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教案学案 / 语文教案 / 必修1语文教案 / 《李白诗三首》教案设计

《李白诗三首》教案设计

  • 2021-01-21
  • 6页
  • 18.83 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学建议]    一、指导学生依据注解和工具书做好预习,弄懂各首诗的意思。    二、可用质疑答疑的方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突破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鉴赏。    三、要加强诵读指导,在吟诵中领会诗的意境。    四、介绍清楚诗人的简要生平、思想和诗作的写作背景。    五、前两首可精读,后一首略读。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通过品评李白的诗歌,初步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    二、通过晶评李白的诗歌,初步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一、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内容,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    二、分析《蜀道难》的写作特点,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天宝年间,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他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是怀着“游说万程苦不早”的心情,“仰天大芙出门去”的。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文人。同时李白的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招致权贵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天宝三载,他终被赐金还乡,这是他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离开长安后,曾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第二年,李白借故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表达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权贵彻底决裂的态度。    二、内容简说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屑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全诗共3段。    第1段,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天姥山的高峻,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由此引出“梦游”的主题。    第2段,记“梦游”的经过,先略叙从镜湖到剡溪的行程;接着写登山途中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轻快情调;然后着重描写山上景物的突然变化和仙界的突然出现,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在惊心动魄之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最后写诗人梦醒之后怅然如有所失的心情。    第3段,是诗人给朋友们“留别”的话,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慨叹,并点明全诗的主旨。    三、探究解疑    1.亦真亦幻的天姥山    问题:这首诗是李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辉煌的图画。作者是怎样描绘天姥山的?    (1)诗人写天姥,为何开篇却要谈瀛洲?然而海客传说的瀛洲“信难求”,因而“或可睹”的天姥就成了强烈的诱惑。采用了衬托手法,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同样写五岳、赤诚和天台,也是为了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然而与我国五大名山——五岳相比,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仍是小巫见大巫之别,天台山亦是闻名遐迩。诗人却运用了“连”“横”“拔”“掩”等一系列动词,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诗人心中的天姥山衬托得雄峻巍峨,进一步表现诗人神游天姥的愿望。    (2)诗人描写天姥山更着眼于梦境,梦境中的天姥山诗人如何描绘?    诗人写梦境着力于写仙境,仙境才是他的向往。写仙境先用“列缺霹雳,岳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极言声势之大;再用“青冥浩荡”“日月照耀”极言仙人出场的场面之奇。这段文字绘声绘色,绮丽变幻,令人心驰神往。    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组成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图”。    2.意境的体现    问题:这首诗写的是梦中之景,诗人花了如此多的笔墨描写梦境,其作用是什么?    探究:    (1)如何认识这个梦境?    诗人以天姥山为梦游对象。“云霞明灭或可睹”告诉人们诗人描绘的是真实而又美好的人间仙境。梦中的仙境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诗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向梦中寻找:“一夜飞度镜湖月”,追求何等迫切!诗人借梦中之景描绘自己的理想:“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景象何其壮观!“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多么扑朔迷离!“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多么惊心动魄!写仙人洞府,更是奇景迭出,让人心醉神迷。这里,真实的山,虚幻的梦,都是为诗人表现理想之境服务的。    (2)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诗人描绘的神话之境愈是奇特瑰丽,就愈能表现其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热切,就愈让人感到离现实生活的遥远及诗人梦醒之后失落感的深切,从而对人们的感染力就愈强。    3.诗人思想性格的体现    问题:古人说“诗言志”,那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性格?    探究:    (1)“世间行乐亦如此”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流露出的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但我们不应该因此而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一位抱有济世安邦的远大抱负,并且才华横溢的浪漫热情诗人,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壮志难酬,始终抑郁不平,故在诗中吐发愤懑之情。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如果梦境是诗人对自己理想追求的曲折表达,那么这句话就是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对自由的追求,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亢的叛逆精神性格。“留别”既有给朋友的“留赠”,也有对长安三年“痛苦的留恋和凛然作别”之意。    在封建社会君临天下,把蔑视一切人的尊严看作理所当然的情况下,多少人屈身权贵,湮没无闻,李白反抗了,并且表现出了决绝的态度,向封建统治者投去了一瞥蔑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将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喊出,那异乎常人的傲岸不屈性格,正体现了这位诗人的伟大之处。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同样写五岳、赤诚和天台,也是为了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然而与我国五大名山——五岳相比,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仍是小巫见大巫之别,天台山亦是闻名遐迩。诗人却运用了“连”“横”“拔”“掩”等一系列动词,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诗人心中的天姥山衬托得雄峻巍峨,进一步表现诗人神游天姥的愿望。    (2)诗人描写天姥山更着眼于梦境,梦境中的天姥山诗人如何描绘?    诗人写梦境着力于写仙境,仙境才是他的向往。写仙境先用“列缺霹雳,岳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极言声势之大;再用“青冥浩荡”“日月照耀”极言仙人出场的场面之奇。这段文字绘声绘色,绮丽变幻,令人心驰神往。    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组成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图”。    2.意境的体现    问题:这首诗写的是梦中之景,诗人花了如此多的笔墨描写梦境,其作用是什么?    探究:    (1)如何认识这个梦境?    诗人以天姥山为梦游对象。“云霞明灭或可睹”告诉人们诗人描绘的是真实而又美好的人间仙境。梦中的仙境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诗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向梦中寻找:“一夜飞度镜湖月”,追求何等迫切!诗人借梦中之景描绘自己的理想:“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景象何其壮观!“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多么扑朔迷离!“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多么惊心动魄!写仙人洞府,更是奇景迭出,让人心醉神迷。这里,真实的山,虚幻的梦,都是为诗人表现理想之境服务的。    (2)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诗人描绘的神话之境愈是奇特瑰丽,就愈能表现其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热切,就愈让人感到离现实生活的遥远及诗人梦醒之后失落感的深切,从而对人们的感染力就愈强。    3.诗人思想性格的体现    问题:古人说“诗言志”,那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性格?    探究:    (1)“世间行乐亦如此”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流露出的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但我们不应该因此而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一位抱有济世安邦的远大抱负,并且才华横溢的浪漫热情诗人,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壮志难酬,始终抑郁不平,故在诗中吐发愤懑之情。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如果梦境是诗人对自己理想追求的曲折表达,那么这句话就是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对自由的追求,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亢的叛逆精神性格。“留别”既有给朋友的“留赠”,也有对长安三年“痛苦的留恋和凛然作别”之意。    在封建社会君临天下,把蔑视一切人的尊严看作理所当然的情况下,多少人屈身权贵,湮没无闻,李白反抗了,并且表现出了决绝的态度,向封建统治者投去了一瞥蔑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将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喊出,那异乎常人的傲岸不屈性格,正体现了这位诗人的伟大之处。              蜀道难(一课时)        一、总体感悟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体,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途的艰难,并寄寓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势,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荡涤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恣肆,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内容简说    《蜀道难》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    全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人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第1段,从自古以来,秦、蜀之间交通的险阻说起,继续引用神话传说,给蜀道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具有引人入胜的效果。为了表现山的高危,诗人选用了黄鹤、猿猱这些善飞、善攀援的动物以及人们攀登青泥岭的感受来衬托。    第2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越是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沉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切的境界。“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连峰去天不盈尺”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衬托了绝壁之险。接下来,由静转动,以一组飞湍、瀑流、悬崖、转石的快镜头,再配以万壑雷鸣的声响,惊险万状,令人胆寒。对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第3段,风云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然后引出政治上形势的描写。在大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的不乏其人。诗人化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莫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两句,点出了主旨:仕途如此崎岖危险,还是及早抽身吧。结局呼应开篇,反复咏叹,主题更加鲜明,表达的感情更加沉重。    三、拓展写作    目的:通过拓展写作,了解诗人变幻莫测的笔法、浪漫主义的诗情、奇幻莫测的想象和夸张等艺术手法,以及借此手法表现出的诗人的才情和不羁的性格。    1.以“一个悲壮的传说”为题,结合注释内容,试将写蜀道来历的11句诗扩写成现代叙事诗。    2.将描写山势高峻的8句诗译成现代诗歌,准确表达诗意,注意韵律。    3.根据“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的意境描写,为电影纪录片《蜀道》写一段解说词。    示例(括号中为设想的纪录片的“画面”):    (远景:起伏山峦,接天连峰)现在,我们进入蜀道最为惊险的一段路程。    (特写:绝壁悬崖,枯松倒挂)拔地而起的绝壁之上,一株株古老的苍松扎根悬崖、昂首向天。经历多少风霜雨雪,饱看数十代人间沧桑,如今还显得青苍郁翠,生机盎然。它无疑是生生个息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中景:急流、瀑布、悬崖)湍急的水流波浪翻滚,汹涌的瀑布奔腾而下,瀑布汇入水流,猛烈轰击山崖,发出声声巨响。    (近景:江流、转石、轰响)江流冲入峡谷,卷走巨大石块,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特写:栈道)这是连飞乌也难逾越的天险。然而,就在这高山峡谷之间,我们的祖先开凿了一条通道。悬崖凿孔,绝壁架桩,铺上木板,安装护栏,就成了一条窄窄的路——栈道。就是这条栈道,遗落下秦将军司马错的青铜长枪,见证过汉谋臣张子房的妙技锦囊,挥洒了蜀丞相诸葛亮的无奈涕泪,镌刻着唐诗人杜工部的满腹忧伤……    (远景:公路、大桥、火车)如今,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已成为历史的回声。但是,栈道标示的中华民族的开拓精神、创造精神,却有着永不磨灭的历史文化意义。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课下完成)        一、教学设计    以本诗及《将进酒》等李白的代表诗作,进行对诗人李白思想性格及其诗歌风格的研究性学习。    二、选题参考    1.太白风采与盛唐气象之间的关系    2.我心中的诗仙李白    3.对李白某一篇诗歌的主题思想探究    (其他内容不限)    三、研究方法    1.查阅相关书籍,收集有关资料。    2.整理与李白所处的时代有关的历史史料。    3.较为广泛地阅读李白的诗歌作品,查阅李白的传记。    4.网上查阅,结成合作小组,分别进行收集整理。    (其他方法不限)    四、参考书目    《唐诗鉴赏辞典》    汪静之《李白研究》    林庚《诗人李白》    王运熙《李白研究》    胥树人《李白和他的诗歌》    《古代文学家传记》    《唐诗别裁》    《唐宋诗醇》    (其他参考书不限)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