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上册 / 古诗词诵读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春江花月夜(2014)

春江花月夜(2014)

  • 2022-02-24
  • 21页
  • 347.56 K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赏析指导】“置身诗境”:身,实际上指的是自己、自身。境,指的是诗歌的意境和诗歌的境界。置,则是“把…放在…”的意思。那么连起来,这四个字就是说把我们欣赏者自己放到诗的意境中去。“缘景明情”:缘,沿着,顺着。景,就是景物,诗歌写的内容。明,弄明白,读懂。情,思想感情,诗歌所表达的志。这四个字是说根据诗歌写的景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张若虚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诗多已散佚,《全唐诗》仅存两首:一为《代答闺梦还》,写闺情,诗风近齐梁,无甚特色;一为《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此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千百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诗人也因这一首诗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歌标题点出几种意象?这些意象中重点强调哪一个?解读意象:意象是指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某个意象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味,这并非出于某个诗人一时的创造,而是经过历代诗人反复地继承、运用、发展而逐渐积累起来的。有些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和心理积淀的一部分。春、江、花、月、夜 “月”是全诗的灵魂: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景物描写的主体哲理思考的凭借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 找出明写“明月初升”、“月上中天”、“月渐西落”、“月沉江海”的诗句。明月初升:月上中天:月渐西落:月沉江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本诗以“月”为中心、以月升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展开。 前八句诗中,写了哪些意象?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1)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大地一派壮阔、空灵、朦胧的美妙境界。(2)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景色美。 ——哲理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请找出承接上文与启发下文的文字。名句赏析——哀而不伤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青枫浦:一名双枫浦。这里泛指离别地点。胜:能承担,能承受。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明月楼:思妇的闺楼。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念。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游子思归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3)以“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4)“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三个写作层次的写作内容。(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色,为下面议论抒情作铺垫。(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此诗描写春江花月夜的动人美景,对宇宙和人生进行哲理性的思索,叙写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虽然略带感伤,但仍然流露了对生活的爱与期待的积极人生态度。 小结(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线索(月生——月照——月斜——月落)。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二)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发了第二部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意象中。 (三)融情于景。(开头部分良辰美景使人渴望团圆,后面写“月徘徊”、“鱼龙”、“鸿雁”既是情也是景;“落月”、“流水”等都是游子思念的载体。)(四)感情基调:哀而不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春江花月夜月下之景春江花月画意月下之思宇宙人生哲理月下之情思妇游子诗情 张若虚 春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春日迟迟,……女心伤悲。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水: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无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表现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 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落花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 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明月: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当然,月还是愁绪、情爱的代表意象。 “江月年年望相似”一句中“只”好还是“望”好?为什么?“只”写出人生易老,江月不变,虽有感伤但不至于过于颓废与绝望,个人短暂,人类绵延久长,人生与明月一样获得了永恒。“望”字写出了望月的动作神态,也包孕了望月之人的怅惘之情。“不知江月待何人”一句中“待”好还是“照”好?为什么?“待”表现明月徘徊,像是在等待又不能如愿的情境;而“照”只表现出了月光照人的情景,缺乏“待”字的悠远和怅惘的意境。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