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程标准学科素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1.了解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的历史变革进程,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2.了解近代中国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认识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因素对选官制度的影响,培育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3.引导学生增强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课标导航·明晰目标】 【时空坐标·历史脉络】 知识归纳|识记理解 1.科举制度的变化。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经济特科时务策 大学堂科举制度 【思维点拨】科举制度以读书做官或求取功名为主要目的,在清朝末年,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统治阶级也越来越感到难以选拔到合适的人才,特别是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开展后,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式的变化都要求考试制度必须与之相适应,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缓和社会矛盾,最终于1905年被迫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2.晚清选官制度改革。外务部奏定学堂章程 思考阅读教材第39页“史料阅读”,概括袁世凯的主张。[提示]根据史料可以看出袁世凯主张废科举、设学堂。【答案】主张:科举制为人所诟病,开设新式学堂势在必行;新式学堂能让海外留学生潜心研修所学,最大限度发挥其才干;设立学堂能够培养人才,开启民智,促进教育的发展。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考试制度文官制度 文官考试法草案连续性 平等性 【知识拓展】民国时期公务员的选拔,一律实行公开竞争考试,非经考试及格,不得任用。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普通考试及高等考试每年或隔年举行一次,高等考试于首都或考试院所指定的区域举行。 思考阅读教材第41页“史料阅读”,分析史料中《考试法》关于应试人资格的规定的作用。[提示]《考试法》中关于应试人的资格的规定,既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又体现了用人的严格性。【答案】作用:既扩大了选拔范围,又体现了用人的严格性,反映了一种力图为国家选拔人才、有所作为的精神。 1.干部制度。(1)内涵:干部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交流、培训等内容。(2)发展历程。①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后来,我国又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__________的干部制度。分类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②改革开放后,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__________、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③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严格依法依规办公事,特别是在干部的__________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取得很大成绩。科学化廉政建设 【知识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干部考核制度的特点(1)树立正确导向。(2)注重考核实绩。(3)突出综合考核。(4)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2.国家公务员制度。(1)__________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2)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3)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以来,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1993 【知识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2)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3)强调德才兼备。(4)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一个独立利益集团。(5)坚持领导职务任用交流制度。 思考阅读教材第42页“思考点”: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意义是什么?[提示]从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建立高效有力的行政工作系统等方面分析。【答案】意义: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建立公务员制度适应了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行政管理尤其是国家机关的人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克服以往干部人事制度的缺陷和弊端,建立起精干、高效和强有力的行政工作系统。 重难探究|素养初培 材料一这个制度(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废除的直接动因是认为这套制度不再适合新式人才的培养需要。但科举制度被废除以后,清政府并没有建立起一套新的精英选拔制度来代替它。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动荡也与此相关。……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那些青年军官们,他们本来应该在科举的道路上攀爬,但因为科举制度被废除,他们只能进军事学校,并在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摘编自杨超《许纪霖:废科举引发20世纪中国大变局》探究点一 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动因及影响 [问题1]根据材料一,分析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动因。(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答案】动因:清代科举考试不适合新式人才的培养,失去了为清王朝服务的功能。 材料二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科举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问题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度的废除在当时产生的社会影响。(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答案】社会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新式教育的发展,培养新式人才;另一方面,新的选拔制度的缺陷加剧了政治动荡,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也导致民国政治乱象丛生。 【要点总结】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原因与影响(1)原因。①“西学东渐”的影响。②科举制度自身日趋保守。③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平等性受到冲击。④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 (2)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影响。①积极影响。a.促进了新式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废除科举制度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发展近代教育,使新式学堂尽快兴办起来以培养实用的新式人才。b.有利于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学的兴起,改变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整体素质。c.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间接地导致了清朝的灭亡,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消极影响。a.科举制度的废除,造成了中国选官制度的紊乱。科举制度被废除后,却未代之以新的选官机制,造成了中国在一段时间内官员选拔机制的混乱。b.科举制度的废除,导致了清末民初中国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清末民初,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士绅阶层日益衰败,武官军人阶层逐渐走向中国的政治舞台,一跃成为社会的领导者。 材料一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同时汲取了科举制的合理成分,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在法制化道路上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有关文官考试、任用、薪俸、抚恤等相关的法律体系从无到有,逐渐形成和完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则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则在北洋政府时期体现得最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摘编自陶继波、马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兼论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探究点二 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与现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 [问题1]根据材料一,说明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答案】特点:中西结合;党派性强;军治色彩浓厚;制度逐步完善。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官制度的传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 材料二2006年1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考录制度迈入法制化轨道。2007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原人事部下发了《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公务员考录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截至2012年,全国共考录公务员160万人。——摘编自韩磊《公务员考录制度的评价标准》[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推行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意义。(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答案】意义:推动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要点总结】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的特征(1)建立了比较严密的组织管理机构。《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拥有考试权和铨叙权,负责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和管理。(2)制定和颁布了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为了健全公务员考试和管理机构,有效地实现对公务员的考试和管理,使之成为制度,国民政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上百个有关公务员制度的法律和法规。 (3)对公务员的资格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对公务员的概念及其范围的规定则比较模糊。(4)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在公务员的任用资格、考试、管理上,具有明显的党派性和政治性,所有公务员均要忠诚于国民党,公务员成了国民党把持政权的工具。 课堂小结|史论提升 知识导图 史论要语1.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2.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3.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4.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5.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6.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也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史论要语1.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2.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3.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堂小练|素养达成 1.1898年5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D.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答案】C【解析】康有为主张科举制度改革、建立新式学校主要是为传播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服务,因此他所说的“中体西用”与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同的,故选C项。 2.1898年,梁启超等人联合百余名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答案】B【解析】材料“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说明当时梁启超人等请求废除八股取士的改革并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故B项正确;“断送”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梁启超等维新派不属于保守的知识分子,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新旧学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 3.胡适在1910年6月30日给母亲的信中说:“现在时势,科举既停,上进之阶,唯有出洋留学一途。”由此可见()A.废科举阻断读书人的仕途B.留学成为进取仕禄的主要途径C.国内的新式教育仍未起步D.辛亥革命推动了留学成为热潮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上进之阶,唯有出洋留学一途”可知,留学成为进取仕禄的主要途径,故B项正确,排除A项;洋务运动时期,国内的新式教育已经起步,排除C项;由时间“1910年”可知当时辛亥革命并未开始,排除D项。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民党党员的在中央公务员中所占的比例虽然逐步上升,但是仍有一部分职位可能由其他党派、无党派人士担任,说明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具有一定的民主性,故C项正确。 5.2005年,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但我国公务员制度不搞“政治中立”,坚持党管干部,不搞“两官分途”,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造成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两极格局和冷战思维的影响B.东西方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同C.西方公务员制度存在重大缺陷D.中国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答案】B【解析】由于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国情与西方不同,中国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公务员制度,故B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时两极格局已经结束,排除A项;C项不是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中国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影响,排除D项。 6.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规范行政惩戒工作的专门行政法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于2007年6月1日起实施。依法开展行政惩戒工作()A.可以杜绝腐败现象,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B.有利于督促行政机关公务员廉洁从政、依法行政C.表明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D.说明有权必有责,行使权力时要承担责任 【答案】B【解析】对违法公务员依法开展行政惩戒工作有利于督促行政机关公务员廉洁从政、依法行政,故B项正确。 课后提能训练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