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六单元 21 《孟子》三章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4.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语文要素 【要素1】内容理解 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 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 性。 2. 《富贵不能淫》:有“破”有“立”。“破”即孟子直接反驳景春的观点,孟子认为公孙衍、张 仪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对君王无原则的顺从,不能算 是“大丈夫”。“立”是孟子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有原则,不因 “富贵”“贫贱”“威武”所迷乱、动摇和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语文要素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先列举六个历史事例,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经 历磨炼;接着将由个别事例转向一般事例,由个人身世浮沉到国家生死存亡,自然地得出了“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观点。语文要素 【要素2】艺术手法 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章运用三个否定的排比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结论——“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然后又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观 点。 2. 《富贵不能淫》:文章运用类比说理的方法,用“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否定景 春的说法,再谈“大丈夫之道”,语言幽默含蓄,讽刺深刻尖锐,极具说服力。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开头用排比句式列举事例,增强感染力;结尾运用对比,从正反两 方面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语文要素 【要素3】文言知识 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握“池”“去”“以”“固”等常用实词的意思;掌握通假字“畔” 的意义和分辨“国”“亲戚”等词语的古今异义。 2. 《富贵不能淫》:掌握“诚”“冠”“命”“违”等常用实词的意思;掌握“居”“得”“戒”等 词的不同意义;掌握通假字“女”的意义和“淫”“移”“屈”等词的使动用法。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掌握“发”“举”“乱”“困”“作”“喻”等常用实词的意思;掌握 “入”“出”等词的不同意思;掌握通假字“增”“衡”“拂”的意思和“苦”“劳”“饿”“空乏 ”“动”“忍”等词的使动用法。 关联习题:所有习题。名师导学 1.背景解读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 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 家。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学生的学生(再传弟子),在政 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继承并发扬了孔子 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并称 为“孔孟”。他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 不被当时各国君主所接受,而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有《孟子》一书传世。但他的声誉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 自中唐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 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南宋 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 称为“四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和《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中国著名儒家典籍《孟子 》。《孟子》一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 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 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 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 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天下顺之 亲戚畔之 无原则的顺从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对比艰苦磨炼,成就事业 生于忧患 国恒亡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三里之城 __________ (2)七里之郭 __________ (3)环而攻之而不胜 __________ (4)城非不高也 __________ (5)池非不深也 __________ (6)兵革非不坚利也 _______________ (7)委而去之 __________ __________ 内城。 外城。 围。 城墙。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 放弃。 离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_____ (9)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 ___________ (10)寡助之至 __________ (11)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___ (12)天下顺之 __________ 限制。 震慑。 锐利。 极点。 同“叛”,背叛。 归顺。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B. 多助之至/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一老河兵闻之 D.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颠 A二、句子翻译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 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 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施行仁政(治国的正道)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 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 属都背叛他的君主,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 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课文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右翼分子,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 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 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2. 内容理解简答。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 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中 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争例子,分别论证了“天时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突出了“ 人和”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 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人和 ”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 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 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儒家学派“仁政”主张的具 体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 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作者认为 “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 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 仁政”。所以作者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上就 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 点。 B. 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 地利”。 C. 文章最后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 和”则“战必胜”。 D. 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 B(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 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 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的双重否定句式,格外强 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 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 坚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的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 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 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⑤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 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D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岂不诚大丈夫哉 ______________ (2)一怒而诸侯惧 _______________ (3)安居而天下熄 _______________ (4)父命之 ________________ (5)往之女家 __________________ (6)无违夫子 ______________ (7)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_______ (8)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确实。 害怕。 平息,太平。 教导、训诲。 同“汝”,你。 违背。 准则,标准。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富贵不能淫(9)贫贱不能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2.一词多义。 居住,喻指“仁”。 居所,住宅。 能够。 实现。 道路,喻指“义”。 道路,喻指“义”。 _谨慎。 告诫。3. 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岂不诚大丈夫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 居天下之广居/非学无以广才 C. 独行其道/国人道之 D. 富贵不能淫/淫慢则不能励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安居而天下熄/曲肱而枕之 B.往之女家/学而时习之 C.以顺为正者/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D.独行其道/择其善者而从之 A B二、句子翻译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一生气,诸侯们都会害怕;安定下来, 战争就会停息,天下就会太平。 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 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 义。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 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惑乱,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 不能使他屈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男子汉大丈夫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3)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与文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一句意思相近。 (4)孟子的反驳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 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 形象地指出公孙衍、张仪之流非“大丈夫”。 得志 与民由之 不得志 独行其道 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2. 内容理解简答。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否定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 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公孙衍与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 的当权者。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 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 此,他们不过是小人、女人一类的人,奉行的是 “妾妇之道”,谈不上是“大丈夫”。(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 之道”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 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地顺从秦王的意思; 而“大丈夫”则是无论处在任何境况,诸如“富 贵”“贫贱”“威武”等,都坚守仁、义、礼。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影响国与国 之间的战争与和平,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 最多也只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 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能够身居高位, 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D.孟子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等人一旦发怒,诸侯都害怕; 安居在家,天下就平静,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权力, 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等人只会迎合国君的好恶,搬弄 是非,充其量只能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或狐假 虎威的弄权者,根本称不上是“大丈夫”。 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是在行冠礼时,不怕威 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对人民有关怀心, 对理想有坚持的勇气。 D.孟子这番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 大丈夫”的形象,为世人定下了一个立身行事的楷模, 有一定的醒世作用。 C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夷吾举于士 __________ (3)必先苦其心志 ________________ (4)劳其筋骨 _______________ (5)空乏其身 _________________ (6)行拂乱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 (7)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 (8)人恒过 _______________ 兴起,指被任用。 狱官。 使……痛苦。 使……劳累。 财资缺乏。 违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同“增”。 犯错误。(9)衡于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征于色 ___________ (12)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____ (13)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15)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 同“横”,梗塞、不顺。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脸色。 了解、明白。 同“弼”,辅佐。 指在国外。 往往。2. 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重若轻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忘乎所以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同仇敌忾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喻户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至于夏水襄陵 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D D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 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 思虑堵塞,这样以后才能有所作为。 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敌对国家。7.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以后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 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文中阐述在思想上经受磨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上经受磨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行动上经受磨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阐述了经历磨难后产生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3)文中认为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有重要作用,写人心 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人面部表情发生变化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炼的好处,其中从反 面阐述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 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 内容理解简答。 (1)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 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 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 为。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 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内容上,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或:困境出 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历练而成的)的观点; 表达效果上,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 气势,使论证更充分。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开篇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出身的事例作 为论据,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 B.课文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 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课文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及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 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D.课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 要体现“生于忧患”。 D(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在论述人才造就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 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B.“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则告诉我们性格的 重要性,所以我们要时时反思自己性格上的不足。 C.文章一开始就摆出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D.孟子的文章文辞张扬,善用排偶句,故气势磅礴, 感情激越,锐不可当。 C课外延伸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 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 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 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 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释】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投契,和谐。 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君臣本同治乱/险躁不能治性 B. 臣亦不能独全其家/全军覆没 C. 卒令不闻其过/改过自新 D. 寻亦诛死/寻十里无迹 C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若 君 自 贤 臣 不 匡 正 欲 不 危 亡 不 可 得 也。 3. 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 思想? (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第六单元 22 愚公移山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子》,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句式 2.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4.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语文要素 【要素1】内容理解 1.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本文借助愚公的形象阐述了克服困难需不畏艰难,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 奋斗的道理。 2. 愚公移山,虽得到家人的赞同,但其妻却说出了很多困难。幸好,家人想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 可那智叟却前来阻止,并嘲讽愚公的无能。机智的愚公对他进行了严厉的驳斥。愚公移山的精神惊天地、 泣鬼神,最后他得到了神的帮助。至此,愚公移山有了个圆满的结局,文章情节可谓波澜起伏,曲折多 姿。语文要素 【要素2】艺术手法 1. 反衬:以两座山的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2. 对比:如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对比,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智叟 和愚公的对比,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语文要素 【要素3】文言知识 掌握“惩”“毕”“易”“彻”“苦” 等常用实词的意思;掌握“方”“且”“许” 等词的不同意思;掌握通假字“反”“惠” “陇”的意思和“险” “箕畚”等活用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关联习题:所有习题。名师导学 1.背景解读 本文选自《列子》,其成书于战国前期, 是道家重 要典籍,列御寇所著。列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 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承学于 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今本《列子》八卷,从思 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写 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 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 义。《愚公移山》反映了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 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 愿望的事实。 2.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眼光长远 不愚 对比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年且九十 __________ (2)惩山北之塞 __________ (3)毕力平险 __________ (4)杂然相许 __________ (5) 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 (6)寒暑易节 __________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__________ (8)固不可彻 ___________________ (9)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河曲智叟亡以应 __________ 将近。 苦于。 尽、全。 纷纷地。 哪里。 更替。 指草木。 通达,这里指改变。 愁苦。这里指担心。 回答。2.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A. 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 以君之力/不以疾也 C. 其妻献疑曰/及其家穿井 D. 投诸渤海之尾/国人道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B. 惧其不已也/一怒而诸侯惧 C. 河曲智叟亡以应/国恒亡 D. 北山愚公长息曰/望峰息心 C B二、句子翻译 1.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 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也太不聪明了! 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 能铲除,又能把(这么多)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 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幼儿都比不上。”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 厝雍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为 什么担心不能铲平(这两座山)呢?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 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 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的南面。三、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默写。 (1)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最能体现移山艰辛,时间漫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4)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愚公移山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冀之南 汉之阴 无陇断焉2. 内容理解简答。 (1)愚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 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愚公是一个理想远大、不惧困难、意志坚强、毅 力顽强、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 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 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 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 懈地奋斗的道理。(2)这则寓言以神话作结,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神话作结使本则寓言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赞 美了愚公移山的诚心和坚定的意志,增添了寓言 的瑰丽色彩,富有浓厚的想象力;借助神的力量 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寄托了古代人民的美好 愿望,突出了寓言的主题。(3)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 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 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 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 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 作者除了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 孤“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 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 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 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 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 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 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 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D(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得 到众人的响应,但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嘲笑。 B. 愚公反驳智叟时,信心十足,理由充足,认为“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智叟无言以对。 C. 文章将大智大勇者起名叫“愚公” ,将目光短浅 的人命名为“智叟”,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 刺的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走了两座 大山。这个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 的肯定和颂扬。 A课外延伸 沈宣词尝为丽水领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 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 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 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 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 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 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 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 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节选自《唐语林》,有删改) 【注释】①家大梁:家在大梁。今河南开封,即古之大 梁。②奋眄(miàn):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 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④飞龙:指皇家。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客许而直未及给/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 客有马求售/因求前所直售宣词 C. 亦如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 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百里奚举于市 B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沈 宣 词 尝 为 丽 水 领 自 言 家 大 梁 时 厩 常 列 骏 马 数 十 而 意 常 不 足。 3. 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要发掘良马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 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 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 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潜能,使 其成为名马。 第六单元 23* 周亚夫军细柳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 2.分析并归纳周亚夫的性格特点 3.学习本文通过侧面描写鲜明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4.结合个人生活经验,说说周亚夫恪尽职守精神的现实意义语文要素 【要素1】内容理解 本文主要记叙了汉文帝分别到霸上、棘门、细柳营劳军的故事,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 恪尽职守的“真将军”形象。语文要素 【要素2】艺术手法 1.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1)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直驰入”,与在细柳军营“按辔徐行”的情况做对比,突显细柳 军营军纪严明,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2)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阿谀奉承,而周亚夫却“持 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 点。 2. 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1)“将军亚夫持兵揖曰”,动作描写,刻画周亚夫刚正不阿的品格。 (2)“天子为动,改容式车”等神态、动作的描写,侧面突出了主帅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军纪严明的真将军风范。语文要素 【要素3】文言知识 掌握“劳”“居”“节”“约”“固”等常用实词的意思;掌握“军”“诏”“使”等词的 不同意思;掌握通假字“被”“式”的意思和“诏”“锐”“介胄”“式”等活用词语的意思 和用法。 关联习题:所有习题。名师导学 1.背景解读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 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 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 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合称“前四史”。本文选自《史记·绛侯 周勃世家》,绛侯周勃是汉朝开国功臣。吕后家族威胁 到刘氏王朝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汉文帝。 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他的兄长绛侯周胜 之有罪,他被封为条侯,延续绛侯的后代封号。历经文 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 职。他以善于带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 绝食而死。这篇文章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 段事迹。 2.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对比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匈奴大入边 _____________ (2)上自劳军 __________ (3)彀弓弩 __________ (4)天子先驱至 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子且至 ____________ (6)军中闻将军令 ____________ (7)不闻天子之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居无何 __________ (9)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侵入边境。 慰问。 张开。 先行引导的人员。 将要。 听从。 皇帝发布的命令。 经过。 派遣。 使者,使臣。(10)将军约 __________ (11)介胄之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天子为动 ______________ (13)改容式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使人称谢 __________ (15)曩者 __________ 规定。 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 被感动。 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告知。 先前。2.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B.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至霸上及棘门军 C.上自劳军/皇帝敬劳将军 D.至霸上及棘门军/遂至承天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居无何,上至/面山而居 B. 成礼而去/去后乃至 C.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属引凄异 B B二、句子翻译 1.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 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派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 以防备胡人侵扰。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皇上的车队)长驱直入, 将士们纷纷下马迎接和欢送文帝。 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 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4.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 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 (皇上)。 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队,简直像儿戏 一般,他们的将士必定会遭受袭击而被俘虏的。 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的!三、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默写。 (1)描写细柳军常备不懈,严阵以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表现周亚夫治军有方,军纪严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文帝高度赞美和评价周亚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士吏被甲 锐兵刃 彀弓弩 持满 将军约 军中不得驱驰 嗟乎 嗟乎此真将军矣2. 内容理解简答。 (1)文中花了大量笔墨写了周亚夫的下属、皇帝、皇 帝的随从,多余吗?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对皇帝的随从“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和皇 帝“上至,又不得入”“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等动作、神态的描写 和周亚夫的下属只闻“将军令”的语言描写,侧 面突出了主帅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军纪 严明的真将军风范;随后又通过皇帝“此真将军 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等语言描写,再 次从侧面突出了主帅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2)汉文帝是怎样评价霸上、棘门和细柳的将军的? 由此,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文帝称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 而虏也”,对霸上、棘门军玩忽职守的行为提出 了批评;称细柳军“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 可得而犯邪”,可见汉文帝并没有责罚周亚夫的 营门挡驾、礼数不周,反倒倍加赞赏。所以汉文 帝是个深明大义的君主。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记载了周亚夫为河内守时驻守细柳营的一段事迹, 作者以对比、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 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 B. 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周亚夫。 C. 全文赞扬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 也体现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的品质。 D. 本文人物刻画鲜明生动,主要是因为采用了正面描写 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B(2)下列对本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亚夫是周勃之子,被封为条侯,续绛侯后,曾任 河内郡太守、中尉等职,以善于带兵著称。 B.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 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迎送;而到了细柳军营,情况 却恰恰相反。 C.汉文帝劳军,来到细柳军营,“军士吏被甲,锐兵 刃”,表现出严整的军容。周亚夫听说天子到来,立 刻去壁门迎接文帝,向文帝行礼。 D.作者以对比、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 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 C课外延伸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①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 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同中,以示飞。飞 引弓一发,破其筈②;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 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注释】①强:擅长于。②筈(kuò):箭的尾部。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少负气节/负势竞上 B. 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好鸟相鸣 C. 生有神力,未冠/丈夫之冠也 D. 飞由是益自练习/自以为大有所益 C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家 贫 拾 薪 为 烛 诵 习 达 旦 不 寐。 3. 岳飞的成长经历对你有何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少有大志且勤学苦练方可成功。(围绕此话题即 可)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 3.理解本课诗歌的含义和主旨,并赏析诗歌中的名句 4.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语文要素 【要素】古诗文背诵默写的技巧 1. 理解记忆法。学生在了解全诗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地读几遍,印象就深了。 2. 形象背诵法。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诗的标志。因此,如果我们能在理解诗意的过 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 3. 专注背诵法。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记忆的关键。因此,同学们最好给自己限定时间,规定数量, 按慢读——快读——特快的渐进方法,迫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记忆效果更好。 4. 抓头字背诵法。每句诗的领头字,都具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所以,同学们要下功夫 尽可能将它记牢。 关联习题:“基础训练”所有习题。名师导学 1.背景解读 (1)《饮酒(其五)》: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 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诗人、文学 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人。他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 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等。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12年,即公元417 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诗人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 写志,表达了自己厌倦腐败官场,决心归隐田园,追求 超脱世俗的思想感情。 (2)《春望》: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 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 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 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 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为“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 400余首诗被保 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 响深远。唐天宝十四年(755)十二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 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 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 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 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3)《雁门太守行》:李贺(790—816),字长吉, 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有“诗鬼 ”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 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 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 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 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 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残酷剥削的史实都有所反 映。 (4)《赤壁》:杜牧(约803—852),字牧之,唐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 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杜牧的诗、赋、古文 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 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 言律诗和绝句。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 曾游览黄州赤壁矶。他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 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 蜀联军大败曹兵,从而尊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 ”。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咏史 诗。 (5)《渔家傲》: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 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宋朝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其 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 后两期。她前期生活幸福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 者,她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 家,夫妇二人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 康之变”、金兵入侵后,一家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 遇孤苦。这首词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 的作品。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 亡,使她在生活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 身漂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的晚年,处于“ 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 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 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 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 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 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使这首词显示出浪 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2.诵读赏析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 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 赏析:既是写景又是 抒情,诗人淡泊的心境和 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与还。 赏析:此句写景,但又 从写景中流露出了诗人 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 将情融于景中。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 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 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 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 真情和高洁人格。此诗最大 的特点就是将说理、抒情、 写景融为一体。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赏析:这一联采用以乐景 写哀情的艺术手法,通过景 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 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 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这首诗全篇情景 交融,围绕“望” 字展开。前四句借 景抒情,情景结合。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 索的景色而抒发感 慨;再写战事持续 很久,以致家里音 信全无,最后写到 自己的哀怨和衰老, 环环相生、层层递 进,反映了同时代 的人们热爱国家、 期待和平的美好愿 望,也表现出诗人 忧国忧民、感时伤 怀的高尚情感。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赏析:前句用比喻 和夸张的手法,渲 染敌军兵临城下的 紧张气氛和危急形 势;后句转写城内 守军披坚执锐、严 阵以待的情形。全 诗意境开阔、气势 雄浑。 这首诗是乐府旧题,是 相对唐代“近体诗”而 言的,它有较宽押韵, 不受太多格律束缚的特 点,后称“乐府诗”。 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 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战争 的三个场景:白天官军 戒备森严;黄昏刻苦练 兵;中夜袭击敌人。这 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 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赤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 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诗歌妙在不 直接叙写,而委婉地 借写东吴两个美女的 命运,来反映赤壁之 战吴魏形势的变化, 以小见大,给诗歌增 添了无限的情致,巧 妙地寄寓了诗人怀才 不遇的慨叹。 诗人由一个小小的沉埋 于沙中的“折戟”,想 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 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 物,即物感兴,托物咏 史,表达了自身的感慨: 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 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 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 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 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 取三山去!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 诗谩有惊人句。 赏析:“嗟”字生动 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 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 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 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字流露出词人心中 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 词情词才,因知音(丈夫 )早逝,而无人能会意, 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 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 苦闷。 词人以浪漫主义的 艺术构思,把真实的 生活感受融入梦境, 巧妙用典,梦幻与生 活、历史与现实,自 然融合,写梦中海天 溟蒙的景象,设想与 天帝问答,倾诉隐衷, 寄托自己的情思,隐 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 实的失望,对理想境 界的追求和向往。名师导练 一、直接默写 1.请把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请把杜甫的《春望》默写完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基础训练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3.请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把杜牧的《赤壁》默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5.请把李清照的《渔家傲》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二、理解默写 (一)饮酒(其五) 1.《饮酒(其五)》中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恬淡闲适 的旷达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饮酒(其五)》中说明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 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 用心去感受它。这一哲理正如《饮酒(其五)》中所写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饮酒(其五)》中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 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传达 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而无车马喧结庐在人境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二)春望 1.《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联中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 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 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2.《春望》中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忧国念家之悲愁, 叹离乱衰老之伤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 同感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三)雁门太守行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 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 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 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3.《雁门太守行》中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 们具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豪情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四)赤壁 1.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 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为抒怀做铺垫的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夸大“东风”的作用,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五)渔家傲 1.李清照《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路途遥远且时光易 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 苦感受。 2.词中描绘出一幅海天相接的辽阔图画,境界开阔大气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情的天帝, “__________________”,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 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4.《渔家傲》中交代词人归宿,表达其对自由、光明渴 望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殷勤问我归何处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 在何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 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 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 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3.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一诗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因为遇到战乱,即使见到春花盛开,却禁不住 流下伤心的泪水;因为与家人分别,心中满是怨恨,虽 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我”听了却心惊胆战。此句 运用反衬(移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深沉 的感时忧国、思念亲人的情怀。 诗人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 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 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 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触目惊心呢!这一联虽是写景, 却也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5.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诗人捕捉这 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卷红旗”是从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 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 备,不事张扬,这样写是为了把战事的紧张状态 突现出来。 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 上面放着千金,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 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7.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赤壁》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 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 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也表 达了这样的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因为某种机 遇而达成的。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 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9.《渔家傲》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 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阕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 ”“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 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 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描 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 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 词作中开阔壮美的境界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 现出词人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10.“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 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 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 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字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词 情词才,因知音(丈夫)早逝,无人能会意,二是慨 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 才不遇的愤懑。第六单元写作指导 表达要得体技巧指导 一、发言稿的写作技巧 1.开头要先声夺人,富有吸引。 发言稿的开头,也叫开场白,犹如戏剧开头的“镇 场”,在全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主体部分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 所谓高潮,即演讲中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段落。 在主体部分的行文上,要在理论上一步步说服听众, 在内容上一步步吸引听众,在感情上一步步感染听众。 要精心安排结构层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水到渠 成地推向高潮。 3.结尾要干脆利落,简洁有力。 发言稿的结尾,是主体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尾 或归纳、或升华、或希望、或号召,方式很多。好的 结尾应收拢全篇,卒章显志,干脆利落,简洁有力, 切忌画蛇添足,节外生枝。二、感谢信的写作技巧 1.感谢信是感谢个人或单位对自己或本单位的关心、 帮助和支持的一种书信。 2.格式: (1)标题:“感谢信”或“致某某(某单位)的感谢 信”写在第一行正中,字体要大些。 (2)开头:顶格写感谢对象的姓名或单位名称。 (3)正文:即感谢信的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要写清楚感谢的是谁,写明白何时何地因何事受到对 方怎样的帮助。 (4)结尾:写上表示感谢的话。 (5)祝语:正文写完后,应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 致”,再换行顶格写“敬礼”。 (6)署名:在祝语下面一行偏右位置写明写信人的 姓名或单位名称,然后在其下面写上年、月、日。三、邀请函的写作技巧 1. 邀请函是邀请亲朋好友或知名人士、专家等参 与某项活动时所发的请约性信件。语言简练清楚,大 方得体,能看懂即可,无需太多文字。 2.格式: 尊敬的:__________: 您好! 单位将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 在__________地,举行__________活动,特邀您参与, 谢谢。 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 3.结构: (1)标题:由礼仪活动称号和文种名构成,还可包 含个性化的活动主题标语。例如,“阿里巴巴年终客 户答谢会邀请函”及活动主题标语——“网敛财富主 角”。活动主题标语能够表现举办方特有的公司文化 特征。 (2)称谓:邀请函的称谓运用“总称”,并在总称 前加敬语。如“尊敬的× × ×先生/女士”或“尊 敬的× × ×总经理(董事长)”。 (3)正文:邀请函的正文是指活动主办方正式告知 被邀请方举行礼仪活动的原因、意图、事项及请求, 写明礼仪活动的日程组织、时刻、地址,并对被邀请 方进行得当、诚挚的邀请。 正文结束通常要写常用的约请惯用语。如“敬请光 临”“欢迎光临”等。 (4)落款:落款要写明活动主办单位的全称和成文 日期。 (5)注意事项: ①应写全被邀请者的姓名,不该写绰号或别号。 ②在两个姓名之间应当写上“暨”或“和”,不必 顿号或逗号。 ③应写明举行活动的详细日期(何年何月何日,星 期几)。④写明举行活动的地址。四、倡议书的种类及写法要求 1.倡议书的种类:倡议书是公开提倡某种做法,倡 导某项活动,鼓动别人响应的一种信函文书。倡议书 的种类有别。从作者角度分,倡议书分为个人倡议书 和集体倡议书两种。从传播角度分,倡议书有传单式 倡议书、张贴式倡议书、广播式倡议书和登载式倡议 书四种。 2.倡议书的结构: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 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1)标题: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 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 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 “保护环境的倡议书 ”。 (2)称呼: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 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 女同胞们”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 中指出。 (3)正文: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书的发出旨 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代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 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 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有自觉的行动。这些因素交代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 ②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是正文的重点部 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 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 哪些等,均需一一写明。 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 条开列的,这样写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③结尾: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建议。 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④落款: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 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布倡议的日期。 3.写作要求: (1)篇幅不宜太长。 (2)背景、目的要写清楚,理由要充分。 (3)措辞要恰切,情感要真挚,同时要富于鼓动性。 (4)内容要有新的时尚和精神,要切实可行,不违 背国家的方针政策。例文赏析 校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八年级一班的朱明,非常荣幸能作 为学生代表,和同学们聊一聊自己初中近两年来的 学习和生活心得。 转眼间,我们已经度过了一年半的初中生活。在 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收获了许多:老师的关爱、 同学的友情、知识的累积、生活的欢乐……在这里, 我要感谢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和为我们倾心付出的老 师们,是你们让我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希望与大家共勉。 我觉得人生成功的第一大法宝就是自信。大家都 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车扎胎了,要先找地方去补胎, 为什么呢?第一,车胎没气,走起路来,阻力大, 费劲多,还不如人家快。第二,扎了胎的车走的时 间长了,本来是好内胎,也给糟蹋烂了。其实这个 比喻用在我们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人如果没有信 心,就像是扎了胎的车,不光走不快,最终还会让 自己的整个精神崩溃。所以,自信是我们进步的基 础,是照亮我们前进的阳光。在培养自信心方面,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客观地去评价自己,找出自己 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在起步的阶段,更应该看到自己的优势,一点一点建立自己的信心,然后 一步一步去增强,从而让自己在各方面都能树立起 信心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永远要记住:瘪轮 胎是永远走不远的。要想走得远,走得快,首先, 要停下来,找个地方去补胎。 我要说的第二个法宝就是要有梦想。理想这个词 好像有点大,有点空,我更愿意说它是梦想,虽然 它有点儿让人抓不着,但是确实是可以让很多人振 奋,并为之一生努力的法宝。虽然我们还不能清楚 地知道我们的理想或梦想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先 分阶段地建立一个个小梦想,这就好比生火,先点燃易燃的杂草,再点燃树枝,最后再点燃煤炭。如 果直接点燃煤炭,可能点不着,还会失去信心。一 个个小梦想点燃了,那离梦想到来的那天也就不远 了。 第三个法宝我觉得是学习要讲究方法。之前,我 们年级的王明霞与张海沛同学都与我们分享了大量 非常实用的学习方法,如课前及时预习、课后及时 巩固、课堂认真做笔记、回家及时做作业……这些 是最常见,也是老师时常提到的学习方法,这些无 一不是学习上的“真理”。其实我自认在这几个方 面做得还不够好,但是我比较认可要注重课上的听讲。课上专心听讲,无疑是一切道路中最快,且最有 效率的一种方法。比如,在课堂上,要善于跟随老师 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对老师提 出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做出回答,做到多说、多听、多 写。只有多回答老师的问题,才能正确把握老师讲课 的思路,从而使记忆更加准确、清晰。“课堂上的一 分钟,相当于课下的十分钟”,老师讲的知识都是经 过他们对照着先前的考点,一一凝聚出的精华,所以, 课堂上的很多知识可能是同学们下课之后无法在课本、 资料上找到的。当然,课下的巩固必不可少,大量的 知识更需要在课余时间巩固,这样做到课上课下相互 结合,就无往而不胜了。 “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花开春满园”。希望我 们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使每一 位同学都能闪耀出最耀眼的光芒。谢谢大家! 八年级一班:朱明 ××××年××月××日 【点评】 这篇发言稿开门见山,说明本次发言的主题。其 主体部分围绕主题分段列出三个人生成功的“法宝 ”,层层展开,结构一目了然。并且作者能够以自 身实际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作为例子,让听众感同身 受。结尾部分以一句诗句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简 洁有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