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梅兰芳画传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京剧大师。江苏泰州人。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本文节选自《梅兰芳画传》,通过梅兰芳领衔“四大名旦”和退避香港的经历的介绍,表现了梅兰芳在京剧艺术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为了追求信念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①迭出(dié) ②伶界(líng) ③夺魁(kuí)
④绚烂(xuàn) ⑤俯瞰(fǔ kàn) ⑥爵士(jué)
⑦怠慢(dài) ⑧滞留(zhì) ⑨调侃(kǎn)
⑩寂寥(liáo) ⑪灰黯(àn) ⑫唾手可得(tuò)
(二)多音字
1.因词而异
①角 ②应
- 15 -
③荷④闷
2.一言辨异
⑤给儿子相亲(qīn),第一次就见到了亲(qìng)家母。
⑥人数(shù)多,数(shǔ)不过来,逃票的人数(shuò)见不鲜。
二、写准字形
① ②
三、近义辨析
(1)映衬 映照
填一填
①7月23日,位于河西“青奥轴”上的青奥村、国际风情街、青奥会议中心“双搭”以及“南京眼”等标志性建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已经雄姿初现。
②月亮映照在清澈的湖中,就像一面镜子落到了水中。
辨一辨
两者都有“相映”之意。
“映衬”侧重于“衬托”;“映照”侧重于“照射”。
(2)退化 蜕化
填一填
身体的器官退化了是自然现象,如果思想蜕化了,那就危险了。
辨一辨
两者都有“向坏处变化”之意。
“退化”,一般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二是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
(3)唾手可得 易如反掌
填一填
高中生做小学数学题可谓易如反掌, 100分唾手可得。
辨一辨
两者都有“容易做”之意。
“唾手可得”比喻极容易得到;“易如反掌”比喻事情极容易办。
四、成语释义
1.词语理解
(1)忘年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2)水泄不通:好像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
(3)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4)树大招风:比喻因名气大引人注意或惹人嫉妒而生出是非。
(5)无可厚非:不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6)歌功颂德:歌颂功绩和恩德(多用于贬义)。
- 15 -
(7)大是大非: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
(8)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9)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0)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2.辨析正误
王朝阳与马畅是小学同学,可谓忘年之交,两人经常一起登堂入室,有一段时间甚至还是同桌。
辨析:“忘年之交”,指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句中是“小学同学”,显然不当。“登堂入室”,没有同进同出的意思。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更高的水平。
戏剧生涯的两个片段
艺术及人格品性
“四大名旦”排座次,梅兰芳位列首席
自排新戏,促进新戏旦行的发展、繁荣
四大名旦排名位列首席
探究梅兰芳成功的原因:自身努力、社会环境因素、智囊团的调研帮助
退避香港,蓄须明志
曾在香港演出,并取得巨大成功
播音事件,拒绝演出,避居香港
勤练技艺,期待胜利
困居香港,坚守气节,固守贫穷,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一、阅读P86~P88“‘四大名旦’排座次,梅兰芳位列首席”部分,回答问题。
1.简析旦行抢了生行风头的原因,并考虑这样写的目的。
参考答案:(1)梅兰芳自排新戏,勇于创新;(2)其他旦角紧随其后,蔚然成风;(3)生行沿袭前辈传统。
2.梅兰芳名列“四大名旦”之首的原因有哪些?
- 15 -
参考答案:(1)家庭的熏陶。出身梨园世家,最早接受新文化,注重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关系。(2)有强烈的创新意识。(3)有卓越的艺术成就。改变了京剧舞台,使之由单一走向绚烂。
3.“四大名旦”成名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1)打破传统方式,自排新戏,形成了旦行抢了生行风头的局面。(2)社会环境因素的作用。(3)艺术家个人的勤奋努力。(4)智囊团的作用,有一些文人辅佐。
二、阅读P92从“在日军围攻香港期间”到文章结束这一部分,回答问题。
4.从文中看,梅兰芳在日军围攻香港后面临哪些困境?试分条概括作答。
参考答案:(1)生活上的困顿;(2)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3)精神上的苦闷;(4)难以抗拒即将到来的时时刻刻的骚扰。
5.梅兰芳是如何应对困境的?找出相关信息概括作答。
参考答案:(1)安排所有人都住在有三道墙相隔而可以防弹的房间;(2)动用家中的存粮和一些罐头,小心计划着分配每个人的口粮,当存粮不多时毅然派两个儿子下山偷运粮食;(3)找各种借口拒绝演出,如蓄须、牙疼等;(4)不惜自伤身体。
6.“吃咸鱼”的描写在表现人物上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突出香港被围时时局艰难,梅兰芳避居香港处境困窘。(2)对比,以细节突出困顿,与往日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形成对比,更突出梅兰芳作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在民族存亡之际坚守气节的可贵。
7.“梅兰芳和他们一样,毫无特殊可言。但梅兰芳又和他们不一样。”试分析这句话是否矛盾。
参考答案:不矛盾。说他“和他们一样,毫无特殊可言”是因为梅兰芳和其他人一样过着清苦的日子,一样要面对无处不在的危险,没有任何特殊;说他“又和他们不一样”是因为他是艺术家,是世界知名艺术家,他可以过那种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这体现出他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的高尚品质。
8.从选文看,你觉得梅兰芳是怎样一个人?要求先概括,再具体评析。
参考答案:梅兰芳有民族气节,时刻为别人着想,视艺术为生命。找各种借口拒绝演出,如蓄须,牙疼等;不惜自伤身体,坚决不与日寇合作,不为日寇演唱。
1.请你结合《梅兰芳画传》,谈谈图片的主要作用。
提示:(1)形象直观。若从文字角度描写梅兰芳在扮相中的如何美,姿态如何庄静,动作如何娴雅,读者心中仍感模糊,但看一下《虹霓关》的剧照和梅兰芳后期的“虞姬”扮相,就非常清楚了。(2)与文字介绍相得益彰。如“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的投票用纸,就和第3段文字相互补充,相映成趣。
- 15 -
(3)了解传主的主要经历和重要事件。如运用图片,把青年时代的梅兰芳、剧中的梅兰芳和蓄须明志的梅兰芳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4)收到“一图胜万言”的功效。如梅兰芳“蓄须明志”的图片,就可以启发人们想象其蓄须明志的过程和再现出来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精神。
2.梅兰芳是京剧演员,但我们又很少说他是“京剧演员”,常称“京剧艺术大师”;文中说“他是艺术家,是世界知名艺术家”“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这样一位受日本人民爱戴的艺术家”;作者王慧也说:“他是一个稀世之人,一个中国奉献给世界的超级明星,一个生而为京剧的人。一个中国的短暂截面,就系在他的脸谱之上。”读了《梅兰芳画传》,你对这位大师一定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说说你对这些称呼的看法。
提示:(1)“京剧演员”只是一种从事京剧表演的职业、身份,是非常客观的提法;(2)称之为“京剧表演艺术家”“戏剧大师”,则是盛赞他京剧表演的艺术已经炉火纯青,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还进行了创作和改革,使京剧舞台艺术更加绚烂,将中国京剧带入辉煌;(3)称之为“稀世之人”,不仅夸赞其京剧表演艺术对20世纪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高度评价了他参与社会时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尤其是在国际交往中表现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梅兰芳实为20世纪上半叶“稀世之人”;(4)称之为“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一个中国奉献给世界的超级明星”,不只因为他位居“四大名旦”之首,引领京剧进入前所未有的辉煌,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成为中国“文化名人”和“超级明星”,还因为这位中华文化孕育的20世纪杰出的戏曲艺术大师第一个把中国戏剧带出国门,最早把中国戏剧介绍给世界剧坛,使京剧跻身世界戏剧之林,高居巅峰,促进了我国与国际的文化交流,他的声名和京剧一起震动了整个世界,所以称“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中国奉献给世界的超级明星”;(5)称之为“一个生而为京剧的人”,说梅兰芳为京剧而生,不仅因为他出生于梨园世家,从而秉承子续父业走上了京剧舞台,还因为京剧成就了梅兰芳,梅兰芳光大了京剧。梅兰芳和京剧已经密不可分,梅兰芳甚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6)称“一个中国的短暂截面,就系在他的脸谱之上”,指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他的舞台艺术从一个角度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繁华、苦难和风云变幻,可以理解为他的舞台表演,他色彩斑斓的一生,折射出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一个截面。
1.文字介绍和图片说明相结合
图片形象直观地再现了梅兰芳大师扮相的美丽娴雅,同时,青年时代的梅兰芳、剧中的梅兰芳和蓄须明志的梅兰芳的图片又体现了传主一生的主要经历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图文结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艺术家的风貌。
2.衬托手法的大量运用
- 15 -
(1)烘托。如写梅兰芳1922年香港演出的盛况:到达时,九龙码头“因为人太多,一时间造成港九之间的轮渡停运达数小时之久”。当梅兰芳上演《霸王别姬》时,“竟有两三人合坐一个座位的奇景出现”,以此为烘托轰动效应。市民攀援高楼“舍命探梅”烘托了梅兰芳受欢迎的程度。
(2)反衬。如写梅兰芳“蓄须”,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嗓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使老奸巨猾的日本驻港部队司令酒井对梅兰芳“无可奈何”,反衬出梅兰芳蓄须的绝顶聪明。
[素材1]
练画蓄须
1941年12月,日本侵占香港的那天,留居在香港的梅兰芳蓄起唇髭,没过几日,浓黑的小胡子就挂在脸上。他年幼的儿子梅绍武好奇地问:“爸爸,您怎么不刮胡子了?”
梅兰芳回答:“我留了小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演戏吗?”
不久,他回到上海,住在梅花诗屋,闭门谢客,时常在书房里的台灯下作画,年复一年靠卖画和典当度日。上海的几家戏院老板,见他生活日渐窘迫,争先邀他出来演戏,都被婉言谢绝。
有一天,汪伪政府的大头目褚民谊突然闯到梅兰芳家,要他作为团长率领剧团赴南京、长春和东京轮回演出,以庆祝所谓“大东亚战争胜利”一周年。
梅兰芳用手指着自己的唇髭,沉着地说道:“我已经上了年纪,没有吊嗓子,早已退出舞台了。”
褚民谊阴险地笑道:“小胡子可以刮掉嘛,嗓子吊吊也会恢复的。哈,哈,哈……”
笑声未落,只听梅兰芳一阵讥讽的话语:“我听说您一向喜欢玩票,大花脸唱得很不错。我看你作为团长率领剧团去慰问,不是比我更强得多吗?何必非我不可!”褚民谊听到这里,那肥嘟嘟的脸蛋顿时敛住笑,红一阵白一阵,支吾了两句,狼狈地离开了。
应用角度:“做人要有骨气”“要捍卫民族的尊严”等。
[素材2]
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便和夫人商量卖画度日。
- 15 -
然而此消息不胫而走,日伪汉奸获知后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图画。“哗!哗!哗!”几分钟内国画化为碎纸。
应用角度:“民族气节”“谈骨气”等。
京剧四大名旦
一、名称起源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锟内阁程克四大金刚。
1927年6月20日,听花,即辻武雄,日本人,在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五大名伶魔力对决”,刘喜奎夺魁,鲜灵芝次之;在“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顺天时报》还将梅兰芳选为“伶界大王”,又捧为“四大名旦”之首。
二、四大名旦一字评
王瑶卿给四大名旦每人一个字的评价,直接反映各人特色。
梅兰芳——“样”
程砚秋——“唱”
荀慧生——“浪”
尚小云——“棒”
三、四大名旦介绍
1.梅兰芳
见“传主名片”
2.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晚年的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1949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1950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协理事会主席团委员,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由周恩来总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程砚秋将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戏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
- 15 -
1958年3月9日,他的心脏病又因突发性梗塞加剧,仅几分钟便夺去了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命,年仅54岁。
代表剧目:传统剧目而独具程派风格的有《四郎探母》《贺后骂殿》《三击掌》《汾河湾》《朱痕记》《玉堂春》《武家坡》《三娘教子》等。新戏则有《青霜剑》《文姬归汉》《梅妃》《红拂传》《春闺梦》以及后期的《锁麟囊》《女儿心》等。
3.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唱腔特点:将河北梆子的唱腔、唱法、表演的精华融入京剧的演唱之中,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荀慧生由河北梆子改演京剧,后拜王瑶卿为师,又曾受业于吴菱仙、陈德霖、路三宝,在继承王派、陈派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创新。他的嗓音甜媚,用嗓有特殊的技巧,善于用小颤音、半音和华丽的装饰音,又常以鼻音收腔来增添唱腔的韵致。
代表剧目:荀派剧目丰富,传统戏有《金玉奴》《花田错》《英杰烈》《游龙戏凤》《儿女英雄传》等。其新排剧目的数量之多为四大名旦之首,有《钗头凤》《荆钗记》《柳如是》《美人一丈青》《绣襦记》《霍小玉》《香罗带》《还珠吟》《杜十娘》《红娘》等。
4.尚小云
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1966年“文革”开始,受到迫害冲击。1976年4月19日在西安逝世(逝世于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享年76岁。
唱腔特点:他的嗓音响亮遒劲,音域宽广,高、中、低音运用自如,善用颤音,气息深沉持久,《祭江》《祭塔》等剧的大段唱功举重若轻,并能连续使用高腔、硬腔,绝无衰竭之象,听来酣畅痛快。行腔往往寓峭险于浑厚,旋律富力度,顿挫分明。念白爽朗而有感情,京白的刚、劲、辣尤为出色。
梅兰芳的艺术之美
92岁的谭门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原江苏省京剧院副院长王琴生先生深情地追忆1946年至1958年与梅兰芳大师同台献艺的12年。他畅谈了梅派艺术之美。
- 15 -
王琴生认为,梅大师的舞台形象是美的化身。他的每一个动作,一个指法,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是严格按照戏中人物内心活动和感情需要而精心设计的,完全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合乎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因而能紧紧扣住观众的心弦。同时他的唱腔、念白、舞蹈、眼神、手势,都能恰如其分地把他内心情感传递给同台角色和乐队,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动作的共振效应。因此,梅派神韵是内涵艺术之美。其次,对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能从艺术美学的高度进行缜密的构思,展现其美的形象。梅派名剧《贵妃醉酒》是梅大师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悉心研究、大胆创新的硕果之一。他摒弃了剧中“诲淫”的糟粕,而着力表现杨玉环愁肠百结的宫怨之情,留给观众无限回味的余地。
王先生说,梅大师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梅大师在艺术事业上不因袭旧规而匠心独运,锐意创新。在《三堂会审》中,梅大师就把刘秉义所穿的蓝袍改为红袍。据说,《三堂会审》源于梆子,从前,梆子小戏服色单调,只有红、蓝两种颜色,所以会审中两老生一红一蓝,示其区别,京剧沿之成习。梅大师考证刘秉义、潘必正二人的官阶相同,袍色本应一致,故而改蓝为红。这就使王金龙、苏三、刘秉义、潘必正服饰均为红色,谓之“满堂红”。梅大师对演唱时的发音和口型也很有讲究。京剧旦角最忌张开大口,表露牙齿来演唱。因为既不美观,音色也不佳。梅大师演唱时口型很小,很秀气,但唱出来的声音甜厚达远,韵醇味足。他在化妆上也勇于创新。梅大师是长方脸型,每化一次妆都有所改进。他坚持一点一滴的改革,特别是前面的水花,青年、中年时期贴得高,晚年贴得低。水花也变化了,贴的方法也变化了,显得特别美。所以他年过花甲,化妆上台,仍然光彩照人。由于梅大师专注于舞台艺术,不分巨细,精心琢磨,努力进行美的创造,所以能在舞台上和观众的心目中永远树立美的艺术形象。
美的艺术也来自美的心灵。王琴生由衷地赞美说,梅先生是一代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师。他不以著名表演艺术家自居,而是严肃认真地对待艺术,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听取同行和广大观众的意见。他待人至诚,互勉互励。在演出过程中,同台演员不慎出点差错,他从来不发脾气训人,而是尽力设法圆场,下台后还关照几句,安慰一下。梅大师常说,艺术上的竞争不是勾心斗角,而是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当程砚秋先生整理全本《窦娥冤》后,梅大师认为,该剧更适合程派艺术特长。于是他不再上演《六月雪》(即《窦娥冤》)这个剧目。不仅如此,他对其他行当和兄弟剧种,也采取博采众长的态度,积极吸取他们的艺术精华来丰富自己的表演艺术。梅大师毫不保守,平易近人,急公好义。国家有什么事找他协助,也义不容辞。这是梅大师一生做人的优良品德。
(选自《泰州特色文化》,有删改)
【赏析】 梅兰芳专注于舞台艺术,不分巨细,精心琢磨,努力进行美的创造,给观众树立了永久的美的艺术形象。本文从四个方面展示了梅兰芳“美的心灵”:对待艺术,梅兰芳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虚心听取同行和广大观众的意见;待人至诚,互勉互励;正确对待艺术上的竞争,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毫不保守,平易近人,急公好义。从三个方面展示了梅兰芳“艺术之美”:优美的舞台形象;独特的艺术创造(梅大师在艺术事业上不因袭旧规而匠心独运,锐意创新);崇高的艺术品德(梅先生是一代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师)。
- 15 -
一、语基落实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某大学法学院教授认为,打击盗版无可厚非,而以黑屏手段惩罚盗版用户的行为则是完全没有法律依据的。
B.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的标本。去年到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C.在8日开幕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装备展上,《环球时报》记者发现,中国多款新武器曝光,令美日隐形级潜艇退避三舍。
D.涂鸦绘画在中国一直被视作地下艺术,而北京地铁四号线却能以开放的姿态让涂鸦从地下走出,使之登堂入室。
解析:选C A项,“无可厚非”不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应用“无可非议”。B项,“名正言顺”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不合语境。C项,“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使用正确。D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属望文生义。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央电视台在推出大型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后,另一文化节目《朗读者》也激发了全民阅读的情怀,使观众从中汲取了营养,涵养了心灵。
B.为了践行国家的绿色发展理念,2017年以来,湖北已有16家企业创建了国家绿色制造示范工程,省政府想以此为示范推进湖北工业绿色制造体系。
C.省司法厅党委委员侯江波围绕“两学一做”为主题,为我市干部做了辅导报告,旨在通过培训深入推进我市法治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
D.近几年,有闲、有钱已成为国内60岁以上游客的身份标识,他们对于旅游体验的需求不断升级,对住宿、饮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解析:选D A项,中途易辙,应将“在”放到句首。B项,成分残缺,“推进”缺少宾语中心词,句末应加“建设”。C项,句式杂糅,应将“为主题”改为“的主题”,或将“围绕”改为“以”。
3.下列各句中,敬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读者给报社编辑写信说:“敬颂编安。”
B.长辈给侄儿李冰写信说:“顺颂安康。”
C.老李给同事老张写信说:“谨致鸣谢。”
- 15 -
D.小明给同学小王写信说:“特此函达。”
解析:选A B项,“顺颂”是书信结尾时的套语,表示祝福,只能用于晚辈对长辈或平辈之间,长辈对晚辈不能用“顺颂”;C、D两项中“谨致鸣谢”“特此函达”是一般的书信用语。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符合语境的一句是( )
A.我们相识几十年,你现在退休要回家乡养老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咱们干了这一杯离别酒!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微风像孩子的手,拂醒一夜沉睡的人们;嗅着窗外桂花香气,倾听着鸟语,感到一天的心情都是愉悦的。
C.“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江南的春风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到杭州游览的旅人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D.“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都逃脱不了天道的惩罚,从出生就无限接近死亡,这是一条永远改变不了的规律。
解析:选C A项,诗句源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回家乡”与“无故人”不符。B项,诗句源自孟浩然《春晓》,诗中季节为春,语境由“桂花”可知季节为秋,季节不符。C项,韦庄《菩萨蛮》表现江南春天的闲适惬意的生活,符合语境。D项,文句出自《老子》,指逃脱不了天道的惩罚,不能用于说命运。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写在横线上,组合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成为梅派的必修课程,也成为梅派京剧里美丽动人的形姿。
①创新了旦角的表现力 ②也被梅兰芳演变出了五十三种之多 ③梅兰芳摸索出了丰富多样的表演技巧 ④就算是最简单的旦角手姿 ⑤随着改良创新在众多剧目中的实践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④②①
C.④②⑤③① D.②①⑤④③
解析:选A 按照先概述后具体的逻辑顺序排列。⑤③①概括说明梅兰芳在旦角上的创新,④②具体说明他在旦角手姿上的创新。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梅葆玖的“保守”意义不输于创新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2016年4月25日仙逝,各界同声哀恸。梅葆玖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与福芝芳最小的孩子,梅派艺术传人,北京京剧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代表作《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在青衣、花衫、刀马旦等诸多行当,均有较高造诣。
- 15 -
1934年的春天,梅葆玖出生于上海思南路的梅宅,小时候他喜欢研究机械,喜欢吃牛排、披萨、巧克力,后来还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席琳·迪翁,曾经长期专研录音技术,在“文化大革命”不堪回首的岁月里,梅葆玖负责剧团音响,一管就是十多年,其调音水平之高令人称赞。玩音响是梅葆玖一辈子的爱好。近50岁的时候,还去考了驾照,可驾驶卡车……如果不是父母希望他继承梅派艺术,或许梅葆玖的人生会是另外的样子。作为唯一接过父亲男旦衣钵的孩子,梅葆玖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
葆玖先生曾经说,他一生中对父亲的艺术继承多,自己的创作少。因为父亲梅兰芳大师留下那么多优秀的梅派经典,亟需倾注全副身心于抢救和继承,实在无暇顾及新剧目创作。确实如此,如果说葆玖先生的前三十年主要是向父亲学习,在父亲教导与陪伴下演出梅派剧目,他生命的后四十年则一直致力于表演与恢复梅派经典剧目,以及为他众多弟子传授梅派经典。他正式收入门下的徒弟有49个,其中董圆圆、李胜素、张馨月、姜亦珊都是当下京剧行业的翘楚,胡文阁则是唯一的梅派男旦传人。
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一生是“保守”的一生,而不是“创新”的一生。然而,梅葆玖先生的“保守”,是为了要“保”住和“守”住以他父亲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传统艺术之精华,为中华民族保住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保”住这份遗产,“守”住梅派的精华,是京剧,尤其是梅派健康发展的基础,他的“保守”的文化意义,丝毫不输于创排几出新剧目。当然,“保守”的葆玖先生并不僵化,他所做的传承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要让梅派的精神通过新一代京剧演员的身体,实现更好的世代传递。如果说“移步而不换形”是梅兰芳先生对艺术传承发展最好的总结,“保守而不僵化”则让梅葆玖先生对梅派艺术有了最好的传承。
梅葆玖先生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表演端庄大方,扮相、演唱都颇有父亲的风范。梅派艺术的传承之所以需要他的努力,是因为梅葆玖先生拥有从幼时起就和父亲同台演唱的特殊经历,加上家庭熏陶和遗传所赋予的身体优势,这让他能够最深切地感悟和体会梅派艺术的分寸和尺度,所以梅葆玖先生是梅派艺术最好的传人,恰逢传统艺术在当代生活回归的大背景,更唤醒了他强烈的艺术责任感,他毅然将后半生奉献给梅派艺术的传承。正是通过梅葆玖先生和他的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梅派成为京剧领域发展势头最好的流派,人才辈出,队伍齐整,梅派艺术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梅葆玖曾说:“我培养了40多个弟子,父亲的艺术没有断层,将来上天跟我们老头儿我也好交代了。”
- 15 -
梅葆玖先生不仅继承了乃父的艺术,也继承了这样的文化自信。即使在戏曲遭遇整体危机的困难年代,他对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对梅派艺术经典的魅力也始终抱有坚定信念。梅葆玖先生曾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在自己本应该发展梅派艺术的年龄恰好赶上了“文革”。“文革”期间,男旦和老戏都不许再演,整整14年他没在舞台上张过一次嘴,而是管了14年音响,待到重返舞台,他格外珍惜每一次演出的机会,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弘扬梅派艺术的机会,基于此,他才有可能在晚年潜心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并且通过他和弟子们的精湛演出,让无数青年观众回到剧场,通过对梅派艺术令人回味无穷的直接体悟,发现京剧和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与无穷魅力,进而让中华文化成为流淌在一代青年人身体里的文化基因。
如果说文化是一条河流,葆玖先生就是在为防止河流决堤奋力培土的英雄。在文化冲突与交融中,我们这个民族需要更多这样的勇士,这就是梅葆玖先生的一生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相关链接:
①在戏迷眼中,梅葆玖是承梅兰芳大师衣钵者,梅派京剧的第二代传人;对于徒弟、同行来说,梅葆玖先生亦师亦友,有前辈之大成,却没有长者的架子;而在家人心里,他是永远不生气、不较劲的玖叔,本报记者曾近距离采访梅葆玖先生,最深的感触就是——为人谦和,知性儒雅。
(《大师远去绝唱萦绕》)
②梅葆玖说自己“没有什么事是过不去的,一个人活在世上,什么事您别真着急,真着急就该得病了。‘文化大革命’我都没着急过,那时候遭批判,他们说我就听着,说我不对我就改造,该吃吃该喝喝。”在这样的心态下,梅葆玖说自己没遇到什么大困难,一切都是笑对。
(《“文革”批判时我都没有着急过》)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葆玖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与福芝芳最小的孩子,在青衣、花衫、刀马旦等诸多行当,均有较高造诣。
B.梅派艺术的传承之所以需要他的努力,是因为梅葆玖拥有从幼时起就和父亲同台演唱的特殊经历。
C.正是通过梅葆玖和他的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梅派成为京剧领域发展势头最好的流派,人才辈出,队伍齐整。
D.对于徒弟、同行来说,梅葆玖亦师亦友,有前辈之大成,却没有长者的架子;而在家人心里,他是永远不生气、不较劲的玖叔。
解析:选B 从文中看,“需要他的努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只“和父亲同台演唱的特殊经历”这一点。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童年时代的梅葆玖并不喜欢京剧,而是喜欢研究机械,喜欢西方文化,如果不是父母希望他继承梅派艺术,或许梅葆玖的人生会是另外的样子。
B.梅葆玖的一生不是“创新”的一生,而是“保守”的一生,但他的“保守”并不僵化,同梅兰芳先生的“移步而不换形”是一样的。
C.梅葆玖在前三十年主要是向父亲学习梅派,而后四十年则一直致力于表演、恢复、传授梅派经典,因此无暇顾及新剧目的创作。
- 15 -
D.在“文革”期间,男旦和老戏都不许上演,整整14年梅葆玖没在舞台上唱过戏,而是管了14年的音响,这是梅葆玖最大的遗憾和痛苦。
E.梅葆玖是梅兰芳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继承其男旦衣钵的孩子。他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表演端庄大方。
解析:选CE A项,“并不喜欢京剧”从原文的内容无法得出此结论,并且从3年学艺就能登台演出来看,至少不会不喜欢;B项,“保守而不僵化”是对梅葆玖先生对梅派艺术有最好传承原因的总结,侧重讲他要“保住”和“守住”梅派艺术的精华,在此前提下可以不必僵化死板;而“移步而不换形”是对梅兰芳先生对艺术传承发展最好的总结,侧重对京剧艺术的“移步”即强调在精神不变的情况下,力求发展,二者是有区别的。D项,“痛苦”一词没有依据,且根据“相关链接”②分析,梅葆玖先生应该不会太痛苦。
8.文章认为“梅葆玖先生是梅派艺术最好的传人”,为什么?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外因: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遗传所赋予的身体优势与家庭熏陶,这让他能够最深切地感悟与体会梅派艺术的分寸和尺度。
内因:①对于传承梅派艺术的强烈使命感以及清晰的自我定位使其产生了“保守而不僵化”的艺术态度。②在困境中,对传统文化和梅派艺术的充分自信,对梅派的艺术经典的魅力也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
三、语言表达
9.下面是三段电视或电影台词,都有不得体之处,请指出并说明原因,并改正。
①朱军深情地说:“在这里,首先对家父前些日子的过世表示深切的哀悼。”(《艺术人生》中的一档特别节目,谈的是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下半场请出的嘉宾是毛泽东的孙子、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毛新宇父亲不久前逝世了,当毛新宇坐定以后,朱军说了这句话)
②日本军官:你是个在舞台上装腔作势的臭女人。(日语)
翻译:阁下说,您是个在舞台上装腔作势的女人。
梅兰芳:在台下我可是个男人。
翻译:他说他在台下是个男人。(日语)
(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中有一个情节,梅兰芳先生被日本人带到驻地关了起来,日本军官有意羞辱梅先生)
③玄奘对唐太宗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在新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第6集中,唐太宗送别玄奘时,玄奘对唐太宗说的话)
①错误: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
- 15 -
②错误: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错误: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①“家父” “家父”指自己的父亲 “令尊”
②“阁下” “阁下”是敬称对方,不能用于称说话双方之外的第三方 “太君”
③送“君” “君”是对人的尊称,不能用在自己身上,在皇上面前自称“君”更有失体统 君送
10.下面的图表是就中学生对作文题材偏好的抽样调查结果。请在仔细阅读后,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
(1)由图表反映的信息,你得出什么结论?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你得出的结论,你有何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初中生喜欢写同学间的事,而高中生则偏爱写个人的生活志趣。②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不太喜欢写家庭、社会和自己熟悉的事情。
(2)①在写作中,初中生应关注自己的志趣,高中生也应反思同学间的关系。②当代中学生在写作中应该多关注社会和家庭,多写自己熟悉的事情。
- 15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