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1 专题训练(十二) 议论文阅读 ◇读书学习类◇ 一、[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 分) 读书与用书 陶行知 ①中国有三种人:书呆子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工人、农人、苦力、伙计是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少爷、小 姐、太太、老爷是享死福,死享福,享福死。 ②书呆子要动动手,把那呆头呆脑的样子改过来,你们要吃一帖“手化脑”才会好。我劝你们少读一点书,否则在脑 里要长“痞块”咧。工人、农人、苦力、伙计要多读一点书,吃一帖“脑化手”,否则是一辈子要“劳而不获”。少爷、 小姐、太太、老爷!你们是快乐死了。好,愿意死就快快地死掉吧。我代你们挖坟墓。倘使不愿意死,就得把手套解掉, 把高跟鞋脱掉,把那享现成福的念头打断,把手儿、头脑儿拿出来服侍大众并为大众打算。药在你们自己的身上,我开不 出别的药方来。 ③与读书联成一气的有“读书人”一个名词,假使书是应该读的,便应使人人有书读;决不能单使一部分的人有书读 叫作读书人,又一部分的人无书读叫作不读书人。 ④有些人叫作蛀书虫。他们把书儿当作糖吃,甚至于当作大烟吃。我们不能否认,中国是吃书的人多,用书的人少。 现在要换一换方针才行。 ⑤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一样,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书里有真知识和假 知识。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就显了出来,真的便用得出去,假的便用不出去。 ⑥农人要用书,工人要用书,商人要用书,兵士要用书,医生要用书,画家要用书,教师要用书,唱歌的要用书,做戏的 要用书,三百六十行,行行要用书。 ⑦用书如用刀,不快就要磨。呆磨不切菜,怎能见婆婆。 ⑧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连字典有时也不可以太相信。第五十一期的《论语》的《半月要闻》内有这样 一条: ⑨据二卷十二期的《图书评论》载:《王云五大辞典》将汤玉麟之承德归入察哈尔,张家口“收回”入河北,瀛台移2 入“故宫太液池”,雨花台移入南京“城内”,大明湖移出“历城县西北”。 ⑩我叫小孩子们查一查《王云五大辞典》,小孩子们的报告是,《王云五大辞典》真的弄错了。总之,书不可尽信, 连字典也不可尽信。 书既不可以全信,那么,应当怀疑的地方就得问。学非问不明。戴东原先生在这一点上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引 导。东原先生十岁才能开口讲话。《大学》有经一章,传十章。有一条注解说这一章经是孔子的话,由曾子写的;那十章 传是曾子之意,由他的门徒记下来的。东原先生问塾师怎样知道是如此。塾师答不出,赞叹了一声说:“这真是个非常的 小孩子呀!” 王冕十岁时,母亲叫他到面前说:“因你父亲死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年岁不好,柴火又贵。只靠着我做些针线生活 寻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到隔壁人家放牛,每月可得几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王冕说:“假 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几本去读。”王冕自此只在秦家放牛。偷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 逐日把牛拴了,坐在柳荫树下看。 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对穷孩子封锁,有钱、有闲、有面子才有书念。我们穷人就不要求学吗?不,社会就是我们的大 学。关在门外的穷孩子,我们踏着王冕的足迹来攀上知识的高塔吧。 (选自《陶行知文集》,有改动) 1.针对“中国有三种人”,作者“开”的药方是什么? (3 分) 2.阅读全文,下列对文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人人应该读书,人人应该有书读,穷孩子应向王冕学习。 B.书不可以全信,有怀疑的地方就要问,只有这样,知识才会清楚明了。 C.书不可尽信,字典可尽信,遇到不会的查了字典就会了。 D.第⑦段的打油诗,论述了既要读书又要用书。引用它,增添了文章的趣味。3 3.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分) 4.本文的语言生动活泼,请你举一例加以分析。 (4 分) 5.你从王冕读书的事例上学到了什么?你又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读书生活?(3 分) 二、[2018·襄阳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 分)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 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 年 10 月 22 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 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 3 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 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4 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 3 名男子而言,阅读绝不是暂时 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 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 “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 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 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 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不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 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 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 2000 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 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 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 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 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 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 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2018 年 4 月 23 日 04 版,有删改) 1.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2.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 分)5 3.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 分)   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4.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3 分)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 队提供了 1.2 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 三、[2018·河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 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 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 841 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 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 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期间, 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20 世纪 80 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 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 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6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 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 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 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汉语是世界语言里 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 60 秒,汉语 5 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 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格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 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 21 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 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 2050 年, 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作者:纪秀生,有删改) 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括。(4 分) 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4 分) 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4 分) 材料一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汉语之美在于“精”。“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 10 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7 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材料二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 民族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 四、[淮安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18 分)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①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 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 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 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于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②所以人们常说,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 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 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 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 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 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 快乐。 ④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 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8 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种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 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 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 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 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 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1.说说文章开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5 分) 2.阅读第④段,并参考第③⑤两段的第一句话,为第④段提炼出一个中心句。(3 分) 3.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 分) 9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5 分) ◇修身励志类◇ 五、[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 以“拙诚”赢“百巧” 郝启荣 ①“宁为世人笑其拙,勿为君子病其巧。”现实生活中,一个质朴拙诚的人,因待人接物老实可靠,往往容易获取信 任;经常自作聪明的人,机关算尽、处处讨巧,却令人感觉圆俗奸猾,不能不防。 ②为人,贵在朴讷诚笃。《韩非子》记载,魏文侯与 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临出发前刮起大风,遭随从劝阻。文侯说:“不可。以疾风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于 是他亲自驾车前去,告知守山之人作罢。守诚,是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翻阅史书,晏子为何能被齐景公委以重任?周 勃何以被汉高祖托付大事?一个“诚”字,正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对个人来说,诚信重千钧,因拙诚赢得的公信力与感召 力,不仅能感染人、打动人,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③与拙诚对应的是“百巧”。这种行为,看似精明,实则愚笨,时常聪明反被聪明误。三国时,李康在《运命论》中专 为巧伪的滑头画过群像:“俯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投机取巧之人,多 善于利用花言巧语来苦心钻营,处心积虑谋求私利。《郁离子》记载,越国商人虞孚在吴国卖漆,本来可以稳获厚利,但他 偷偷掺假导致漆料变质,结果弄巧成拙、信誉扫地,最终沦为乞丐。可见,“取巧”实则“巧取”,尽管占了一时的便宜, 但失去的却是众人的信任。 ④现实中,坚守拙诚,殊为不易。在我们身边,有些人虽然在道理上很清楚,但行动上还是喜巧厌拙、外诚内滑。有 的当“两面人”,把忠诚喊得山响,表态时信誓旦旦,暗地里却腐化堕落,直至身陷囹圄;有的在工作中媚上欺下、虚多实 少、阳奉阴违,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兵法”太多、“机谋”太深、过度“包装”,其本10 质上是诚信不足,缺乏实干与担当精神。其结果,也只能是自欺欺人、适得其反。 ⑤没有诚信,人生的高楼便会地基不稳,事业的巅峰也只能昙花一现。做人如此,为官从政更是如此。讲诚信,向来 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 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杨善洲恪守“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 退休第三天就走进大山,绿了荒岭,也造就了一片精神绿洲;            。大道至简,与其热衷搞花活、 玩心计,不如静心干事,以徙木立信的拙诚、愚公移山的韧劲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⑥周恩来同志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自觉做老实 人而不是“老练人”,讲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个人才能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 月 12 日) 1.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2.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   翻阅史书,晏子为何能被齐景公委以重任?周勃何以被汉高祖托付大事?一个“诚”字,正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根据第③段中的道理论据说说“百巧”之人都有什么特征。(2 分) 4.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说说当代中学生应该怎样践行本文的观点。(4 分) 11 六、[2018·连云港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 周国平   ①人活在世上,除吃睡之外,不外乎做事情和与人交往,它们构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做事情,包括为谋生需要而做 的,即所谓本职业务,也包括出于兴趣、爱好、志向、野心、使命感等而做的,即所谓事业。与人交往,包括同事、邻里、 朋友关系以及一般所谓的公共关系,也包括爱情、婚姻、家庭等关系。这两者都是人的看得见的行为,并且都有一个是 否成功的问题,而其成功与否也都是看得见的。如果你在这两方面都顺利,譬如说,一方面事业兴旺,功成名就,另一方面 婚姻美满,朋友众多,就可以说你在社会上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说你的生活是幸福的。在别人眼里,你便是一个令人羡慕 的幸运儿。如果相反,你在自己和别人心目中就会是一个倒霉蛋。这么说来,做事和交际的成功与否似乎应该是衡量生 活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了。   ②然而,在看得见的行为之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东西,依我之见,那是比做事和交际更重要的,是人生第一重要的 东西,这就是做人。当然,实际上做人并不是做事和交际之外的一个独立的行为,而是蕴含在两者之中的,是透过做事和 交际体现出来的一种总体的生活态度。   ③就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来说,做人主要并不表现于做的什么事和做了多少事,例如是做学问还是做生意,不是学问 深或者生意做得多大,而是表现在做事的方式和态度上。一个人无论做学问还是做生意,无论做得大还是做得小,他做人 都可能做得很好,也都可能做得很坏,关键就看他是怎么做事的。学界有些人很贬薄别人下海经商,因为自己仍在做学问 就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气势。其实呢,无论商人还是学者中都有君子,也都有小人,实在不可一概而论。有些所谓的学者, 在学术上没有自己真正的追求和建树,一味赶时髦,抢风头,唯利是图,骨子里比一般商人更是一个市侩。   ④从一个人如何与人交往,尤能见出他的做人。这倒不在于人缘好不好,朋友多不多,各种人际关系是否和睦。人缘 好可能是因为性格随和,也可能是因为做人圆滑,本身不能说明问题。在与人交往上,孔子最强调一个“信”字,我认为 是对的。待人是否诚实无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一个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对其中一个朋友有 背信弃义的行径,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是否真爱朋友,因为一旦他认为必要,他同样会背叛其他朋友。“与朋友交 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时之私欲,却是做人的大失败。   ⑤做事和交际是否顺利,包括地位、财产、名声方面的遭际,也包括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遭际,往往受制于外在 的因素,非自己所能支配,所以不应该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一个人当然不应该把非自己所能支配的东西当作人生的主 要目标。一个人真正能支配的唯有对这一切外在遭际的态度,简言之,就是如何做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12 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我确实认为,做人比事业和爱情都更重要。不管你在职场和 情场上多么春风得意,如果你做人失败了,你的人生就在总体上失败了。最重要的不是在世人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和谁 一起过日子,而是你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选自《灵魂只能独行》,有删节) 1.概括第①段的主要内容,然后说说它的作用。(2 分) 2.第③段画横线的语句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3.说说你对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3 分) 4.根据本文的观点,简述做人成功的标准是什么。(4 分) 七、[2018·南充]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 分)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13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 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 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 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 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 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 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 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 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 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 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 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 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 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 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 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 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 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 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高效率的社会。 1.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2 分) 第②段: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14 第④段: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3 分) 3.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2 分)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 邓稼先 吴王夫差刘禅 司马迁 4.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2 分) 八、[开明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6 分) 深挖一眼泉 ①近日阅读,看到一个有趣情节。据载,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在赶路途中,偶然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石碑。他观赏 了一阵,刚准备离开又忍不住返回,然后下马继续研究。最后,干脆坐下来反复揣摩,竟在碑旁一连坐卧 3 天。如此专注, 不知者或以为痴。 ②古人云:“心不专一,不能专诚。”只有专注,才能做成事情。历史上,勾践多年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霸业;15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书写了不朽篇章。今天,屠呦呦靠着滴水穿石的韧劲,历经 190 次失败, 最终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黄大年凭着“不疯魔,不成活”的拼劲,不舍昼夜、潜心科研,引领中国走入“深地 时代”。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足迹,都刻印着艰辛与执着,专注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品质。 ③反观一些人,缺乏尽职履责的恒心和定力,在浮夸中蹉跎了时光,靡费了才干。有的人稍遇挫折,就想调岗位、换 环境;有的人拈轻怕重、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人怕吃苦,难以静心做事,凡事追求“短平快”。“欲多则心散, 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专注的人,往往能把时间、精力和智慧聚焦于关键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即便碰到诱惑、遭受挫折,也能不为所动、勇往直前,直至成功。反之,一个人如果简单冒进、朝三暮四,干什么都会虎 头蛇尾、半途而废。事实表明,如果无法保持专注,就很容易陷入浮夸、低效、粗浅的泥沼。 ④进而言之,专注也体现为一种内心的坚守,一种忘我的情怀。诗人贾岛“推”“敲”未定,在驴背上想得出了神, 不知不觉闯入韩愈的仪仗队。王国维亦总结过众所周知的求学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凡此莫不表明,无论 读书学习还是干事创业,都体现为日积月累、历久弥深的过程,都需要目标专一、久久为功。 ⑤涵养专注力,信念与责任感是最好的守护者。古人说得好:“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 底乎?”信念坚定方能凝神,凝神则能气定,气定而能专注。而唤醒内心深处的责任意识,时常自警自省,则能抵御外在诱 惑、对抗消极散漫。对个体而言,根除沽名钓誉之心、摒弃急功近利之意、涤荡冒进浮夸之气,才能凝神静气、行稳致 远,抵达成功的彼岸。 ⑥“用功譬若掘井”,一锹下去可能会遇到瓦砾,也可能会遇到岩石。但是,只要心无旁骛,倾力深挖一口井,自有清 泉涌出之日。排除一切干扰、集中全部精力,始终保持那么一种静气志气、痴劲钻劲,我们就一定能看到别样的风景,成 就生命的丰盈。 (《人民日报》2017 年 09 月 20 日 04 版) 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4 分) 16 2.请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述思路。(4 分) 3.下面这则材料能否作为文章第④段的论据?为什么?(4 分) 冯唐,中国当代作家,1998 年获中国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0 年获美国埃默里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 为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从小便喜欢文学的冯唐,自 17 岁发表第一部小说《欢喜》起,至今已经发表了数百万字 的作品。 4.结合全文,品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一定”的表达效果。(4 分) ◇生活智慧类◇ 九、[2018·荆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 分)17 面相与品相 ①人啊,露得最多的是这张脸,最爱遮掩的,也是这张脸。击剑运动员训练比赛,先得把脸罩起来。江洋大盗与窃贼, 都爱扮成蒙面人,只露两眼。人害臊,不好意思,失态掩饰的也都是脸。 ②可见,人在面孔这张脸之外还有一张脸,一张显露道德和觉悟、自尊和自律的脸。如此说来,人就有了两张脸,一 张面孔的脸,一张德行的脸。面孔脸是爹妈给的,不可改变,他人不能说三道四,我叫它面相;德行脸是后天自己修来的, 可以改变,可予以道德褒贬和舆论监督,我称其为品相。 ③若再谛视,发现人们对两张脸的重视程度大不一样。具体分三种情况:一曰“面相与品相并重”;二曰“面相第一, 品相第二”;三曰“为了面相,不惜品相”。以当今成年人的基本倾向而言,若说“重面相,轻品相”,至少不离大谱。 ④个人愚见,第一、第二种情况都可以理解,第三种若不危害社会不违法也管不着。但若就“重面相,轻品相”说道 说道,该不算“狗拿耗子”。 ⑤有种说法叫“读书是女性的深度美容”,是从提高修养、改变气质意义上讲美的塑造的,说的主要就是品相。其 实,不只女性,男性也如此。可无论人数还是程度上,人们往往更注重表层,不大关注“深度”。不信睁眼看看,没病也动 刀,无恙也花钱,还有种种膜、霜、膏、素、水儿……投入的就是这张脸。可你若问问她(他)们在“深度美容”上投入 了多少,恐怕自己都脸红。或许,这是个别,可一谈表层美容就津津乐道就来神,一说“深度美容”就打不起精神就犯困, 一本书捧一年读不完,却断不是个别的现象。 ⑥现实中,“重面相,轻品相”以至“有面相,无品相”的活剧不时上演。莫看西装革履,珠光宝气,人五人六,照样 脸拾掇得很光鲜,事却做得很难看。他们不讲良知、不讲公义,不讲公德、不讲规则,损人利己、贪占便宜,不尽义务、 只享权利。像某些人,洋溢着满满的优越感,啥事都一“抢”字。抢倒是抢到了,可脸却没有了。 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来,曹丕在《与 王朗书》中进一步阐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无疑,这里说的是人的品相,且是 事关身后的品相。现今有句时语叫“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说脸决定了是否第一眼就喜欢这个 人,才华决定了能否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品内涵。古言时语,何其一致! (选自《广州日报》,作者于文岗) 1.揣摩第④段画线句子,品析这句话的语言表达效果。(2 分) 18 2.研读第⑤段,指出文段最主要的一种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2 分) 3.如果将下面的材料放到文中作为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合适?(2 分) 某女明星长相漂亮,拥有众多“粉丝”,拿着巨额片酬,却很少承担社会责任,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也只是蹭蹭热点, 还弄出诈捐、逃税的丑闻。 4.第⑦段引用“古言”“时语”,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3 分) 19 十、[2018·扬州模拟]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6 分) 我们要能悦纳别人的高尚 ①近日,微博上有则配有图片的消息传播很广。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测绘仪器国产化的积极倡导者,两次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78 岁高龄搭乘高铁到郑州出差,当日往返,在二等座椅上仍充分利用时间专注核校讲座 PPT 打印稿。 ②网友点赞、跟评的非常多。“他们似乎可以坐一等座的”。“让我肃然起敬的不止是头脑更是灵魂”。“这才是 民族之魂,共和国脊梁”。但就是这样一则暖闻,在网上也依然可以读到非常另类的质疑声——直指其摆拍、作秀。如此 评说,读来如鲠在喉。 ③时下有个非常奇怪却又极为常见的现象,那就是一则多么令人为之动容的暖闻,网上总会出现颇为另类的甚至有 些莫名其妙的刺耳的杂音。个中的缘由当然非常复杂,或是出于言说者自身功利指向所致——只有另类才够吸睛,或是 确实有过被假“暖闻”欺骗的经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就这则新闻出现的评说杂音,我想说的是,我们自 己可以不高尚,但应允许别人高尚,而且要能悦纳别人的高尚。 ④换言之,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平庸甚至庸俗,就以己度人,幼稚而可笑地认为天底下的人都和自己处于同一精神水 准、同一追求层次。一位 78 岁高龄的院士,公认的测绘界的泰斗,业绩无数,难道还要靠这种摆拍来自我炒作、博取所 谓的浮名吗?这大概是任何一位只要有点脑细胞的人都可以想明白的吧。其实,早在 2009 年,刘院士兼任国内多所知名 高校特聘教授、导师时便拒绝接受任何酬劳。那可是一年数十万的工资薪酬,而且完全是其个人的合法合理所得。他将 这些酬劳都留在了所在学校,用于奖励业绩突出的师生。即使是从事国家重大攻关科研项目,也因为嫌审批手续繁杂浪 费时间,而常常自掏腰包购置相关研究设备。如果按照这些质疑者的人生逻辑,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势必又会是没完没了 的动机分析加另类质疑。 ⑤不错,在渴盼成功甚至有些急于成功的颇为浮躁的社会风气浸染之下,借作秀炒作而出名确实有其滋生的土壤。 而身处“互联网+”的时代,自媒体渐成主流,让假“暖闻”的制造与传播的成本也变得极低。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怀疑 一切、质疑所有的理由与借口。大千世界,人各有志,境界迥异,也是一种社会常态。追名逐利近乎疯狂者有之,默默付 出淡泊名利者也不鲜见,而对于那些令人敬仰的大师级的人物来说,名利早已不在他们的人生内容之中了。恰如刘院士 所言:要那些酬劳做什么呢,钱又不是不够用。对他们来说,倾己所学,专注科研,有生之年多出成果,多造福社会,这才是 最有意义的事。20 ⑥曾读过另一位科学家极为朴实的肺腑之言,可称经久而难忘——“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 就算地震殉国算了”。这是被网友称为“扫地僧”的中科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李小 文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看到总理温家宝去灾区时手里拿的是地图,而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时在博客上替遥感界致歉 所言。 ⑦每每读起这样的话,总让人眼含热泪。对于这些堪称国之骄子的业界泰斗,他们的心中,哪还有什么个人的名利, 有的只是责任与担当,有的只是家国情怀。对于他们,倘有名利质疑之说,那就是一种极不厚道甚至让人有些恶心的亵渎 与轻慢。 ⑧诚然,终其一生,我们也难以企及这些科学家的人生高度,也难有他们那样的成就与辉煌。但我们必须以一种仰视 的姿态给予他们足够的敬重。至少,我们应能悦纳他们的高尚!这并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使我们自己能拥有作为现代 社会公民的最基本的人性素养。 (摘自《语文月刊》,略有删节)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4 分) 2.文章第④段为什么要写刘院士早年的事情? (3 分) 21 3.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4.读了本文,你一定深有感触。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社会实际,谈谈你对“高尚”的理解。不超过 120 字。(5 分) 十一、[2018·深圳]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 分) 涵养几分静气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 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嘀嗒嘀嗒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 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 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 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 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22 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 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 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 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 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 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 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 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 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文/宋威,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 月 16 日 04 版) 1.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 (2 分) 2.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3.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23 4.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2 分) ◇热点时评类◇ 十二、[2018·滨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1 分) 青年当做新时代奋斗者 于 石 ①5 月 3 日,第二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揭晓。在 28 名奖章获得者当中,来自安徽砀山的“励志女孩”李娟 备受人们关注。体重仅有 25 公斤、全身只有脖子以上部位能够有限活动的她,硬是咬着触控笔,在手机上一字一字地输 入,在过去一年通过电商销售水果超过 40 万斤,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前进的勇气。”“励志 女孩”所传递出的,正是新时代奋斗者的青春风采。这启示我们,青年当做新时代奋斗者。 ②“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深情寄语为广大青年朋友廓清了成 长航道,鼓励每个青年争做新时代奋斗者,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③生逢其时,而又重任在肩,不懈奋斗,这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毛泽东 17 岁以诗明志,25 岁成立党组 织,28 岁出席党的一大;邓小平 18 岁就投身革命事业,25 岁开始领导革命运动;习近平 15 岁到延安插队,29 岁去河北正 定工作……这些青春故事,在历史上镌刻下不可磨灭的青春印记。 ④如果说,百年前的近代图景,激发了彼时青年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那么    。站在改革开放 40 年的时间节 点上,当代青年更应义不容辞和改革发展的中国同向而行,与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相伴成长。这既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在时与势的磅礴伟力中,既涌现出一大批如李娟般“青春不息,奋斗24 不止”的时代榜样,也孕育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价值理念。可见,无论是革命烽火中的烂漫青春,还是复兴气象里 的年轻活力,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才是中国青年始终不渝的时代风采。 ⑤但是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难免有人丧失理想、停步不前。比如,有人罔顾历史,抹黑英雄先烈;有人沉迷网络,得 过且过;有人急功近利,用出格的行为博人眼球……要知道,丧失理想志向,再激荡的河流也会枯竭;没有奋斗拼搏,再澎 湃的航程也终将搁浅。历史和现实表明,青春激情需要志向才能点燃,青春理想需要奋斗才能实现。循着理想的晨星,凭 着拼搏的勇气,我们才能走出一人一事的得失,在时代跳动的脉搏中实现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吧!这样我们就能在人生最明媚的季节,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5 月 22 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提出的?(4 分)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3.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段语意连贯完整。(2 分)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如何做新时代奋斗者。 (2 分) 25 十三、[2018·扬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5 分)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 月 21 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 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 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们之间热烈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 5 月 1 日起 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 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这些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 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 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长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 “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 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26 1.文章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3 分) 2.第③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4 分) 3.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 分) 4.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80~100 字)(5 分) 材料:5 月 14 日,川航空客 A319 在飞经成都上方时驾驶舱右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面对瞬间释放的驾驶舱压力、每秒 250 米的直面风、零下 40℃的低温和大部分设备失灵的困境,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凭借技术和经验成功迫降。机长刘传健被 人们称为“英雄机长”。 27 28 参考答案 ◇读书学习类◇ 一、 1.书呆子要动动手,少读一点书;工人、农人、苦力、伙计要多读一点书;少爷、小姐、太太、老爷把那享现成福的念头 打断,把手儿、头脑儿拿出来服侍大众并为大众打算。 [解析] 此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题干,锁定答案在第②段,从“书呆子要动动手……劝你们少读一点书”“工人、农人、 苦力、伙计要多读一点书”“把那享现成福的念头打断,把手儿、头脑儿拿出来服侍大众并为大众打算。药在你们自己 的身上,我开不出别的药方来”可概括出。 2.C [解析] 此题考查文意理解。从文章第⑩段最后一句,可知“字典也不可尽信”。 3.运用了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述了书不可以全信的论点。 [解析] 此题考查论据及其作用。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所以是道理论证,分析此句内容,可知论述了书不可 以全信的观点。 4.示例一:书呆子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工人、农人、苦力、伙计是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少爷、小姐、太太、 老爷是享死福,死享福,享福死。此句中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享死福,死享福,享 福死”语言工整,又言简意明,富有新意,把中国有三种人的形态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示例二:药在你们自己的身上,我开不出别的药方来。此句运用比喻,又不失活泼的特点。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特色。阅读全文,找运用修辞的语句或语言工整的语句,再结合修辞以及语句的内容分析其特点。 5.示例:读书不一定在学堂里,只要有心读,读书无处不可。王冕也让我们学到了要理解自己的父母,要有孝心。王冕在 尽孝心的同时又读了书,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更应用心读书,来回报父母。 [解析]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王冕一边放牛,一边用心读书的事例来论述,要言之有理。我们该怎样对待读书,结合亲 身经历,如父母为我们创造了好的读书环境等,加以阐述。 二、 1.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把握论点,可从其位置来分析:标题、开头和结尾处。本文以“3 名男子29 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的图片写起,然后写到曾国藩、《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和哲人的名言,最后得出结论“阅 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由此可以断定,文章 的中心论点在结尾段,从结尾段内容概括提炼即可。 2.影响。第④⑤段和第⑥段分别对应第⑦段中“(阅读)塑造丰盈的内心”“(阅读)给人以丰富的生活”两个分论点,且 由“精神”写到“生活”,符合人们一般认知规律。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段落层次关系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先明确自己的观点“会不会影响”,然后再分析理由。第④⑤ 段通过曾国藩和《中国诗词大会》冠军的事件,论证了“书籍是精神的营养品”这一观点,强调了书籍的精神作用;第⑥ 段论证了读书和生活的关系,强调了“读书能丰富人们的生活”。而这两部分内容正好与第⑦段中“(阅读)塑造丰盈的 内心”“(阅读)给人以丰富的生活”两个分论点相对应,所以两部分的内容不能调换,调换后前后不对应,论证的逻辑性 就不严密。 3.不能去掉。这一组关联词是递进关系,强调了“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的重要性,使论证更严密。去掉后无此表 达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语言的能力。解答时先明确自己的观点“能否去掉”,然后再阐述理由。通过这个句子来 看,“不仅……而且”是一组递进关系的关联词,递进关系重在强调后者,强调“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突出了阅 读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去掉。如果去掉,不能突出阅读的重要性,使论证变得不严密。 4.能。事例中士兵通过阅读丰富了精神生活,提振了士气,具体论证了本文“阅读可以丰盈内心”的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据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能否证明中心论点”,然后再阐述理由。论据和论点是支撑句(材 料)和观点的关系,即论据要能证明论点,论据必须与论点一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 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而这则材料恰恰是从精神的角度对士兵进行了鼓舞,论证了“阅读可以丰盈内心”这一 观点,所以能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三、 1.①我们曾经对汉语有自信,但近现代以来,这种自信产生了动摇。②为了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从语言学角 度看,汉语有其独特的优点。④汉语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议论文文章内容的能力。由文章的“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 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汉语既 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30 对汉语的自信”“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等语言组织答案。 2.首先从人们对母语的天然情感和汉语对世界的影响两个角度,阐述我们曾对汉语有自信;然后指出近现代我们对汉语 的自信产生动摇的原因,并列举自信动摇给汉语带来的危机和伤害;最后指出重拾汉语母语自信的必要性。 [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论证思路。第②段先写“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 语言”,接着写道“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 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最后说“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据此总结。 3.(1)材料一:第④段。这则材料突出了汉语简练的特点,可以证明“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 材料二:第①段。这则材料强调语言对民族的重要性,可以证明母语“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 [解析] 本题考查补充论据。材料一展现的是语言的特征,与第④段相照应,而材料二叙述的是语言的重要性,与第①段相 照应。 四、 1.讲述自己由马虎简单通过读书变得成熟稳重的事例,引出“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 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的中心论点;同时作为事实论据具体直观地证明了这一论点;为下文对这一论点的具体论述做铺 垫;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2.读书可以远离庸俗无聊,使心灵澄澈。(形式一致,意对即可) 3.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这一观点,进而论证了“读书 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的中心论点。说理通俗易懂,让人易于接受。 4.首先用自己的经历引出了“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这一中心 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再次强调点明读书对于人的积极意义,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 对人生。 ◇修身励志类◇ 五、31 1.举例论证;通过魏文侯守信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为人,贵在朴讷诚笃”或“守诚,是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 的观点,从而证明中心论点,富有说服力。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的时候,我们可以依据模式“论证方法+通用作用+语境作用” 去组织答案。 2.设问;启人深思,强调“诚”的重要性。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修辞方法的辨识能力。难度一般。解答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辨析反问和设问的不同,反问问中有 答,设问有问有答。作用既要答出通用作用,又要答出语境作用。 3.按照权贵的脸色俯仰行事;意见不管对与不对都对其赞美,言论不管可行与否都去响应执行。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在第③段中寻找答题点所对应的原文句子,本段涉及文言文句子,要 正确理解。 4.示例:要做正直的人,老实的人,绝不能见风使舵,媚上欺下。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观点的能力。根据本文中心论点联系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六、 1.主要内容是讲做事和交际的重要性。作用是为提出中心论点作好铺垫,蓄足情势。 [解析] 此题考查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议论文首段的常规作用有固定的模式,一定要知道,即引出论点或论题,作为论据 证明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下文的议论具有了针对性。不同的开头段具体的作用不同,但基本上概莫能外。第一 段中的关键语句我们可以找到,即:“做事情和与人交往,它们构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这么说来,做事和交际的成功 与否似乎应该是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了”。由此可知,第一段主要写了做事和交际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引出 了第二段的论点,因此,第一段起到为提出中心论点作好铺垫、蓄足情势的作用。 2.采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论证了做人主要看他是怎么做事的,看其做事的方式和态度这一观点,易 于让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 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论证方法常见的有四种,即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要 熟记于心,同时它们各自的作用更要知道,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考点。“有些所谓的学者……”是举例论证,除此之外, 画线句还运用了道理论证。作用是有力地论证其前面的观点句。32 3.人生的一些遭际往往受制于外在的因素,非我们自己所能支配,但我们可以控制和改变我们对待这些遭际的态度,以 一种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它,做到了这些,也就懂得了如何做人。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理解句子一定要坚持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句子放到语境中加以分析,不 仅要看句子出现的语段,有时还要结合全文内容加以理解。 4.略。(提示:围绕“做事态度认真、诚恳”和“做人诚实正直、光明磊落”两点展开论述)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来作答。审题后找关键语句,作者论述“做人与 做事的关系”时指出“一个人无论做学问还是做生意,无论做得大还是做得小,他做人都可能做得很好,也都可能做得很 坏,关键就看他是怎么做事的”,在论述“做人与交际的关系”时指出“在与人交往上,孔子最强调一个‘信’字,我认 为是对的。待人是否诚实无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由这些关键语句可知,本文作者认为做事认真、 做人诚信才算是成功的。 七、 1.第②段: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第④段: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解析] 本题考查对分论点的概括能力。根据题干指定的段落,找出带有结论性的语句,如第②段结尾一句话,第④段第一 句话,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解析] 本题考查辨识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文章第③段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和“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 心”两方面,强调了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观点,很显然正反两方面对比,使中心论点得到更有力的证明。 3.示例一: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 “总统自由勋章”。 示例二:吴王夫差,作为一国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解析] 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首先要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②所选的人物及事例要 能够支撑中心论点(即围绕“责任”,紧扣论点);③不能只有名人而无具体事例;④补充要围绕文章的中心论点来阐释事 例。围绕这几点,从中选择一个人物即可。答题格式:人物+事例。 4.示例: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是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 相互承诺,在社会的舞台上,每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如我们中学生,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振兴中华而努33 力,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解析] 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个性感悟。解答时,一定要结合选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对自己有责任心的 人才会对社会有责任感”来组织语言,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意思对即可。 八、 1.写书法家欧阳询发现书法名家索靖写的石碑后在碑旁一连坐卧 3 天的事例,引出论题“专注”,并作为事实论据,具体 直观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做事专注才能成功”,为下文具体论述只有专注才能有所成就作铺垫。引用古人故事,增 强文章文学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首先引用古语,强调专注的重要性;接着用反问从反面论证,只有专注才能成事;然后举例论证,列举古人勾践和曹雪芹, 今人屠呦呦和黄大年专注才最终有所成就;最后再次强调,任何一个成功者,专注都是他不可或缺的品质。 3.可以,材料中写到冯唐无论是在学医还是经商过程中,从没有忘记自己心中曾经的梦想,坚守着自己的爱好,并坚定执 着地做下去,最终他成为了一个颇有成就的作家,第④段论述的是“专注也体现为一种内心的坚守,一种忘我的情怀”, 材料中的事例与第④段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可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 4.“一定”表示肯定的、不容置疑的语气,表现了“专注”能够创造事业的成功、成就生命的丰盈是毋庸置疑的,表达 了作者对“专注”作用的坚定信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和生动性。 ◇生活智慧类◇ 九、 1.这句话引用俗语,看似自贬或戏谑,但却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或运用引用论证方法,生动地证明了作者对“重面相, 轻品相”的态度,同时语言幽默诙谐,生动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该不算‘狗拿耗子’”一句是引用歇后语,来表达作者对“重面相,轻品相”这一观点的 意见。引用歇后语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诙谐幽默,生动形象。 2.对比论证。文段通过现实中比比皆是的“重面相”和“轻品相”进行对比,论证了社会中“重面相”“轻品相”已经 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从本段中可以找到“可一谈表层美容就津津乐道就来神,一说‘深度美容’就打不起 精神就犯困,一本书捧一年读不完,却断不是个别的现象”,这是将“表层美容”与“深度美容”进行对比论证,突出了 当下现实中的人们“重面相”而“轻品相”,也在告诫人们要引起注意。34 3.放在第⑥段比较合适。 [解析] 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某女明星长相漂亮”是说她“面相好”,而“很少承担社会责任,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也 只是蹭蹭热点,还弄出诈捐、逃税的丑闻”是说她“品相差”,这一反面举例论据正好证明了“现实中,‘重面相,轻品 相’以至‘有面相,无品相’的活剧不时上演”这一论点。 4.一个人面相再好,都是一时的;只有品相好,才是永久的,不朽的。(或者:人生只有注重品相,才能真正立足社会,被人 认可)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总结能力。古言“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一句,强调“立德扬名, 可以不朽”,突出品相好才是永久的;时语“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同样强调了“终于人品”,突 出“品相”的重要性,这些都论证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品内涵”这一观点。 十、 1.中心论点: 我们自己可以不高尚,但应允许别人高尚,而且要能悦纳别人的高尚。作者首先由刘院士低调出行、专注学 问说起,接着摆出网友对此事的两种评论,然后分析第二种评论(另类质疑的杂音)产生的原因,进而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本题作答要在理清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标题和论据来寻 找论点。文章前三段是提出问题部分,作者首先由刘院士低调出行、专注学问说起,接着摆出网友对此事的两种评论,然 后分析评论产生的原因,进而明确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文章第④段写刘院士早年兼任高校特聘教授、导师时拒绝接受酬劳,以及自掏腰包购置研究设备的事, 用具体事实有 力反驳了对刘院士的另类质疑,说明刘院士的高尚不仅仅体现在一件事上,我们不能以己度人,质疑别人的高尚行为,从 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解析] 本题考查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的作用。第④段主要写的是刘院士早年兼任高校特聘教授、导师时拒绝接受酬劳,以 及自掏腰包购置研究设备的事,而这件事也证明了作者在段首的观点“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平庸甚至庸俗,就以己度人,幼 稚而可笑地认为天底下的人都和自己处于同一精神水准、同一追求层次”,从而更透彻地证明了刘院士的高尚,为作者 的中心论点更好地服务。 3.运用对比论证法,把“追名逐利者”与“淡泊名利者”尤其是与那些令人敬仰的如刘院士那样的大师级的人物进行对 比,有力地论证了大千世界,人各有志,境界迥异,我们不能怀疑一切,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我们自己可以不高尚,但应 允许别人高尚,而且要能悦纳别人的高尚”。 [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文章第⑤段画线句中把“追名逐利者”与“淡泊名利者”进行对比,很明显是使用了35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是通过对比,能够更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大千世界,人各有志,境界迥异, 也是一种社会常态”。 4.示例:一个人高尚与否,是别人在生活的对比中评价得来的。一味地自我标榜,大张旗鼓地炒作,绝不可能是高尚!高尚 是一种品德,无论富贵,无论贫穷,都秉持人性初心,一心去做好人,做善事,不求丝毫回报,默默无闻,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持之以恒,渐厚德心,这才是永远让人钦佩的高尚!追名逐利的社会环境中, 总是能苦别人所苦,悲别人所悲,乐别人之乐,福别人之福!总是那么淡定坦然地面对世俗得失,那么执着不懈地做着自 己利贫利穷的善事却从不觉得高尚!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类试题实际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 力。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 语,结合文章中的观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十一、 1.①严格的自律;②艰难困苦的历练;③从读书中得来。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于文章信息的提取。答题时,要熟悉文章内容,善于分析文章结构,抓住关键段落、句子,并且要善于 分类总结归纳。题目要求梳理的是“涵养静气”的方法,从文章第②段最后一句“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可 知后文开始讲述涵养静心的方法,可以直接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 2.内容上:首段以儿子在屋内安静坐着,听表声寻表的故事,引出本文论题“静”;也使文章开头避免平铺直叙,增加文章 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论题。 [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句段的作用,做这种类型的题目,应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结构方面, 这个故事位于文章开头,则有总领全文的作用。本文首段,在内容上,讲述了一则与论题相关的小故事,引出了文章的论 题,此外,以故事开头,还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3.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出毛泽东为锻炼意志到喧闹的地方读书的例子,具体清晰地论证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 严格的自律的论点。 [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画线句写毛泽东到喧闹的地方读书,在议论文中属于举例论证,其作用就是论证了 本段的分论点,即其前面的一句话“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 4.示例一:行走以静心。在紧张的学习后,我通常会在闲暇时光独自走走,来一场安静的徒步之旅。在独自行走中,所有 的不安、紧张、浮躁仿佛顿时烟消云散,我看见天边褐红色的云霭逐渐变为鱼肚白的流云,我看见最后一缕阳光洒在栀36 子花上的柔软,我看见夜浓人往时那扇始终亮起的朱窗。行走中,我发现生活的美,行走以静心。 示例二:养成思考的习惯,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预料不到的状况,若习惯深入思考,应对此类问题会更加沉着冷静。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论据。本文围绕“我们要涵养几分静气”这一中心论点,依次论述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 的自律”“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三个分论点,补写可 以扣住其中任意一个论点,只要举例典型,有代表性即可。 ◇热点时评类◇ 十二、 1.青年当做新时代奋斗者。用李娟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的提炼和总结。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寻找论点的一般方法,看题目、看开头句、 看第一段的末尾句、看文章各个段落的开头、看文章的结尾等。其次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确定论点。这篇议论文的 标题,很明确地提出了“青年当做新时代奋斗者”这一观点;很明显,第①段,用李娟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 2.举例论证,通过列举伟人青春奋斗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生逢其时,而又重任在肩,不懈奋斗,这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的历史使命”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现如今的时代光景,同样激励当代青年为民族复兴接力奋斗。 [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回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找出文段的论点和结构,本段第一句“如果说,百年前的近代 图景,激发了彼时青年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和本段其余内容是回答问题的关键。首句中有明确的时间——“百年前的 近代图景”,结合本段“改革开放 40 年”“复兴气象”等相关内容,中间横线上可以填写:现如今的时代光景,同样激励 当代青年为民族复兴接力奋斗。 4.示例: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主动将个人的“青春梦想”融入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深刻感受自己所承担任务的责 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敢于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敢于迎接未来发展中出现的层层挑战,更敢于承受前途命 运中发生的种种挫折,始终保持奋斗的决心不变、奋斗的毅力不减;要用实干为奋斗奠基,要用担当为奋斗鼓劲,要用奉 献为奋斗助威。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结合“胸怀理想”“不解奋斗”两方面回答,合情合理即可。类似的题目,要根据文本内容, 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最好采用总分总的顺序行文,先总说体会,然后叙述经历,最后再总结。 十三、37 1.①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网络互动活动。②全国中小学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③ 为了捍卫英烈,全票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能力。三个方面是三点,“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即为“崇尚英雄”做出了哪些努力, 从①②段可以找到三个主体分别做出了不同的努力。 2.这句话点出了在社会稳定的背后,那些默默无闻的高风险岗位上的奉献者,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引发了人们对这些行 业和奉献者的关注。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③段主要说明在和平时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所谓的岁月静好,生活美好,是一 些人在高风险岗位上默默付出,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才有如今稳定的状态,由此希望人们更加关注这些行业和奉献者。 3.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中处处是英雄这一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画线句子是举例论证,列举了科研人员、基层干部、医生和教师的事例,具体有力 地证明了社会中处处是英雄这一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英雄是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是刹那间的冷静沉着,是心系他人的奉献精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 着普通的事情,但在危险时刻他们却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他人赢得生存的机会。他们是我们的英雄,是我们推崇的榜 样。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围绕“英雄”展开即可。从文章和材料可以发现,这个机长是在关键时刻凭借智慧和技术 救人,被称为英雄。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