。(“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几乎”表达无法承受的程度,去掉后就变成了“无法承受”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因
此不能删去,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4.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 26 秒钟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空前的紧张中。
(“26 秒钟”与“特别长”矛盾吗?)
明确:不矛盾。26 秒钟的时间段虽然很短,但巨大的痛苦让“我”难以承受,“整个人一动不动,眼
睛也不眨”足以表现当时的痛苦之状。因此“我”感到“特别长”。
5.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
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对祖国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和飞上太空的自豪之情。
四、拓展视野
杨利伟语录
“失重的感觉像海草”
“睡眠很少,在舱里没来得及做梦”- 4 -
“太空饮食,最爱吃的、打分最高的是榨菜”
“时刻准备着,执行任务也没问题”
“相信下次载人航天飞行,还会有第一批航天员的身影在太空展示”
“第二批航天员将在明年完成选拔,一旦有任务需求,招女航天员也没有问题”
没时间去害怕
主持人:国内外的专家、航天员都评价您那是一次无比完美的飞行。但毕竟是第一次,您心里害怕过
吗?
杨利伟:航天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它本身的风险所有人都能认识得到,作为职业航天员也认识到了,
从工作角度来讲,面对腾空的时候,这个时候想到的是要做什么,我们还是以完成工作为主,没有更多时
间去想其他的东西。
飞船里震撼不如外面大
主持人:您坐在舱里是什么感觉,是不是像平时我们坐飞机起飞那刻或者玩过山车的 N 个加强版?
杨利伟:在飞船里的感受,从它对人的震撼程度来讲,我觉得还没有在外面大,我指的是声音。尤其
是平地,我第一次飞行的时候没有看过发射,后来神六、神七我都在现场,从这个角度看火箭腾飞时候的
震撼感比在飞船里更加强烈。当火箭离开地面的时候,我觉得还是非常平稳的。我自己感觉比我们的飞机
起飞的时候还要平稳,当然它是一个逐步加速的过程。当它徐徐离开地面的时候是一个很慢的过程,逐步
加速的过程给人的压力是综合的,比如它的噪声和震动。当然,从过来的角度来讲,比过山车这些还是要
大得多,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
失重的感觉像海草
主持人:都说进入太空之后失重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您能不能给我们描述一下?
杨利伟:飞船进入太空,入轨了之后,在微动力的情况下,我们所有的物体都会处在一种飘浮状态下,
这种物理现象非常奇妙。我记得飞船和火箭第一次分离之后,我感到突然间的失重。我回来之后,跟同行
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我说我当时看到我们飞船上所有的固定物体全都飘浮起来,就像在海底看到海草一样
飘浮起来,包括还有一些小的浮尘都飘浮起来了,伴随着我们的身体会有往上浮的感觉,当然我们当时是
固定在座椅上。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也非常奇妙,比如说我想到另一个地方去操作一个动作的时候。在地面上,大家看
到我们穿着航天服,航天服有 20 多斤重,在太空舱里,我们有一个拉带,用手拉着拉带然后漂浮过去,
非常轻松。如果用力过度可能会把自己撞到舱壁上,这些都非常有意思。
大家看到,所有航天员,不单单是我执行任务,包括神六、神七上天,航天员都会在手册上用书写笔
做记录,当一支笔不使用的时候放在面前,它就会飘浮,再使用的时候可以随时拿到。- 5 -
遇到外星人,我想也是同行
主持人:很多网友都问,您去过太空,您觉得太空里真的有外星人吗?您希望自己碰到外星人吗?如
果碰到您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杨利伟:我飞行的过程当中,没有碰到外星人,当然从我们的愿望来讲,希望有更多的类似人类文明
的生物存在。如果说我遇到了,我会跟他们打招呼,我想我们也是同行。
太空饮食,最爱吃榨菜
主持人:您在太空中都吃了些什么,会不会突然口味变了,或者特别想吃什么东西?
杨利伟:我在飞行过程当中显然是没有神六或神七航天员吃的那么丰富,为什么?因为当时没有让我
到轨道上去,虽然当时和现在的所有设备都一样。我吃的基本上还都是凉的食品,这个也非常好了,大家
也看到我当时有过一段录像,我吃的是非常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小月饼,很小,我们叫“一口吃”的食
品,因为不能张着嘴去吃,怕飘起来。食品很丰富,有几十种,可以在上面加热,在地面上能吃的在太空
中都能实现。不过在上面工作比较喜欢吃一些刺激的食品。
主持人:味道重一点的食品?
杨利伟:对。我们开玩笑,最喜爱的、打分最高的食品就是榨菜,当然那是一个味道的调整,现在整
个食品非常丰富了。
太空飞行,没时间做梦
主持人:在太空睡觉和在地球上有什么不一样吗,有网友问眼皮能不能闭上?还有网友问会做梦吗?
杨利伟:没有,这个应该和地面是一样的,我们的航天员,特别是随着整个任务增加,航天员的任务
越来越重,在上面的休息非常必要。我在飞行过程当中,规定有 6 到 7 个小时的睡眠,当然为了完成更多
的任务,没有睡这么多。去年我和很多同行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很多人问,有一个心理专家,他调查了很
多航天员,说航天员在空中不做梦,他问我做不做,我说实在抱歉,因为实在没有时间做梦。
五、本课小结
本文回忆了作者乘坐太空飞船在太空飞行 14 圈的经历,重点回顾了发射时因共振瞬间产生的巨大痛
苦,看到的太空奇景,听到的神秘声音,返回地面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时刻等,表现了作者勇于探索、不怕
牺牲、严谨科学的精神品质,也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的热情和探索太空的自豪之情。
附板书设计:- 6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