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教案学案 / 语文教案 / 必修1语文教案 /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还剩 9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序 号 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 或意图 1 一、教学(学习)任务 从单元“学习任务群”学习的角度而言,具体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1. 借助教材中的单元说明、注释及学习提示等学习资源,了解诗人的 人生经历及写作背景,积累 8 首古诗词中蕴含独特文化内涵(隐含义/比 喻义)的词语或诗句、表达独特艺术效果的语言知识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培养直觉思维。 2. 举办班级诗词演诵大赛,可以现场配乐诵读,也可以播放个人录制 的诵读视频或音频。通过品读不同形式不同特征的古体诗、律师、词等, 理解古代诗词的语言表达形式及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审美 体验。 3. 以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的方式,通过问题设计理解诗词的内涵及情 感,提高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4. 以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的方式,通过品读诗词,对诗歌的艺术特色 进行探究,体会诗人多样的表达方式,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5. 从八首诗词中自主选择一首,从语言、内容、情感或写法等角度中 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的诗句和自己的理解思考,写一则 800 字左右 的文学短评。 通过完成以上学习任务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 验情感的过程中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达 成《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水平”第 3——4 等级目标。 根 据 本 单 元的“单元 导语”“学 习提示”和 “ 单 元 学 习目标”和 将 要 阅 读 的 文 本 属 性 , 参 考 《 课 程 标 准 》 中 的 “ 学 业 质 量水平”评 价 标 准 和 《 中 国 高 考 评 价 体 系》“学科 素养”“关 键能力”等 的 有 关 表 述 设 计 本 学习任务。 2 二、教学(学习)重(难)点 1. 举办诵读会,可以现场配乐诵读,也可以播放个人录制的诵读视频 或音频。通过品读不同形式不同特征的古体诗、律师、词等,理解古代 诗词的语言表达形式及艺术魅力,提升审美体验。 2. 以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的方式,通过问题设计理解诗词的内涵及情 感,提高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3. 以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的方式,通过品读诗词,对诗歌的艺术特色 进行探究,体会诗人多样的表达方式。 4. 从八首诗词中自主选择一首,从语言、内容、情感或写法等角度中 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的诗句,有理有据地写一则 800 字左右的文学 短评。 主 要 依 据 同“学习任 务”。 3 三、教法和学法 1.阅读引导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首先要先于学生阅读本 《 课 程 标 准》“课程 内 容 ” 中 “ 学 习 要单元所有内容,了解学习要求和任务,同时,还需要阅读一定量的相关 文献资源和文本,以扩展自己的阅读视野、知识视野、思维视野,这样 才能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和写作的相关活动。 2.诵读法。通过反复的,不同形式的诵读吟咏,达到记忆,印刻于心, 感通开悟。 3.问题设计法。大部分文本的品味、鉴赏问题需要教师来设计,能设 计情境的问题尽量使用情境呈现。 4.自主阅读、创作法。强调学生阅读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批判 的个性化。 5.团队合作法。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团队作用,重视小组成员内部的 品味、发现、体验、分享和探究活动。 6.比较阅读法。能根据课内文本开展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鉴赏文本 的人物形象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表达手法和创作风格的活动。 求”的有关 要求和“实 施建议”中 “ 教 学 建 议”;《中 国 高 考 评 价体系》关 于“教学” 部 分 的 相 关阐述。 4 四、教学(学习)课时数 共安排 10 个课时,五个环节。 (一)第 1——2 课时:自主阅读。结合单元说明、诗词、注释、学 习提示等教材资料对八首诗词进行自主阅读,找出八首古诗词中蕴含独 特文化内涵(隐含义)的特殊词语或诗句,并结合诗词的语境进行阐述, 然后制成卡片。 (二)第 3——4 课时:诗词演诵比赛。自我诵读---组内诵读----班 级演诵比赛。 (三)第 5——9 课时:比较阅读——通过单元若干文本比较,深入 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艺术特色,体悟作者情感;通过教师的指导, 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文学短评创作。 (四)第 10 课时:展示分享活动。分享文学短评成果;提出新的困 惑与问题。 落 实 立 足 文 本 , 以 “ 学 习 任 务 群 ” 学 习 的 学 习 方 式 , 紧 扣 关 键 能 力 、 必 备 品 格 和 正 确 的 价 值 观 , 遵 循 阅 读 的 基 本 流 程 和 方 法 , 开 展 系 列 教 学(学习) 活动。 5 五、教学(学习)总体设想 通过个人的大量反复阅读和搜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形成了基本 教学(学习)框架。 本单元共三课 8 篇诗词,从魏晋到宋代,可比较之处有很多,主题也 比较集中——都可以探究个人经历与人生思考问题。教学(学习)活动 的设计,是基于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接受水平、教材文本及三大“提示 语”(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课程标准》中关于核 心素养和评价要求的表述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说明”中关于学 科核心能力和问题情境设计的表述)、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自身的 长处或优势等五个方面的要求。这里需要再次呈现的是《课程标准》中 关于“学业质量水平”第 3、4 等级的表述——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本单元安排 10 个课时,根据阅读的一般流程— —自主阅读——探究阅读——主题阅读安排阅读的层级和环节,每一个 综合了《课 程 标 准 》 《 中 国 高 考 评 价 体 系》及“说 明 ” 的 要 求,综合参 考 了 温 儒 敏、张开等 语 文 专 家 关于“文学 文 本 阅 读 与写作”的 相关论述, 主 要 依 据环节围绕单元学习任务分解设置若干个必须研讨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 各种阅读鉴赏活动,以达成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师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 引导学生达成设定的目标,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则需要个性阅读 与思考、愿意进行团队合作和分享,独立或合作开展各种文学文本鉴赏 和探究活动。 为此,本单元安排了五个环节,主要考虑是: 第一个环节,重在整体感知,梳理文本,培养直觉思维。 第二个环节,重在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 学生的语感。 第三个环节,重在通过单元阅读,进行比较鉴赏,对开放性问题展开 探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通过创作活动,提升文学 评论的能力。 第四个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让分享成为学生学 习过程中的习惯。 教 材 文 本 内容和“单 元 导 语 ” “ 学 习 提 示”“单元 学习任务” 的要求,根 据 现 行 教 学 课 时 数 的安排,确 定 了 本 设 想。 六、教学过程6 (一)环节 1:第 1——2 课 时 : 自 主 阅 读。 前置作业:布置学生预习本单元诗歌,一方面熟读 诗歌,一方面了解诗人的相关信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法国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尔曾说过:人应该诗意 的活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人类的一种追求理想。诗意, 是诗人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对于现实或想象的描述与自 我感受的表达,对于自身经历的思考。今天,让我们走 进古代诗词,去感受古代诗人生命中的诗意吧! 二、自主阅读,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 1:结合单元说明、诗词、注释、学习提示等教 材资料对八首诗词进行自主阅读,并反复诵读。初步感 知诗歌,获得第一感受。 任务 2:找出八首古诗词中蕴含独特文化内涵(隐含 义)的特殊词语或诗句,并结合诗词的语境进行阐述, 然后制成卡片。 示例: 青青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 得到有才学的人。 羁鸟:表面指被关在笼中的鸟,这里喻指陷身与世 俗束缚中的诗人自己。 三、课后作业 任务 3:请使用贴贴纸将自己觉得的困惑之处或问题 写在上面,当天下课后提交学习小组组长,组长汇总、 整理后交给老师。 第二课时 一、小组交流整合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找出的具有隐含义的 词语或诗句,并进行汇总整合。 二、分享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派一位代表上台分享汇报隐含义的 阐述(投影) 三、问题展示与释疑 教师投影整理好的学生们提出的困惑或问题,先由 培 养 直 觉 思维,训练 粗 浅 阅 读 能力,培养 提 出 问 题 的 能 力 和 习惯;学生思考解答,最后学生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解答。 四、课后作业 反复诵读八首诗词,选择其中一位诗人从个人经历、 思想风格、所写作品、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的 了解,写在作业本上。 任务 4:课外拓展阅读 篇目建议:曹操《龟虽寿》《蒿里行》,陶渊明《归 园田居》(五首)李白《将进酒》杜甫《秋兴八首》苏 轼《定风波》《临江仙 送钱穆父》辛弃疾《南乡子 登 京口北固亭有怀》 整本书建议:梁衡《把栏杆拍遍》林语堂《苏东坡 传》 培 养 学 生 合 作 探 究 的能力,语 言 表 达 的 能 力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力。 课 外 阅 读 设 计 的 目 的 是 拓 展 学 生 的 阅 读 视 野 和 知识视野。 (二)环节 2: 第 3——4 课 时 : 诗 词 演 诵 比 赛 。 品 味 语 言 , 感 受 诗 人 情感。 第三课时 一、诵读指导。 1、教师从八首诗词中选一首进行配乐朗诵。 2、古诗词诵读技巧指导:整体把握(作者、文学常识、 注解、字词读音)、停顿规律(四言诗一般 2/2 停顿、 五言诗一般 2/3 停顿、七言诗一般 2/2/3 停顿)、细节 处理(重读点、转韵处、结尾句) 二、自由诵读 任务 1:要求学生根据指导,小组成员各选一首诗词(不 得重复)结合理解先自我诵读,再进行小组内的诵读展 示。 三、课后作业 重 在 通 过 不 同 形 式 的 诵 读 培 养 学 生 的 语 感 和 感 受美、欣赏 美、创造美 的能力。任务 2: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选择一首诗词设计 演读脚本,准备参加班级演诵大赛。 第四课时 一、诗词演诵大赛 任务 3:举办班级诗词演诵大赛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参赛,展现各组诗词演诵风采。选出最佳 演诵小组。 二、课后作业 反复诵读第七课《短歌行》《归园田居》,结合注释及 相关资料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和感情。 (三)环节 3:第 5——9 课 时 : 单 元 比 较 阅 读 ——通 过 单 元 若 干 文 本 比 较 , 深 入 理 解 诗 歌 的 语 言 、 风 格 、 艺 术 特 色 , 体 悟 作 者 情 感 。 通 过 创 作 活 动 , 提 升 文 学 评 论 的能力。 第五课时 一、导入 说到“志”,不知同学们会想到哪些成语或句子呢? (胸怀大志、志同道合、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也, 非淡泊无以明志……),确实,人生在世,都会有着自 己的志向,今人有今人之志,古人有古人之志,今天, 让我们穿越到魏晋时期,去看看曹操和陶渊明又有着怎 样的志向吧! 二、诵读 先自由诵读,然后请两位同学分别诵读两首诗。(若读 得不够好,教师进行引导,再请同学诵读) 三、独立思考 任务 1:出世与入世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两大选择,曹 操《短歌行》体现的是积极入世,决心建立一番功业, 而陶渊明《归园田居》体现的是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田 园。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如果是你,处在今天的时代 潮流中,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 四、课后作业 1、背诵两首诗。 2、反复诵读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 行并序》,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和感 情。 第六课时 一、导入 说起唐代的诗人,不知同学们会想到谁呢?(李白、杜 甫、白居易……)那么,说到浪漫主义诗人,大家认为 是谁?(李白),现实主义诗人呢?(杜甫、白居易)。 让我们今天就来领略下他们的浪漫与现实吧! 二、诵读。 分组诵读三首诗,第一组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第 二组诵读《登高》,第三诵读《琵琶行并序》前半部分、 第四组诵读《琵琶行并序》后半部分。 三、合作探究 任务 2:《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 三首诗都对景物有较突出的描写,请小组内进行合作, 按照下表概括三首诗的意境特点。 立 足 单 元 阅读,从适 应 高 考 要 求的角度, 根据《课程 标 准 》 中 “ 学 业 质 量水平 4” 的 要 求 设 计 问 题 和 读 写 目 标 任务。通过 比 较 阅 读 完 成 学 习 任 务 提 升 学 生 思 维 品 质 和 能 力,形成健 康 的 审 美 情趣。 任 务 1 理 解 诗 人 的 经 历 对 其 人 生 态 度 的影响。任务 3:结合三首诗,谈谈李白的浪漫,杜甫、白居易 的现实体现在何处?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整合。 四、课后作业 1、背诵三首诗。 2、反复诵读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 三首词的内容和感情。 第七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宋词有哪些流派吗?(豪放派、婉约 派),那么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你们知道有谁 呢?(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豪放和婉约到底 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 二、诵读。 先自由诵读三首词,然后找三位同学分别朗诵三首词。 三、合作探究 任务 4:《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声声慢》三首词代表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的 风格,请阅读后分析,三首词的豪放或婉约的风格是如 何体现出来的?请先结合词从题材、主题、手法、语言 四个方面进行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整理出一份书面答 案进行展示汇报。 示例:①从题材上看,苏词描写的是古战场情形,表现 作者对古代豪杰的凭吊,字里行间透露出豪壮雄浑之感; 辛词由京口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 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李词则以眼前 庭院内秋景写出了处境的冷清,心境的清冷,悲苦愁绝。② 从主题上看,苏词反映了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尽 管壮志难酬,但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辛词表达了雄 心犹在但不受朝廷重用,难以尽展其才的苦闷心情;李 词则流露出强烈的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偏居之苦。③从 表现手法上看,苏词和辛词都是借古抒怀,托古喻今;李 词则用细腻的白描、委婉抒情。④从语言上来看,苏词 和辛词都是读来豪气干云,壮丽之情油然而生;李词读 来感伤婉转,是一种怨苦凄悲之感。 四、课后作业 1、背诵三首词。 2、尝试从内容、形象、情感、意境等角度找出八首诗词 的共同点。 第八课时 一、合作探究 任务 5:小组合作,借助相关资源,结合对八首诗词的 理解,从内容、形象、情感、意境等角度,概括八首古 诗词的共同特点,并结合诗意阐述理由。请用书面形式 体现。 示例:从情感上看,八首诗词都表达了一个“叹”字。 《短歌行》“人生几何”“去日苦多”“青青子衿,悠 任 务 2 理 解 诗 歌 中 景 物 描 写 的特点。 任 务 3 结 合 诗 句 理 解 浪 漫 主 义 与 现 实 主 义 的 特 点。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 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了曹操对人生苦短的 忧叹,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归园田 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久 在樊笼里”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悔叹,回归田园生 活的。《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表达了诗人对国难当头,自己却年事已高,疾病缠身, 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的悲叹。《梦游天姥吟留别》“世 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 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表达了李白对人生及现实的感叹,对权贵的蔑视。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抒发 了白居易对琵琶女遭遇的同情及自身被贬的憤叹。《念 奴娇 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苏轼对自己年长功 业未成的感叹,对人生短促,无可奈何,只好借酒浇愁, 寄情江月的喟叹。《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 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 了辛弃疾对江山依旧、英雄已逝,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 的哀叹,对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叹。《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雁过也,正伤 心,却是旧时相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表达了李清照对国破家 亡夫死晚年孤独凄凉的悲叹。 任务 6:请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八位作者的生平经历, 写作背景等,按照思想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题 材对八首诗词重新进行分类,并写出重新分类的依据, 列出分类表。 任务 7:优秀的古诗词都有着其独特的艺术匠心,请概 括八首诗词各自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示例: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 志,陶渊明在《归园田居》里用白描手法呈现日常生活 画面,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瑰丽的想象描绘 梦境,《登高》中杜甫紧扣秋景体现深沉厚重的情感, 白居易在《琵琶行》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 的形象等。 二、课后作业: 1、背诵八首诗词。 2、结合课堂的学习探究进一步理解八首诗词的内涵和作 者的情感。 第九课时 文学短评写作课 一、文学短评的概念。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作家、作 品和其他文学现象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如思 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 个评论性观点的篇幅相对短小的文章。 二、文学短评写作的方法 1、精读作品,仔细揣摩。 任 务 4 结 合 诗 句 理 解 豪 放 和 婉 约 两 大 风 格 的 特 点。结合作者经历、风格、写作背景等精读作品,在作 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获取较深的感受和独到 的发现。 2、选好角度、从小处切题。 (1)赏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分析作品的形象。揭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及典型 意义。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叙 述方式、描写技法、抒情方式、意象意境的创设等。 (4)鉴赏作品的语言或风格。 3、观点鲜明,角度新颖。特别要注重评论与说理。 4、结构完整。 三、名家赏析 著名文学评论家傅庚生的评论: 《声声慢》中叠词之妙 ……《词苑丛谈》云:“李清照《声声慢·秋闺》词首 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辞 亦不甚了了,若论其音韵,似稍有所会矣;若论其字之 重叠,错落如珠,则只是皮相观耳,未尝搔到痒处也。 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 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 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 。寻寻之未见也,而心 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 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 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 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 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 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 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 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 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 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 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 出之。设使其征人为女,居者为男,吾知其破题儿便已 确信伊人之不在迩也,当无寻寻觅觅之事,男儿之心粗 故也。能词之士,多昂藏丈夫勉学莺莺燕燕者,故不能 下如此之十四迭字耳。 分析:从行文的构思来看,对叠词的分析更深入且渐次 分层,从三个方面层层推进论述,不蔓不枝。文学短评 在文体范畴上属于议论文,所以要求论点明晰,论证有 条理性和逻辑感,这种逻辑推进可依托一些连词或者关 联词来实现,如“不然”“且也”。论证方式多样,比 如对比论证、正反论证、假设论证,由浅入深,有深度 与见地。 卢雪冰: 在中国的音乐里,琵琶是最宜于抒发幽怨情感的乐 器。《琵琶行》中的歌女,她在琵琶弦上所抒发的忧郁 凄苦的心情,引起了远谪异乡,忧愤深广的白居易的无 限感慨,于是把听到的音乐,用美妙的诗的语言写下了 任务 5、6 理 解 诗 歌 内 涵 的 多 种 表 现 形 式。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音乐的描写之所以成为《琵琶行》艺术上最突出的 成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善于从各个不同角度,把 歌女的动作,音调的变化,演奏的场景,当时的环境, 人物的感情恰当的糅和在一起加以细致的描写,写出了 琵琶音乐的复杂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音乐的形象是难以捕捉的,怎样用语言把它变成读 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这是描写音乐常遇到的困难, 而诗人却写得灵活自如,使人读着他的诗,仿佛听到了 音乐一般。他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效果,我认为,作者 主要是在写法上突出以下三点:   其一,是作者运用了许多新鲜的比喻,使语言具有 听觉感,令人读后如闻其声。如以骤然而至的“急雨” 比喻大弦的声势,乐器的繁密;以款款而谈的“私语” 比喻小弦声韵的幽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 私语”,这两句话形象地表现了琵琶形象多变的音响。 以“珠落玉盘”比喻清脆圆滑,雨弦齐奏的和谐,好像 听到了琵琶抑扬顿挫,清脆动听的声音。“大珠小珠落 玉盘”这句诗用珠玉相碰击的声音,来模拟交错拨动粗 弦、细弦这种弹技乐器的声音效果,非常恰切。人们常 以“珠圆玉润”形容声音的婉转,这里“大珠小珠落玉 盘”给人以圆滑之感。   再如以“莺语花底”比喻音乐的明快,给人的印象 是无比婉转幽美;冰下“流泉”比喻音乐的冷涩,给人 以凝绝凄苦的感觉;以“水浆迸”“刀枪鸣”来比喻乐 声激越雄健,则给人以昂然亢奋的感受。   诗人就是这样运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听到过的 声音,比拟各种不同的音响,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 成有形可感的实体,从而使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或轻或 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昂,或低回呜咽的音乐,而且 感到在音调上也有区别,热闹而不絮乱,复杂而有层次, 看到了这一系列巧妙比喻,就像听到了一支完整的乐曲, 并使自己沉浸在美妙的境界之中,感情汹涌澎湃,不能 自已。   其二,是善于运用语言的声音,直接模拟音乐。如 “茫茫”、“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等重字。“嘈嘈切切”、“大珠小珠”、“无声有声” 等叠词,“间关”、“幽咽”等双声叠韵词,和幽美明 快而富有音乐美感的语言的运用,都加强了悦耳的听觉 或韵律的节奏,表现了诗歌的音乐美,使这首诗的声调、 音韵、节奏、旋律组合的异常完美,达到了非常和谐的 境地。   其三,这首诗在精彩动人的音乐的描写中不但写有 声,而且写无声。如:“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 有声。”就在这万籁俱静的时刻,琵琶女表现的隐恨, 幽愁,却在潜滋暗长,无声的间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甚至比有声的演奏还要丰富,还要动人。“东船西舫悄 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演奏进行中,诗人迷于乐 曲忘记观察环境。这时他举首四望,只见周围聚集着层 层大船小舫,人们仍然沉浸在乐曲之中,毫无声响,月 白江清,更给这绝妙的音乐增添了无穷的诗意。这都是 以无声衬托有声,用音乐休止的余韵来强调乐曲的效果。 这种虚中见实的表现方法,具有中国古代艺术的传统特 色 四、课后作业 任务 7 理 解 诗 歌 的 艺术特色。任务 8:从八首诗词中自主选择一首,从语言、内容、 情感或写法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的诗句和 自己的理解思考,写一则 800 字左右的文学短评。任务 8 加 深 对 诗 歌 的理解,提 升 学 生 的 文 学 评 论 能力。 (四)环节 4: 第 10 课时:展 示 分 享 活 动 。 分 享 自 己 研 读 第十课时 一、展示汇报: 任务 1:交流汇报会:分享交流各自的作品活动。优 选 7 篇学生创作的作品在班级里交流。要求:(1)每 任 务 1 培的 成 果 ; 提 出 新 的 困 惑 与 问 题。 个学习小组推荐一篇最优秀的作品;(2)每人展示时间 不超过 5 分钟;(3)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担任 评委,负责评价展示的作品;(4)可以制作 PPT 或打 印成 word 文档,也可以上课前先扫描到一体机里; (5)由全体学生推选一位同学做主持,负责所有分享活 动事宜。 条件许可的话,将联合全年级各班,把优秀作品结 集编印出来。 任务 2:完成学习反思表 2 本表于第一个学习环节结束后发给学生,再于单元 学习结束 1 天后上交读书小组组长,再统一提交给老师。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学习反思表”了解学生的学 习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品质、习惯、成效等。 养 学 生 分 享 的 意 识 和习惯,明 确 创 作 的 要 求 和 标 准,能够正 确 评 价 和 修 改 他 人 以 及 自 己 的作品。 任 务 2 让 学 生 学 会 学习了“学 习任务群” 的 文 本 之 后 如 何 进 行 总 结 反 思。 7 七、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者:刘芳子(梅州市曾宪梓中学) 序号 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或意图 1 一、教学(学习)任务 从单元“学习任务群”学习的角度而言,具体学习任务设计如 下: 1.通过诵读,反复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之美。 根据本单元的“单 元导语”“学习提 示”和“单元学习 目标”和将要阅读 的文本属性,参考 《课程标准》中的2.学会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 品。 3. 以主题阅读和情境设问的方式,重点欣赏、品味古诗词作 品的深刻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 4. 以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的方式细读文本,体会诗人在作品 中传递的对人生的感悟及社会的思考,并以此提升思维品质和 审美情趣。 5.预习时做好读书笔记;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自己感触 最深的一点,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文学短评。要求书写整洁, 写作符合格式规范。 “学业质量水平” 评价标准和《中国 高 考 评 价 体 系 》 “学科素养”“关 键能力”等的有关 表 述 设 计 本 学 习 任务。 2 二、教学(学习)重(难)点 以上 2、3、4、5 点。 1、反复诵读可以 强 化 对 诗 歌 的 文 字、体裁(四言、 五言、七言)等方 面的感受。 2、知人论世,让 学 生 更 深 入 地 了 解作品。 3、体会诗人的感 悟及思考,可以提 高 学 生 自 身 的 思 想 修 养 和 文 化 品 味。 3 三、教法和学法 1.自主阅读、合作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自己查找资料了解 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等;小组合作,探究诗词阅读的疑难点。 2.教师引导法。教师是引导者,要先于学生阅读本单元所有内 容,了解学习要求和任务,还要阅读一定量的相关资料,以打 开自己的阅读视野、知识视野、思维视野,才能引导学生开展 阅读和写作的相关活动。才能引导学生对疑难点展开合作、探 究,共同得出结论。 3.问题设计法。教师要设计与文本的相关品味、鉴赏问题,创 设相关情境的问题。 4. 比较阅读法。学生能根据课内诗词开展主题阅读和比较阅 读,重点欣赏、品味古诗词作品的深刻意韵和独特的艺术匠心, 深入理解作品。 《课程标准》“课 程内容”中“学习 要求”的有关要求 和“实施建议”中 “ 教 学 建 议 ” ; 《 中 国 高 考 评 价 体系》关于“教学” 部分的相关阐述。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学习积极性。发挥 老 师 的 引 导 者 和 设计者的角色。 4 四、教学(学习)课时数 共 10 个课时,五个环节。 (一)第 1—2 课时:初读诗词,结合相关资料,学会知人论世, 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落实立足文本,以 “学习任务群”学 习的学习方式,紧(二)第 3—4 课时通过个人诵读,举行小组诵读比赛,反复品 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之美。 (三)第 5—6 课时:主题阅读——以情境设问的方式,重点欣 赏、品味古诗词作品的深刻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四)第 7 —8 课时:比较阅读——体会诗人在作品中传递的对人生的感 悟及社会的思考,并以此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五)第 9 课时:学写文学短评。 (六)第 10 课时:展示分享活动。分享自己写作的文学短评。 扣关键能力、必备 品 格 和 正 确 的 价 值观,遵循阅读的 基本流程和方法, 开展系列教学(学 习)活动。 5 五、教学总体设想 本单元共三课 8 首诗词,不同时期、不同文体,从四言诗到 宋词,“学习任务群”的主题比较集中——“生命的诗意”(生 命的思考)。 教学(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基于教材文本及三大“提示语” (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课程标准》中关 于核心素养和评价要求的表述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说 明”中关于学科核心能力和问题情境设计的表述)、教材编写 者的编写意图、自身的长处或优势等五个方面的要求。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本单元安排 10 个课时六个环节的学习, 重点在于依据教材文本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师在其中 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达成设定的目标,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 学生则需要自主完成阅读与思考、进行团队合作和分享,独立 或合作开展各种文学类文本鉴赏和探究活动。 为此,本单元安排了六个环节,具体安排是: 第一个环节,初读 8 首诗词,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人创作 背景,整体感知文本。 第二个环节,重在通过诵读,体会古诗词语言的凝练之美, 进一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第三个环节,重在立足各课古诗词,根据“学习提示”对文 本展开鉴赏活动,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第四环节,重在进行比较鉴赏,体会诗人在作品中传递的对 人生的感悟及社会的思考,并以此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第五个环节,通过创作文学短评,提升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第六个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分享各自的写作成果。学会欣赏 别人的作品,从中汲取力量。 综 合 了 《 课 程 标 准》《中国高考评 价体系》及“说明” 的要求,主要依据 教 材 文 本 内 容 和 “单元导语”“学 习提示”“单元学 习任务”的要求, 根 据 现 行 教 学 课 时数的安排,确定 了教学设想。 六、教学过程6 (一)环节 1: 第 1—2 课 时 8 首诗词都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学生们自 己初步阅读,整体理解作品。 任务 1: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 平及创作背景等,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简要面貌。 做好读书笔记。 任 务 1 培 养 学 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 知 人 论 世 赏 析 诗 词的能力,了解中 明确:根据课文选定的诗词,从《诗经》开始, 追溯诗歌的发展,明确诗歌的发展面貌。 任务 2:小组合作,找出各首诗词的意象、及含 义复杂的词语,探究诗词阅读的疑难点,共同解 决问题。并在班里分享成果。 明确:注意诗词中含义复杂的词语的解读,结合 注释,小组合作,揣摩诗意,理解作品大意。 如《短歌行》里的“慨当以慷”“子衿”“契阔 谈宴”等。《归园田居》里的“余闲”等。 国 诗 歌 的 发 展 简 貌。任务 2 培养学生 的 问 题 意 识 和 合 作意识。 (二)环节 2: 第 3—4 课 时 第 1 课时:个人诵读 8 首诗词,反复品味诗歌语 言的凝练之美,感受古诗词的魅力。选出表现突 出的同学参加个人朗诵比赛。 任务 1:第 7 课曹操《短歌行》和陶渊明《归园 田居》分别是四言诗和五言诗,而且节奏停顿不 一样,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揣摩其中情感的不同。 明确:《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 歌辞•平调曲》。这种乐曲的唱法已经失传。但乐 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 《长歌行》,像《琵琶行》。长歌和短歌的不同 在于歌词长短不同,长歌比较热烈奔放,短歌节 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 苦闷。 朗诵时要注意停顿的地方:《短歌行》“对酒/当 歌,人生/几何。”《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第 8 课朗诵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要注意情 感的奔放、豪迈。杜甫的《登高》要读出沉郁忧 时伤世之感。 第 9 课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词要读出豪迈之感, 李清照的《声声慢》要读出内心的忧伤惨痛和情 感的缠绵悱恻。 第 2 课时:举行个人和小组诵读比赛,选出优秀 朗诵选手和表现突出的小组。参赛人员自己准备 相关配乐音频和视频。老师颁发奖状和鼓励优秀 选手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 诵 读 可 以 让 学 生 充 分 品 味 古 诗 词 的语言凝练之美。比 赛 的 形 式 可 以 有促进作用,增加 竞争效果。 (三)环节 3: 第 5—6 课 时 从 8 首诗词不同的形式特征入手,精读,鉴赏诗 词的艺术手法。 任务 1:精读第 7 课曹操《短歌行》和陶渊明《归 园田居》,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词语,并揣摩其中 体现作家情感的不同。 问题 1:找一个字概括出《短歌行》里的情感? 从哪些词可以体现? 明确:“忧”。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 以解忧,唯有杜康”等。 问题 2:《归园田居》里“归园田居”前和“归 园田居”后情感的不同?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归园田居前:不自由。如“误”字体现作 者内心的无奈和痛苦,用“羁鸟”“池鱼”比喻 自己的不自由。 归园田居后:悠闲自在。作者笔下的农村风景的 闲适、“有余闲”体现作者内心的悠闲自在。 任务 2:精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登 高》和白居易《琵琶行》,从中找出体现不同作 家风格的用词。比如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顿 挫和白居易的平实浅近特点,分别体现在作品的 哪些地方? 问题 1:在李白笔下,仙境是怎样的?请同学们 从诗歌中找出相关诗句。 明确:从仙境的描绘可见李白的豪放飘逸的风格 特点。 问题 2:杜甫诗歌沉郁顿挫,被称为“七言律诗 之冠”,你最欣赏哪一句? 明确:答案示例: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 病独登台”,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 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 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 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罗 大经《鹤林玉露》) 古 诗 词 的 语 言 精 炼而且含蓄隽永。 引 导 学 生 关 注 各 篇 的 不 同 形 式 特 征,包括对偶、平 仄、押韵等语言形 式,掌握古诗词的 基本鉴赏方法。理 解 文 学 作 品 丰 富 的 内 涵 和 语 言 的 独特表达,提升审 美能力。同时学生 可 以 结 合 自 己 的 生 活 经 验 和 阅 读 写作经历,发挥想 象,加深对作品的 理解,力求有自己 的独特发现。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结句) 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胡应麟 《诗薮》) 问题 3:琵琶女技艺高超,一曲琵琶曲精妙婉转, 曲尽仍让人回味不已。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琵 琶曲的精彩部分。 任务 3:比较苏轼与辛弃疾怀古词的异同点,概 括豪放词二人分别有哪些特点,如用词、设景或 运用艺术手法等;结合婉约词的特点,李清照《声 声慢》里哪些地方体现了婉约特点? 任务 4:理解并掌握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如比兴、 用典、白描、想象等艺术手法及其效果。结合 8 首诗词,鼓励学生进行分类总结。 (四)环节 4: 第 7—8 课 时 8 首诗词体现了作家不同的人生状态和人生的诗 意,请同学们归纳出作家的不同人生体会,并结 合自身的经历进行思考:你会用怎样的态度面对 人生的不如意时刻? 任务 1:《短歌行》和《归园田居》都是乱世中 的作品。曹操是三国时期,陶渊明是魏晋时期, 在乱世中他们分别有哪些不同的人生感受?请学 生找出《短歌行》和《归园田居》里最能体现作 者写作意图的诗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老师可以联系初中学过的曹操的《观沧海》 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帮助 同学们了解作家的内心世界。虽然都是身处乱世, 但是两人的人生感受不同,人生追求也不一样。 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体现了他积极进取, 建功立业。陶渊明“复得返自然”体现了他追求 淡泊闲适的生活。不同的人生追求也可以从二人 的不同的年龄可看出,我们可以得出启示:人生 前半场要向曹操学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人 生后半场可以学习陶渊明的淡泊名利,追求闲适 自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都可以活得精彩, 追求不一样的人生。 任务 2:比较鉴赏第 8 课。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 著名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山”与杜甫“登高”, 一个是梦中之景,一个是现实之景,有何不同? (也可以联系白居易被贬谪他乡偶遇琵琶女,他 们有不同的人生际遇,归纳作者的感悟及思考) 明确:李白和杜甫年龄相隔 11 岁,联系两人的不 同人生经历,尤其是杜甫历经安史之乱。不同的 人生经历会导致不同的人生感受。两首诗歌,前 者写梦境,写游仙,李白的梦境就是他浪漫瑰丽 的想象,也寄寓着他深沉的慨叹,是他蔑视权贵、 追求自由的心声。杜甫登高望远,忧国伤世、悲 秋苦病,沉郁顿挫。前者是梦幻中醒来,从仙境 回到人间,后者是品人间疾苦,写现实生活中的 不如意,深沉悲凉。 白居易也是借听琵琶曲发出自己内心的感叹“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古 诗 词 抒 发 了 不 同 时 代 的 作 者 对 社 会 的 思 考 和 对 自己人生的感悟, 通过比较阅读,感 受 作 者 丰 富 的 精 神世界,提高自身 的 思 想 修 养 和 文 化品味。任务 3:第 9 课由欣赏宋词的豪放和婉约不同风 格入手,通过三位词人苏轼和辛弃疾的“怀古” 词和李清照“怀念过去”,比较三位作家的不同 人生际遇,思考人生的不同选择带来的感悟。 明确:结合第一课时学生在“知人论世”环节查 找资料做的笔记,联系作家作品,学生谈自己的 感想或体会。为接下来写文学短评做好准备。 (五)环节 5 (第 9 课) 任务 1:老师讲“单元学习任务”下面的《学写 文学短评》,按照要求来创作。 任务 2:选择一位你最有感触的作家,结合他(她) 的作品,课内作品或者课外其他作品,写作文学 短评,800 字左右。要求书写整洁。课内完成, 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利用一点课外时间。 任务 3:推荐篇目或书目:曹操《龟虽寿》、《蒿 里行》、《苦寒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 一至其五)《归去来兮辞》;李白《将进酒》《行 路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三吏三 别”;白居易《观刈麦》《梦仙》;苏轼《定风 波》《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林语堂《苏 东 坡 传 》 ; 辛 弃 疾 《 南 乡 子 · 登 京 口 北 固 亭 有 怀》、《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李清照《一 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 任 务 1 明 确 创 作 要求。第一次写, 老 师 可 以 展 示 别 人的文学评论,供 学生参考学习。 任 务 2 学 生 自 己 结 合 本 单 元 的 学 习,原创作品。 任 务 3 推 荐 篇 目 或书目,用以拓宽 学生的视野。学生 可 以 在 每 个 作 家 的 篇 目 里 选 择 一 至两篇来阅读,因 时间有限,不要求 全部读完。 (六)环节 6 (第 10 课) 分享展示课 任务 1:读书交流会:小组内分享交流各自的文 学评论。每组选出一篇学生作品在班级里进行展 示活动。 任务 2:(1)推荐一篇优秀的作品上台展示; (2)每人展示时间不超过 5 分钟。 任务 3:将本班的优秀作品抄写正稿或打印出来, 张贴在教室,供大家学习和欣赏。由相关学生课 后完成,不超过一天。 任务 4:完成学习反思表 任 务 1 培 养 学 生 分享的习惯,能够 正 确 评 价 他 人 的 作 品 以 及 修 改 自 己的作品。 任 务 2 锻 炼 学 生 的胆量,以及培养 学 生 乐 于 展 示 自 己的习惯。 任 务 3 培 养 学 生 学 会 欣 赏 别 人 的 作品,学习他人的 长处。 任 务 4 让 学 生 学 会学习了“学习任 务群”的文本之后 如 何 进 行 总 结 反 思。 7 七、教学反思附: 任务 4:完成学习反思表 学习环节 学习思考 收获 困惑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 环节五 环节六 学 习 自 我 评 价 请如实回答下面相关内容: 1.你对本单元的学习满意吗? 2.你对你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感到满意吗? 3.你对任务的哪些部分最满意? 4.你在这项任务上的工作与你的学习有多密切的关系? 5.你所使用的策略是否有效地帮助你达成目标? 6.从 1 到 10 分,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努力? 7.如果你再做一遍,怎么改进呢? 8.单元学习后你有哪些新的发现、认识和感受? 9.你觉得老师的教学最成功和最失败的一点是什么?应该如何改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