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
连加、连减
课题 连加、连减 课时 使用日期
教学目的 1.通过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教学重点 通过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 通过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反馈旧知 开火车口算。
新知探究
(一)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听说最近花果山可热闹了,让我们一起跟随着美猴王乘坐小火车一起去看看吧!来,让我们一起合作将小火车开动起来!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2
出示情境图,初步感受图意。
(一)整体读图,找准数学信息。
同学们,从上到下仔细观察这三幅图,看看哪个同学能从这三幅图中发现更多的数学信息?
预设 1:树下有 4 只小白兔,第二幅图还有 3 只小黑兔,最后一幅图有 2 只小灰兔。
预设 2:树上有 5 只小猴子,跳下水里 1 只,第三幅图跳下水 2 只。 ……
(二)抓住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整理数学故事。
(出示课件见图 2)在这三幅连续的画面当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数学信息,那我们能不能根据小兔子和小猴子来说一个有关它们的数学小故
事呢?
小兔子的数学故事。
引导学生用“有……先……又……”来完整表达。(树下有 4 只小白兔,先跑来 3 只小黑兔,又跑来 2 只小灰兔。)
再引导学生用“有……第一次……第二次……”来完整表达。(树下有 4 只小白兔,第一次跑来 3 只小黑兔,第二次跑来 2 只小灰兔。)
小猴子的数学故事。
谁能用刚才的“有……先……又……”或“有……第一次……第二次……”来说说跟小猴子有关的数学小故事。
预设 1:树上原有 5 只小猴子,先跳下水里 1 只,又跳下水里 2 只。
预设 2:树上有 5 只小猴子,第一次跳下水里 1 只,第二次跳下水里 2 只。
(三)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你能根据刚才说的数学小故事,来说一个跟它们有关的数学问题吗?3
预设 1: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预设 2: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
三、交流质疑,明晰问题。
解决问题:一共有几只兔子?
(一)理解“一共”的意思。
你能说说图中的小兔子有哪几种颜色?(生交流:小白兔、小黑兔、小灰兔)要求“一共有几只小兔子”,是求几部分的总和?
(二)自主探究。学生用不同的学具摆一摆,说一说,数一数。
(三)探究算法,明算理。
4+3+2=?怎样算?(利用准备的小圆片进行摆放)
(四)明确算理,掌握计算顺序。
四、拓展延伸,发展问题。
解决问题二: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一)利用学具,自主探究。
师: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用画笔画一画、列算式算一算,比一比看谁能够得出“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二)展示汇报交流。
预设 1:可以用图片摆一摆
预设 2:列算式 5-1-2=24
(三)探究算法,明算理,掌握计算顺序。
边学边练
(一)
摆一摆,填一填。
4+(2)+(3)=(9)
巩固训练 1.
(4)+(3)+(2)=(9)
2.
9-(4)-(3)=(2)5
3.在○里填上“>”、“<”或“=”。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从左到右顺着计算。
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4+3+2=9(只)
树上还剩几只小猴?
5–1–2=2(只)
教学反思 1.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这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
的形式对连加连减进行对比。为了引导一年级的学生学会讨论,我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有目的地讨论:1.连加连减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它们在计算的时候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时教师可以加入到学生中去,在帮扶的过程中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它们的
共同点:有两个运算符号;要进行两次计算才能得出最终结果;要先算出第一步才能进行第二步的计算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