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中小学试题 / 中学语文试题 / 高一下册语文试题 / 期末复习 / 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试试卷及答案

还剩 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共120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 “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 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凤鸟。《国语》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摘编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世纪后期在陕西风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风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国文化史上,风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宜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宜传“周改殷命,’。    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风将带来“上天之命”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4-8题。(12分)问 说(节选)(清)刘 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非学无以致疑                致:招致,取得B.忌之而不愿问焉              忌:避免 戒除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轻:轻视D.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度:揣测5.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3分)          (   )  ①非问无以广识                  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⑤智者千虚,必有一失            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3分)                                                                                                                              译文:                                                                         (2)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3分)译文:                                                                                                                                                         评卷人 得分  三、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7.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8.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劝学》)9.古之学者必有师,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韩愈《师说》)10._____________  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11.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12.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13.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14.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评卷人 得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5-16题。(7分)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15.简要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3分)                                                                              16.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评卷人 得分   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9分) 好望角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成腥的海浪气息。“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17.去看“好望角”,是老船夫一生的追求。请概括他人生各阶段有关这一追求的具体内容。(4分)                                                                                                                                                                                                                                             18.老船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5分)                                                                                                                                                                                                                                             19.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0.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说说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一种理解,并结合本文阐述理由。(5分)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题(1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2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限量版大牌精品既浓缩了品牌最受欢迎的经典元素,还赋予了物品特殊的纪念意义,对于奢侈品收藏家来说更是朝思暮想。B.警察根据举报人提供的线索,先找到张某,让他供出进货渠道,再缘木求鱼,终于把制造伪劣食品的黑窝点捣毁了。C.中国人并不缺少道德基因,2011年“小悦悦事件”终于让中国刮起了一场“道德风暴”,“拒绝冷漠,传递温暖”的呼喊不绝如缕。D.各级政府的救助基金、专项扶持资金种类繁多,而一些企业对这些资金的发放政策不甚了了,代办中介服务便应运而生。2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彼得堡接近北极圈,由于每天晚上十二点钟太阳还在天上,使我们每天在那里游览时间都能增加好几个小时。B.就菲美“肩并肩”联合军演而言,菲方大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搅动南海局势,提升双方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恐怕是美菲双方的契合点。C.“毒胶囊”再次引发公众恐慌,致使某些人不恰当地服用药物;对此有关部门应及时公开处理结果,尽快消除公众服用胶囊的顾虑和影响。D. 在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的诸多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成当前重要任务。23. 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是他们的社会性。          。        。        。        。        。可见,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①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要对他人及社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②就是说,任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以社会为前提。③离开了社会,人们不仅无法从事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而且也无法取得赖于生存的生活资料。④为了适当而自发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⑤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A.③②⑤①④   B.③⑤①②④   C.②④③⑤①   D.②⑤①④③24.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近日,以“光盘”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引发关注,晒出自己吃得一干二净的盘子成为风尚。从发起人的几条微博开始,网友迅速响应,《人民日报》在腾讯微博也随之发起“光盘行动”,加上新华网、光明网等媒体的关注和转载,这一活动急速升温。(1)请为上面的新闻报道,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2)中国首善陈光标在其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称其申请改名“陈光盘”,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4分)                                                                                                                                                                                                                                                                                评卷人 得分 七、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25.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字数在800字以上。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复习考试答案一、1.B 【解题思路】A项信息可在第一段找到对应信息。B项“作为风属的鸑贫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错。原文“似凫而大”的意思是“似野鸭而稍大”。C项信息可在第四段找到对应信息。 2.A 【解题思路】由原文“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知,A项说法错误。 3.B 【解题思路】B项“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是曲解文意,这可由第四段“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判断出。二、4.B(忌:妒忌)5.D(③④是作者所要批评的一种问。⑤说的是问的原因。)6.(1)(用)非常难解答的事情,向别人询问,来穷究别人的短处。(采分点有定语后置句、省略句、“穷”)(2)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或孔夫子、夫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或赏识他)。(采分点有“耻”、“下问”、“贤”。)三、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8.无以成江海  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0.无边落木萧萧下。11.孤舟一系故园心。12.一去紫台连朔漠。13.此时无声胜有声。14.蓝田日暖玉生烟。四、15.“偷”指孩子敛声屏气、蹑手蹑脚、东张西望扑打枣、梨的情态,(1分)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1分)也表达了词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喜爱之情。(1分) 16.词中一“足”一“闲”尽显作者情感。一“足”字,表达了词人对居住环境、生活的满足。(2分)一“闲”字,是指在“万事从今足”的心态下,作者觉得“偷梨枣”的儿童顽皮、有趣,展现出作者的悠闲;轻快笔调之中,透露出对当生活的喜悦之情。(2分)五、17. (4分)小时候初识“好望角”,想去看看,但战争使他梦想破灭;(2)努力学习,希望出国,但政治运动使他梦想破灭;(3)儿子在非洲工作,想接他出去,但意外失踪使他梦想破灭;(4)最后他发现家门口的河岸就是“好望角”。(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8.(5分)(1)老船夫是个有追求的人。他遭遇战乱、失学,后来又丧子、丧妻,历经磨难,但始终抱有理想和追求,行军途中他怀揣地图册,不时摸一摸。(2)老船夫是个开朗豁达的人。小说中他爽朗的笑声,饱经风霜后的顿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等表现出他的开朗和豁达。(3)老船夫是一个坚毅质朴的人。他矫健、硬朗的身手,诉说自己坎坷经历的平静,夕阳下的人物特写,无不显示他的刚毅、质朴。(每条2分。其中形象概括1分,分析1分)19. (5分)(1)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文中茂密的芦苇、飞翔的水鸟、清澈荡漾的河水、明净的天空、灿烂的夕阳为传奇老人提供了环境。 (2)映衬出人物的心情。如“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静穆的景物渲染出老人内心的苍凉。 (3)突显人物形象。“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映衬出老人历经磨难后的坚强。 (4)暗示时间的推移。起初“河上无风”,“芦苇挺立”,后来起风了,芦苇沙沙地响,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故事的发展。(每条2分。“作用”1分,“举例分析”1分;答出三点即可) 20. (5分)小说主题有:(1)歌颂老船夫身上彰显出的刚性、韧性的人格美。(2)当理想追求无法实现时,要以豁达与超然的心境走出困境。(3)幸福就在身边,要正视现实,珍惜当前。(主题3分,理由3分。理由可以结合作品内容、人物命运、人物言行等来阐述)六、21.D(A.形容十分想念,此处应为“梦寐以求”。B.缘木求鱼,改为“按图索骥”。C.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D.不十分清楚明白。)22.D(A删去“由于”或“使”  成分残缺  C赘余,删除“影响”)23.A(思路一:入手点⑤①④连接,排除BC;比较A和D,看③的位置在首还是在尾,横线前谈论“社会性”,横线后谈论“道德”,所以③在首位。思路二:①②③⑤都谈论“人与社会”, ④过渡到“道德”方面,故排除CD;又因为①④相接,故排除B。)24.(1)示例:“光盘”活动急速升温 (2分)(2)示例:我认为陈光标的行为值得肯定。作为一位富人,他勇于通过公开申请改名,来提倡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影响巨大,实属难能可贵;作为一位名人,他勇于充分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高调提倡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积极引起公众的注意,从而扩大公益活动的影响面,他对公益事业的诚意和为了公益事业不惜牺牲个人名义的精神值得富人名人学习。(5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七、作文指导:    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作文评分标准:一等(50—41)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符合文体要求。二等(40—3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大体符合文体要求。三等(30—21)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大体符合文体要求。四等(20—0)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什么内容;感情虚假;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不符合文体要求。附:【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何况世俗的人呢?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那么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原因吗?而且那些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会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