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1 专题 14 诗词鉴赏 知 识 点 名师点晴 古代诗歌的概念、分类等 体裁特点,具体了解诗、词、 曲的相关知识 学生了解和积累相关典型的诗词及作者,积累经典名篇 诗 歌 对诗歌常用意象的了解; 对诗歌常见主题的了解;对诗 歌常用手法的了解 了解诗词鉴赏命题的类型,找准诗词鉴赏的切入点,做 到有的放矢。如:常用意象、常见主题、常用手法 【2019 年题组】 一、【2019 年中考兰州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好事近·梦中作①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②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①该作写于词人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 ②【夭矫】 形容姿态伸展屈曲而有气势。 7.请你想象“花动一山春色”所展现的情景,并将它描写出来。 8.下列对这首词 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 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词人在山路、小溪深处的真实见闻。 B.词的下片写词人梦中仰观所见云空的变幻和歇息于古藤阴下的心理活动。 C.结尾两句中的“醉”,不仅写卧态,而且也包括词人在梦境中的情态。 D.“了不知南北”表现出与“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般自然平淡超脱的情绪。 【答案】7.示例:接连绽放的春花,在雨中闪动,装点成一山春色,令人心动。8.A 【解析】 7.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画面:一场春雨,给山路 。 的 的2 上增添了许多鲜花,鲜花在风中摆动,又给满山带来了盎然春色。 8.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 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B.C.D.正确;A.有误,词并不是写作者的真实见闻,而是作者梦中之境。故选: A。 二、【2019 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2)举头四望,身 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 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 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 人的情感。“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诗人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 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多么安逸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但是这些热闹是 他们的,诗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就是寂寞和孤寂。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尾联,诗人终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了,直 抒胸臆。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 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 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 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 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三、【2019 年中考四川达州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3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 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 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 际。 13.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 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 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 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 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答案】13.“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 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14.B 【解析】 13.本题考查对诗词情感主旨的理解。本首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 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 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 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 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考生可根据以上内容做答。 1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 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 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 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 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 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 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根据以上内容可知 B 项“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错误。4 四、【2019 年中考浙江金华卷】古诗阅读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 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3.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3.吴音渐已变儿童 14.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 寄托诗情的愿望。 【解析】 13.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的前两句“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常常在梦中回到远隔 万里的家乡,久住吴地,连小孩也是满口吴地方言了。写出了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其中最能表现这 一内容的诗句是“吴音渐已变儿童”——孩子的口音逐渐变成了吴地口音,侧面写出了诗人来此地的时间 之长。 14.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苏轼此诗写于宋神宗熙 宁六年(1073 年),任杭州通判时。全诗表达了对同乡僧人的崇敬和对相隔万里之外的家乡的怀念之情,也 流露了仕途失意,只好自我调节的心境。对仗工稳,风格清雄。诗句“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是说文长老方丈的心中真有其“道”——安闲淡泊的生活,无须用语 言表达。而我除了写诗以外,什么事都不成。真的希望能去天台山“求道”,也更希望自己的诗词能享誉整 个浙东呀。既表达 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还对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而感到无奈, 更希望能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自己诗情的愿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五、【2019 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5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 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关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6.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答案】 5.C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 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2)体现了作者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 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3)想象 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 【解析】 5.考查对词的内容的理解。C.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 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 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故选 C 6.考查对名句的赏析能力。这两句写了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 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 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而 且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 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 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据此作答即可。 七、【2019 年中考云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 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2.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1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2.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 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13.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的6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这首词是秋瑾在 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 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能力。在阅读古诗词中要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 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四面歌残终破楚”意思是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此处引 用了《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的故事。写作诗歌时诗人秋瑾三十岁,有 感于民族危机,于是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因此 在这里引用这个典故,一方面写出了国家四面楚歌的困境,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担忧国家命运的爱国之 情。 13.本题考查学生揣摩诗歌情感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答案:内容+情感。做答时既要理 解诗句大意,又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诗歌情感。“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 秋瑾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 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身不得, 男儿列”表明自己是女儿身,“心却比,男儿烈”则直接抒发了诗人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一腔爱国 热忱。 【点睛】参考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 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 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 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 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八、【2019 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 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答案】7 (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 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写了作者独自泛舟西溪,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 等景物,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2)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感情的理解。“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意思是谁和我作伴游玩呢,只 有月亮相伴;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 明月静静与我相伴。两句都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怀。 九、【2019 年中考陕西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1.词中“胜”的意思是____;作者用“胜”突出了江花色彩的____。 22.这首词的结尾句,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21.(1)超过(或:胜过) (2)浓艳(或:艳丽) 22.①照应开头“江南好”一句,使全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②点明中心,强化了作者对江南春色 的无限赞美与怀恋之情。 【解析】 21.本题考查诗词炼字赏析。古人写诗词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 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意思是“太 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胜”的意思是“胜过”。“胜”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突出 了花的艳丽。 22.此题考查重点句子的作用,应该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结构上来看,“江南好”是对江 南美景的总体赞美,与结尾句呼应;从内容上来看,“能不忆江南”的意思是“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写 出了对江南的热爱与眷恋。 十、【2019 年中考山东德州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 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7.这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民间传说有关。 8.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8 9.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 【答案】7.(1)鹊桥仙 (2)牛郎织女 8.“我”是一名渔父。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潮涨便驾舟出发,潮停就撒网捕鱼,潮落即放歌回家。 贫穷自在,远离红尘。 9.穷则独善其身。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樵余生。 【解析】 7.考查对词和传说的认识。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词没有题目,只有词牌名,一般用词的开头几个字作为题目,故本词的词牌名是“鹊 桥仙”;民间传说鹊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故本词与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有关。 8.考查对词的内容的理解。由词的最后一句“我自是无名渔父”可知“我”的身份为渔夫;由“卖鱼 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去”可知,“我”的生活状况:卖鱼的时候 惟恐走近城门跟前,更不用说还会到闹市深处去了。潮生时出去打鱼,潮平时系缆,潮落时归家,生活规 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根据题意将诗句翻译成现代汉 语作答即可。 9.考查对词的主旨的理解。《鹊桥仙·一竿风月》是南宋词人陆游写的一首词,词中借一位弃绝红尘, 隐居江湖,不求名利,惟日日捕鱼为生的渔父形象,来表达词人英雄失路,不得不退居江湖的感慨和无奈, 与一般的追求闲情逸致的隐士情怀有所不同。由最后一句“时人错把比严光(严光:即严子陵,汉代著名 隐士),我自是无名渔父”可知“我”淡泊名利,不追求功名利禄,即使生活清贫,人生不得志,依然能够 独善其身,以捕鱼为生也乐在其中。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2018 年题组】 一、【2018 届中考甘肃兰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①警《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曾派张赛出使西城,寻找黄河源头。张赛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 在贵河源头“见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 8.诗歌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 9.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是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思想。 【答案】8.冲风破浪,一往无前 9.D9 【解析】 8.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描写对象黄河特点的把握。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这两句刻画了黄河的 波涛汹涌、一路裹挟黄沙的气势,突出了九曲黄河的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特点。 9.D 项“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思想”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 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 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这是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 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二、【2018 届中考广西百色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___________;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__________;从语言风格上看是 ________________。所以,词作者在题目中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9.赏析句子“醉里挑灯看剑”。 【答案】8.(1)军旅生活(军营生活、战斗场面); (2)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爱国激情、雄 壮、悲壮、壮志难酬); (3)刚健(豪放壮美、壮丽) 9.动作描写(神态、细节描写),写出词人在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表达词人渴望早日奔赴 杀敌战场的急切心情。 【解析】 8.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语言风格的把握。一问,读懂词句是作答的关键。如“梦回吹角连营。八 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几句明显是写军旅生活。 二问,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等直抒胸臆的句子中,可分析出词人有为国立功的雄心壮 志。从“可怜白发生”一句可分析出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三问,可分析具体词句。如“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容。下片“马作的卢飞快”两句写自 己希望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写得酣畅淋漓,大气磅礴,充分反映了豪放派刚健壮美的风格。 9.赏析句子“醉里挑灯看剑”。此题可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这一词句。作者满怀家国之愁,在 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挑 灯”:拨动油灯的灯心,使灯火明亮。“看剑”: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 前线,挥师北伐。作者用这两处动作描写,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 三、【2018 年中考河南卷】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18—19 题。(共 4 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10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 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 么?(2 分) 【答案】 18.三字短句,简短有力,表现前路的艰辛。 19.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引用它。 因为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 理想终会实 现的自信与乐观。 【解析】 18.“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 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 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 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 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 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 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 强大精神力量。 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 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句诗 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 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 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引用它。因为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 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 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 四、【2018 年中考湖北恩施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20~22 题。11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20.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21.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22.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 【答案】 20.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21.诗人通过 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22.“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 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割”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 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0.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 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 行简单翻译。 21.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 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 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本题作答要抓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分 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点睛:诗歌言情,是为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做此类题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文的意境来理解诗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揣摩作者的情感。 22.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 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 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析作答。 五、【2018 届中考湖南益阳卷】阅读杜甫《登岳阳楼》一诗,完成下面小题。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0.下列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为律诗。律诗属近体诗,成熟于唐朝,分五言、七言两种。12 B.首联是说久闻洞庭湖大名,今天终于来到。这与《春夜喜雨》《望岳》开头一样,都是平淡叙述, 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我们由此能看出杜甫五言律诗的风格。 C.颔联是说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短短十个字,写 出了洞庭湖壮丽生动的图景,意境开阔。 D.尾联写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写“我”凭栏眺望之所感。“凭轩”一句与题目“登楼”遥相 呼应,收束全诗,从而使全诗浑然一体。 11.请写出这首诗的抒情诗句;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10.B11.抒情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情感:诗歌后两联写登临 之感:战乱不休致使诗人与亲朋之间音讯不通,贫病交加的自己只得生活在一叶孤舟之上,况且北望关山, 战乱频仍,唯有老泪纵横。这些抒情诗句既抒写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穷愁潦倒、壮志未酬),更表现了诗 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虑)。 【解析】 10.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 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B.《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所以“都是平淡叙述,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说法有误。 六、【2018 年中考江苏常州卷】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 拟定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陶渊明 《桃花溪》(2)由远而近 【解析】(1)一空,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13 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此题考查是唐朝诗人张旭 的绝句。二空,可提取“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中的“桃花”和“溪”并进行整合作为题目。 答此题要读懂诗句,掌握诗歌所描写的意境后再考虑答案内容。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 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所以用“桃花溪”作为标题比较抒情浪漫。 (2)考查写景的顺序。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 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 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所以这首诗是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来写景的。 七、【2018 年中考湖南张家界卷】阅读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春山望月 唐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9.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10.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 9.①总领全篇②奠定全诗欣喜愉悦的感情基调。 10.春天的夜晚,捧起清亮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轮月亮也在我的手心里一般。用手摆弄山 花,香气馥郁,花香溢满衣衫。 【解析】 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作用。“春山多 胜事,赏玩夜忘归”的意思是“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事物,我去欣赏游玩。由于景色迷人,入夜了,竟 然忘了归去”,开头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 同时这两句奠定了全诗愉悦的感情基调。 八、【2018 年中考江苏苏州卷】名著阅读。 (1)下面的小诗,涉及《水浒传》中哪三个情节?请分别概述。 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 呼酒谩浇千古恨,吟诗欲泻百重愁。14 赝书不遂英雄志,失脚翻成狴犴囚。 搔动梁山诸义士,一齐云拥闹江州。 (2)英雄气,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的力量。从下面人物中选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并结合小说某个情 节说说理由。 A.汤姆·索亚 B.保尔·柯察金 【答案】 (1)宋江醉酒后在浔阳楼题反诗。戴宗送假信被识破,沦为阶下囚。众好汉为救宋江和戴宗,在江州 劫法场。(2)示例:①汤姆· 索亚在山洞中克服死亡与恐怖的威胁,一面安慰照顾蓓姬,一面用心寻找出 路,体现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团结友爱的精神。②保尔·柯察金克服天气恶劣、匪帮袭扰、食物短缺 等种种困难,与其他工人一起完成筑路任务,体现出顽强坚韧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 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 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考查对《水浒传》的阅读理解。 前四句写的是宋江醉酒后在浔阳楼题反诗。后四句分别写的是戴宗送假信被识破,沦为阶下囚和众好汉为 救宋江和戴宗,在江州劫法场。(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掌握名著中 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可以从 给出的选项中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小说人物,结合故事情节说明人物的品质和自己喜欢的理由。 九、【2018 年中考江苏盐城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宿牛群头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 【注】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茁”是旺盛的意思,“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 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 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作答时,先解释词语 的意思,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再指明作者的情感。这里首先要注意“拙”应该是通假字,同“茁”, “茁壮”的意思,用来修饰“蘑菇”,写出蘑菇长得旺盛;“满”则写出蘑菇的多。由此可以看出,描写的 对象主要是“蘑菇”,写出它的旺盛与多,从而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本题考15 查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作答时注意诗歌中的景的特点以及诗人的言行。从诗歌的一二两句可以看出,诗 人这里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丽之景,而三四两句则是写诗人从牧童那里买来蘑菇做晚饭,表现出诗人的安 逸闲适之情。 十、【2018 年中考辽宁沈阳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山农家①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②焙③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此诗是六言绝句。②嗔:嫌怨。③焙:用微火烘。 6.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游山西村》的尾联中,诗人表达了渴望乘着月色随时到古风犹存的农家串门的愿望。 B.《过山农家》首句未出现“山”字而是用与山景相关的“板桥”、“泉水”烘托山行的环境。 C.陆诗对“萧鼓追随”和顾诗对“焙茶”、“晒谷”的描写,都再现了农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 D.陆诗描绘生动逼真,对仗工整,语言明白晓畅;顾诗具有格调明朗、节奏轻快的艺术风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 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意思是“吹着箫打起 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所以“箫鼓追随”写的是民风民俗,不是农 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 ☞考点归纳 归纳 1: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了解和识记作家作品, 归纳 2:鉴赏诗歌的形象。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 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16 归纳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体会诗歌的艺术技巧,就是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因 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 归纳 4:鉴赏诗歌的语言。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是品味关键字词,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所以 有“炼字”“诗眼”之说。 归纳 5: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可以通 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易错易混 几种创作手法的辨别 1.衬托与对比 2.联想和想象 3.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 4.动静结合和以动写静 ☞解题技能 1.内容鉴赏,品出诗歌的血肉。 此类考题往往要求学生从诗词的用语与诗句着手,通过理解诗词描绘的意象,结合作者的创作风格和 写作背景,全面理解和剖析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准确的推断、描绘和概括。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 “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 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2.主题挖掘,挖出诗歌灵魂。 此类诗歌鉴赏题,重在挖掘诗歌的主题,要求学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认识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某一 主题,即阐述的某一哲理,抒发的某一感情。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 抒情方式。 3.手法鉴赏,悟出诗歌技巧。 诗歌的创作手法是诗歌体裁较为独特的特征。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创作手法的认知理解。这要 求学生要明确常见的衬托与对比、联想和想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活用典故等 创作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并能鉴赏其表达作用。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 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 4.语言赏析,赏出诗歌美感。 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是品味关键字词,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 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 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17 【2019 年中考湖南娄底卷】诗歌赏析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 曾国藩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5.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6.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答案】 15.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 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6.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 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 15.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翻译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即可。“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 西随水流。”的意思是“昨日的小雨送别最后的秋天,落叶飘满河沟,随水漂流。”然后描绘即可。 16.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含义分析表达的情感。“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 里。”的意思是“劝君一杯酒,快乐起来吧,大丈夫从来都是看轻万里漂泊。”表达了作者希望凌十一痛 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长沙,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2019 届黑龙江哈尔滨道外区九年级一模】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诗歌的首联作者从回忆人生经历入手,写了自己明经入仕和起兵勤王抗元的两件大事。 B.颔联中作者先写个人命运,再写国家局势,用比喻的手法暗示出二者都已经无法挽回。 C.颈联中作者先追忆往昔战况,再慨叹眼前处境,表现出当时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18 D.尾联由现在过渡到将来,格调也变得豪放洒脱,表现出坚贞的气节和舍身取义的决心。 【答案】B 【解析】 B 错误,颔联中作者先写国家局势,再写个人命运,写出了国破家亡的凄凉境遇,比喻祖国大好山河的 破碎和自己一生像浮萍漂浮不定。 二、【2019 届山东德州德城区九年级第一次练兵】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 襦,双双金鹧鸪。 【注】①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③度:覆 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④罗襦:丝绸短袄。 7.词这种文体兴盛于_________代,从内容看,这首词应属于_________派,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 可以叫__________________。 8.“鬓云欲度香腮雪”一句中“度”有何妙处? 9.简要赏析“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两句。 【答案】7.(1)宋 (2)婉约 (3)示例:闺怨 梳妆 相思 8.描写了如云鬓发纷披于白净如雪的脸庞的情状;化静为动,富于联想与想象。 9.运用反衬手法,以绣罗襦上的金鹧鸪的成双成对反衬美妇的孤独和寂寞。 【解析】 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词这种文体兴盛于宋代。温庭筠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 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 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可以叫《闺怨》或《梳妆》。 8.本题考查炼字。“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意思是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 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 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度”描写了如云鬓发纷披于白净如雪的脸庞的情状;化静为动,富于 联想与想象。 9.结合词的内容,女主人公看见衣服上的金鹧鸪是“双双”的,想到自己,就触景生情。我们从“双 双”二字上可以领回作者的寓意,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也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据此来赏析即可。 三、【2019 届四川成都外国语九年级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思吴江歌 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19 14.请简要分析首句“秋风起兮木叶飞”在全诗中的作用。 15.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4.首句描写了秋风、落叶,交代了写作时令,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 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15.相同: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不同:本诗开篇写秋风起、鲈鱼肥,从而引起诗人的思乡之情,“三千里”“恨”等词表现诗人思乡 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惆怅;《渔家傲·秋思》则重在表现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解析】 14.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秋风起兮木叶飞”,描写了秋风、落叶,交代了写作时 令。悲凉的秋风最易触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从时间上说,秋往往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使人觉着 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从空间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自觉中自有人在何方、 家在何方之叹。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15.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本诗的后两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明 白地点出了故乡千里未能归去的“恨”与“悲”,强化了前两句中蕴涵的情感,却远没有前两句含蓄深厚, 滋味深远。与上两句的眼见秋风又起了,秋风吹落了树上的黄叶,家乡鲈鱼肥美,可自己却在这遥远的北 方,远隔数千里,想回又回不去,做着与自己的期望相背的工作,怎么不令人伤悲。可悲的是这种伤悲还 无人可以诉说,只能压抑在胸中。《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思念家 乡的情感。相同之处:都是思念家乡。不同之处:本诗是诗人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惆怅。而《渔家傲·秋 思》“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则重在表现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四、【2019 届江西南昌九年级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湖早春①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公元 817 年),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 司马。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呈现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阳光返照早春的鄱阳湖岸。 B.颔联描绘了一幅杏花漫野、湖水阔远、水苹茂盛的美丽图景。 C.颈联描写大雁低飞,略显慵懒、笨拙,黄鹂出展歌喉,舌涩口拙,尚不能婉转高歌之态。 D.尾联间接抒情,点明诗人心情消沉郁闷的根本原因是衰老多病。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20 A.颔联中色彩对比鲜明,红绿相映,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 B.前三联都是写景,先动后静,动静相生,使全诗视觉与听觉。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 C.诗歌着重选取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鹂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意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南湖早春 的神韵。 D.诗歌以乐景衬哀情,用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南湖早春美景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悲哀。 【答案】6.D7.B 【解析】 6.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BC 三项正确。D 项错误。应为:直接抒情。 7.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CD 三项正确。B 项错误。应改为:前三联都是写景, 首联先动后静,动静相生。颔联是静景,颈联是动景。全诗视觉与听觉。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具体分析 为:首联“风回云断雨初晴”描绘了春风吹散阴云的动景,“返照湖边暖复明”描绘了风回云断雨初晴的 静景,动静结合描绘南湖雨后阳光翻找的优美景色;颔联诗人运用“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 叶,描绘南湖早春万物萌发生机的优美景象。是静景;颈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白”、 “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是动景。 五、【2019 届四川自贡初中生毕业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虞 美 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4.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1)词以美好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是尽头的劈头质问开篇,传达出无尽悲愁。( ) (2)“往事知多少”有对过去的回忆,更有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沉重感慨。( ) (3)“又东风”,描写又一年春天来到,表达了词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把对故国的思念寄托在明月中,抒情委婉含蓄。( ) (5)结句以一江浩荡的春水比喻无尽的愁绪,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 ) 15.词的下阕“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4.①B ②A ③B ④A ⑤A 15.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无限感慨和对故国的思念。 【解析】 14.(1)分析和鉴赏错误,因为“春花秋月”在词人眼里并不美好,“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 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们多认为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 (2)分析和鉴赏正确。(3)分析和鉴赏错误,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 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引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感触,反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哪里有丝毫喜悦之情。(4)21 分析和鉴赏正确。(5)分析和鉴赏正确,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 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 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 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15.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 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 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藏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 六、【2019 届河南新乡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0.前人评析这首词,认为开篇一个“异”字统领词的上阕,请说说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 21.词引用“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典故主要抒发什么情感? 【答案】20.示例:首句抓住“塞下”这一特殊地域来写“异”的,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 千嶂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组成了一幅“塞外关山秋景图”。 21.示例:引用典故是为了抒发将士报国之志。现在敌军末退,边境末宁,尽管厌战思归,但怎能有 回乡的打算呢?既写出了作者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鼓舞。(慨叹功业未成,有家难 归的情感。) 【解析】 20.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 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 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词人通过“风景异”、“衡阳雁去”、“四面边声”、“千嶂”、“长烟落 日”以及“孤城”等一系列意象的连缀勾勒出一幅当地独有的戍边图。 21.考查对典故的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 在。引用了窦宪的典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 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借这个典故表达了范仲淹戍边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七、【2019 届黑龙江绥化九年级升学考试二】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2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阅读宋词《水调歌头》,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 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 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 智慧。 9.这首词中“_______”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诗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 归根到底是问____________。 【答案】8.B9.(1)无眠 (2)人生 【解析】 8.考查对诗歌的赏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句,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 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故 B 项的“表现了词 人对现实的逃避”的理解是错误的。 9.考查对诗文主旨的理解。这首词的小序中的“欢饮达旦”与“无眠”相照应,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 思念。整首诗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 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 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据此可填写作答。 七、【2019 届云南昆明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秋是悲凉的,而在曹操的眼里却充满了生机,为什么? 9.请任选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妙处。 【答案】8.因为曹操北征乌桓刚刚打了胜仗,内心充满了喜悦,对未来统一中原、建功立业充满了信 心,也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9.运用夸张和互文修辞,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 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23 【解析】 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完成此题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观沧海》是作者在北征乌桓得胜 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对未来统一中 原、建功立业充满了信心,也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9.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在阅读古诗词中要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 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为太阳和月亮的运 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要赏析的话 就要抓住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描绘出的画面和表达的作者的情怀来作答。 八、【2019 届广东广州花都区九年级毕业班第一阶段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葬红 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2.诗中的“徒”“殊”是什么意思? 13.“葬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2.徒:空、徒然 殊:很、甚。 13.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或引用白居易《琵琶行》“座中 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意)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以及对国家自己前途 的担心和忧虑。 【解析】 12.此题考查的是重点词语的意思,“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意思是“如今 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 啊!”“徒”意思是“空,徒然”,“殊”意思是“很,甚”。 13.此题考查的是诗人的思想感情。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 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词的最后两句意思是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 的衣襟。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以及对国家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 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 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九、【2019 届北京海淀初三上期末】阅读《登飞来峰》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24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2.此诗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 年),当时王安石三十岁。联系说说你对诗中画线诗句的理解。 13.“诗,志也。”“诗”的本义有“言志”的意思。你积累的其他古代诗词中“以诗言志”的诗句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示例:在乙文中王安石不惧质疑,敢于反驳和为自己辩护,体现了画线诗句所表达的王 安石为实现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13.示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示例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示例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示例四: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析】 12.欣赏诗句。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 在最高层”: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古人常有 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 气和决心。 13.考查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 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 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积累诗人文化和诗歌知识,多 背诗,特别是多记忆“以诗言志”的诗句,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十、【2019 届北京海淀初三上期末】阅读《游山西村》,完成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阅读这首诗,任选其中一联,具体说说你对“古风存”的理解。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你读出了哪些情感? 【答案】7.示例:首联写出淳朴的民风。农家酒味虽薄,但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25 现了丰收之年农家待客倾其所有的盛情。这联诗句,表达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之意。 8.示例:我读出了诗人对农村风光和淳朴民风的赞美之情,从“疑无路”到“又一村”的欣喜之情及 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 7.题干要求具体说说你对“古风存”的理解。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本题的难点在于审题和对于诗 词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审题时要牢牢的抓住题眼,“古风存”,结合相关诗句做具体的主题分析。选首联与 颈联皆可。如“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 客人。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 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 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这些都能说明“古风存”。 8.考查对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本题的难点在于诗句的理解,以及审题的技巧。审题时需要圈 画“哪些情感”扣住这个要求选择相关的语句进行答题,准确答出作品中的感情。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 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和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 的思想感情。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这首 诗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表达了诗人沉醉于淳朴的农村生活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 恋恋不舍的情感。 【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 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 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 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 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 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