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莆田市七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临近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公众的心。 截至 1 月 20 日 18 时,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224 例,其中确诊病例 217 例。习 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公众能很明显地感受到,疫情发布在提速,控措施也在加强。当下正值春运期间,外出探亲旅游人员 增加,每个感染者都是传播疾病的源头,须实现精准防控,避免让病毒随着流动的人群向各地扩散。国家 卫健委已向全国医疗机构下发新型冠状病毒诊疗防控指南,医院接诊发热病人时,须询问 2 周内是否有武 汉旅游史。一系列措施,就是要掐灭疫情传播的“火种”,让疫情防控落到实处。 (摘自《尽快灭疫情传播的“火种”》,人民日报 2020 年 1 月 20 日) 材料二: “1 月 23 日 10 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 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武汉市连夜发出公告,传递明确信号:武汉正在采取更细致、更 深入、更扎实的防控举措,全力制疫情扩散蔓延。 只要全国一盘棋,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相信很快就可以解决物资短缺等难题。在这个时候,我们就 是要把长期培育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制度优越性充分释放出来。我们的党员干部在危机面前尤其要发挥先锋 模范作用,引领大家增强必胜的信心,打赢这场硬仗。 (摘自《越是艰难险阻,愈益众志成城》,民网 2020 年 1 月 23 日) 材料三: 众志成城,勤力同心,中国人民正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进行严肃的斗争。中国快速形成一 体联动、联防联控的局面,彰显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信心和充沛能力国际舆论纷纷指出,中国采 取了“公共卫生史上最具勇气、最为重大的举措”,这种“上下一心的凝聚力令人肃然起敬”,“只有中 国才能够实现如此高效有力的应对”。国际观察人士看到,团结奋斗的中国气势,坚不可摧的中国意志, 迎难而上的中国奇迹,正是中国制度优势所带来的。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代表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看法 ——“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这是中国制 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摘自《生命至上,大国担当》,人民日报 2020 年 2 月 1 日) 材料四: 从 2 月初开始,全国数亿人第一次全面尝试“在线办公”,许多企业第一次真正体会到通过数字化工 具进行远程协作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办公协作在线化和数字化普及推进,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管理触达 率和效率,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企业当前管理模式,包括层层递进管理汇报方式与在线化协作模式之间存在 的巨大沟壑。为适应全流程在线化,企业将不得不对组织本身结构和管理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使其与数 字化协作方式相匹配。而此前,企业能想到的数字化往往只是在产品、营销、服务等方面搭建数字化的配 套设施。 新数字化场景将孕育并完善供应链神经网络。疫情信息不断占据人们的注意力,大量的线下资源,包 括生产力、运力都被集中投入到与疫情的对抗中,导致线下履约难度倍增。在此背景下,由数字化带来的 新场景不断涌现。数字化对现代社会的渗透本质上通过两种路径实现:一是新场景构建,比如说直播对商 业的渗透;二是对现有场景的改造,比如在疫情期间广泛开展的智能问诊、智能外呼、视频庭审等新技术 的应用。虽然这些场景存在多年,但是数字化让它们的功能变得更加丰富灵活,能够更多更好地完成任务, 提供更优体验或更高效率。数字化创建或改造的起点是消费场景,但数字化深入的方向是通过智能化的供 应链,借助数据、算法、产品、技术和经验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换言之,全新数字化的供应链网络不仅 仅是“物流”,它将向前伸入到终端需求方,向后融入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实现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化 管理,准确预测需求、提升各环节确定性,让供应链形成各节点近乎实时互相感知的一张神经网络。如何 融入这张网,是疫情过后每一家企业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摘自《防疫抗疫,数字化还能做什么》,光明日报 2020 年 2 月 19 日) 1. 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特殊时期工作内容要更具体细致,卫健委指示医院接诊发热病人时,须询问 2 周内是否有武汉旅游史。 B. 目前,武汉城市公交、地铁、轮渡等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市民不得离开武汉。 C. 只有全国一盘棋,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才有可能尽快解决物资、人员短缺等问 题。 D.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的制度优势在本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发挥出极大作用,相关经验值得学习。 3.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所提到的“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 战”的自信心来自哪些方面。 【答案】1. D 2. B 3. ①自信心来自防控措施在加强;②来自党员干部在危机面前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③来自中国快速形成 了一体联动、联防联控的局面;④来自全国数亿人全面尝试“在线办公”。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D 项,原文是说“数字化创建或改造的起点是消费场景,但数字化深入的方向是通过智能化的供应链,借 助数据、算法、产品、技术和经验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换言之,全新数字化的供应链网络不仅仅是‘物 流’,它将向前伸入到终端需求方,向后融入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实现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准 确预测需求、提升各环节确定性,让供应链形成各节点近乎实时互相感知的一张神经网络”。选项“终端 需求方”与“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反了。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 项,“市民不得离开武汉”错误,原文是说“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漏掉限制成分“无特 殊原因”,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一“公众能很明显地感受到,疫情发布在提速,防控措施也在加强……”可以看出,自信心来自防 控措施在加强;从材料二“在这个时候,我们就是要把长期培育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制度优越性充分释放出 来。我们的党员干部在危机面前尤其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大家增强必胜的信心,打赢这场硬仗!” 可以看出,自信心来自党员干部在危机面前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从材料三“中国快速形成一体联动、联 防联控的局面,彰显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信心和充沛能力”可以看出,自信心来自中国快速形成 了一体联动、联防联控的局面;从材料四“从 2 月初开始,全国数亿人第一次全面尝试“在线办公”,许 多企业第一次真正体会到通过数字化工具进行远程协作的价值”可以看出,自信心来自全国数亿人全面尝 试“在线办公”。据此概括即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东藏记(节选) 宗璞 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 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 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漱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 下,哦!有这样蓝的天!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日寇飞机首次袭击昆明,玷污了纯净的蓝天和瑰丽的白云。 空袭威胁着昆明。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像吃饭睡觉一样占一定的时间。有一 阵空袭格外频繁,人们早早起身,烧好一天饭食,不等放警报便出城去,到黄昏才回家。有一阵空袭稍稀, 人们醒来后最先想到的还是今天会不会有警报。如果有几天没有,人们会在菜市上说点废话:“日本鬼子 轰炸没有后劲,飞机给打下来了。”“几架?”“十多架。”“我听说二十多架!”说完这些无可追究的 话,哈哈一笑走散。 日本空军大概在养精蓄锐。让昆明人享受了几天平安之后,又一次大举轰炸了昆明。 随着警报声响, 明仑大学的师生都向郊外走去。他们都可谓训练有素了,不少人提着马扎,到城外好继续上课。一个小山 头两边坡上,很快成为两个课堂,一边是历史系孟樾(字弗之)讲授宋史,一边是数学系梁明时讲授数论。 孟樾讲到周濂溪的太极图说。梁明时讲到第一位对数论做出巨大贡献的欧洲人费马。“现在说到无限下推 法:形如 4n+1 的一个质数可能而且只能以一种方式表达为两个平方数之和……”这些玄妙的话传入历史系 学生的耳鼓。数学系学生则听见“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 恶分,万事出矣’”。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 紧急警报响了,讲课依然进行,没有人移动。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仍然没有人移动。空中出现了轰 炸机,排成两个正方形,黑压压的,向头顶飞来。愈来愈强的马达声淹没了讲课的声音。两位先生同时停 止了,示意学生隐蔽。 “升空了,我们的飞机升空了!”学生们兴奋地大喊。只见我们的飞机只有两架,正勇敢地升空迎战。 下面高射炮也开始射击,但究竟火力太小,敌机仍然从容地飞,开始按着次序俯冲投弹了。一声声爆炸, 震得地面都在跳动。“新校舍起火了!”好几个学生同时叫。只见新校舍上空浓烟滚滚,是中了炸弹。 “卣辰!卣辰在实验室!”弗之猛然想到,心里一惊,恨不得走过去看个明白。庄卣辰本来已经接受 劝说,不守实验室,参加跑警报。近来因为学校购买了两件珍贵仪器——光谱议和墙式电流器,他总觉得 走开不放心。几次空袭都没有飞机来,他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不如留着看书思考问题,倒是清静。 光谱仪的核心是光栅,体积不大,可以拆下带走,但卣辰觉得带出去不安全,总之是不如守着。 他坐在实验桌前,读一本新到的物理杂志,那是 1938 年春剑桥大学出版的。四周很静。他解开长衫领 扣,读得专心,没有听见远处的隆隆声。及至飞机轰鸣直追头顶,他才猛然意识到敌机来了。 窗外红光一闪,巨大的爆炸声震得他跳起来。眼看着一排排校舍倒塌下来,洋铁皮屋顶落下时发出金 属的声音。“这样近!”他想,下意识地取出光栅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盖住电流器,才走至门外。 敌机飞得很低,似乎对准了他,机舱中的人清晰可见。又是一声天塌地陷般的巨响,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庄卣辰醒来时,发现自己好好站着。他倒不了,因为半截身子埋在土中。他仍紧紧抱着光栅。光栅完 好无损!这时还没有救解除警报,人们纷纷回到新校舍来救护。人们跑过来时,见庄先生如一尊泥像,立 在废墟上,眼泪将脸上泥土冲开两条小沟。庄先生在哭!人们最初以为他是吓的,很快明白了他哭是因为 高兴,为光栅的平安而高兴! “发现两个人!恐怕已经死了!”救火的人跑过来报告。很快有学生认出,两位死者是化学系学生, 参加步行团由长沙到昆明的。他们像千百万青年一样,有热血,有头脑,有抱负,原是要为国为民做出一 番事业的,可怜刹那间便做了异地望乡之鬼! 火场上飘过来白烟,似要遮住一切。孟弗之和梁明时,还有其他人等都肃立,良久不语,一任浓烟缠 绕。 只有那蓝天依旧,蓝得宁静,蓝得光亮。它没有留下一点敌机破坏的痕迹,它这样宽阔,这样深邃, 连妖魔鬼怪也都能融成美丽的蓝。 (选文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有警报时,大学的师生提着马扎,到城外继续上课;没有警报时,市民在菜市上说点“废话”,说明民 众信任抗敌空军的实力。 B. 庄卣辰不愿意参加跑警报,总是留在实验室看书思考问题,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因为他喜欢清静, 乱世中依然坚持学术研究。 C. 山坡上不堪一击的书桌课本和天上狂轰滥炸的钢铁炮弹,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小说以平和的心态和优雅 的笔调,展现了知识对战争的抵抗。 D. 两个学生在空袭中不幸遇难,“做了异地望乡之鬼”,故事曲折离奇,情节跌宕起伏,写出了炮火硝烟 中的冷酷与残忍。 E. 小说以明伦大学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为背景,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孟樾、梁明时、庄卣辰等中国知识分 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 5. 文中多次写到蓝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 宗璞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这些乱世中以学术为业的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请结合文本,谈谈 你的看法。 【答案】4. CE 5. ①作者写了纯净的蓝天被战争玷污,但蓝天的美丽不会因为战争而改变,既交代了时 代背景(战争环境),又蕴含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懑。②蓝天象征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性,含蓄地表现了 在残酷的战争中,师生依然教书读书做学问,彼此间的情谊和关爱未改变,保持了人格的高贵与尊严。③ 运用排比的修辞突出了蓝天的美,美丽的蓝天与空袭的敌机形成对比,体现战争的残酷。散文化的写法突 显了小说的诗性,雅致隽永。 6. ①他们在颠沛流离中坚持学术研究,有严谨的学术精神:孟樾研究宋史,梁明时专研数论,庄卣辰醉心 物理,通过学术研究来实现人生价值。②他们教书育人,传承文化:警报声中坚持上课,教“太极图说”, 讲数论;敌机轰炸时舍生护卫实验设备。把文化传承当作历史使命,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正义,使知识 和文化在战火中得以传承。③他们在乱世不仅保持了关爱、牺牲、坚韧的人格,活出了知识分子的尊严和 骨气,还为兴学强国奉献全部心血,将文化和精神代代相传,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表现了知识分子 坚定的爱国情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A 项“民众信任抗敌空军的实力”错,B 项“不愿意参加跑警报”的主要原因是不放心光谱仪和墙式 电流器,D 项“故事曲折离奇,情节跌宕起伏”错。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的来说主要从它与刻画人物、情节展开、表 现主题的关系上考虑。首先在文中找到具体的描写蓝天的部分,在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主要在开头的前三 节和结尾处,,环境本身的作用是交代了时代背景(战争环境),作者写了纯净的蓝天被战争玷污。与刻画 人物的关系:蓝天象征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性,含蓄地表现了在残酷的战争中,师生依然教书读书做学 问,彼此间的情谊和关爱的品质。表现主题上的作用:运用排比的修辞突出了蓝天的美,与空袭的敌机形 成对比,体现战争的残酷。 点睛: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的来说主要从它与刻画人物、情节展开、表现主题的关系上考虑。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的一般作用: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形象、心情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交代背景、 暗示社会环境⑤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格式: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 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 寄托,暗示,揭示)。本题在分析“蓝天”的作用时,首先考虑环境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蓝天象征美好的事 物,美好的人性;应该和文中的师生依然教书读书做学问,彼此间的情谊和关爱的品质有关;主题上主要 是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战争的残酷。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然后结合文本具体阐释。“这些乱世中以学术为业的知识 分子”在文中主要是指研究宋史的孟樾,专研数论的梁明时,醉心物理的庄卣辰。“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文中主要是指他们在乱世中,仍教书育人,传承文化:警报声中坚持上课,教“太极图说”,讲数论; 敌机轰炸时舍生护卫实验设备。把文化传承当作历史使命,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正义,使知识和文化在 战火中得以传承。自己的看法可围绕着文中几个人的做法展开,由点到面的阐释,大到着一类人的品质即 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 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 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 计之。” 赵将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 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攻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 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 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 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 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 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 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 将秦军为前行。 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 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 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 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 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7.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世使人让.章邯 让:责备 B. 无.愚智皆知之 无:没有 C. 妻子为.戮乎 为: 被 D. 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 遇:对待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B.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C.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D.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将陈馀用白起、蒙恬功高而被害的前车之鉴劝说章邯投降项羽。 B. 章邯因国内奸臣当道、二世昏聩而投诉无门,加重了疑惧。 C. 项羽虽然数次大败章邯军队,但军中粮草不足,于是同意了章邯的请求。 D. 秦兵投降项羽后,因被诸侯联军慢待、也担心在国内家人的安危而心生悔意。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2)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 【答案】7. B 8. C 9. A 10. ⑴如果能打胜仗的话,赵高必定会嫉妒我们的功劳;(如果)打不赢,(您)也不能免于死罪。希望将军 您仔细地考虑这件事。 ⑵(章邯与项羽)已经会盟后,章邯见到项羽时流下眼泪,向(项羽)诉说赵高(的阴险)。 【解析】 【7 题详解】 文言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 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B 项,“无:没有”错,无,无论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 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 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这段话是说“章邯犹豫不 决,暗地里派遣名叫始成的侦察官出使项羽军中,想要签订和约”。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然后根据 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阴使候始成使项羽”,译文“暗地里派遣名叫始成的侦察官出使项羽军中”, 这是个兼语句,中间不能断开,“项羽”后应断开,排除 AD 两项;再比较 BC 两项,“/欲约/约未成”意 思是想要签订和约,和约没有签成,而“欲约约”则解释不通,排除 B 项。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 “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 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 项,“投降项羽”错,原文是“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 南面称孤”,不是投降,而是“约共攻秦”。故选 A。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 “疾妒”译为“嫉妒”; “孰”译为“仔细”;“不免于死”省略句,翻译为“(您)也不能免于死罪”。(2) “盟”译为“会盟”, “涕”译为“流泪”,“为言赵高”省略句,翻译为“向(项羽)诉说赵高(的阴险)。”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 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 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 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则屯驻漳水的南面,两军对垒相持,尚未交战。秦军几次后撤,二世 为此派人去责问章邯。章邯颇为恐惧,遣长史司马欣前去请示事务。司马欣抵达咸阳后,在皇宫的外门司 马门逗留了三天,赵高也不予接见,表示出不信任的意思。长史司马欣惊恐,奔回他的军中,不敢再走原 路。赵高果然派人来追赶他,但是没追上。司马欣回到章邯军中,报告说:“赵高在朝中专权,下面的人 没有能有所作 为的。现在作战如果能够获胜,赵高必定会嫉妒我们的功劳;不能取胜,便免不了一死。希 望您对此仔细斟酌!” 陈馀也写信给章邯说:“白起是秦国的大将,他率军南征楚国的都城鄢郢,北战活埋马服君赵括大军的降 兵,攻城夺地,不可胜数,却终于被赐死。蒙恬是秦国的大将,他北逐匈奴,开拓榆中之地几千里,最后 在阳周被斩杀。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功绩太多,秦国不能全部给以封赏,就趁机按法诛杀了他们。如今 您任秦将已经三年了,所伤亡损失的兵力也以十万计,而诸侯国仍蜂拥而起,越来越多。那赵高一向阿谀 奉承,时日已久,现在情势紧急,他也害怕被二世杀掉,所以就想用秦法杀您,借此搪塞罪责;派人替代 您,借此逃脱他的灾祸。您领兵驻在外的时间颇久,朝廷内多有仇怨,有功也要被杀,无功也要被杀。况 且上天要灭亡秦朝,这是无论愚蠢还是聪慧的人都知道的事情。而今您在内不能直言规劝,在外又将成亡 国的将军,茕茕孑立,却想要长久地生存,难道不是很可悲吗!您何不就倒戈与各诸侯军联合,约定共同 攻秦,瓜分秦朝的土地而称王,面向南称孤道寡呀!这与身伏斧砧遭斩杀,妻子儿女被杀戮相比,哪一个 结局更好啊?” 章邯狐疑不决,暗地里派遣名叫始成的侦察官出使项羽军中,想要签订和约。和约未达成,项羽派蒲将军 领兵昼夜兼行地渡过漳水三户渡口,驻扎在漳水南面,与秦军交锋,再次打败了他们。项羽随后又统领全 军在污水边进攻秦军,大败敌兵。章邯于是派人求见项羽,想订立和约。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部队 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军官们都说:“好。”项羽就和章邯约好日期在洹(huan,桓)水南 岸的殷墟上会晤。订完了盟约,章邯见了项羽,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项羽封 章邯为雍王,安置在项羽的军中。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担当先头部队。 部队到了新安。诸侯军的官兵以前曾经被征徭役,驻守边塞,路过秦中时,秦中官兵很多人对待他们不像 样子,等到秦军投降之后,诸侯军的官兵很多人就借着胜利的威势,象对待奴隶一样地使唤他们,随意侮 辱。秦军官兵很多人私下议论:“章将军骗我们投降了诸侯军,如果能入关灭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 诸侯军俘虏我们退回关东,秦朝廷必定会把我们父母妻儿全部杀掉。”诸侯军将领们暗地访知秦军官兵的 这些议论,就报告了项羽。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商议道:“秦军官兵人数仍很多,他们内心里还不服, 如果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把他们杀掉,只带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进入秦地。” 于是楚军趁夜把秦军二十余万人击杀坑埋在新安城南。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进艇① 杜甫 南京②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③无谢④玉为缸。 【注】①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寓居草堂之时。②南京:指当时的成都。③瓷罂:盛酒浆等用的陶瓷容 器。④无谢:犹不让,不亚。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两“南”两“北”各当句自对,“南”“北”又上下句互对,音韵和谐,自然流畅。 B. 颔联紧扣诗题,描写诗人在晴朗的白日里,与老妻幼子乐游于清江之上,富有生活情趣。 C. 颈联写浣花溪畔“俱飞蛱蝶”和“并蒂芙蓉”的美景,意在表达对此地环境的喜爱之情。 D. 尾联写作者与家人享用茶浆,虽用的是粗陋的瓷器,但作者却认为足以比得上玉制容器。 12. 明末清初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公艰难入蜀,得携妻子,此不幸中之幸也,故形之于咏歌。” 请分析诗人的“不幸”与“幸”在本诗中的表现。 【答案】11. C 12. ①“不幸”:“南京久客”一句写诗人长年颠沛漂泊,客居异乡;“北望伤神”句写 诗人北望长安,感伤国势颓败、有志难酬。于家于国可谓不幸。②“幸”:诗歌后三联,写诗人挈妻携子, 乘舟出游,虽粗茶淡浆,却也闲适安定。在漂泊流离中暂得一家团圆安稳,也是人生之幸。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 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 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 进行分析。 C 项,“意在表达对此地环境的喜爱之情”错误。颈联喻指孩儿欢戏、夫妻团圆。想到这里,杜甫内心深 处的感情犹如潮水从心底奔涌而出,多年漂泊与流离的苦痛和如今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两种冰火 两重天的情感交杂在一起,最终化作颈联“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这两句。“俱飞蛱蝶”和 “并蒂芙蓉”,如双栖鸳鸯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象征着夫妻或两个相爱的恋人双宿双飞,永不离分, 唯美的梁祝化蝶所表达的也正是此意。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 意的重点句子,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同时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 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题干要求分析诗人的“不幸”与“幸”在本诗中的表现,根据题干中 透露的信息,诗人的“幸”,应是“公艰难入蜀,得携妻子”,这是“不幸中之幸也”,在诗中的体现是 颔联“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这是一种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乡野生活。波光云影伴着棹 声、嬉闹声,杜甫望着眼前这位同他患难与共的糟糠之妻,两鬓业已有些斑白,回想起和她一起看过的风 景和一起走过的人生旅程,今生有伊相伴,纵然再苦也甘之如饴。多年漂泊与流离的苦痛和如今能执子之 手与子偕老的幸福,两种冰火两重天的情感交杂在一起,最终化作颈联“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 双”这两句。加上身边还有“稚子”相伴,让诗人感受到人生的幸福。而“不幸”则是诗人“久客”“南 京”,早年多舛的命运,长年颠沛漂泊,客居异乡,“坐北窗”“北望伤神”,一种悲怆感伤的情绪油然 而生。考生作答时,依据题干要求,将诗人情感分为“幸”与“不幸”两方面,分别作答即可。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 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 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 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 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13. 补写处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阐明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 (3)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自己爱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还有她的直和枝条,香气,最 后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 (8)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0)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纵一苇之所如 (4). 凌万顷之茫然 (5). 闻道有先后 (6). 术业有专攻 (7). 谈笑有鸿儒 (8). 往来无白丁 (9).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 (10). 濯清涟而不妖 (11).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2). 举匏樽以相属 (13). 官盛则近谀 (14). 吾尝跂而望矣 (15). 樯倾楫摧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生”“纵”“顷”“淤”“濯”“清涟”“匏樽”“谀”“跂”“樯”“楫”。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与子女的关系中,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 )。这与传统社会对父亲角色的定义有 关。有了家庭,父亲被天然地视为支柱,这个角色要求他们在外__________,去成就事业。人到中年,父 亲面临的工作、家庭压力越来越大。但中国的父亲习惯__________,父亲不允许懦弱,只得默默承受。子 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并且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这样的父亲形象本身就不是__________的。 增进了解的唯一途径,是敞开心扉进行沟通。情感需要表达,而不单单依靠“意会”。孩子未成年时, 往往是父母主动沟通。但当父母与子女的身心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前者开始老去,后者成长成熟时,沟通 需要由子女主动发起。子女主动关心和探望,会影响父亲原有的情感表达习惯,彼此增进了解;同时,也 可以引导子女纠正对于父亲角色的一些认识偏差,重新树立一种更亲密的情感关系,子女和父亲 __________。 14.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 未能增进了解 B. 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 感比母亲更低 C.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与子女之间未能增进了解。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母亲的存在感 比父亲更高 D.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子女与父亲之间却 未能增进了解 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浪迹天涯 隐忍不发 无懈可击 亲密无间 B. 东奔西走 隐忍不发 十全十美 亲密无间 C. 东奔西走 忍辱负重 无懈可击 如胶似漆 D. 浪迹天涯 忍辱负重 十全十美 如胶似漆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就子女而言,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虽他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 和。 B. 在子女看来,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 祥温和。 C. 对子女来说,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 和。 D. 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答案】14. A 15. B 16. C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 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 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 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上文是说“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与其衔接最紧密的应该是和其相比更进一层的“父亲的存在 感比母亲更低”;这段话中心话题是说“父亲”,CD 项的“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子女与父亲之 间却未能增进了解”与前文陈述对象不一致,排除 CD 项;而 B 项逻辑顺序不对,应当是先说“父亲的存 在感比母亲更低”,再进一步说“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排除 B 项。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 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 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 义及用法。 东奔西走:形容四处奔走或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到处活动。浪迹天涯:到处流浪,足迹遍及天涯海角。据 语境“去成就事业”,应选“东奔西走”。 隐忍不发:克制忍耐而不表露出来。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屈辱,承担重任。语境中无“屈 辱”之意,应选“隐忍不发”。 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语境 无“严密”之意,应选“十全十美”。 亲密无间:关系非常亲近密切,毫无隔阂。如胶似漆:形容感情深厚,难舍难分。语境强调没有隔阂,应 选“亲密无间”。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 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 项,语序不当,“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两句的主语都是“他”,因此“虽” 应移到“他”后面。 B 项,“他虽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句式杂糅,可以删掉“产生”。 D 项,中途易辙,“子女而言”并未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下面却开始说“中国的父亲”的事,或成分 残缺,在“子女”前面加“对”;语序不当,“往往”应移到“父亲”后面。 故选 C。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 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 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 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 _____________。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_________________,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快乐购物的目 的。在信息多元化的 21 世纪,_____________,完成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 【答案】 (1). 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2). 这种模式可以为其节省宝贵的时间 (3). 通过在 线电子支付完成交易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 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解答此类题,应根据语段内容及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一空由 上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节省可知,此空可从提高交易效率角度组织答案;第二空从上句的对象和下句的“还 易于”来看,此处应是电子商务对上班族带来的节省宝贵时间。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8. 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的标识,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 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50 个字。 【答案】该标识由数字“70”,时间“1945-2015”,和平鸽,“V”字型长城图案构成。数字“70”与时间“1945 -2015”组成的标志性符号,衬以“V”字型长城图案,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的庆祝,也代表中华民族组成钢铁长城,共同抗敌。 五只和平鸽,表达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共创美好未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标准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本题在解答时一定要先弄清楚图案中的要素:数字 70、1945-2015、长城、和平鸽。寓意可结合 V 型长城和 和平鸽思考得出胜利和和平的主题。关键是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作文 19. 阅读下面的文宇,根据要求作文。 记者采访一位赛车冠军,问:“您取得今天这样瞩目的成绩,有什么特别的致胜诀窍呀?”赛车冠军 说:“许多车手在输掉比赛的时候,第一句话总是抱怨自己的赛车不够好,天气不行,发挥不正常。总之, 一大堆理由,但从来没想过应该检讨的,其实是他自己。如果一个车手仔细地去打扫赛道的胎痕,他就会 明白高手过弯道的技术和路线是多么的出众,更会明白自己输在哪里!”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少于 800 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人贵反思 反思可以补其过,可以修其德,可以成其业。故曰,立身处世,贵在反思。 反思可以补其过。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过而不思,其过愈显;过而思之,思而改之,善莫大焉。昔 时周处年少,横行乡里,与虎、蛟并为三害。待其杀猛虎,斩恶蛟,历三日三夜,里人皆谓其已死而相庆。 周处生还,闻之,遂思己之失,改过自新,终成贤人。此反思之效也。倘使处不思其过,或思其过而耻于 自新,其为祸也,终不可解矣,复能为贤者哉?故曰,思己之失,而能自耻;责己之过,而能自新。自耻 者非耻,改过者无过。思过而改,在人无所嘲,在己亦无所悔矣。然如周之厉王何?骄奢滥刑,厚敛重役, 其过也大矣,而不知反思。纵有召公谏其弭谤,亦无所感,不纳善言,终被放逐。此反思也迟矣!此耻于 思过之祸也。故曰: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勤于反思,利于改过。 反思可以修其德。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此圣人所以高于众人之处也。凡人 亦如是。齐相晏子出,仆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其妻见之,谓之曰:晏子不满六尺, 身相齐国,名显诸侯,甚谦逊。而子长八尺,为人仆御,乃自以为足,吾羞之。御反思其过,自抑损,终 为晏子荐而为大夫。御若不反思之,而继之以招摇过市,则毁矣。故曰有德者非无过;有过而能思之、改 之,乃谓之德。 反思可以成其业。齐之威王自思有过,而诏天下人刺其过,齐国乃盛;唐太宗曰:“以铜为镜,可以 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善责己过,而后乃有贞观治世。明太祖立 “罪己诏”,直书己过,而天下归心,成其帝业……古帝王之明者,不以过为耻,反以之为由,开思过之 风,树纳谏之标,而得生前之治并身后之名。帝王尚思其过,今人更当勤于反思,以成其业也哉! 立身处世,贵在反思。人欲改过、修德、成事者,必先反思。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可以从整体上分析整篇材料的主旨来立意,立 意点拨:冠军说一些人失败了总是找“一大堆理由,但从没想过应该检讨的,其实是他自己”,揭示出材 料的主旨所在,就是,能够自我反省的人才能取得成功。由此可以得到这则作文的立意:面对失败,不要 怨天尤人,要寻找自己的不足;善于反省;学会检讨自己等。构思点拨:一、围绕“是什么”来确立分论 点:1.反思是一种智慧;2.反思是纠正错误的第一步;3.能够反思是有理性的表现。二、围绕“为什么”来 确立分论点:1.a.反思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b.不断反思,才能不断完善;c.不反思自己只会继续失败。2.a. 个人在反思中才能不断进步;b.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反思中才能走向强盛。3.a.在痛苦中反思,我们不再 孤独;b.在失败中反思,我们不会气馁;c.在成功后反思,我们不会停顿。三、围绕“怎么样”来确立分论 点:a.反思需要智慧; b.反思不能怕痛苦。 名言链接: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曾 子 2.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 得失。 ——唐太宗 3.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 ——毛泽东 4.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 ——周恩来 5.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 ——雨果 经典素材链接: 1.自我反省的伯启 夏朝的时候,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被打败了。 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 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 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 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遇到失败或挫折的时候,要善于反省自己,检讨自己不足的地方,只要善于学习,积极克服自己的弱点, 不断取得进步,才能增强竞争的实力。 2.列夫・托尔斯泰的成功 列夫・托尔斯泰是 19 世纪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但是,他也曾有过一段轻狂的年少岁月。15 岁时,托尔斯泰 读大学文科班。然而,他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被学校强迫退学。不过,他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而是认 真思索,进行了反思。他把自己的各种缺点都仔仔细细地写在日记本上。以后,他随时对照检查。一旦他 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就立即改正。从此,托尔斯泰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不断反思自己的 过程中,他成为了一代文豪。 列夫・托尔斯泰经过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写出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 些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最有力的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点睛:新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 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 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新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从命题的角度 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新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新材料作文常存在的误区: 1.割裂材料: 对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不能只抓之言片语,以偏概全。 2.认识肤浅,表面化: 材料作文中,作文文题有显性的信息,也有隐性的信息,隐性的信息如言下之意,引申之义,比喻之意, 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明的故事中,对此,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不能揭开题面隐喻,透视出所给材料 的寓意,就会造成跑题。 3.审题正确而缺少材料。 4.答题节奏不好,时间不够。 审题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 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 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 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