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阶段质量检测二(4-5单元)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巩固(20分)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此之谓自谦
B.上恤孤而民不倍
C.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D.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解析:A项,“谦”通“慊”,满足;B项,“倍”通“背”,违背;D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C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老老而民兴孝 老老:尊敬老人
B.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鲜:很少
C.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去:前往
D.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患:祸害,灾祸
解析:去:离开。
答案:C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 )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修身也,尊贤也
C.上长长而民兴弟
D.圣人之所以为圣
解析:A项,“明”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彰明;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A
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解析:A项,“者”,①表停顿;②代词,的人。B项,“其”,①代词,他;②语气词,表推测。C项,“乎”,都相当于“于”,介词。D项,“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他。
答案:C
11
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3分)
(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3)法即一种,见有迟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坛经》)
答案:(1)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2)博学之 审问之
(3)见迟即渐 见疾即顿
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尧、舜用仁义来统治天下,民众就跟从他们追求仁义;桀、纣用暴虐来统治天下,民众就跟着凶暴。
(2)中,是天下人最重要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普遍通行的行为准则。
二、阅读提升(55分)
(一)课内阅读(15分)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10题。(15分)
入海取沉水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诈言马死
昔有一人,骑一黑马入阵击贼。以其怖故,不能战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卧死人中。其所乘马为他所夺。军众既去,便欲还家,即截他人白马尾来。既到舍已,有人问言;“汝所乘马,今为所在?何以不乘?”答言:“我马已死,遂持尾来。”傍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复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11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即烧为炭,诣市卖之 诣:到
B.以其怖故,不能战斗 怖:害怕
C.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默:沉默
D.既复杀驼,而复破瓮 复:同样
解析:D项,“复”的意思是“又”。
答案:D
8.下列语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诣市卖之,以其贵故,(沉水)卒无买者。
B.(那人)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卧(在)死人中。
C.(骆驼)既不得出,以(入头瓮中食谷)为忧恼。
D.(那人)即用其语,以刀斩(骆驼)头。
解析:C项,应为:(骆驼)既不得出,(那人)以(入头瓮中食谷不得出)为忧恼。“忧恼”的主动者是“人”而非“骆驼”。
答案:C
9.下列有关《入海取沉水》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前有位长者的儿子,到海里打捞沉香。经过多年的辛苦,才打捞了一车,他把沉香运回到家里。
B.由于沉香的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经过了许多天,也不能卖出去。他心里感到很厌烦,十分苦恼。
C.他看见别人卖木炭,经常能够很快就卖出去,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可以很快就卖出去。
D.那人于是就把沉香烧成了木炭,然后再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解析:A项,“经过多年的辛苦,才打捞了一车”与原文内容不符,应是“经过一年”。
答案:A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傍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解析:在第(1)句中,注意“语言”是同义复词,“语”即“言”;“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成白色”。第(2)句中,“我教汝出”为省略句,应为“我教汝出(法)”;“自得”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意思是“自然”。
答案:(1)有人看了看马尾巴说:“你的马本来是黑的,尾巴怎么变成白的了?”
(2)你不要愁,我教你一个可以让骆驼出来的办法。你听我的话,一定很快就可以出来。你应该把骆驼的头砍下来,骆驼自然就出来了。
(二)课外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21分)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①。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②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庐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④,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齐明盛服⑤,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⑥,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节选自《中庸》)
[注] ①方:书写用的木板。策:书写用的竹简。②敏:勉力,用力,致力。③蒲庐:即芦苇。芦苇性柔而具有可塑性。④杀:减少。⑤齐明盛服: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⑥跲(jiá):说话不通畅。
1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布:分布
B.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 远:远离
C.所以劝大臣也 劝:劝勉
D.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豫:预备
解析:A项,“布”的意思是“陈列,写”的意思。
答案:A
12.下列语句,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一项是(3分)( )
11
①夫政也者,蒲庐也
②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
③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
④继绝世,举废国
⑤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⑥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解析:④说明对待诸侯国的方法,⑥强调的是“诚”。排除这两项即可。
答案:D
13.下列有关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认为,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就像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一样。
B.孔子解释说,“仁”就是爱人,“义”就是应该多做事,这都是礼的要求。
C.做任何事情,事先预备才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做事都是这样。
D.文章在结尾处告诉人们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到达真诚,即要明白什么是“善”。
解析:B项,对“义”的解释不当,原文是“义者宜也”,就是事事做得适宜的意思。
答案:B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句要注意介词结构的翻译。第(2)句“官盛任使”是省略句,要注意恰当地补写出省略的成分。第(3)句“一”是“一样”的意思。
答案:(1)所以,政事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
(2)让他们官位高,让众多的人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劝勉大臣。
(3)总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11
参考译文:
鲁哀公询问政事。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说起来,政事就像芦苇一样。所以,政事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至于说亲爱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都是礼的要求。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为了修养自身;驱除小人,疏远女色,看轻财物而重视德行,这是为了尊崇贤人;提高亲族的地位,给他们以丰厚的俸禄,与他们爱憎相一致,这是为了亲爱亲族;让他们官位高,让众多的人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劝勉大臣;真心诚意地任用他们,并给他们以较多的俸禄,这是为了体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误农时,少收赋税,这是为了爱民如子;经常视察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招纳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救济有困难的人,这是为了优待远客;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国家,治理祸乱,扶持危难,按时接受朝见,赠送丰厚,纳贡菲薄,这是为了安抚诸侯。总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预备,就不会中断;做事先有预备,就不会受挫;行为先有预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
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办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办法: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有办法: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9分)
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年二十举乡试第一。登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二年服阕,迁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承檄讨之。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大夏顿首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帝默然。大夏请凡事非祖宗旧而害军民者,悉条上厘革。帝命事当兴革者,所司具实以闻,乃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幸所不便者。帝不能决,下再议。大夏等言:“事属外廷,悉蒙允行。稍涉权贵,复令察核。 臣等至愚,莫知所以。”久之,得旨。织造、斋醮皆停罢,光禄省浮费巨万计,而勇士虚冒之弊亦大减。大同小警,帝用中官苗逵言,将出师。帝召问大夏曰:“卿在广,知苗逵延绥捣巢功乎?”对曰:“臣闻之,所俘妇稚十数耳。赖朝廷威德,全师以归。不然,未可知也。”帝默然良久,问曰:“太宗频出塞,今何不可?”对曰:“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将领士马远不逮。
11
且淇国公小违节制,举数十万众委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守耳。”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孝宗崩,武宗嗣位。大夏忠诚恳笃,遇知孝宗,忘身徇国,于权幸多所裁抑。尝请严核勇士,为刘瑾所恶。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系诏狱。瑾欲坐以激变律死,都御史屠滽持不可,瑾谩骂曰:“即不死,可无戍耶?”乃坐戍极边。五年夏,赦归。瑾诛,复官,致仕。十一年五月卒,年八十一。赠太保,谥忠宣。
(节选自《明史·刘大夏传》,有删改)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B.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C.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D.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解析:解答此题,可从语法和句意的角度判定。比如“窃”前省略主语“臣”,谓语是“见”,宾语是“天下民穷财尽”,句意完整,“脱”在这里是“倘若”的意思,与前句句意不衔接,由此判断“尽”后要停顿。排除A、C。“脱有不虞”意为“倘若有什么意外情况”,是假设的条件,而“责在兵部”是其结果,且各自句式完整,因此“责”前应断开,排除D。
答案:B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又称“春闱”,考中者为“举人”。
B.庶吉士,中国明、清两朝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
C.孝宗,庙号。庙号是皇帝驾崩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并不唯一。
D.致仕,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说法。
解析:乡试,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的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春闱,明清时指会试,因在春季举行而称为“春闱”,考中者称贡士。
答案:A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大夏宽厚仁爱,剿匪宽严相济。田州、泗城不安定,刘大夏前往训诫,并未杀戮。后来匪盗重起,他令部下只许活捉,验明实际情况后才判刑,得以活下来的人超过一半。
B.刘大夏务求改革,减少财政支出。他请求革除不符合祖宗旧制并且危害军民的事,在皇帝犹豫不决时,他据理力争,最终使皇帝下定了决心。
C.刘大夏敢说实话,皇帝大为赞赏。对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他不以为然。对孝宗将要出征大同的想法,他认为国力不足,防守才是上策。
D.刘大夏不畏权势,被发配戍边。他曾经因要求严格考核勇士得罪了刘瑾。刘瑾编造田州岑猛的事,将他逮捕,让他到最偏僻的边境戍边。
11
解析:D项,“编造田州岑猛的事”错误,原文有“假田州岑猛事,逮系诏狱”,“假”在此是“借助、借用”的意思,不是“编造”。
答案:D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命事当兴革者,所司具实以闻,乃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幸所不便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淇国公小违节制,举数十万众委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守耳。(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孝宗命令应该实行与变革的事情,有关部门全都如实奏报,于是刘大夏会同朝内大臣分条上奏十六件事情,都是对权贵近幸之臣所不利的。
(2)况且淇国公稍违指挥调遣,就让几十万军队委弃在沙漠中,怎能轻言用兵呢?我揣度现在上策只有防守而已。
参考译文:
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刘大夏二十岁的时候在乡试中考取了第一名。考取了天顺八年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二年服孝期满,晋升为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安定,刘大夏前往训谕,于是这些地区接受了朝廷的管理。后来山贼反叛,刘大夏接受朝廷命令讨伐山贼。下令一定要活捉山贼,验明实际情况后才判刑,(因此)得以活下来的(山贼)超过一半。弘治十五年,刘大夏被授予兵部尚书,多次推辞才接受任命。被召见后,孝宗说:“朕多次任用你,你多次称病拒绝,这是为什么呢?”刘大夏叩首说:“臣年纪大了而且多病,私下里看见天下民穷财尽,倘若有什么意外情况,责任在兵部,自我估计能力不能处理,因此才推辞的。”孝宗默然。刘大夏请求大凡不符合祖宗旧制度并且祸害军民的事,都逐条上奏皇上加以革除。孝宗命令应该实行与变革的事情,有关部门全都如实奏报,于是刘大夏会同朝内大臣分条上奏十六件事情,都是对权贵近幸之臣所不利的。孝宗拿不定主意,下发重新讨论。刘大夏等人说:“事属朝廷外官,全都承蒙允许施行。稍稍涉及权贵近幸之臣,又令详查核实。
11
臣等最愚昧,不知是为什么。”许久,得旨。织造、斋醮都停办,光禄寺节省浪费的钱财以万万来计算,而勇士虚报冒领之弊也大为减少。大同发生小的战事,孝宗听信宦官苗逵的话,准备出兵。孝宗召刘大夏问道:“你在两广,知道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吗?”刘大夏答道:“臣听说,他俘虏的只不过是十几个妇女儿童而已。仰仗朝廷威德,全师返回。不这样的话,后果就难说了。”孝宗沉默好久,问道:“太宗频频出塞,现在为什么不行?”刘大夏回答说:“陛下神武固然不比太宗差,而将领士马远不及太宗时期。况且淇国公稍违指挥调遣,就让几十万军队委弃在沙漠中,怎能轻言用兵呢?我揣度现在上策只有防守而已。”孝宗急忙说:“如果没有你们,朕几乎出大错。”因此,最终没有出兵。孝宗去世,武宗即位。刘大夏忠实诚恳,被孝宗信任,忘我报国,对权贵近幸之臣多所裁除抑制。曾经请求严格考核勇士,为刘瑾所厌恶。三年九月,刘瑾借田州岑猛的事,将刘大夏逮捕下到钦犯监狱。刘瑾打算以激变罪判刘大夏死刑,都御史屠滽坚持不同意,刘瑾骂道:“即使不死,可以不去戍边吗?”于是判他到最偏僻的边境戍边。五年夏,刘大夏被赦免返乡。刘瑾被诛杀,刘大夏恢复官职,退休。十一年五月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太保,谥号忠宣。
三、语言运用(15分)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重阳节到来,小李给老师打电话表达登门拜访之意,老师说:“欢迎叨扰。”
B.拜读你的大作后,我斗胆斧正了其中几处不大通畅的文字,请你不要介意。
C.评委会的成立得到了国内高水平专家的鼎力支持,吴阶平等专家忝列其间。
D.拙著《语文教学艺术初探》刚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特赠老友,敬请惠存。
解析:A项,“叨扰”,指打扰,谢人款待的客套用语。B项,“斧正”,敬辞,请人修改文章。C项,“忝列”,谦辞,有愧于排列在其中。
答案: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霜,大多在晴天形成。深秋的夜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掀开了被,散热颇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汽就会凝结形成细细的冰针,或是霜花。霜非霜冻,见霜时的温度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危害庄稼。霜降时节,百花凋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争奇斗艳,“撑住残秋是此花”。漫步于菊花丛中,虽寒意盈怀,仍似融入一片春光烂漫里。
解析:解答此题时,注重把握语段的意思和横线前后的内容。①处,前文写深秋的夜晚散热多,后文写水汽凝结成冰针或霜花,由此推断此处要表述的是气温下降的问题;②处,前文先明确表示“霜非霜冻”,然后用“要是”假设如果下霜后温度继续降低,而后文直接写最终危害,由此推断此处应填温度继续降低的直接结果,即“很容易导致霜冻”;③处,前文写霜降危害,后文写争奇斗艳,漫步菊花丛中,由此推断此处应该写霜降时“唯独菊花盛开”等内容。
参考答案:①如果温度骤然下降 ②便很容易导致霜冻
③唯独菊花盛开(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1.下面文段有多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任意找出两处问题。(6分)
当今社会,从小学到高中,择校热有增无减。高考之后,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名校录取。因为只有名校毕业,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份好工作,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而有了较高的收入,就能满足自己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能获得充盈的人生幸福感。
11
①不是只有名校毕业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逻辑的角度分析,语段中的“只有名校毕业,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份好工作,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和“有了较高的收入,就能满足自己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能获得充盈的人生幸福感”两个推断太绝对,逻辑错误在于条件关系不能成立,即名校毕业与找到一份好工作、获得较高的收入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了较高的收入,未必就能满足自己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未必就能获得充盈的人生幸福感。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示例一)不是只有名校毕业才能获得较高的收入
(示例二)不是有了较高的收入就能满足自己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示例三)不是有了较高的收入就能获得充盈的人生幸福感
(答出一处得3分,答出两处得6分,任选两个角度,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表达(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
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
上面六句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报告中引用过,你对这六句话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要完成本次作文,审题时要读懂每句话,并能从中提炼出关键词。“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可提炼的关键词有守善难、从恶易,坚守、坚持等;“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可提炼的关键词有创新、革新,与时俱进等;“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可提炼的关键词有注重内在美、谦逊、清廉,人格的卓立与伟大,面对成就的理性、冷静和对初心的坚持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可提炼的关键词有自信、坚守、拒绝诱惑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可提炼的关键词有担当、爱国等;“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可提炼的关键词有奋斗,永不言老、永远年轻的心态,上下求索、追逐梦想,属于自己的风景最好等。
11
然后选择其中的两三句可以有如下立意:①④,可以谈坚守信念,远恶守善;②⑤,可以谈为国革新,无畏祸福;③④,可以谈坚守清廉(高洁),无惧诱惑;②⑥,可以谈为创新而奋斗,风景独好;②④⑥,可以谈在创新的征程上,踏遍青山处处,寻觅属于自己的风景,不骄不躁,坚持不懈;②③⑤,可以谈圆梦中国,需要与时俱进,有担当,即使成功,也要冷静、不忘初心;①③④,可以谈修身远恶,永葆高洁;①③⑤,可以谈成大事者,需要坚守、谦逊、担当;③④⑤,可以谈为人要有大格局,要磊落坦荡、目标坚定,有担当。
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