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四节分与合师大滨海附小一年级数学组田维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1~22页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1~5各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的重点是学习一个表示数字的组成的分解式。它有两种含义:既表示一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又可以表示几和几能组成一个数。数的分解与组成是学习加减法计算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有分与合的经验,在学习本小节时并不困难。在课堂上,我要将生活中的具体感知再现,用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的理解,并通过有序思考掌握分与合的规律。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2.使学生能够熟练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思维能力和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现的数学情感。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掌握和记忆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难点:记忆5以内数的组成,并能通过有序思考掌握分与合的规律。教学准备:教材,教具,多媒体,学生自备5根小棒和红兰两支水彩笔。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操作法、练习法教学过程预设:一、情境引入。师:孩子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向日葵)前几天咱们给班级起名字,有很多同学都支持向日葵班这个名字,你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向日葵?老师也喜欢向日葵,因为向日葵的腰杆直直的,小脸一直向着太阳,所以大家也要像向日葵一样直直地坐,眼睛紧紧盯着老师,好不好,让老师们看看谁是我们班最美的向日葵。师:快看,现在大屏幕上出现了什么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生:向日葵(或4朵向日葵)师:与数学有关,请你加上数量好么?生:4朵向日葵。师:现在这四朵向日葵要被运来咱们班了,老师找来了工具,快看!生:2个筐。二、新知学习,操作探索。1,教学4的分解与组成。 师:如果把这4朵向日葵放到2个筐里,会有几种情况呢?下面就请你用你的小棒代表向日葵,两只手代表两个筐自己分一分,分好后举手把你的结果分享给大家。生开始用小棒进行操作活动。师:我看到大家都已经做好了,有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生汇报结果:我左手里有1个,右手里有3个。师:所以你把4分成了?(板书分)生:1和3。师:请你说完整,我把4分成1和3。生重复。说全3种情况。(跟随学生回答板书3种情况的表达式)师:现在我们同学已经有说到重复的了,你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大家清楚地记住,又能使每种情况都不落下呢?生可能会说可以有顺序地分,此时找到说出这个方法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生也可能没有反应没有方法,此时我提供一种分发,让学生说说这种方法好不好,哪里好。生还可能说出一些其他方法,此时我要向寻找有顺序的方法进行引导。师:现在我们得到了这三种分法,请你仔细观察它们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都是4在分(或说尖尖那里都是4)师:对,我们都是把4分解了(同时做手势)咱们加上动作一起来读读吧,4可以分成1和3.......先全体读,后来男生女生读,再分组读,最后选几个学生单独读。(时间控制在2分钟)其实,这样的式子还可以从下往上读呢,1和3可以组成4。2,教学5的分解与组成。师:看来大家都学得很认真,读的时候声音还特别洪亮。接下来难度升级了,如果是5朵向日葵呢?请你还是把小棒当做向日葵,把双手当做两个框按照我们刚刚学过的方法有顺序地分一分,看看谁掌握地最好,谁的考虑得最全面。生汇报结果。师据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师:有谁会读5的分法,我们请他来当我们的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好不好,看看谁最有自信?(选择一名学生,让学生们一起跟读;两句连起来读:5可以分成1和4,1和4可以组成5;接下来咱们玩一玩游戏看看大家的反应,咱们现在需要组成5,我出1,你要出几,说完几个后提高难度,你不但要说出几,还要说1和4可以组成5)三、练习巩固。师:接下来,好孩子们,请你打开书22页,看一看分玉米的那副图,它还有几个空需要你填完整,快动笔试试吧。生进行填空并进行汇报。师要提示生说5可以分成几和几。师:你真棒,请你继续向下看,看到做一做的第二题,请你和我一起读题。(涂一涂,填一填)题目要求你做几件事(两件,涂色和填空)观察,咱们这道题都是把谁分解了?(5)看例子,5个里面一个是红色、四个是蓝色,所以下面就写成了1和4,接下来的3副图需要你来完成,请你试试看。师根据情况进行练习讲评。师:快观察黑板上有几个磁扣?(3个)板书3。老师拿出1个,你猜猜我的右手里有几个....在师生游戏互动中完成分解2和3的学习。后进行21页做一做的练习。根据时间和实际情况进行提高,题目分别为23页的第3题和第4题。四、总结。 孩子们,今天咱们学习的是分与合(板书与)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根据学生的总结做总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