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高二历史开学分班考试试题(含解析)
分卷 I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50 分)
1.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
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
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
所指的事件是
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B. 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C.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D. 杜鲁门主义的推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贵族”“号召同苏联战争”及“二战结束后初期”等信息,可知所指
的事件是丘吉尔“铁幕演说”。
2. 有外国学者评价说:“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削弱
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段话指的是( )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罗斯福新政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马歇尔计划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
料中“人道主义动机”即援助,“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即经济手段控制欧洲,“削弱了
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即对苏联的冷战,所以评论针对的是马歇尔计划,D 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3.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A. 维系帝国的需要
B. 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C. 外来移民的需要
D. 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理解。D 项是错误的;它的根本目的不是维护平民的利益,
A 项是错误的,当时罗马帝国还没有建立。C 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罗马法律的本质
4.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最重要意义在于( )
A. 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C.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 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淞
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
利,但正面战场最大的意义在于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 项。D
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军民的的抗争•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抗战意义
5. 电视剧《红楼梦》中有两位贵族青年兄弟:贾宝玉和贾环。弟弟贾环内心对同父异母的
哥哥贾宝玉十分嫉妒,但是表面又对他非常惧怕。按照中国古代的宗法制,造成这种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
A. 贾宝玉长相俊美,性格乖巧,深得祖母喜欢
B. 贾环性格阴险狭隘
C. 贾宝玉年纪长于贾环
D. 贾宝玉是正室夫人之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宗法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贾宝玉是正妻所生的长
子,故是嫡长子,根据宗法制,贾宝玉是大宗,贾环是小宗;大宗领导小宗。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宗法制对中国的姓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都有一定的影响,高考对宗法制
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上。xx 高考浙江卷就从分封制与宗法制互
为表里的关系、家谱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宗法制中世袭的特点等角度考察宗法制及其影
响。预计在 xx 高考命题中,仍有可能从宗法制的内容、对后世的影响、与分封制的关系等
角度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
6.北京大学教授马克壵谈到一场革命时说“……它的斗争对象不是带有封建性质的绝对王
权,而是一个新兴的、已经具有了民主化的取向和发展趋势的资产阶级国家”,这里的它是
指
A. 英国光荣革命
B. 德意志统一
C. 法国大革命
D. 美国独立战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是:“不是带有封建性质的绝对王权”也就是封建势力非常弱,甚至没
有经历过封建社会,这就是指美国,故选 D。A 项 1688 年英国光荣革命推翻封建复辟王朝;
B 项德意志通过统一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德意志帝国,结束的是封建统治;C 项法
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所以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D 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7.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咒骂联合国内存在着“多数暴政”,1971 年
10 月 25 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
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多数暴政”和反西方国家主要是指
A.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B.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
C. 曾受过美国侵略的朝鲜等国
D. 以亚非拉为主的第三世界国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1971 年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票增多,中国获得了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权力,
“反西方国家”就是指的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故 D 项正确;在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时中苏关系处于恶化时期,故 A 项错误,B 项错误;材料中反对西方国家显然是联合国中代
表第三世界国家,并不是曾受过美国侵略的朝鲜等国,故 C 项错误。
8.“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
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
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 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
A. 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B. 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
C. 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
D. 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
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是在抗战
胜利之后而不是《天津条约》的内容,“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列强于北京设租界,
由各国共管”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只有“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才和《天津
条约》有关,材料的主旨也正是反映中国传统外交体制的变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西方
列强侵略冲击中国传统的外交
9. 最能体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武汉精神的是
A. 汉口开埠 B. 武昌起义
C. 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D. 武汉会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
最能体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武汉精神。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0.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同盟,其反封建的基础是
A. 经济利益一致
B. 政治地位一致
C. 思想观念一致
D. 阶级出身一致
【答案】A
【解析】
【详解】资产阶级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新贵族按照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经营,需要冲破封
建的阻挠,所以才会具有和资产阶级相同的经济利益,所以经济利益才是二者结盟的最根本
的驱动力,故 A 项正确;政治地位显然是贵族地位稍高,故 B 项错误;二者的思想观念显然
不一致,故 C 项错误;阶级出身也不相同,故 D 项错误。
【点睛】本题要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进行分析。经济决定政治,资产阶级与
新贵族属于两个阶级,新贵族出身于封建贵族,两者的政治地位当然不一样。之所以会结成
同盟,归根结底是两者的经济利益一致。
11. 2014 年 12 月 4 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下列对我国宪法发展历史阐释准确的是
A. 《临时约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 《共同纲领》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
C. 1954 年宪法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D. 1982 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1912 年颁布的 《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排除 A;1949 年的《共同纲领》不是由
最高立法机关制定,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排除 B;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社
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排除 C;1982 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982 年宪法
12.下图是某网站刊登的的一幅题为“今非昔比”的政治漫画。其政治喻意是
A. 美国的使命是拯救全世界的自由和安全
B. 国际局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C. 美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力正在减弱
D. 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破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诺曼底登陆是美英盟军为了打败法西斯在法国的登陆行动,说明美国在世界的影响
力很大,而 70 年后面对国际危机美国也是无能为力,所以选择 C 项。:A、B 项不符合漫画
的主旨,D 项本身说法不正确,A、B、D 均可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
趋势的加强
13. 在雅典有居民 20 多万人。其中公民两三万,而陪审法庭由 6000 人组成,他们可以以投
票方式放逐、处死一些有才能、有贡献的杰出人物,甚至因战争失败判处八位打过胜仗将军
的死刑。由此可见,雅典的民主制度具有( )
A. 全民性 B. 公正性
C. 合法性 D. 盲从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雅典民主是原始的轮番而治的民主,缺乏科学的民主机制,后期导致权力的滥用。
由于陪审员并没有专门知识,也没有长远眼光和全局视野,容易受情绪左右,容易受煽动家
摆布,所以常常民主泛滥,带来盲从的弊端,从而使希腊走向不可逆转的衰落,故答案选 D
项。
14.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欧盟的产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表明了( )
①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②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③世界经济全球化加
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亚太经合组织、欧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这些组织的成立说
明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逐渐加强,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前身,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
加强。同时体现出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在加强,故 C 项正确。
点睛: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
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15. 美国历史学家洛克腾堡说:“1933 至 1938 年这六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巨变”。“制
度上的巨变”主要表现是( )
A. 实行计划经济 B. 普遍推行国有化
C.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社会福利成为公民权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意信息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信息是
时间“1933—1938 年”即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期间,“制度巨变”既包括政治制度又包括
经济制度。再结合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经济上在保留自由企业
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大力干预经济,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A 项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而罗斯福新政主体仍是自由企业制度。B、D 两项是二战后的政策,排除。故选 C 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政府干预经济
1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哪些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 )
①《红色中华》 ②《新华日报》 ③《解放日报》 ④《文汇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红色中华》报创刊于 1931 年,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符合题意,
故①正确;《新华日报》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型机关报,故②正确;
《解放日报》创刊于 1941 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刊物,故③正确;《文汇报》由进步知识分
子在 1938 年创刊于上海,不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故④错误。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选 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信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各个刊物的创办时间和主体等史实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
项,进行正确判断。
17.《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
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 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B. 推行“以工代赈”
C. 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D. 调整劳资关系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了美国经济危机使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罗斯福新政措施中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
构的政策有利于改变这一状况,故 A 正确;“以工代赈”与就业消费等有关,与材料无关,
故 B 错误;社会保障措施与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没有直接关系,故 C 错误;调整劳资关系与
农产品价格问题无关,故 D 错误。故选 A。
18. 提起常熟土布,那兰布、青布、兰白花布……曾经是风靡城乡的时尚服装流行色。1953
年常熟各乡镇的土布庄先后关闭,苏州城里的常熟土布庄仅剩三户,后又于 1956 年归于苏
州花纱布公司。这是由于实行
A. 公私合营 B. 土地改革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一五”计划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
用所学知识。材料中的土布庄也就是私营手工业,到 1957 年归于苏州花纱布公司,也就是
公私合营了,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 项。其余三个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三
大改造
19.对下列《抗战内迁行业数量》统计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A. 轻重工业比例的失调
B. 战时需求的刺激
C. 民营工业的较快发展
D. 官僚资本的膨胀
【答案】B
【解析】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继沦陷,国民政府和民族资本家为了支援抗战,保
存中国近代工业,将沿海工业迁往西南等内地。从表中机械、化学和电器工业与纺织、食品
工业比重看,轻重工业比例并不失调,A 排除。表中没有反映民营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对比,
所以 CD 均不符合题意。表中机械、纺织和食品加工业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这样做显
然是为了满足抗日战争的需要,故选 B。
20. 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
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这一事件是
A. 达·伽玛船队抵达印度海岸
B. 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大陆
C.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 葡萄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
与贸易之主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达·伽玛船队抵达印度海岸后的
史实,故 A 正确。材料未涉及美洲大陆,故 B 排除。材料也未涉及环球航行,故 C 排除。“海
上马车夫”属于荷兰,故 D 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影响
21.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 xx 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
错误。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A. 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
B. 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C. 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D. 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答案】C
【解析】
【详解】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爆发时候,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害怕其他国家向本国倾销商
品,纷纷提高关说,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故 C 项正确;国家干预经济是二战后欧美国家普
遍实施,故 A 项错误;美国是通过罗斯福新政度过危机,故 B 项错误;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
斯道路,美国是组织救济,故 D 项错误。
22. 某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应研究下列哪些组织
①欧洲联盟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③北美自由贸易区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①是经济区域集团的表现,符合题意,②是美国推行“冷
战”政策的表现,③是经济区域集团的表现,④也是经济区域集团的表现。故 D 项正确。
考点:当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表现
23.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 3 岁丧父,家道中落,13 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
贩运商品,牟取厚利。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此举反映了
A. 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 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 徽人独具商业传统 D. 农产品商品化增强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广置田园,大兴宅地”分析可
知,当时人们重视买房置地,反映了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故 A 项正确;封建社会政府不鼓励
商业发展,故 B 错误;材料中体现徽商农业意识,故 C 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增强材料无法
体现,故 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的发展·商帮
24.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B. 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
C. 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D.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说明当时民
族工业的发展是不可能长久的,据此可以得出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故选 A
项。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
潮
25.2014 年 11 月 11 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落下帷幕,会议
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下列对“路线图”的认识正确的
是
①各成员国已实现贸易自由化
②有利于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
③决议对成员国不具有约束力
④开始走向政治一体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采取新型的合作方式,各成员国尚未实现贸易自
由化,故①错误;作为区域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有利于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故②
正确;作为论坛型的组织,其决议对成员国不具有约束力,故③正确;亚太经合组织并未开
始走向政治一体化,故④错误。所以答案选 C。
分卷 II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查民盟勾结共匪,参加叛乱,早为国人所注意……公然叛乱宣传掩护共匪之间谍活动,
皆罪证确凿,政府对此不承认国家宪法企图颠覆政府之非法团体,不能坐视不理……兹政府
已将该“民主同盟”宣布为非法团体,今后各地治安机关,对于该盟及其分子一切活动,自
应依据妨害国家总动员惩罚暂行条例及“后方共产党处置办法”严加取缔……
——1947 年国民党内部发言人讲话
材料二
余迫不得已,忍痛宣布民盟总部解散,但我个人对国家之和平、民主、统一、团结之
信念及为此而努力之决心绝不变更,并呼吁全体盟员,继续为国家之和平、民主、统一、团
结而努力。
——民盟主席张澜以个人名义发表声明
请完成:
(1)据材料一,国民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的“罪名”有哪些?
(2)据材料二,张澜表达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3)国民政府解散民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勾结共匪”,参加“叛乱”,不承认国家“宪法”,企图颠覆政府。
(2)坚持和平、民主、统一、团结。
(3)导致民盟与国民党彻底决裂,与共产党并肩战斗,使国民党在政治上进一步孤立。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勾结共匪,参加叛乱”“不承认国家宪法企图颠覆政府”的信息
归纳回答。
(2)依据材料二“和平、民主、统一、团结”归纳回答。
(3)依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从民盟与国民党彻底决裂、导致国民党在政治上进一步孤
立等角度思考回答。
27.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
会发展的作用。材料一“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
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不相符合。”
——马克思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变化发展
了的社会经济条件,要求产生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上层建筑,极需有新的“私法”(即民
法)来调整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恰好是一
种完整地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
等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
史要求。15~16 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 19 世纪初,则更出
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摘编自李雅书、杨共乐《古代罗马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在当时的作用。
(2)依据材料分析罗马法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答案】(1)规范了社会秩序;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提供了上层建筑(或“法律依据”);促进资本主义经济(或“近
代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的立法提供了范本。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并结合所学从规范社会秩序
以及维护统治角度回答。
(2)依据材料二“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西欧各国
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法律依据、经济发展以及立法蓝本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睛】罗马法以其广泛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挥了潜移默化
的积极作用。作为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基础,罗马法影响深远,泽被后世,成为近代资产阶级
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28.公元 1500 年以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
历史。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开始了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等
大国在世界中心舞台兴衰更替。中国也日益融入世界。请回答:
(1)推动世界在 1500 年前后开始成为一个整体的重大事件是什么?请列举这一事件
中的代表人物一例。
(2)19 世纪中期号称“世界工厂”,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居于垄断地位的是哪个国
家?形成这一地位的根源是什么?
(3)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极大促进了世界整体化的发展,试分别列举两次工业革命中,
美国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发明。
(4)二战后初期,反映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发展方向的世界性经济组织有哪些?
(5)列举 21 世纪初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史实一例。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
【答案】(1)新航路开辟。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2)国家:英国。根源:工业革命。
(3)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飞机。
(4)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5)xx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积极参
与国际经济竞争,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同时要趋利避害。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 1500 年前后新航路开辟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新航路开辟人物回
答即可。
(2)第一小问依据“世界工厂”可知是英国;第二小问依据工业革命回答。
(3)依据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汽船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飞机回答。
(4)依据所学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组织以及关贸总协定回答。
(5)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加入世贸组织回答;第二小问属于开放题型结合所学从中国顺应
全球化措施回答即可,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等。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 1520~1801 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趋势
根据材料,指出 16~19 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动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答案】趋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农村非农产业发展较快。
影响: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快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解析】
“变动趋势”,依据材料数据可知,16~19 世纪英国人口中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农村中非
农人口发展较快等。“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加快
了英国城市化进程等角度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