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1 检测内容:第二章 声现象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共 31 分。第 1~9 题为单选题,每题 3 分;第 10 题为多 选题,4 分,漏选得 2 分,错选得 0 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2.(娄底中考)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D) 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3.(聊城中考)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C) 4.(德州中考)如图所示,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有关二胡说法 正确的是(A)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发出的优美声音一定是乐音 5.如图是一款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 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某歌手的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 B.根据音调可以判断出是某歌手的歌声 C.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D.播放的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6.(南充中考改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2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于水中传播的速度 B.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 20 Hz C.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7.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D) A.它的响度大小 B.它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C.它的响度太大 D.它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8.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 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很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 发出大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 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D) A.音色和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响度和音调 9.(菏泽中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10.(多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完成多个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D) A.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应观察橡皮筋是否在振动 B.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应改变两支铅笔之间的距离 C.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应将橡皮筋快速拨动 D.探究音色与材料的关系,应改变振动橡皮筋的力度 二、填空题(本题共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16 分) 1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其速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__介质__的种类,人能辨别出是琴声 还是鼓声,主要是声音的__音色__不同。由于发出的歌声的__音调__不同,音乐上才划分高、 中、低音的歌唱演员。 12.木琴是打击乐器的一种,其琴键皆以木片制成;将木制琴键置于共鸣管之上,以琴 棒敲击,琴键__振动__就可以产生旋律,当用琴棒从左到右敲击琴键时,所产生旋律的音调 逐渐__变高__(填“变高”或“变低”)。用轻重不同的力敲击最左侧的键,所发出声音的__ 响度__不同。 13.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从声学上讲,这是从__声源__处 减弱噪声。人们以__分贝__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14.小明的手臂每秒挥动 2 次,手臂挥动的频率是__2__Hz,挥动时产生的声波属于__ 次__声波,人耳__听不见__(填“听见”或者“听不见”)。 3 15.(泸州中考改编)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 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响度大__(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 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_声源__处减弱噪声;小轿车倒车雷达的 探头是利用__超声波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传感器工作的。 16.站在百米跑道终点计时台上的甲、乙两名计时员,为同一跑道的运动员计时,甲看 到起跑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乙则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则__甲__计时员计时准确; 若甲、乙两名计时员的反应速度相同,他们计时相差大约__0.3__秒。(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三、作图题(4 分) 17.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不 变的声音波形图。     答图: 四、简答题(4 分) 18.有一句成语叫“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据说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有一口古钟,经 撞击后发出的声音不仅洪亮浑厚,而且停止撞击后还良久不绝。于是有人得出结论:物体停 止振动仍然能够发声。请你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该结论是错误的。古钟振动产生声音,当停止撞击古钟后,古钟仍然在振动,所以 人能听到声音。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9 题 10 分,第 20 题 10 分,共 20 分) 19.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 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慢__,发出 声音的音调越__低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__频率__有关。当尺子伸出桌 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钢尺振动频率小 于 20_Hz__。 (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 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__保持钢尺伸 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__。 20.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箱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 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 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 (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 4 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__声音__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__能量__。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距离发声体的远近__有 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 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什么要素?__响度__。这里采用了怎样的研究方法?__控制变 量法__。 六、计算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21 题 11 分,第 22 题 14 分,共 25 分) 21.如图是某探险队用超声波探测海洋深度的示意图。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是 1 500 m/s,若发出超声波信号后经过 4 s 收到回声,则: (1)超声波探测海洋深度的系统叫声呐。声呐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蝙 蝠这种生物的__回声定位__原理。 (2)此处海洋的深度? (3)能否用这种方法测定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解:(2)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 1 2×4 s=2 s,由 v= s t可得,此处海洋的深 度:s=vt=1 500 m/s×2 s=3 000 m。 (3)不能,因为超声波是声波的一种,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周围没有空气,所 以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22.如图所示,列车以 72 km/h 的速度行驶,在它的正前方 B 处有一个隧道,列车驶入 隧道前,A 处必须鸣笛,司机鸣笛 1.2 s 后,在 C 处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 (1)列车听到回声行驶的路程 s1 是多少? (2)鸣笛声从 A 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 C 处共经过的路程 s 声是多少?(v 空气= 340 m/s) (3)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 s2 还有多远? 解:列车的速度 v1=72 km/h=20 m/s, (1)1.2 s 内列车前进的距离:s1=v1t=20 m/s×1.2 s=24 m。 (2)列车鸣笛后 1.2 s 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s 声=v 空气 t=340 m/s×1.2 s=408 m。 (3)司机听到回声时,距隧道口距离: s2= s声-s1 2 = 408 m-24 m 2 =192 m。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