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3《孟子》(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优质

还剩 1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三篇 《孟子》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一、重点词语积累 1. 重点实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EJ]: .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筑[EJ]: . 版筑[EJ]: . (3)管夷吾举于士 士: .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 . 知识梳理 田间的水沟 捣土用的杵 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土,用 杵捣土使它坚实 狱官 RJ:责任,使命EJ:责任,担子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5)行拂乱其所为 行[EJ]: . 拂: . (6)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 过[EJ]: .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 (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 (9)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 法家: . (10)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 所做的事 违背 常常 这里是“犯错误”的意思 奋起,指有所作为 明白,了解 指在国内 守法度的大臣 指在国外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2. 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通 ,意思 . (2)困于心衡于虑 通 ,意思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 ,意思 . 曾 增 增加 衡 横 梗塞,不顺 拂 弼 辅佐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3. 古今异义 (1)所以[F]动心忍性 古义: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 (2)征于色 古义 ,今义: 出征 。 凭此,借此 RJ:象征,表现EJ:征验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4.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人恒过 原意为 过错 ,在文中意思为 。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必先苦[F]其心志 原意为 痛苦 ,在文中意思为 。 ②劳其筋骨[F] 原意为 劳累 ,在文中意思为 。 犯错误 使……痛苦 使……劳累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③饿其体肤 原意为 饥饿 ,在文中意思为 。 ④空乏其身 原意为 缺乏 ,在文中意思为 。 ⑤行拂乱其所为 原意为 扰乱 ,在文中意思为 。 ⑥所以动心忍性 原意为 惊动 ,在文中意思为 。 原意为 坚忍 ,在文中意思为 。 使……饥饿 使……缺乏 使……扰乱 使……惊动 使……坚忍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⑦然后知生于忧患 原意为 生存 ,在文中意思为 。 ⑧而死于安乐也 原意为 死亡 ,在文中意思为 。 (3)动词的被动用法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原意为 举起 ,在文中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困[EJ]于心 原意为 陷在艰难痛苦或无法摆脱的环境中,在文中意思 为__________ 使……生存发展 使……衰亡 任用、选拔,这里是 被选拔的意思 被难住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5. 一词多义 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 征于色,发[F]于声 。 发 { 起,指被任用 RJ:表现EJ:产生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二、关键句子翻译 1. 舜发于畎亩之中。(2013大理等八地州) 舜从田间(耕作)之中被任用。 2. 孙叔敖举于海。(2014海南) 孙叔敖从海滨被起用。 3.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贫困之 苦,使他做事不顺。 4.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014 六盘水、2012西双版纳、2011红河) 一个国家,如果内部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主的贤士, 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有灭亡的危险。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三、内容探究 1. 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 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013营口) 答:在国内要有执法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 国外要有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开始就列举了六个著名历 史人物的事例,这对阐明观点有什么作用?(EJ课后习题) 答: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的事例,说明成就大业 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的磨炼,引出下面的论断,阐明观 点更加真实可信。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3. 如果把这篇短文两个自然段的顺序进行互换,这样做 行不行?为什么?(2012贵阳) 答:不行。理由有二。其一,文章的论点是“生于忧患, 死 于安乐”,先谈“生”后谈“死”。段一主要是紧扣 “生 于忧患”的内容来论证;而段二的中心则谈到治国之道, 这是紧扣“死于安乐”的内容来论证,原文的这种结构, 对应论点内容呈现的先后顺序;其二,从认知的层面上看, 段一主要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谈,而段二主要从治国的角 度来谈,这也符合由小到大,从个人到国家的认知规律。 如果互换后,行文的逻辑就会产生混乱,所以不能互换。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4. 本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2013娄底) 答: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文段先举了六个人物事例,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 “生于忧患”,再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从国家的角度 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四、拓展延伸 1. 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 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 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印证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仍具有现实意义。虽然现在物质生活富裕了,生活 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仍然应该居安思危,具有忧患意识,积 极进取,不能贪图享乐,否则就会落在别人的后面,甚至 会有亡国的危险。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2. 结合文中的事例,请简要谈谈你对人才成长的认识。 (2014海南) 答:示例:保持本心;丰富自己的认知,从而作出正确的 选择;向父母请教。 3. 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2015聊城) 答:示例: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 但不要灰心丧气,要迎难而上,一个人只有经历磨难,才 能有所作为。只有把困难当作成功的垫脚石,经受住困 难的考验,才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4. 这篇文章阐明了什么道理?请你再联系实际谈谈自 己的理解。(2015贺州) 答:这篇文章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 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因此,我 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宁的生 活之中,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 为,否则,就有家亡国破的危险。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金题演练 一、(2015安徽改编)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完成1~4题。(15分)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百里奚举于市 ( ) (2)曾益其所不能 ( )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被选拔,被任用 通“增”,增加 了解,明白 在国外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人恒过然后能改。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3.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 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选文共两 段,其中论述人才造就的句子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也,……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色发于声而后喻”。前一句主要从客观因素方面进 行论证,分析艰苦环境的重要性;后一句从主观因 素方面进行论证,指明内心经受折磨是必不可少的 条件。 【答案】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3分) 【解析】选文是一篇议论文,判断论点,要注意论 点经常出现的位置:标题、开头和结尾。就本文而 言,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不难 发现,选文第一段列举事例阐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 中造就的,第二段主要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从个人 (正面)、国家(反面)两个方面论证经受磨炼的 益处,从而阐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二、(2015二模)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完成1~4题。(15分)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行拂乱其所为 . (2)衡于虑 . . (3)法家拂士 . (4)敌国外患 . 违背 衡通“横”,梗塞,不顺 守法度的大臣 敌对国家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借此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 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显露在脸上,表现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3.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短文开始连用六个排比,所举事例中的这些人的共 同特点是:出身贫寒、经受了艰苦的磨难、最终成 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B.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 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C. 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人 的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D. 文章第二自然段先从个人的角度反面论证了生于 忧患的观点,再从国家的角度正面论证了死于忧患 的观点,最终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解析】作者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的观 点,然后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的观点。D 项表述与原文不符。 【答案】D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4. 聚焦下列材料,谈谈习主席为什么要坚决反腐倡廉? 请结合原文中的观点简要分析。(4分) 材料链接: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干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 搞权色交易、权钱交易。要知道,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 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 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一个政党,一个政权, 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要正视严峻的形势, 严肃纪律,严惩腐败,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的主 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有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对 问题麻木不仁,要对症下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习近平在听取中央巡视情况汇报时的讲话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解析】题干问到“习主席为什么要坚决反腐倡 廉”,根据材料可知,这里所讲的内容与国家统治 有关,联系文章与之相关的内容,我们不难想到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家的生存发展必须要有坚守法度的大臣,由此我 们就可以确定习主席坚决反腐倡廉的原因,然后组 织答案即可。 尾页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答案】因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 来辅佐君王就会导致国家灭亡。“反腐倡廉”有利 于净化官场,将国家的蛀虫清除干净,让真正优秀 的官员来管理国家。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