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
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1、领悟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2、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3、领会这件事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2、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字词(听、写训练)
(二)、研读与赏析:
1、学生自由朗读,划出详略描写的句子。
2、写过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学生阅读、讨论解决,考察能力)
明确:本文写作上详略得当。开头的说明和末尾的点题是略写。当中攀爬悬崖和爬下
悬崖的回忆是详写。在写攀爬悬崖过程中,详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其他小朋友的活
动则略写。写“我”爬悬崖的过程详写,详写“我”怎样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父亲的
指导则略写,详写“我”的行动与心理。
3、合作探究:(投影显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教师点评。)
﹙1﹚、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明确:课文第二部分中,当“我”被弃于悬崖,文章用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
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
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大量词句刻画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
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强烈的恐惧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
化: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
到的”)。随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
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2﹚、“我”心理变化过程怎样?
明确: 最初 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 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
随后 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最后 巨大成就感
﹙3﹚“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
明确: 明确:“经验”有两层意思:①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②再
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
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
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
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4﹚、“屡次”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评点)
明确:屡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课文中用“屡次发现……”强调这“经验”的普遍意
义。 2
四、小结:
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
板书:
事 小 实
理 大 虚
五、体验与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分析困难、化解困难,对于我们学习具
有那些积极的意义?面对考试失败,面对竞赛的失败,我们的心理时怎样想的?举例说明。
六、拓展与延伸:
张海迪在下肢三分之二的躯体瘫痪的情况下,凭借自己坚强的毅力自学完中学到大学的
全部课程,并且成为医学博士,作家,成为当代青年学习楷模,以此谈谈自己今后如何走出
人生之路的困境。(这一题是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名人成才之路,激励学生积极向
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