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朱子语类》三则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极要与他埽除打叠 B.然小路前面有个物引著
C.到遇事时固不会错 D.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
解析:A项,“埽”同“扫”;B项,“著”同“着”;D项,“克治”同“克制”。
答案:C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读之数过 过:遍,次
B.略晓其义即厌之 厌:讨厌
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 机:关键
D.明知合行大路 合:应该
解析:厌,满足。
答案:B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且须分个内外 B.须是遇事之时
C.古之学者为己 D.若是中人之资质
解析:B项,古今同为遇到事情。A项,内外:古义:“内”指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外”指学习是为了炫耀自己;今义为方位名词,内部和外部。C项,学者: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D项,中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中间人。
答案:B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之”,前一是“代词,书”,后一是音节助词。B项,“乎”,前一是“语气词,吗”,后一是介词“比”。C项,“以”,前一个是介词“把”,后一个是表修饰的连词,同“而”,可不译。D项,“所”均为无定代词,“……的地方”。
答案:D
5.名句名篇填空。
(1)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曰:“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
(3)曾子曰:“____________,不亦重乎?____________,不亦远乎?”
答案:(1)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2)小人喻于利 (3)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
(1)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凡为学,且须分个内外,这便是生死路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般遇到事情的时候,也知道这是天理,那是人欲。
(2)这就需要先明白事理,然后勇敢地去做。
(3)一般说来,学习、做学问,就要分清内外,这就是最紧要的问题。
二、阅读提升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9题。
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此便是无克己工夫。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如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明知合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自家不知不觉行从小路去;及至前面荆棘芜秽,又却生悔。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到遇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始得。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直是恁地用功,方得。”
(卷一一六“训门人四”)
7.下列语句不能体现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方法的一项是( )
A.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
B.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C.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
D.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
解析:C项,仅是对具有“上智圣人”资质的人而言的,不具有普遍的意义。
答案:C
8.下列有关本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则中的“理”与“欲”的问题,就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
B.朱熹认为在生活中经常被人欲所引导而丢失了天理是“克己工夫”没有做好。
6
C.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不需要任何用力,自然就会顺天理而行,而不流于人欲。
D.朱熹引用曾子之言,是为了说明对于理欲之辨的问题,要认真谨慎地对待。
解析:A项,“就是”一词过于绝对,“人欲”既指物质方面的追求,也指其他一些不合道德规范的妄念。
答案:A
9.“天理”与“人欲”是宋明理学家所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儒家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之一。朱熹对这一问题有怎样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儒家一向认为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人欲横行则天理灭。这种把人欲和天理对立起来的看法,为程朱理学所继承,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论证。朱熹所说的天理,根本上还是儒家所讲的仁义道德、五伦规范。主张理学的人的修养目标,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儒家的道德伦理学说去规范人的行为,也就是用天理去除人欲。这是道德修养的关键,也就是朱熹所说的“天理人欲交战之机”。理学所讲的理欲之辨,用现代哲学术语来说,其实就是理性对感性的限制。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子家训
朱 熹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年虽高于我,我必。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之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
6
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如能是,天必相之。
(录自《紫阳朱氏宗普》)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切莫矜己之长 矜:矜持
B.事师长贵乎礼也 事:侍奉
C.天必相之 相:帮助
D.我必远之 远:远离
解析:矜:夸耀。
答案:A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均为代词,他。B项,前者,助词,与“也”一起表判断;后者,代词,……的人。C项,均为副词,就,表承接。D项,均为副词,就。
答案:B
12.下面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朱熹认为,臣对君要做到“忠”,君对臣要做到“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这是各阶层的人应恪守的原则和本分。
B.不能因为对方年长还是年幼而采取不同的态度,而应该根据他是否有德、有才来采取什么态度。
C.朱熹认为,对自己的优点应当尽量遮掩,以做到谦逊;而对缺点应将其放大,以求快速改正。
D.对子孙应尽心教育,对下人要宽松体恤;尊重有德有学问的人,对深陷困境的人应伸出帮助之手。
解析:C项,原文是说“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答案:C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6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
(2)别人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别人有大错误,要用道理劝导帮助他。
参考译文:
当国君所珍贵的是“仁”,爱护人民。当人臣所珍贵的是“忠”,忠君爱国。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当子女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当兄长所珍贵的是敬“友”,爱护弟弟。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侍奉师长要有礼貌,交朋友应当重视信用。遇见老人要尊敬,遇见小孩要爱护。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千万不要议论别人的缺点,切莫夸耀自己的长处。对有仇隙的人,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解除仇隙。对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诚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他。不论是得意或困难逆境,都要平静安详,不动感情。别人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别人有大错误,要用道理劝导帮助他。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坏事就去做。别人做了坏事,应该帮助他改过,不要宣扬他的恶行;别人做了好事,应该多加表扬。待人办事没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务不要另立私法。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嫉妒贤才和有能力的人。不要声言忿愤对待蛮不讲理的人,不要违反正当事理而随便伤害人和动物的生命。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不可不勤读诗书,不可不懂得礼义。子孙一定要教育,童仆一定要怜恤。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难的人。这些都是做人应该懂得的道理,每个人尽本分去做才符合“礼”的标准。这样做也就完成天地万物赋予我们的使命,顺乎“天命”的道理法则了。人如果能做到这些,上天也一定会辅助他的。
三、语言表达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古代经典,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古代经典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腹有诗书气自华”,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与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并且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古代经典对社会而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现在为什么还要阅读古代经典 ②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③可以转变风气
6
15.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并结合下面这段文字,简要表达自己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不超过80个字)。
据《法制晚报》报道,寒假期间,北京有近七成家长帮孩子报名各种课外辅导班。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不少家长开始注重对孩子进行唐诗宋词及书法等传统文化方面的熏陶。同时,数学、作文等老牌项目有逐渐“没落”迹象。记者在朝阳区日坛小学附近的一家培训机构看到,水墨、工笔、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均是今年新增的授课内容,每节课为一个半小时。传统文化假期培训渐成火热之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标题:如此培训(或“传统文化培训真‘火’了”,“寒假培训”,“传统文化教育的误区”等)
看法:(示例一)文化培训热不是坏现象。传统文化培训热度渐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在考试政策杠杆的撬动之下,不仅学校教育的内容在发生变化,家长们对传统文化教育也有了新的认识。
(示例二)考啥补啥,非正路也。传统文化作为一个综合概念,各个元素往往整合在一起。如果以辅导班的模式,将传统文化的元素肢解开来,普及和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就会打折扣。
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