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2019-2020 年《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1 第 6 单元第 22 课《祖 国统一大业》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 2、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当局攻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中 英关于香港问题的变判;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交 流的日益频繁。 3、通过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 概括问题的能力。 4、通过香港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 利回归,台湾问题的现状。 2、难点:理解: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澳门; 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 【教学过程】 【导入】利用《七子之歌》导入 情境营造:课件展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设问:同学们,这首歌听过吗?大家一起 唱。(师生齐唱)“母亲、母亲我要回来”的呼喊如此动人心魄,海峡两岸人民渴望团圆。 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 州湾、九龙、旅顺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回答:台湾还没回来。 一、 历史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学思同步: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并未涉及,为了从总体上把握港澳台问题的来龙去脉,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知识,教材没有涉及,散落在以前学习的单元中。但由于它是下面教学 内容的一个必要的知识准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故结合初中历史 知识由学生适当予以介绍,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作一铺垫) 1、 香港问题由来 师生共同回顾香港被占领的过程,借课件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知识。请 学生归纳英国占领香港问题的三个步骤。 思考香港问题的实质。 2、澳门问题由来 请学生结合课件介绍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 1553 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 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 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3、台湾问题由来 提出以下问题思考:为什么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在历史上有哪两次分离与 回归? 第三次分离又是怎样造成的?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港澳问题属 于历史遗留问题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过渡:国家分裂、骨肉分离,如此美丽的香港、澳门还有宝岛台湾与祖国母亲相分离,是 全体中华儿女都不忍心看见的!那么为了早日解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党和国家提出了什 么政策?学生答:“一国两制”。出示教学目标。宏观概括教材内容,构建知识联系:“一国两 制”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同时促进了海峡两 岸关系的新发展。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 构想 让学生带着“‘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形成的的?其内涵是什么”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 本第一目的内容,找出课本中的有效信息。 在学生回答后利用幻灯片展示“一国两制”构想 形成。 1、《告台湾同胞书》: 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大陆向台湾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和平解 决的方法,并发出了真诚的邀请。停止炮击的决定更引起了台湾同胞的强烈反响。与此同时, 邓小平再次支持了这种做法。 2.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在屏幕展示:“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 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提 醒学生注意,“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而最先在解决香港问 题上成功运用。 三、回归之路—— 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香港回归 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来是为台湾问题量身打造的。但它尚未在台湾问题中开花,就在处理 香港问题的时候结果,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由学生介绍香港回归的历程并主持以下几个师 生互动环节,这是本课的压轴,本环节教师只是提供了思路,具体内容包括文字底本均有学生 原创) 学生主持人:(边演示课件边介绍)香港,这颗“东方明珠”。鸦片战争后,一直被英国占据。新 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一直没有放弃收回香港的努力。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收回香港的实 际终于成熟了。 但是要顺利收回香港主权,还必须实行中、英、港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于 是在 1982 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挟马岛之战胜利的余威访问中国,邓小平同志就香港前途 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打出《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幻灯片) 请问有哪两位同学给大家现场重温一下那一为无数中国人骄傲的历史时刻?请举 手!(在举手的同学中男女生中各选择一位)好,有请上台。 (男生扮演邓小平,女生扮演撒切 尔夫人,) 邓小平:你好,撒切尔夫人。欢迎你的到来。 撒切尔夫人::“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您很高兴。 邓:“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您来呀!撒切尔夫人, 您在两年前福克兰战争中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令我十分敬佩。 撒:谢谢。 邓:因此,在这里,我想和你谈谈香港主权归属问题。 撒:我很愿意。 邓:首先我要声明,中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我们不是阿根廷,我也不是阿尔铁里 嘛。其次,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有收回香港的信心和决心。 撒:很高兴你主张和平的态度。不过关于香港的国必须拥问题,我有一个提议,能否以主权换 治权?即中国拥有香港的主权的前提下,英国政府掌握香港的治理权 。 邓:很抱歉,撒切尔夫人。中国必须拥有香港的主权,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地 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撒:你的态度很坚决。现在香港经济发展十分繁荣。中国政府在收回香港后,能保证香港的繁 荣吗? 邓:中国政府有责任,也有信心建设一个繁荣的香港。我们也很愿意请英国政府帮助我们收回 香港。 撒:我对此有谨慎的乐观。 邓:撒切尔夫人,我想对你谈几点:首先,应该明确 1997 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主权。如果在 1997 年中国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 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其次,我们 对贵国在福克兰战争中坚决维护主权的方式表示敬佩,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们两国北方都 有强大的敌人,此时维护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至关重要。还有我对贵国在福克兰战争中孤军 奋战,经历再大损失也不放弃的精神表示同情与敬佩。 撒:我回去后将派代表团来与贵国具体进行香港问题的谈判。 邓:很好,我们在北京等你们来。 (握手。主持人介绍,撒切尔夫人出门走下台阶的时候 摔了 一跤。扮演撒切尔夫人的学生模仿摔跤的动作。) 学生主持人:大家也听到了,撒切尔夫人提出以主权换治权的设想。但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国政 府阐明了“中国必须拥有香港的主权,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的基本态度。双方最 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关于香港问题。(学生主持人边演示课件边介绍)经过两年多的谈 判,1984 年 12 月中英两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 政府将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英国政府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 在 1997 年 7 月 1 日“东方明珠”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 抱。 学生主持人:香港回归吸引了世界上众多媒体的报道。下面请大家收看香港凤凰卫视关 于香港回归新闻特别报道 一学生扮演凤凰卫视记者,上台):(开场白)大家好,你现在收看的 是凤凰卫视香港回归特别报道。激动人心的时刻刚刚过去,想必广大的香港同胞一定和我一 样有很多感触。现在,就请跟随我的镜头去大街上了解一下香港市民们现在的心情。 (学生记者现场采访,班级学生扮演市民) 记者:(走向学生一)你好,我是凤凰卫视记者,请问你是学生吗? 生一:是的,我是中学生。 记者:香港现在已回归祖国的怀抱。我想你作为香港未来的主人一定感受颇多吧? 生一:首先我感到十分高兴。历经这么多风雨,香港终于回到母亲怀抱。我们都感到无比激动 和自豪。 记者:那你今后有去大陆学习深造的意向吗? 学生一:是的,我向往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内地名牌大学。 记者:预祝你梦想成真! 学生一:谢谢。 (二)澳门回归 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展示回归过程及图片。 (组 织分组讨论,三分钟后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起来发言,结合发言情况评价各小组表现,再用幻 灯片展示答案要点) 问题一: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 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谈判开始 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给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 又不得不做的。结合材料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前提条件: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关键因素: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群众基础: 香港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准备工作: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问题二: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 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1842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岛,1997 年中国恢复对香 港行使主权,比较两件大事,谈谈你的主要感想。 问题三:中国政府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有何重大意义? (1).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2).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世界--为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 三、祖国统一大业的未来展望 台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关系到中华民族在 21 世纪的全面复 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海峡两岸人民在“一国两制” 方针的基础上日益达成共识,两岸关系有了新发展。 将台湾问题分作隔绝-——暖风——寒 流——契机四个时期 1.隔绝:提供蒋氏父子照片。指出他们也坚持一个中国。 2.暖风: 年份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79 大陆停止了炮击金门,实现了 30 年来的真正停火 1987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1987 年台湾政府迫于形势允许居民赴大陆 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1991 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海协会 和海基会进行广泛接触和对话 1992 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此即著 名的“九二共识” 1993 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 性突破。 1995 江泽民同志针对两岸关系问题,提出八项主张 3.寒流:展示李登辉和陈水扁的照片与“台独“言论。 提出设问:影响和平统一台湾的阻力 是什么?(一些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猖獗) 但他们的图谋遭到全体中国人 的强烈反对。展示一组反台独的图片。 师生齐读胡锦涛发表的对台讲话: 坚持一个中国原 则决不动摇。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反 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紧接着提出问题,我们队台湾问题的立场是坚持一个中国的 原则,和平统一台湾,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为什么?(针对的是分裂主义和外国干涉势 力) 4.契机:展示 xx 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的图片。度尽劫波兄弟 在,相逢一笑泯恩仇。2005 年 4 月 29 日下午, 举行“胡连盛会”。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 60 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同年 5 月 7 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南京中山陵发表 话。 【课堂小结】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突出重点问题“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和难点问题认识实现祖国 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认真设计了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 学生感兴趣能解答的问题,适当穿插师生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求知精 神,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