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7 散文诗二首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匿笑(nì) 嗅觉(xiù) 并蒂(dì)
B.姊妹(zǐ) 菡萏(dàn) 徘徊(huí)
C.攲斜(jī) 应答(yìng) 荷花梗(gěng)
D.负荷(hé) 荫蔽(yīn) 莲蓬(peng)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风已没有那么冷,我也更久地在外面徘徊。
(3)天津南开大学的荷花塘里,盛开的荷花争奇斗艳,如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美丽的姑娘,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3.填空。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 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这两部作品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赞颂;二是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5.赏析下面这首精妙的小诗。
母 亲
冰 心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5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922年7月21日
6.文章展示了作者的心情变化,请写出变化过程。
→ → →
7.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而深受感动,这是为什么?
8.从文章中摘取一个词语概括“荷叶·母亲”的形象。
9.把文章的点睛之笔认真抄写下来,并谈谈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琅琅、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挂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5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代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两条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回了学校……”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号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10.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11.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请你从第①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
12.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
13.“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
综合性学习
14.学完本课后,某校七年级(1)班将开展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它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温馨地滋润着我们生命的幼苗。下面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感谢母亲的爱吧!
(1)【献给母亲的歌】 请写出一首你最熟悉的歌颂母亲的歌曲名和一两句歌词,并加以品析。
(2)【送给母亲的话】 请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5
(3)【为理智的母爱提两条建议】 为了让全天下的母爱得到最理智的回报,请你为母亲在子女的教育方面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体验中考
15.(2016山东青岛)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一天,市民易先生看到一个小孩掉进池塘,不善游泳的他来不及脱衣服,就纵身跃进池塘将小孩救了上来。孩子平安无事,而当筋疲力尽的易先生被别人拖上岸时,孩子的妈妈却已经带着孩子离开了,连声“谢谢”都没说。易先生对此感到有些伤心。如果见到这位妈妈,你会这样对她说:阿姨, (不超过60字)
5
知能演练·活用
1.A 解析 B项,“徊”读音应为“huái”;C项,“攲”读音应为“qī”;D项,“荷”读音应为“hè”。
2.(1)(枝叶)遮蔽,此处比喻母亲照顾、保护子女。
(2)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3)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3.泰戈尔 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4.D 解析 此句表达孩子的调皮及对母亲的爱。
5.作者将“我”对母亲的依赖和眷恋与风雨中的鸟儿归巢进行对比,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怀抱的温暖和母亲的伟大。
6.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受了感动
7.因为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红莲,无畏地为红莲遮蔽大雨,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作者的内心被深深触动,感受到母亲为自己的付出,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无私地帮助自己。
8.勇敢慈怜。
9.“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抒发了作者对伟大母爱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10.文章叙述了一个身患严重风湿病的母亲讨饭(米)供儿子读书的故事,表现了母爱无疆的主题。
11.示例 A.“轻轻地、细细地”表现母亲对儿子的呵护,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了深厚的母爱。
B.“斑驳陆离”形容土墙已经百孔千疮、破败不堪了。“噌噌”形容长得很快。本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虽然家庭十分贫穷,但儿子在母亲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
12.因为这三袋米凝聚着母亲的汗水和心血,是母爱的结晶。母爱是无价的,金钱买得到粮食,但买不到母爱。
13.示例 天啊!那位靠讨米供儿子上学的母亲竟是我的娘。娘啊!您拖着残疾的身躯乞讨供我读书,那漫长的乞讨路上印下了您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和殷切希望。儿子不知怎样才能回报您的恩情。
14.示例 (1)歌曲名:《妈妈的吻》。
歌词:妈妈曾给我多少吻多少吻,吻干我脸上的泪花。
写出了妈妈对子女的爱。
(2)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像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3)①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②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
15.示例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没有那位先生的舍身相救,你的孩子就会性命难保。你是不是应该向他表示感谢呢?
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