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上册 / 古诗词诵读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春江花月夜》习题1

《春江花月夜》习题1

  • 2022-02-24
  • 5页
  • 35.5 KB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春江花月夜》习题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滟滟(yàn) 宛转(wǎn) 芳甸(diàn) 霰雪(xiàn)B.汀上(dīnɡ)纤尘(xiān)青枫浦(pǔ)园圃(pǔ)C.矫揉(jiǎo)江畔(pàn)扁舟(biǎn)皎皎(jiǎo)D.徘徊(huái)碣石(jié)捣衣砧(zhěn)偈子(jì)解析 B.“汀”应读“tīnɡ”。C.“扁”应读“piān”。D.“砧”应读“zhēn”。答案 A2.下列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江流婉转绕芳甸B.佼佼空中孤月轮C.鸿雁长飞光不度D.碣石萧湘无限路解析 A.婉—宛。B.佼佼—皎皎。D.萧—潇。答案 C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流宛转绕芳甸芳甸:花丛。B.江天一色无纤尘纤尘:细小的灰尘。C.皎皎空中孤月轮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D.昨夜闲潭梦落花闲潭:安静的水潭。解析 A.芳甸:长满花草的郊野。答案 A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逐月华流照君逐:逐渐。B.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C.青枫浦上不胜愁胜:承受。D.应照离人妆镜台离人:此处指思妇。解析 逐:追随。答案 A 5.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共三十六句,共换八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C.“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D.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解析 四句一换韵,共九韵。答案 A阅读与鉴赏二、课内精读阅读课文《春江花月夜》,回答6~9题。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6.语段中的哪两句展示了生命和宇宙的同一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7.简析“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含有哲理,情理结合,抒发了个人生命短暂、宇宙永无穷尽的哲理性感叹。8.“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人为什么连用两个问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皎洁的月光之下,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叶扁舟漂游在外呢?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两句连问,写出了离愁别绪,苦不堪言。9.分析“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两句细节描写及其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表面上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三、课外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10~11题。代答闺梦还(唐)张若虚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10.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该题具有很强的指示性,“诗的前两句”即“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通过“关塞”二字可知,与戍守边疆有关,以此来说因为戍守边疆,年轻的丈夫要与妻子离别,而妻子站在楼台之上望着一步三回头的丈夫,场景凄清动人。答案 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年轻的丈夫与妻子离别的凄清动人的场景。丈夫为戍守边疆,无奈与心爱的妻子分别,而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三步一回头的丈夫,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11.诗中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诗人在表达这一情感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诗人的情感是诗歌考查的重点,但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总是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法来实现,诗句借对外物的描写来烘托女主人公的心境。 此外,诗人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借助带有感情色彩的事物来抒情;同时,该诗对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又是别具一格,句句写心境。答案 表达了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运用了侧面烘托、心理描写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阅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回答12~13题。月下独酌李 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①影,行乐须及春②。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③,相期邈④云汉⑤。【注】 ①将:和。②行乐须及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及春:趁着阳光明媚之时。③无情游:不是一般的世情,超乎世俗的情谊。指忘却世情的交游。④邈(miǎo):遥远。⑤云汉:银河。12.本诗通过奇妙的想象描写了一个以月影为伴的诗人酣饮歌舞的奇特场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或:全诗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寂寞孤独之情。)13.《月下独酌》是李白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诗篇之一。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联想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杯中之影、月下之影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4~15题。江 汉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4.[对应高考考点链接]这是杜甫晚年客居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两联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诗中颔联、颈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15.有人认为此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同意前一种看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②同意后一种看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