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信息文明的拓展——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46年2月22日21时,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了一份长达数千字的电报。在这份“长电报”中,凯南凭借自己多年在欧洲、苏联外交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美苏之间并无妥协共存的可能。这封电报 (  )‎ A.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 B.推动了“冷战”政策的出台 C.顺应了全球化时代的趋势 D.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解析:按照材料的逻辑是这封电报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是不符合史实的,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是多种因素的产物:如共同使命的结束,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美苏之间并无妥协共存的可能”,从而刺激“冷战”相处方式的产生,故B项正确;“美苏之间并无妥协共存的可能”不利于经济的正常交流,故C项错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D项错误。‎ 答案:B ‎2.1947年7月1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经过激烈争论,终于通过决定:“由于一系列国家都拒绝参加(讨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其中包括斯拉夫各国和东南欧各国,这样,同这些国家保持紧密经济政治联系并依据条约义务的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能参加巴黎会议”。决定表明捷政府拒绝巴黎会议的原因是(  )‎ A.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控制欧洲 B.冷战局面导致欧洲呈现分裂状态 C.周边国家已拒绝参与马歇尔计划 D.捷克斯洛伐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材料考查的重点是捷克斯洛伐克拒绝参加巴黎会议的原因,不是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控制欧洲,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其中包括斯拉夫各国和东南欧各国,这样,同这些国家保持紧密经济政治联系并依据条约义务的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能参加巴黎会议”得出是因为美苏冷战局面导致欧洲呈现分裂状态,故B项正确;C、D两项在材料中未涉及。‎ 9‎ 答案:B ‎3.1957年,赫鲁晓夫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所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 A.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 B.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 C.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 D.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赫鲁晓夫经济改革中的经济区的划分前后变化很大,管理这些经济区的部门也在变化,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故D项正确。‎ 答案:D ‎4.欧共体成员国签署《单一欧洲协定》,旨在实现“没有疆界的欧洲”,即消除抑制欧共体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的壁垒。该协定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一座拒绝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这表明当时欧共体 (  )‎ A.设置贸易壁垒遭到美国反对 B.推进一体化与美国形成竞争 C.违背美国追求的全球化目标 D.挑战美国霸权动摇两极格局 解析:二战结束后,欧洲的国际地位下降,在很多问题上受制于美国,随着欧洲一体化,欧洲的实力增强,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当时欧共体推进一体化与美国形成竞争,故B项正确。‎ 答案:B ‎5.(2018·山西孝义模拟)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比较图表,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  )‎ 9‎ A.世界经济全球化格局已经形成 B.世界各国经济结构日趋相同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逐渐实现经济转型 解析:世界经济全球化格局至今还未形成,故A项错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经济结构不可能日趋相同,故B项错误;发达国家早已在发展中国家之前实现工业化,工业比重的下降是因为产业转型,不是水平的落后,故C项错误;发达国家逐渐实现经济转型,第三产业的兴起,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故D项正确。‎ 答案:D ‎6.下面是美国与墨西哥1989~1998年贸易发展情况图,由此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 (  )‎ 9‎ A.使墨西哥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有利于北美区域经济的发展 C.使美墨形成了经济优势互补 D.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解析: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中两国双边贸易持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优势互补,故C项错误;材料中墨西哥进出口增加,墨西哥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故D项错误。‎ 答案:B ‎7.(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资金都是有条件的,受援助国须实行其建议的经济改革。从1980年起近20年时间里,菲律宾接受了其援助资金,却因降低关税壁垒、实施贸易自由化的措施导致外国商品蜂拥而至,经济陷入长期衰退,贫困更加普遍。这实质上反映了 (  )‎ A.世界银行的影响力下降 B.世界经济中南北问题突出 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放缓 D.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 解析:材料说明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国际援助时有很大的风险,根本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答案:B ‎8.(2018·山东滨州模拟)有学者指出:“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 9‎ 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俄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美国 B.中美关系的发展以俄罗斯为出发点 C.中美俄之间存在着三边互动关系 D.中俄关系的变化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解析:根据材料“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可知三国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故C项正确。‎ 答案:C ‎9.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前瞻性、科学性很强的设计和规划。但不幸的是,从习惯于以华丽空洞的政治概念和口号标榜政绩、以政治口号落实政治概念的空喊社会主义官员中脱颖而出的戈尔巴乔夫,没有能够做出这样的设计规划。此材料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 A.方案不够成熟,推行改革过于轻率 B.进程缺乏规制,导致改革混乱失控 C.立场摇摆不定,丧失改革的主导权 D.指导思想错误,导致改革失败 解析:“以政治口号落实政治概念的空喊社会主义官员中脱颖而出的戈尔巴乔夫,没有能够做出这样的设计规划”表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前瞻性,方案不够成熟,过于轻率,故A项正确。‎ 答案:A ‎10.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如图所示,这两幅漫画意在表明 (  )‎ 图1          图2‎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9‎ B.欧洲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 C.世界多极化格局日趋明朗 D.区域集团化进程就此搁浅 解析:图1、图2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欧洲一体化,且双刃剑指正反两个方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图1反映了英国脱欧,图2反映了希腊债务危机,都表明了欧洲一体化面临的困境,故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欧盟,故C项错误;欧盟暂时的困境,不等于欧盟就此止步,故D项错误。‎ 答案:B ‎11.西方某著名话剧在布景和道具的选择上,做了这样一种令人感到衰败而没有生气的设计:荒郊外一棵仅有几个叶片的树、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绳索和沉重的背囊无不透出压抑的沉重和挣扎的无奈。据此判断,该剧为 (  )‎ A.雨果《巴黎圣母院》     B.易卜生《玩偶之家》‎ C.贝克特《等待戈多》 D.萧伯纳《苹果车》‎ 解析:根据“令人感到衰败而没有生气的设计”可知该话剧反映了苦闷、迷茫、无奈的心态,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A项错误;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B项错误;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代表作,故C项正确;萧伯纳《苹果车》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D项错误。‎ 答案:C ‎12.(2018·湖北七市联考)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对材料解读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 A.因特网对每个国家利弊参半 B.因特网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 C.因特网的发展会突破法律限制 D.因特网的发展不应受制于政府 9‎ 解析:材料中“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不等于对每个国家利弊参半,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故B项正确;会突破法律限制,与材料中“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但并非不受制于政府,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策设计人员选择对西欧的援助,作为美国关注的第一个课题,这并不表明他们忽视其他紧迫和严重的问题,也并非他们毫不考虑从全世界范围协调长期政策的使命。他们这样做只不过意味着,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效的措施。‎ ‎——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 援助西欧的政策》‎ 材料二 甚至在哈里·杜鲁门领导下的美国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仍作为同盟国进行对德国的战争时,1945年杜鲁门就曾秘密地向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下令,准备对苏联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华盛顿对于战争的存在没有任何多愁善感,这无非是一门生意,一门表面被温和地冠以“美国世纪”之名,实则是建立无可匹敌的美国统治地位的生意。‎ 材料三 显然,伴随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1989年11月决定不派苏联坦克开入东德镇压不断扩大的反政府非暴力烛光抗议运动,听任象征分隔东西欧“铁幕”的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了。苏联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破产了。‎ ‎(1)由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效的措施”。(12分)‎ ‎(2)两极格局以东欧剧变与苏联的解体而告终,美国看似是美苏争霸的胜利者,但历史证明美国也不是两极格局的完胜者,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3分)‎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效的措施”是因为二战后西欧主要国家经济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美国通过援助西欧达到控制西欧,对抗苏联,遏制共产主义,实现称霸世界的目的,此外二战结束后,苏联成为美国的头号对手,欧洲是双方争夺的关键地区。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两极格局瓦解美国不是两极格局的完胜者,是因为两极格局瓦解后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依然是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增强使得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美国没有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 9‎ 答案:(1)说明:二战结束后,美国把苏联确定为自己最大的敌人,西欧曾经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美苏都把西欧作为其战后角逐的关键地区;二战过程中西欧主要国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美国援助西欧是利用其对抗苏联,达到其争霸世界的目的,这也是美国二战后长期的既定方针。‎ ‎(2)原因:在美苏两极对峙中,西欧、日本迅速崛起,强烈冲击了美国的霸权,美国没能实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进而成为世界霸主的目标;苏联虽然解体,但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不失为一个大国,美国只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存在,但却没有达成它世界霸主的目标;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成了世界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也有利于减少国际冲突……‎ 据统计,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的19倍,而199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8倍。贸易自由化所创造的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往往处于本国战略利益的考虑,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而把大量的污染源工业都建立在海外,既消耗了他国的资源,还污染了他国的环境。‎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二 阅读理解材料,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全球化”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简明扼要。300字以内。)(12分)‎ 解析:这是一道论文写作题,首先必须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拟论题符合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引用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300字以内。‎ 答案:示例一 观点: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9‎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贸易机构的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资金、技术、产品、市场的开放和流动,一方面促进了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持续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带动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如亚洲四小龙的快速发展。‎ 总之,经济全球化让全世界受益。‎ 示例二 观点: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 论述: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但主要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资本、技术、市场、管理等先发优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主导了战后世界经济贸易规则的制定,这些规则更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据资料,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 由此得出,经济全球化主要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示例三 观点: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论述:经济全球化虽然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技术、市场、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流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资本、技术、市场、管理等先发优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了战后世界经济贸易规则的制定,这些规则更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据统计,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的19倍,而199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8倍。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达国家往往出于本国战略利益的考虑,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而把大量的污染源工业都建立在海外,既消耗了他国的资源,还污染了他国的环境。‎ 由此得出,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9‎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