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比尾巴》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比尾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十课。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课文抓住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和“鸟”字旁和“八”字头。学习新笔画“撇折”,学会写“云、公、车”。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3、情感目标:了解一些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激发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读好问句。三、学情分析: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校门,自控能力较差,表达能力还很稚嫩,语言也不丰富。因此,课堂上不能死板的进行教学,要设计灵活多样、新颖的活动,激发起学习欲望。教学中,以游戏“为动物做裁判”活动贯穿整堂课, 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增强课堂情趣。四、教学理念: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课堂一开始就创设情境导入,设计了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村庄比尾巴大赛情境,把学生置于活动中,这为老师引导学生识字、诵读课文做好了准备,各教学环节都从兴趣入手,或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语境中识字具有层次性,运用多种方式复现生字。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识字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对生字的认记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认记。在课堂中,要采取多种识字方式,将图、文、字相结合,通过看图、读文来识字,再用字、词来说话,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五、教学流程:第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启儿童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由一封动物村庄的来信,鼓励学生为比尾巴动物当裁判,从而导入新课,引出课题,“比尾巴”。接着,对比“尾巴”和“大巴车”两个词语,让学生知道在“巴”字的变调。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增强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信心。第二、认识参赛选手,自主识字出示动物的图片,随图识字,对重点生字进行认读,组词拓展。第三、认识比赛项目,朗读问句这一环节,设置闯关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关: 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的方式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比赛的项目,指导朗读6个问句。第四、评比比赛结果首先让学生在课文里面找到各项冠军,然后请代表公布比赛结果,给冠军颁奖。将“长”、“短”、“扁”、“弯”、“一把伞”、“最好看”的卡片贴在相应的动物下边,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最”字的含义,学会用“最”字说话。通过颁奖,检查了生字的认读能力和说话能力。第五、接下来这个环节我设计的是闯第二关——说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红色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图和字的对比,认识“鸟”字的变化,了解“鸟”字旁的生字和鸟类有关。第六、回归课文将比赛的内容和结果讲给在座的老师们,把生字送回课文中,联系课文内容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第七,我安排了写字的练习。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共同笔画,学习新的笔画撇折,观察生字的笔顺及笔画的位置,由老师范写、学生指导老师写、学生指导学生写的方式进行书写练习。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价、打星。最后,总结这节课的收获,让学生说一说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以听儿歌《比尾巴》的方式结束本节课。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如有不到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