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必修二3、4专题复习资料
“历史的回声”专题复习
《六国论》
作者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著有《嘉祐集》。
注意以下字音
六国互丧sàng 暴pù霜露 洎jì 草芥jiè 与嬴 yǔ 下咽 yàn 胜负之数shù
通假字1.暴霜露(“暴”通“曝”,冒着)
2.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如果)
词类活用
1.日割月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2.以地事秦(名词作动词,侍奉)
3.义不赂秦(名词用作动词,坚守大义)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用作动词,礼遇)
5.不能独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6.李牧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7.始速祸焉(速:招致。今指速度快。)
古今异义①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那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转折)。
②思厥先祖父:古义,泛指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义,至,动词“到”;“于”介词“到”;表示由于上文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致”“以致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④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⑤而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国力;今义,智慧。
⑥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旧事、前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续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一词多义
(1)亡 ①诸侯之所亡(丢掉) ②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
(2)惜 ①子孙视之不甚惜(吝惜) ②惜其用武之终也(惋惜)
(3)犹 ①犹抱薪救火(如同) ②良将犹在(仍然)
(4)终 ①终继五国迁灭(终于) ②惜其用武之不终也(到终结)
(5)始 ①始有远略(起初) ②始速祸焉(才)
(6)为 ①以荆卿为计(作为,动词) ②邯郸为郡(成为,动词)
③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被,介词)④为国者无使为------(治理,动词)
(7)灭 ①六国破灭(灭亡,动词) ② 薪不尽,火不灭(熄灭,动词)
(8)向 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如果,连词) ②并力西向(朝着,动词)
(9)兵 ①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 ② 斯用兵之效也(名词,军事、战争)
(10)犹 ①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动词,好象)②良将犹在(副词,还)
特殊句式①判断句: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E.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②介词结构后置句: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③被动句:A.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④定语后置句: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省略成分①较秦之( )所得( ),与战胜( )而得者,( )其实( )百倍。 ②(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③至丹以荆卿( )为( )计。
Key:①以收贿;城邑;诸侯;前者;是后者之。②诸侯;秦。③刺秦王;抗秦之。
重点字词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2)破灭之道也
(3)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4)盖失强援
(5)固不在战矣。 (6)暴霜露
(7)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8)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9)思厥先祖父 (10)至于颠覆
(11)举以予人 (12)向使三国各爱其他
(1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14)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5)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7)是又在六国下矣 (18)洎牧以谗诛
翻译下列句子:
1、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拿土地贿赂秦国使自己的力量亏损了,(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2、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拿土地贿赂秦国吗?”
3、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
4、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比较秦国受贿赂与打仗获胜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上是后者的百倍。
5、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
6、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7、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假如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8、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连吃饭都咽不下了。
9、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被别人一贯的势力所胁迫啊!
重点语句填空
1、 六国破灭, , ,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 古人云: 此言得之。
3、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 , ,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
念奴娇·赤壁怀古
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 。
2、雄姿英发。 , , 。
3、人间如梦, 。
4、词起于唐,盛于宋。又叫诗余、长短句。_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代表词人分别是柳永(李清照、姜夔)和苏轼(辛弃疾)。
5、纶(音)guān 酹(音)lèi
6、“多情应笑我”,属 宾语 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辛弃疾,字 ,号 , 人, 宋爱国词人,著有 。
2、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 , 。
3、 想当年, 金戈铁马, 。
4、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
5、 凭谁问, , ?
6、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用斜线标出音节停顿)
7、本词用了哪五个典故?① ②
③ ④ ⑤
其他课文重点
一、字音
肃穆(mù) 勋绶(xūn) 湔雪(jiān) 应酬(chóu)
桅杆(wéi) 虔诚(qián) 惊蛰(zhé) 仓颉(jié)
二、字形
天网恢恢 天理昭彰 蔽空而来 厥功甚伟 郑重其事 永志不忘 白浪如练 目不暇接
三、消息和通讯同属于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地传播信息。
四、消息常采用 式结构。
“慢慢走,慢慢欣赏”专题复习
一、字音
小煤屑路(xiè) 蓊蓊郁郁(yù) 独处的妙处(chǔ)(chù) 袅娜(niǎo)
脉脉的流水(mò) 倩影(qiàn) 米芾(fǔ) 羯鼓(jié) 寒濑(lài)
惊悸(jì) 氤氲(yīnyūn) 淅沥(xī) 滂沱(pāng ) 揪住(jiū)
铁锹(qiāo) 啁啾(jiū) 愀然(qiǎo) 麂皮夹克(jǐ)( jiā)
鳏夫(guān) 汜水(sì) 粜米(tiào) 籴米(dí)
寒暄(xuān) 送灶(zào) 陈抟(tuán) 朱拓(tà) 荸荠(bí·ji)
门槛(kǎn) 咀嚼(jǔjué) 渣滓(zhā·zǐ) 炮烙(páo) 窈陷(yǎo)
草窠(kē) 蹙缩(cù) 歆享(xīn) 牲醴(lǐ) 唾弃(tuò)
蹒跚(pánshān) 一瞥(piē) 驯熟(xùn) 俨然(yǎn) 醉醺醺(xūn)
瓦楞(léng) 呜咽(yè) 间或(jiàn) 新正(zhēng) 怔怔(zhèng)
荫蔽(yīn) 荫处(yìn) 讪讪(shàn) 喁喁(yú)私语 倔强(jiàng)
黑黝黝(yŏu ) 埋怨(mán ) 吁气(xū ) 傩送(nuÓ ) 茶峒(dÒng )
胡诌(zhōu ) 莞尔而笑(wăn ) 拮据(jiéjū) 喧阗(tián) 氽(tǔn)
阜fù 盛shèng 敕chì 绾wǎn 嫡dí 忖cǔn度duó 便biàn宜
盥guàn 惫bèi懵měng 嗔chēn视 韶sháo光 靥yè
纨wán绔kù 绦tāo 拮据(jiéjū) 巷道(hàng)
二、字形
料料峭峭 孺慕之情 宽宏大量 蓊蓊郁郁 云缭烟绕 枯燥 君子之交淡如水 唯唯诺诺 臂膊 脉搏 百无聊赖 沸反盈天 走投无路 出人头地 沧海桑田
众志成城 厥功甚伟 矫揉造作 言近旨远 言简意赅 老生常谈
卓尔不群 没精打采 神采奕奕 风流倜傥 万籁俱寂
三、《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古今异义词
①偏僻:偏激,不端正 ②便(biàn)宜:方便 ③态度:神态 ④风流:风韵
⑤风骚:姿容俏丽 ⑥可怜:可惜 ⑦形容:形体和容貌
四、常识填空
①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春》、《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文中表现作者想摆脱这一苦闷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②余光中,福建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乡愁》《乡愁四韵》《望乡的牧神》。《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抒情散文。
③孙 犁(1913~2003) 现代作家,“荷花淀派”,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孙犁的散文富于抒情味,语言洗练、隽永、深沉。
④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著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等。《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鲁迅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文章。课文《祝福》选自《呐喊》。
⑤沈从文,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作品有《长河》《湘行散记》等。
⑥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依次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通行刊本的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高鹗续。全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红楼梦》流行的版本主要有“脂本” (脂砚斋评)和“程本”。
五.填空: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叶子出水很高, 。层层的叶子中间, ,有 ,有 ;正如 ,又如 ,又如 。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③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 , 。
④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 。
⑤这时候最热闹的, , ,我什么也没有。
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西洲曲》)
⑦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⑧白云回望合,青霭入rù看无(王维《终南山》)
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将捷《虞美人·听雨》)
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②可怜辜负好韶光,于过于家无望。
③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六.阅读
●《荷塘月色》第四自然段:月下荷塘1、这一段所写的景物依次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这一段景物描写的观察角度是:由____而_____,由_____则_____,由_____而_____。3、“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写出清香的特点是 ( )
A、随风飘散,荡然无存 B、聚而不散,芳香浓郁 C、悠长连绵,沁人心脾 D、断断续续,若有若无 4、结尾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这样写的作用主要是:( )
A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柔美风韵。B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C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艳丽照人。D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艳丽照人。5、这一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 A、托物言志 B、融情于景 C、触景生情 D、直抒胸臆
6、作者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荷塘上的荷花呈圆形而且闪闪发光; B.塘上的荷花是名贵的品种,而且朵儿不大; C.这种荷花能像“明珠”和“星星”那样光芒四射; D.在月光的照射下,白色的荷花给人一种如“明珠”般润泽的感觉,在绿叶的映衬下,又像碧天里的星星了。
7、作者将荷花的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请指出二者的相似点。 答:
8、从全文看,本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9、给这段文字加上一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答:______________ 10、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而又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产生遐想。文中“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实际上写了两种不同姿态的荷花,一种是 ,另一种是 。
1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写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
12、颜色一词的语义应如何理解( )
A.水给人视觉的色彩印象 B.水对人显示的一点利害
C.水的美的姿容 D.五光十色的色彩
Key:1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2由远而近,由上而下,由静而动。3D 4B 5B
6.D 7.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荷香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相似。 8.这段文字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9、月色下的荷塘 10、绽放的荷花 含苞待放的荷花
11、通感。写出了荷花清香的若有若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的特点。 12、C●《荷塘月色》第五自然段:塘中月色。1、下面句子加点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富有动感) B、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洗”字显出牛乳之清) C、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字赋予主动意识,写出倩影之真) D、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弥”字突出荷叶之广之密)
2、本段写了哪些景物? 、 、
3、本段描写突出了荷塘里的月色的什么特点?
4、“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用 觉来写 觉。 Key:1、B 2、叶、花、树 3、月色朦胧、缥缈 4、通感 用听觉来写视觉● 《荷塘月色》第六自然段:荷塘四周的景物。1、这一自然段描写荷塘四周月色,其作用至少有二,请简要分析。2、“酣眠”和“小睡”分别指( ) A、熟睡和田较少时间的浅睡 B、满月和淡淡的云 C、朗照和淡云遮掩的朦胧的月照 D、黑影和残月
3、 本段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其作用。 (运用了较多的叠音词)
Key:1、从内容上看,这表现了作者“淡淡的哀愁”(2)从形式上看,全文的中心写的是月色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而四周月色的描写,与“荷塘月色”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 2C
●《荷塘月色》第7、8自然段:写荷塘月色中的人。1、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风俗,表现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惦念,其目的是什么?请简析。
2、填入下面的《采莲曲》(南朝梁代萧纲)中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辉。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棹船芙蓉落,__________,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A.船移白鹭飞 B.傍人娇莺飞 C.莲摇鱼暂飞 D.更逐鹧鸪飞 Key:1、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惦念,表明作者欲超然现实,强调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2、A●《听听那冷雨》“雨不但可嗅,可观”段
1、本段主要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听觉)
2、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 (首先是美感,然后听了“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岛上听雨则多了一层凄迷。)
3、“凄凉、凄清、凄楚”与“凄迷”这两种感觉是否相同?
(不同,“凄迷”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在里面)
4、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其实作者听雨,何尝不是听人生呢,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伤感。)
5、最后一句话“窗外在喊谁”,谁在喊谁呢?(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
● 《祝福》(一)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1、下列词语分别指代哪类人? ①玩物 ②活得有趣的人 ③无聊生者 ④厌见者 答:①③代指祥林嫂这类人;②④代指鲁四老爷这类人 2、开头和结尾都提到“萧瑟的雪花”,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为了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B、表现屋内的静,衬托“我”的无聊,引出联想 C、以有声衬托无声,表现冷寂凄凉的气氛,衬托“我”心境的孤寂沉重D、突出雪下得很大3、对文中画线句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D ) A、祥林嫂活着无依无靠,受穷受苦,死了倒是一种解脱,表现了“我”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无可奈何的内疚之情。 B、这是反语,表达了“我”对鲁镇阔人、麻木的人们的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