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1 第 11 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习目标 1.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 2.了解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础知识 3.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1920 年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 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       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开始时间:    年春。 3.主要内容:以      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 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 制。 4.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 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    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    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列宁逝世:    年 1 月。 3.提出设想:1925 年,斯大林提出实现       的设想。 4.工业化建设:    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5.两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28—1937 年。 (2)成就: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      变成了强大 的      。 6.苏联工业化的评价:苏联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        下完成的。 (三)农业集体化 1.背景:1927 年年底至 1928 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2.手段:   手段。 3.开始时间:20 世纪   年代初。 4.过程:苏联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      的建设。 (四)苏联模式 1.背景:     和        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 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公布了      。 3.评价 (1)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 展的严重       。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比较列宁与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2 项 目 列宁 斯大林 政 策 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      放弃        ,实行社会主义     和农业      工 业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 资制 制定和实施两个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 业 以征收       代替余粮征集制 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农 庄 影 响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 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特 点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 存,大力发展商品生产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 政治体制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 1921 年采取了新经济政 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 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 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 个。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 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 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 ——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 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 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打败希特勒作出那么大的贡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 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 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 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 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为什么大多数西方人认 为苏联不值得仿效。3 (3)有学者认为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请根据上述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堂练习 1.“从本国国情出发,允许农民在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 工厂,这一做法巩固了工农联盟,也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材 料反映了苏俄实行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1920 年苏联粮食产量只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 13.8%, 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 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 动不断发生。1921 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 目的是(  ) A.加快发展市场经济 B.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C.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D.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3.1933 年 1 月,斯大林在报告中指出:1932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与 1928 年相比,其水平增 加到 219%。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计划经济体制发挥积极作用 C.政府重点发展重工业 D.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4.1928—1937 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兴建了 6 000 多个大企业,其主要目的是 (  )                    A.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B.建立“斯大林模式” C.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5.如果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 1 卢布,那么 700 千米外的莫斯科的价格也是 1 卢 布,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 1 卢布。这反映出苏联当时(  ) A.实行计划经济 B.经济比例失调 C.产品质量低劣 D.资源消耗严重 四、达标检测 1.“1921—1922 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 2.4 亿普特,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 4.23 亿普特 低了很多。”这一变化,有助于(  )4 A.结束沙皇统治 B.恢复国民经济 C.实现农业集体化 D.防止生产过剩 2.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 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 4.34 亿普特(一普特等于 16.38 千克)。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一批工厂,经讨论决 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重依赖外资 B.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C.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D.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3.1929 年 10 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很快波及世界各国。但在危机期间,有一个国 家却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个国家是(  ) A.苏联 B.德国 C.日本 D.英国 4.1928—1937 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主要体现出(  ) A.联共(布)十五大的正确决策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有利的国际环境 5.分析图表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据下表可以推断,苏俄(联)这一 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1921—1929 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表 国 家 苏联 英 国 法国德国美国日 本 年 均 增 长 率 24.3%17%9.4%7.1%4.3%3%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B.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C.苏联模式、赫鲁晓夫改革 D.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 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 验作出判断。” 材料二 从 1917 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 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 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 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 世纪 30 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 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1)材料一中,列宁说“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苏维埃政府进行了怎样的实验来 发展社会主义?取得了怎样的成效?5 (2)根据材料二,“计划”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之间是一种怎样的联系?这种“计划”方 式的采用,与苏联的哪一位国家领导人有关? (3)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实践,说说你对列宁的“实验”和苏联的“计划” 经济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1.战时共产主义 2.1921 3.征收粮食税 4.国民经济 (二)1.1922 2.1924 3.国家工业化 4.1926 5.(2)农业国 工业国 6.指令性计划 (三)2.行政 3.30 4.集体农庄 (四)1.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2.新宪法 3.(2)体制障碍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列宁: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斯大林:新经济政策 工业化 集体化 五年计划 2.(1)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改 善和巩固工农联盟,由此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特点:政府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原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 平提高缓慢;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不符合西方的价值观。 (3)示例一:赞同此观点。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都是利用商品、 市场和货币的关系来发展社会经济,突出了市场的作用;同时都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示例二:不同意此观点。列宁认为市场经济、货币、商品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东西,即使 采用也是形势所迫的暂时性退却。邓小平则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并不是社会 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把改革开放作为长期国策。 示例三:认为此观点是片面的,理由综合示例一、二。 三、课堂练习 1.B 2.B 3.D 4.D 5.A 四、达标检测 1.B 2.D 3.A 4.C 5.B6 6.(1)苏维埃政府在 1921 年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 经济。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1928—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 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斯大林。 (3)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比较适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苏联模式在短时间内可能会促 进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其弊端很大,反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