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1 梅岭三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即为家( ) (2)应有涯( ) (3)取义成仁( ) 2.填空。 《梅岭三章》的“章”就是__________。这三首诗从体裁来看,属__________;从内容 来看,是__________。 3.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中每首诗的内容。 (1)第一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是古代志士仁人推崇的一种生死观,课文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对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5.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6.下面的诗句与“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意境相同的是(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7.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捷报飞来当纸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血雨腥风应有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解释“正十年”一词所含的知识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指出“此头须向国门悬”中的典故及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参考答案 1.(1)就,便(2)边际、止境(3)成全、实现 2.首 绝句 抒情诗 3.(1)视死如归(2)勉励战友(3)展望未来 4.取义成仁今日事 5.D 解析:D 项的朗读停顿是“人间/遍种/自由花”。 6.A 解析:“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的内容即誓死与反动派作斗争, A 项中“死亦为鬼雄”与其意境相同。 7.(1)诗人借用烧纸钱纪念死者的民间习俗,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他对于生者、战友的 最大期望。 (2)表明诗人从“血雨腥风”的茫茫黑夜中已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8.“正十年”是指发生在南方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即从 1927 年到 1937 年。 9.“国门悬”。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 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 边的人说:“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