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八单元《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C.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的实验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能证明CO2与溶液反应
C.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D.此装置可以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壳中的铁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锯条上的烤蓝是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C.生铁和钢都不能完全溶解在盐酸中
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可以起保护作用,因而不要及时清除。
4.向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可能含铁
B.滤液中一定没有Ag+、Cu2+
C.滤液中一定有Fe2+
D.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含银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书写正确的是( )
A.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B.向硫酸锌溶液中加入铜棒,铜棒表面有金属锌析出:ZnSO4+Cu=CuSO4+Zn
C.医疗上用小苏打治疗过多胃酸:NaHCO3+HCl═NaCl+H2O+ CO2↑
7
D.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2Fe+6HCl═2FeCl3+3H2↑
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
目的
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探究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探究铁生锈
需要氧气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A.A B.B C.C D.D
7.把纯铁片投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
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 C.稀盐酸 D.食盐水
8.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B.常温下,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C.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
D.常温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9.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10.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定量的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甲和滤渣乙,则
7
①在滤液甲中一定有Zn(NO3)2和Al(NO3)3;
②滤渣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Cu、Zn、Al;
③若滤液甲是蓝色的,则滤液甲中一定含有Zn(NO3)2、Cu(NO3)2和Al(NO3)3;
④向滤渣乙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上述四种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 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11.请用“﹤”、“﹥”或“﹦”填空。
(1)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性: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2)含碳量:生铁钢;
(3)pH: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4)氢原子核内质子数氢原子核外电子数。
12.初中化学许多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可用“A+B→C+D”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⑴5gA和10gB充分反应,则生成C、D的总质量________15g(填“≥”、“=”或“≤”);
⑵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____________为置换反应(填“一定”或“不一定”);
⑶地质人员考察时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2Fe2O3+8S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13.豆浆机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千家万户,根据如图的豆浆机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豆浆机的制作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制作手柄的塑料属于__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3)用铜做电源插孔是利用铜的________性。
14.在H、O、C、Cl、Na、Ca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人工降雨的氧化物______;_ (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_____;
(3)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__ (4)可做干燥剂的氧化物___;
(5)可做建筑材料的盐_______;
7
(6)曾经由侯德榜制造生产而为中国人争光的盐________。
15.如图为铁制品循环利用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
(1)从“①”、“②”、“③”中,选出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废旧金属“循环利用”的意义是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三、推断题
16.已知A一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产生温室效应;B呈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H是蓝色沉淀。请根据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17.A~I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图甲所示是这些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已知:(1)H为蓝色沉淀;(2)图乙所示的是C、E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3)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物质C的一种用途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①~⑥中没有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四、实验题
18.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装置和药品,参与实验室气体制备的探究。
A B C D E F
【提供药品】高锰酸钾、稀盐酸、大理石
【熟悉仪器】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
【比较研究】根据所提供的药品,填写下表。
气体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收集方法和依据
二氧化碳
固体和液体
常温
向上排空气法
CO2密度比空气大
氧气
固体
加热
排水法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O2密度比空气略大
【实践研究】(1)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A,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___。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
B.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C.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制取可用___装置组合(填字母编号)可制取二氧化碳,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小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_________和_________。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______、气体在水中的______,该气体能否与空气或水反应。【拓展应用】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或C,
7
C与B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填字母编号)。
19.用下面的装置将一定量的CO2和CO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图中的a、b、c、d均为活塞,可以控制气体的通过和液体的加入,实验前活塞均已关闭。请选择适宜的试剂完成上述实验。(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混合气体→
→接气体回收装置
a
b
c
d
甲
乙
丙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①浓硫酸 ②稀硫酸 ③浓盐酸
④稀盐酸 ⑤澄清的石灰水 ⑥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分以下两步进行:(所选的试剂均用序号表示)
⑴ 关闭b、c,打开a、d,则甲中试剂为,丙中试剂为。若乙装置中的现象是,说明甲装置中反应是充分的。 此步实验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⑵ 在甲装置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试剂②或④,关闭活塞(填写序号,下同),打开活塞,再经过丙装置后即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此步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五、计算题
20.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20 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
(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反应所消耗的硫酸溶液质量为________?
21.小华想测定Cu—Zn
7
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为了测定该合金的组成,小华称取10克该合金粉末,在粉末中连续三次加入稀盐酸反应。每加一次盐酸,小华记录所得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连续加入盐酸的体积(ml)
10
10
1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8
0.08
0.04
(1)从上表数据分析,小华用10克合金粉末总共收集到___________克氢气。
(2)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提示:Cu不与稀盐酸反应,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7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选项错误;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有可能是混合物,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均由氧元素组成,选项错误;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能加快也能减慢反应速率,选项错误;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碳酸氢钠受热也能分解生成盐和水,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
2.B
【解析】A、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利用压强的变化,根据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多少来验证氧气的含量,碳可以和氧气反应,但又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使水进入集气瓶的量不会达到最大,测不出氧气的含量,故A错误;
B、瓶子原来是胀的,加入液体后,使瓶子变瘪,说明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压强,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与加入的液体发生了反应,故B正确;
C、要研究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催化效果,需要控制其他的量不变,然后根据加入两种催化剂后的不同现象进行比较,而本题除了催化剂的不同,双氧水的浓度也是不同的,所以没法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故C错误;
D、启普发生器原理:再关闭活塞后,利用生成气体的气压的增大将酸与固体分离,压入长颈漏斗中,但是本题虽然可以关闭气体,但是不会把酸与固体分离,故不会达到验证,故D错误。
3.D
【解析】A、铁是活泼的金属,在地壳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正确;
B、锯条是铁的合金,在空气中易生锈,在锯条上烤蓝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可以防止锯条生锈,正确;
C、生铁和钢中都含有碳单质,碳不和盐酸反应,故生铁和钢都不能完全溶解在盐酸中,正确;
D、铁生锈的产物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结晶水合物,它是一层疏松的氧化膜,不能将铁和空气隔绝,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故要及时的除去铁表面的铁锈,错误。故选D。
4.C
【解析】解:A、根据反应规律,如果加入铁粉是少量的,只能部分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银,
7
滤渣中就不含有铜.故A说法不正确;
B、如果加入铁粉是少量的,不能将溶液中的银、铜全部置换出来,溶液中就有Ag+、Cu2+.故B说法不正确;
C、根据反应规律,不论加入的铁粉的量是多少,滤液中一定有Fe2+.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反应规律,当把铁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5.C
【解析】A、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错误;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锌的后面,不能与硫酸锌反应,错误;C、医疗上用小苏打治疗过多胃酸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正确;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不是氯化铁,错误。故选C。
点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化学式书写错误)、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不配平)、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6.D
【解析】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通过干花不能变色,湿花变红色,说明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正确;B、使用实验的装置,可以看到水中的白磷和锥形瓶中的红磷不燃烧,锥形瓶中的白磷燃烧,能用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其中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因为AB两个对照组,都与氧气接触,都有可燃物,只是两者着火点不同。AB对照组,可以探究与氧气接触的条件。能达到实验的目的,正确;C、铁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共同作用发生锈蚀,所以图示装置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正确;D、使用碳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降低到室温以后,压强几乎不变。无法将水倒吸入集气瓶中,或者很少。不能用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故选D。
7.B
【解析】A、铁与反应后,生成溶液,每消耗1个铁原子就生成1个氢气分子,溶液质量增加,错误;B、铁与反应后,生成溶液,每消耗1个铁原子则生成1个铜原子,溶液质量减少,正确;C、铁与反应后,生成溶液,每消耗1个铁原子就生成1个氢气分子,溶液质量增加,错误;D、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在铁片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铁片不溶解,错误。故选B。
7
8.C
【解析】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C.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A. 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没有气体生成。B. 常温下,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有溶质析出。D. 常温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基本不再溶解。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过程的图像表示。
9.D
【解析】
【详解】
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粉先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但因为滤液仍有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存在铜离子,所以滤渣中一定没有锌,滤渣中是否有铜不确定,A错误;滤渣中一定有银,一定没有锌,可能有铜,B错误;锌粉置换出银后,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因为滤液为蓝色,所以一定有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C错误;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D正确。故选D。
【点睛】
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粉先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再与硝酸铜反应置换出铜。
10.C
【解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由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铝>锌>铜>银,向一定量AgNO3和 (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和锌粉,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银,不能与Al(NO3)3反应,当锌完全反应后,铜再与AgNO3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由此可知:①滤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正确;②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没有Al,错误;③若滤液显蓝色,说明了锌完全反应了,铜也参加了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正确;④若向滤渣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了锌有剩余,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C正确。故选C。
11.(1)﹤ (2)﹥ (3)﹤ (4)﹦
【解析】
试题分析:(1)氢氧化钙是微溶于水,而氢氧化钠是易溶于水,故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性: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生铁含碳量2~4.3%,钢的含碳量0.03~2%,故含碳量:生铁﹥钢
7
(3)硫酸溶液显酸性,PH﹤7,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故pH: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4)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氢原子核内质子数=氢原子核外电子数
考点:物质的溶解性,铁的合金,溶液的PH,原子的构成
12.≤一定FeS2
【解析】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5gA和10gB充分反应,若恰好反应,则生成C、D的总质量等于15g;若不恰好反应,则生成C、D的总质量小于15g;
(2)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则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所以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4X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8个硫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铁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S2。
13. ①②④热固性导电
【解析】(1)聚乙烯、聚苯乙烯、塑料等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
(2)制作手柄的塑料属于热固性塑料;
(3)用铜作电源插孔是利用铜的导电性。
点睛:
合成材料主要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三大合成材料。
14. CO2HClCa(OH)2CaOCaCO3Na2CO3
【解析】(1)人工降雨的氧化物是CO2,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常用于人工降雨;(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是HCl,HCl与铁锈反应生成氯化铁可溶物;(3)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Ca(OH)2,便于就地取材,价格便宜;(4)可做干燥剂的氧化物是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5)可做建筑材料的盐是CaCO3,石子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可以制造白灰和水泥;(6)曾经由侯德榜制造生产而为中国人争光的盐是Na2CO3,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点睛∶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碳酸钙可以制造白灰和水泥,又是石子的主要成分,是建筑必备材料。
15.(1)①;(2)CuSO4+Fe═FeSO4+Cu;(3)节约金属资源、节约冶炼金属消耗的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解析】
7
试题分析:(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铁矿石冶炼铁一定发生化学变化,①正确;(2)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uSO4+Fe═FeSO4+Cu;(3)积极回收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节约冶炼金属消耗的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即可)。
考点: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知识。
16.COFe+CuSO4═Cu+FeSO4(或铁和其他可溶性铜盐的反应)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中的突破口“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产生温室效应”、“B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H是蓝色沉淀”,则:所以C是二氧化碳,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所以A是一氧化碳;B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氧化铁;F是紫色金属属于铜,H是蓝色沉淀属于氢氧化铜沉淀。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根据分析,A是一氧化碳,故其化学式为CO;
(2)根据分析,反应①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属于置换反应。
17. CuOCa(OH)2+Na2CO3===CaCO3↓+2NaOH灭火(或制汽水、人工降雨等合理即可)置换
【解析】 (1)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A煅烧会生成气体氧化物C和B,所以A是碳酸钙,C是二氧化碳,B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D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F是氢氧化钠,E是黑色固体氧化物,H为蓝色沉淀,所以G是硫酸铜,E是氧化铜,H是氢氧化铜沉淀,I是一氧化碳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是CuO;(2)反应③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3)通过推导可知,C是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或制汽水、人工降雨等合理即可);(4)①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②是氧化钙与水的化合反应,③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复分解反应,④是氧化铜与一氧化碳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⑤是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复分解反应,⑥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复分解反应,故不涉及到置换反应。
18.【熟悉仪器】①酒精灯 ②长颈漏斗
7
【比较研究】①O2不易溶于水 ②向上排空气法
【实践研究】⑴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
⑵ B
⑶ BD(或CD) 碳酸钙+盐酸 →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反思小结】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密度 溶解性
【拓展应用】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E(或F或 E、F)
【解析】
试题分析:【熟悉仪器】酒精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①酒精灯 ;向固体中添加液体的仪器为长颈漏斗,故 ②长颈漏斗;【比较研究】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践研究】(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⑵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所以选B;⑶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BD(或CD)碳酸钙+盐酸 →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思小结】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拓展应用】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C与B相比较,其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19.⑴ ⑥ ① 溶液不变浑浊(答案合理就即可) CO ⑵ a、d b、c Na2CO3+2HCl=2NaCl+ H2O+ CO2↑ 或:Na2CO3+H2SO4=Na2SO4+H2O+CO2↑
【解析】
试题分析:⑴中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除掉二氧化碳,甲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用来除掉二氧化碳,乙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钙溶液,若乙中没有变浑浊说明甲中已经将二氧化碳除尽了,此步实验后收集到的气体是一氧化碳;⑵关闭活塞a、d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泄漏到空气中或者进入到乙中,打开活塞b、c,则产生的气体经过丙装置后只剩下一氧化碳,分液漏斗中装的是稀硫酸或者稀盐酸。
考点:利用化学反应分离物质
点评:利用化学反应分离物质的题目属于中考常考的知识点,通常在探究题中出现,考察基
7
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思想,注意仔细审题。
20. 0.2 g 67.5% 100 g
【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根据图像可知生成氢气质量为0.2g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同量消耗的硫酸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98 2
x y 0.2g
==
得x=6.5g,y=9.8g
样品中铜的质量为20g-6.5g=13.5g
(2)所以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100%=67.5%;
(3) 反应所消耗的硫酸溶液质量==100g
点睛: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21. 0.235%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10g盐酸最多生成0.08g氢气,第三次只生成0.04g,说明金属全部参加了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0.08g+0.08g+0.04g=0.2g;
(2)设:Cu-Zn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x 0.2g
x=6.5g
7
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100%=35%。
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