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16-2017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科目:历史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命题:于亚杰 校对:王利军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荀子》说:“由士以上则
必以礼节之。”对以上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周监于二代”中的“二代”是指夏商两代
B.“吾从周”指孔子尊崇周礼
C.“ 郁郁乎文哉”说明夏商政治文化已成熟
D.《荀子》指出了礼乐制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
2.有一些成语出自诸子百家的思想,下面成语中体现法家思想的有( )
①郑人买履 ②守株待兔 ③庖丁解牛 ④宠辱不惊
A. ①②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3.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重礼敬德”的中华礼仪传统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
孔子所说的“礼”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维护了君主专制 B.巩固了宗法等级制度
C.确保了社会和谐发展 D.加强了思想控制
4.《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所属学派是
(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荀子》:“君者,民之原也,” 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
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
主张( )
A.施行仁政 B.礼法并施 C.君民共治 D.民贵君轻
6.《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
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
C.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 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
7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韩非子却主张“唯法为治”。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治国理念基础的
是
A.荀况倡导“隆礼至法” B.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C.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D.朱熹宣扬“格物致知”
8. 贾谊(前 200~前 168 年)著《过秦论》总结秦亡教训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
认识与当时西汉的哪一政策相呼应( )
A. 休养生息 B. 重农抑商 C. 尊儒尚法 D. 推恩令
9. 哪位皇帝采纳了谁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
A. 汉高祖 董仲舒 B. 汉高祖 韩非子
C. 汉武帝 董仲舒 D. 汉武帝 韩非子
10. 中国四大发明中被称为“水手之友”的是:( )
A. 指南针 B. 造纸术 C. 印刷术 D. 火药
11 南宋时,理学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的人物是:( )
A. 程颐 B. 朱熹 C. 顾炎武 D. 王
夫之
12.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 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
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
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学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
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13. 南宋理宗在宝庆三年(公元 1227 年)下诏:“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中庸》、
《孟子》,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朕方励志讲学,缅怀典型,深用叹慕,可特赠太师,追封信
国公。”南宋理宗嘉奖朱熹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文化,繁荣学术 B.统一思想,加强统治
C.奖励学术,端正官风 D.怀念先贤,光大懦学
14. .明朝一位学者说: “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
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 )
A.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遵从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C.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 D.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
15.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有:( )
A. 被称为西方“哲学之父” B. 提出“知识即美德”
C. 提出“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D. 创造了逻辑学
16. 文艺复兴前欧洲人“为了信仰而生活”,文艺复 兴后欧洲人“为了生活而信仰”。这句话表明了
( )
A.文艺复兴前后,人神主导地位的变化
B.文艺复兴才让人们有了真正的现世生活
C.文艺复兴第一次把人放到世界和社会中心看待
D.文艺复兴后,欧洲人明白了生活的目的
17. “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
是
A. 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 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 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18. 1928 年美国迪斯尼创造了足智多谋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而 20 世纪 30 年代末,“米老鼠”已
经逐步让位于迪斯尼后来创造的另一个卡通形象“唐老鸭”。据称,因为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
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这一现象( )
A.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B.体现了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说明了新政对美国自由主义的威胁
D.表明了美国市场繁荣假象的幻灭
19.“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
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伏
尔泰的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有:①自由 ②平等 ③天赋人权 ④分权与制衡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
20 研究英国的崛起,不能忽视其文化的保守性,但也不能不看到其文化的创新性。下列能为 18—19
世纪英国文化创新提供证据的是①工业革命②《权利法案》③责任内阁 ④经典力学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1.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
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
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
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理念是万物本源
22. 某学者说: “我要问:对飞禽、走兽、鱼蛇的特性知道的很多,而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不知
我们从何而来,往何而去,以及为什么生活,这到底有什么好处?”这段话体现的是( )[来源:学.科.网 Z.X.X.K]
A.人文主义者对人性的思考 B.宗教改革家对信仰自由的标榜
C.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阐释 D.达尔文主义者对生物进化的探索
23. 18 世纪中期以后,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 “自然”的诗歌和其它文艺作品。他们擅
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
等。这些作品在风格上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4. 雨果认为巴尔扎克描绘了 “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汇聚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列宁把托尔斯泰的作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由此可见,巴
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所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的重大历史价值是( )
A.塑造典型社会的典型人物 B.促使文学的体例更加完善
C.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人生 D.找到人类解放的正确出路
二、非选择题(25 题 16 分,26 题 18 分,27 题 18 分,共 52 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满分 16 分):
农业、农村、农民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中华传统
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即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中华文化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要内
容(8 分),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产生的根源(8 分)。
26.阅读下列关于现代主义美术的材料,回答问题。(满分 18 分)
材料一
现代主义思潮本 身具有很复杂的背景,严格地说,现代主义不是一个什么流派,而是由许多具
有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派别汇成的一股文艺思潮(包括美术、音乐、戏剧和建筑等等)。十九世纪后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震碎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兴起,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愈加疏远冷漠,社会变成了人的一种异己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二十世纪初期的两
次世界大战中,人类使用借助科技发明的武器大规模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
想等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西方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应运而生。
———《百度百科》
材料二
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
紧张感,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科技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
野,他们尝试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他们开创的形形色色与传统美术迥然不同的新
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它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
“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
————《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14 分)
2.请举一例现代主义美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4 分)
27.阅读下列有关宗教的材料,回答问题。(满分 18 分)
材料一
宗教改革(英语:Reformation),开始于欧洲 16 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抗议宗
教改革运动,Protestant Reformation),该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从罗马帝国颁布
基督教为国家宗教以后由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为后来西方国家从基督教统治下的封建社会
过渡到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因而西方史学界直接称之为“改革运动”(Reformation)。
—— —《百度
百科》
材料二
亨利八世(1509-1547 年)原反对马丁路德和更正教,后与王后凯瑟琳(Catherine)离婚,遂
成为他改革的导火索。从实质上看,变革是在英格兰民族主义和反教权主义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实现
的,并和亨利八世的对法战争和西欧的国际格局变化都有一定的联系。他受拒于罗马皇帝,因此 1534
年与更正教合作并共同通过《最高治权法案”》(Act of Supremacy)宣布创立英国国教 (Anglican
church),又称圣公会,与罗马旧教的教义仪式并无二致,只是英国王代替罗马教皇成为政教权威。
同时亨利八世也是最早研习全球地理的欧洲统治者。 (注释:更正教———对新
教的一种翻译。)
———《百度百科》
材料三
基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理解,讨论儒家文化是否也是一种宗教,也就变成对儒家文化“历
史罪行”的审查和认定— — —儒家文化不仅被等同于封建专制,被认定为
“吃人的礼教” ,如果再加上一条 “人民的鸦片” ,可谓罪上加罪,那就可以在打倒的基础上,
“再踏上一只脚 ” ,“永世不得翻身”! 由此,关于儒教是否是宗教的讨论就超越了单纯学术领域,
带有为儒家文化或给予政治审判或给予政治辩护的味道。
摘自---------彭永捷
材料四
可是,儒教的 “天”并不等同于基督教的 “神” ,儒教的圣人也并不具有神性和法力,儒教
的成贤成圣并不寄望于来世和往生,然而这并不妨碍儒教成为一种宗教。儒教是 “神道设教 ” ,
作为人之养成的教化之教与作为安身立命的宗教之教合而为一。
儒教的 “执无鬼而学祭礼”曾招致墨子后学的批评,面对释、道二教的昌盛,儒教在唐宋的复
兴中也同样重新处理生死存殁的议题,儒教仍然始终坚持 “子不语怪力乱神”的立场,但这并不妨
碍儒教起着 “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
摘自---------彭永捷
(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
(9 分)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儒教的作用。(9 分)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A B B A C B A C A B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B B A D A A A C A B C
非选择题(25 题 16 分,26 题 18 分,27 题 18 分,共 52 分)
25. (满分 16 分)
主要内容:孔子“仁者,爱人”;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君舟民水”;墨子“兼爱”“非攻”。(8 分)
根源: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小农经济的发展);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8 分)
26.(满分 18 分)
(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工业化的推动;科技的发展;艺术家的创新。(8 分)
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 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表现复杂的心理
特征。(6 分)
(2)毕加索《坐在椅子上的女人》(4 分)
27.(满分 18 分)(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3 分)
加尔文宗教改革: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3 分)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3 分)
(2)评分标准:谈出儒教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并且结合材料论述得当即可。
(参见教材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第 17 页)(9 分)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