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目 录
部编二年级语文教学用书
第一单元 大自然的秘密..............................................................3
单元说明............................................................................................... 3
1 小蝌蚪找妈妈.................................................................................3
2 我是什么............................................................................................ 8
3 植物妈妈有办法..............................................................................13
口语交际............................................................................................. 18
语文园地一......................................................................................... 21
快乐读书吧......................................................................................... 24
第二单元 识 字.................................................................28
单元说明............................................................................................. 28
1 场景歌........................................................................................... 28
2 树之歌.............................................................................................. 33
3 拍手歌.............................................................................................. 38
4 田家四季歌...................................................................................43
语文园地二......................................................................................... 48
第三单元 儿童生活.................................................................51
单元说明............................................................................................. 51
4 曹冲称象.......................................................................................52
5 红马的故事...................................................................................55
6 一封信........................................................................................... 56
7 妈妈睡了.......................................................................................60
语文园地三......................................................................................... 67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教案............................................................. 70
第一单元(课文).............................................................................70
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702. 我是什么.................................................................................80
3.植物妈妈有办法.......................................................................88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92
语文园地一................................................................................... 92
第二单元(识字).............................................................................92
1.《场景歌》教学设计...............................................................92
2.树............................................................................................... 96
3.拍手歌.......................................................................................96
4.田家四季歌.............................................................................99
语文园地二................................................................................. 102
第三单元........................................................................................... 102
4.曹冲称象.................................................................................102
5.红马的故事.............................................................................107
6.一封信.....................................................................................112
7.妈妈睡了.................................................................................113
口语交际:我爱做手工.............................................................118
语文园地三.................................................................................118
第四单元........................................................................................... 118
8.古诗二首.................................................................................118
9.黄山奇石.......................................................................................125
10.日月潭......................................................................................... 129
11.葡萄沟....................................................................................138
语文园地四.................................................................................142
第五单元........................................................................................... 142
12.坐井观天................................................................................142
13.寒号岛....................................................................................149
14.我要的是葫芦........................................................................149
口语交际:商量.........................................................................157语文园地五.................................................................................157
第六单元........................................................................................... 158
15.大禹治水................................................................................158
16.朱德的扁担............................................................................164
17.难忘的泼水节........................................................................168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173
语文园地六.................................................................................174
第七单元........................................................................................... 174
18.古诗二首................................................................................174
19.雾在哪里................................................................................181
20.风............................................................................................184
21.雪孩子....................................................................................185
语文园地七.................................................................................189
22.狐假虎威................................................................................190
23.狐狸分奶酪............................................................................193
24.狐狸养鸡(一)....................................................................193
25.狐狸养鸡(二)....................................................................194
第一单元 大自然的秘密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
《植物妈妈有办法》3 篇课文,侧重于体现大自然的一些科学知识。学生通过阅
读知晓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后,会更加喜爱大自然,更想去仔细观察大自
然,去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此学习重点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现了本套教科书按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的特点。3 篇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准,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比如,《小蝌蚪
找妈妈》中的“甩、迎、追、披、露、鼓、蹬、跳、蹦”,《我是什么》中的“穿、
披、落、打、飘”,《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的“告别、乘、挂、炸”。本单元在每
一课的课后题与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中,都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引导学生感
受这些动词给人带来的真实感、生动感,并通过用动词说句子,把阅读中学到的
词语与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联系,在运用中发展思维与语言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二: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3 篇课文都配有多幅
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注意引导学生借
助图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借助图片来讲述、背诵课文。
本单元“快乐读书吧”安排了“读读童话故事”,推荐阅读《没头脑和不高
兴》。重在培养学生对书的认识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低学段阅读指导的核心
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组织开展跟进式阅读,可以分阶段组织分享与交
流读书活动,促进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从本册起“和大人一起读”变为“我
爱阅读”,意味着由一年级时的学生和老师、大人一起读的形式,转向以学生自
主阅读、伙伴间交流为主要的形式。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
交流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1 小蝌蚪找妈妈
教材解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
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
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
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文中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以及外貌、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第一自
然段寥寥数笔,既点明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又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勾画出小蝌蚪的
外貌,句子中两个叠词“大大的、长长的”和一个动词“甩”,使小蝌蚪俏皮可
爱的样子跃然纸上,“快活”一词描写出小蝌蚪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状态。
第四自然段既点明青蛙可以离水而居,又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句子中两个表示颜
色的词语“碧绿、雪白”和四个动词“蹲、披、露、鼓”,将青蛙鲜艳美丽的外
表与神气十足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充满了童趣与温情,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小蝌蚪
发育成长为幼蛙的变化过程被有序地呈现出来,青蛙的样子也被清晰地勾画出
来。
第二、三、四、六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以时间变化开头,“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不知什么时候”,给读者以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之感;小蝌蚪发育成幼蛙
的过程被巧妙地分散在后半句,“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
短了” “尾巴已经不见了”,清楚、有序地把小蝌蚪发育的变化过程呈现在读者
眼前。第一句之后,分别叙述了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随着故事的推进,
青蛙妈妈的外貌被一点一点勾画完整。比如,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
食,心生羡慕,想要找自己的妈妈。鲤鱼阿姨说它
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看见乌龟摆动
着四条腿在水里游,长着宽嘴巴,就追着乌龟叫妈妈。乌龟妈妈说它们的妈妈“头
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也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看见大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就游上去叫妈妈。
青蛙妈妈说它们已经从蝌蚪长成青蛙了,鼓励它们跳到荷叶上。这种类似的叙述
结构,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甩”写出了小蝌蚪灵活地摆动细
长的尾巴;“迎、迎、追、游”,既写清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又传达出小蝌蚪或
急切或兴奋的心情;“披、露、鼓”形象生动地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和神态;“蹬、
跳、蹦”连续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小青蛙纵身跃起时,身姿轻盈,动作敏捷。这
些动词,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态美,给人以真实感、生动感。
第六自然段写“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既展现了一幅青蛙母子其
乐融融的生活画面,又不禁让人萌生出青蛙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的想
法。
课文共有 3 幅插图,分别画的是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不仅生动地展
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而且有序地呈现出蝌蚪的变化过程:长出后腿——长
出前腿——尾巴不见了。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
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 1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 10
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 8 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
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
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重点认读“捕、迎、顶、披”,强调“捕”的声母是 b,
避免错读成 pú;强调“披”的韵母是ī,避免错读成 pēi;强调“迎、顶”的韵
母是 inɡ,发准后鼻韵母,读准生字。
用认读字组成词语:“池塘、脑袋、灰色、捕食、迎上去、阿姨、宽嘴巴、
乌龟、头顶上、披着、鼓着”,练习认读。重点认读“脑袋”,强调“袋”dài 在
“脑袋”一词中要读轻声 nǎdɑi。
完成课后题“读一读,记一记”。通过初读词语,发现第一行是用“袋”字
组词,强调“袋”在“脑袋、口袋”中读轻声,“口袋”还可以读成 kǒu dai(~
儿),“袋”在“袋子、袋鼠”中读 dài;第二、三行用“迎、塘”字组词。
此外,还可以通过表演认读“甩、捕、迎”,利用小蝌蚪图片认读“脑、袋、灰”,
利用鱼图片认读“阿、姨”,利用乌龟图片认读“龟、宽”,利用青蛙图片认读“顶、
披、鼓”。通过具体语境中读准多音字“教”,比如,出示“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
教小鲤鱼捕食”,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读准多音字“教”,读准易错字
“捕”,读好这个句子的停顿。
2.写字。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形,可以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京”加“尤”
就是“就”熟字减一减的方法:“披”减去提手旁就是“皮”;熟字换一换的方法:
“该”的言字旁换成子字旁就是“孩”;形声字的方法:“肚”中月字旁表示肉,
“土”表示读音,等等。每个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记忆。
重点学习“皮”和“跳”的书写笔顺,“皮”的笔顺:横钩、撇、竖、横撇、
捺,“跳”右边的“兆”的笔顺:撇、点、提、竖弯钩、撇、点。重点区分“顶”
右边是“页”,最后一笔是点,“宽”下面是“见”,最后一笔是竖弯钩。重点比
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
本课 l0 个字书写兽占.
两 7 画,独体字。
第二笔竖、第三笔横折钩围成的框稍大,前后两组撇点前小后大,第二组
的撇尖穿插到第一组的点的下方。
就 12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部结构紧凑,右部短横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撇写舒展,撇尖
穿插到“小”的右点的下方。哪 9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每部分要紧凑,中部的横折钩和右部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
长,最后一笔悬针竖最长。
宽 10 画,上下结构。
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中间部分写窄,下面部分是“见”,撇和
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顶 8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低右高;“丁”的横和竖钩都不要写太长,“页”的竖在竖中线上。
睛 13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青”的第四笔长横从横中线起笔,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
肚 7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月字旁写得窄长,“土”的短横在横中线上,竖跟月字旁相比要
起笔高收笔早。
皮 5 画,独体字。
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又”的横撇要横短撇长,捺舒
展。
孩 9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子”末笔横变提,斜度大,“亥”第三笔是撇折,撇折经中心点在
横中线下侧向右折。
跳 13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兆”的撇斜度小,沿竖中线右侧往下,撇尖穿插到足字旁的下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课文中人物对话较多,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后,读好说话的
语气。
蝌蚪、鲤鱼、乌龟、青蛙的语气各有不同。蝌蚪天真可爱,语音清脆悦耳,
由于找妈妈心切,因此语气急切。鲤鱼语速适中,重读“四条腿、宽嘴巴”以突
出青蛙的特征。乌龟的话要读得舒缓,强调“不是、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青蛙看到自己的孩子很高兴,说话时带着笑意,语气中充满慈爱。
读第五自然段时,要联系前面的内容才能感受到小蝌蚪经过长时间的寻找,
终于找到妈妈的欣喜和激动。朗读指导要兼顾前后语境。
除了对话以外,旁白部分的读法也不同。第一自然段要注意读好偏正结构
的短语,读“游来游去,,时语气延长,突出它们的悠闲与快乐。第四自然段第
一句“游哇游”语速要慢,突出时间的漫长。过了几天终于看到一只大青蛙,读“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略强调,突出强调青蛙
的特点。第五自然段中的“游过去”要读出惊喜的感觉,和第一自然段的“游来
游去”形成对比。第六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尾,以叙述的口吻读,最后一句读得慢
一些,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2.理解运用。
重点理解“甩、迎、追、游、蹲、披、露、鼓、蹬、跳、蹦”这些动词,理解
这些动词要在文本语境中进行,可以采用结合文本情境演一演的方式。对于学生
能够理解和说清意思的,可以让学生先结合上下文说说词的意思,然后通过演一
演来加以印证。如果这个动词的意思不好理解,WI?/,先演一演,让学生通过演
来揣摩和体会,然后尝试说一说。
描写外貌的短语也是理解的重点,如“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
的尾巴”“宽嘴巴”“大眼睛”“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教师可以让学生细
品语言并描述自己想象出的画面,让学生比较有这些形容词和省去它们有什么不
同,再观察课文插图印证自己的感受。
“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读全文,
找到描写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句子后认真地读一读,让“读——找——读”的过程
成为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和记忆文本语言的过程。然后结合课后题,说清楚小蝌蚪
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之后再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教师要让每位学生积极参
与其中,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组内交流——全班
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书面语言,提高讲故事能力。
练习运用动词说句子是课后练习中的一道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情
境、借助插图以及演一演等方法,理解“披、鼓、露、甩”的意思,组织学生结
合生活想一想怎样运用这些动词说完整的句子。如果学生独立运用比较困难,教
师可以给一些相关的图片来引导学生思考与运用。比如,超人披着红红的斗篷,
猪八戒鼓着圆滚滚的肚子,大灰狼露着尖尖的牙齿,牛儿甩着粗粗的尾巴。
三、实践活动
1.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观察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
2.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3.召开阅读分享会——找一找关于小蝌蚪、青蛙的科学知识或者诗歌、故事。
选择你最喜欢或者大家很感兴趣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2 我是什么
教材解析
水是自然之美景,西湖碧波荡漾,庐山瀑布飞流直下,黄河奔,长江涌,海洋蔚蓝宽广;水是生命之源泉,它为干裂的大地疗伤,新生命得以孕育,万物蓬
勃生长;水也是生活之资源,它流进千家万户,浇灌果园,灌溉农田,奔流发电……
云、雨、雹、雾、露、霜、雪、冰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到
底和水有怎样的联系?当我们知晓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后,准会更喜爱大
自然,更想去仔细观察大自然,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
《我是什么》是一篇寓水的知识于趣味故事中的科学童话,采用拟人手法,
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
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描述水的种种变化、状态和与人类的关
系,让读者去猜,更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课文共有 5 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围绕“水会变”这一显著特点,讲水
变成汽、云、雨、冰雹、雪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过程;第三日然段讲水在池子、小
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状态;第四自然段讲水为人类做的好事与坏事;第五自
然段用疑问句的形式与课题照应,激励读者找到答案。
文中的科学知识清晰完整。重点讲了“水”被太阳一晒变成“汽”。“汽”升
到天空变成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变成“云”。“云”降温后变成“雨”或“冰
雹”或“雪”从天而降。“雨”“冰雹”“雪”变回“水”汇人池子、小溪、江河、
海洋里。“水”就是这样,在不同的条件下变换不同的形态,在天地间永不停歇
地旅行着。课后第一题“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是要求学生对
课文内容的理解,从局部走向整体,体现了阅读能力的渐次提升和发展。
课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把知识性、科学性融于趣味性之中,文
中多处运用短长句的方式写出了语言的节奏感,拟人化的词句增强了画面感,充
满情趣。比如,“有时候……有时候……”“落”“打”“飘”体现了用词准确、严
谨的特点。第四自然段运用对比描写的手法,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水的性
格的两面性,使学生对水的利与害的感受更加强烈。
教学目标
1.认识“晒、极”等 1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变、极”等 10
个字,会写“天空、傍晚”等 9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单说说水的变化过程。体会“落、打、飘”
用词的准确,并能仿照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
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我”
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
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
1.识字。
重点认读多音字“没”,强调在具体语境中据义定音,“淹没”的“没”是漫
过的意思应该读 mò。
用认读字组成词语:“晒太阳、极小、傍晚、越升越高、小水滴、小溪、奔
跑、海洋、坏事、淹没、冲毁、房屋、猜猜”,练习认读。考虑学生对“傍、毁”
比较生疏,因此要多读多认“傍晚、冲毁”2 个词语,并找出课文中词语所在的
句子,练习读正确。
还可以把生字比较集中的句子找出来,在读句子的过程中学习生字。如“我
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句中有 5 个要认的
字、l 个多音字,句中“庄稼”一词不要求认识,“稼”的本音读∞,在“庄稼”
一词中读轻声,需要指导学生注意读好轻声。
2.写字。
重点指导“变、极、片、海、带”的笔画笔顺。“变”的上面先写点、横,
再按照先中问后两边的顺序写竖、竖、左点、右点;“极”的右边“及”先写撇,
再写横折折撇、捺;“片’’先撇,再写竖、横、横折;“海”中的“母”先写竖
折、横折钩,再从上到下写点、横、点;“带”的上面先横,然后从左到右写竖、
竖、撇。
重点指导“带”的组成。个别学生可能把“常”和“带”错写成“常”无
“口”,而“带’’多“口”。建议先指导学生记清“带”,再把“常”和“带”放
在一起比较异同。
本课 10 个字书写要点:
变 8 画,上下结构。
上下两部大小相当;第四笔竖紧靠竖中线,左点、右点的收笔分别与横的起
笔和收笔上下对齐; “又”的横撇起笔在横中线下侧,横短撇长,捺更长。
极 7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及”的撇起笔比左侧的横稍高,收笔穿插在点
的下方,横折折撇一笔写成,起笔盖住撇,横短,折向左下很短,再折向右下更
短,撇收笔在竖中线,捺舒展。
片 4 画,独体字。
竖撇在竖中线左侧,第二笔短竖在竖中线右侧,比竖撇起笔稍高,第三笔
横接上竖后再向右处书出,横折起笔在横中线下稍向上斜并在短竖的正下方垂直
向下折。
傍 l2 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同高;“旁”有四个点,第一个点在竖中线右侧,第二个点
在竖中线上,第三个左点在横中线上,第四个点在宝盖里压横中线,最后一笔撇
收笔与左点上下对齐。
海 12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左短右长;“每”第二笔短横,第三笔竖折起笔在竖
中线上,竖折的竖向左下稍斜再折向右,第四笔横折钩的横短,折向下时稍向左
斜写长再出钩,竖折和横折钩围起来呈上窄下宽,第九笔横在横中线下侧,左右
出头。
洋 9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同高,左短右长;“羊”的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三横中
的第二横最短,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悬针竖在竖中线右侧写直写长出尖。
作 7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左短右长;第三笔撇起笔在竖中线右侧,收笔在竖
中-A 左侧的横中线上,第四笔横稍短,第五笔垂露竖长,竖起笔在横起笔稍右
处,最后两个横都比第四笔横短。
坏 7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土”末笔横改提, “不”的撇穿插在提下面。
给 9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同高;第四笔撇起笔整竖中线右侧,收笔穿插到第二笔撇
折和第三笔提之间,第六笔短横旌横中线下侧,下面的“口”稍小稍扁,短竖在
竖中线上。
带 9 画,上中下结构。
上下窄,中间的秃宝盖最宽,下露姆横新钩稍窄,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下侧,
拆向下方稍短出钩。最后一笔悬钟竖稍长,第三笔竖上下对齐在竖中线上。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叙述,读起来亲切自然。第一、二自然段可
以读得神秘些。第三自然段要读得有变化。如,“我在池子里睡觉”,池子里的水
静静的,好像人睡着了一样,读的时候可以声音较轻,以显安静和睡得香甜;“在
小溪里散步”,散步是非常轻松、开心的,慢悠悠地溜达,读的时候可以稍稍放
慢语速,以显舒缓和悠闲。“在江河里奔跑”,是大步流星急速地跑,读的时候可
以加快语速,声音更大,以显快速和兴奋;“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读的时候可以减缓语速,读好停顿,字字清晰地读出“跳舞、唱歌、开大会”,
以显欢快和热闹。第四自然段采用对比描写的手法,可以指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语气、语调来
突出好与坏、是与非。如,“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用舒缓的语速,
温顺和气的语气读“温和”,用短促的语速,烦躁粗暴的语气读“暴躁”。又如,
“我”讲自己做的好事,会特别高兴、自豪;讲自己做的坏事,会特别惭愧、自
责。
2.理解运用。
在学生读过几遍课文之后,可以请学生猜猜“我”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
关注开篇的句子“我会变”,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学生继续往下读,逐一一
探究竟——“我”会变成什么呢?学生可以一边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一边圈
画答案。学习第一自然段,可以提问:“我’’变成了什么?引导学生知道太阳一
晒,水就变成汽,汽升到天空又变成云。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白衣服”“黑衣服”
“红袍”,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朝霞、晚霞”。
学习第二自然段,提问:“我”在什么情况下又变成了什么?让学生知道云因
受冷变成雨,有时也变成“冰雹”,到了冬天,变成“雪”。抓住“落、打、飘”,
让学生感受课文在动词使用上的精准与严谨。
学习第三自然段,抓住“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这些拟人化的词,使学生了解这是讲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状态。
学习第四自然段,提问:“我”对人类做了些什么?读一读,记一记:“灌溉
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教学这些词语,可出示相关图片或
利用课文插图,通过图文对照帮助学生建构画面,理解意义,使学生知道水对人
类既做出了贡献,有时也给人类带来灾害。程度较好的学生,可做动宾短语搭配
练习,实现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灌溉(农田、草场、林地、禾苗),发动(机
器、战争、群众),淹没(农田、城市),冲毁(桥梁、铁路)。
课文中多次出现“有时候”,如,“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
服。“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要引导学生发现句式“有时候……有
时候……”的表达特点,并迁移运用。建议如下: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找出每个句子中的反义词。进而发现“黑衣服——
白衣服”“温和——暴躁”是意思相反的词,前者写出了云朵色彩的丰富变幻,
后者写出了“我”性格的复杂和多变。通过练读这两个句子,可发现用句式“有
时候……有时候……”来表达,可以把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集中在一个主体身上,
突出其多变的特点。
(2)练习说话,先让学生说几组反义词,教师可从学习环境、心理活动、学
习态度、自然现象等角度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比如,。“教室的喧闹与安静,假期
的空闲与忙碌,心情的高兴与烦恼,态度的认真与马虎,神态的得意洋洋与垂头丧气,景物的清楚与模糊,月亮的圆与缺”。接下来引导学生用“有时候……有
时候……”说句子,学生就言之有物了。
三、实践活动
1.画一画水的变化的连环画,分别画出水的不同样子,并在每幅画下面写一
个词语或一句话。
2.阅读关于水的书籍。比如,谢武彰的《水会变哦》,韩国申东卿的《水是
从哪里来的》,英国马修斯的《水的故事》。
3.仔细观察,想一想生活中水还能变成什么。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材解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讲述植物传播种子的诗歌,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手法,以富有韵律感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
方法。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想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
的愿望,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全诗共有 5 节,按照“提出问题——具体介绍——提示观察”的思路展开。
第一节激发学生思考:植物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述了蒲
公英、苍耳、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第五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新知识。
课文插图与文质兼美的诗句相配合,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画
面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情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辅助学生认识
事物、理解重点词句。
本文的突出特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把植物和种子分别当作“妈妈”和“孩
子”来写。“妈妈——孩子”这样的关联,易触动儿童的情感世界,易激发想象、
引发思考。第一节中“旅行”一词指种子离开植物妈妈落到其他的地方,“囱海
为家”一词指植物种子在各个地方生根发芽。第二至四节具体介绍了三种植物传
播种子的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以及传播方式。其中,“降落伞”“带刺的铠甲”“豆
荚”是植物自身的条件;“风”“动物的皮毛”“太阳”是外界条件;“乘着”“挂
住”“炸开”是三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文中把蒲公英和苍耳分别比作“降落
伞”“带刺的铠甲”,准确、形象地勾画了它们的形态;用
“准备”“送给”“穿上”几个词赋予植物人的感情,写出了植物的灵性;象声词
“啪”,准确描摹了豆荚炸开的声音。此外,诗歌压“ɑ”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首诗的语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灵活多样。比如,同样是说种子离开植物
妈妈,诗中就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孩子们就能
去田野、山洼”“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第五节讲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多种多样,课文介绍的只是其中的三种,自然界的植物不计其数,传播种子的方法
难以一一例举,所以作者用叠词“很多很多”“许多许多”来概括,巧用“不信”
激起读者一探究竟的冲动,又用“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表达“仔细观察的
小朋友会得到它”的意思,这种正话反说更加耐人寻味,符合儿童的思维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植、如”等 12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
等 10 个字,会写“办法、如果”等 8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
炸开”用词的准确。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
子的方法。
4.激发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课文
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重点练习读准多音字“为、得”,强调在具体语境中据义定音。
用认读字组成词语:“植物、如果、四海为家、旅行、准备、纷纷、带刺、
底下、炸开、离开、观察、知识、粗心、得不到”,练习认读。考虑学生对“得(dé)、
备、刺、察”比较生疏,因此可以多读读“就得(děi)、得(dé)到、准备、带刺、
观察”5 个词语。还可以在新语境中巩固字音,比如,读读“非得、还得、可得”
“得到、觉得、得意”“跳得高、长得美、写得好”“备课、完备、备用”“鱼刺、
小刺、刺耳”“海底、到
底、底下”“察看、觉察、察觉”;读准轻声词语“知识、认识、见识”,还可以
再读读“识字、识别、常识”。
2.写字。
重点指导“它、娃、更”的笔顺。“它”的下部先写撇,再写竖弯钩;“娃”
的右边由两个 “土”组成;“更”的第六笔是撇。
重点指导“脚”的部件组成。个别学生可能会把“脚”的单耳旁错写成双耳
旁,单耳旁是横折钩、竖,双耳旁是横撇弯钩、竖。“脚”注意写得高低错落有
致;“脚”和“法”中都有“去”,但大小不同,在“脚”中小,因为“脚”由 3
个部件组成且笔画多,而“去”在“法”中大。
因为笔画的长短疏密不同,“娃”注意多横等距离、长短不取齐;“如”和“娃、她”都是女字旁,因为“如”右边是“N”笔画少、竖短、形方,所以女字旁要
大些;“如、知”都是右边有“口”,右边“口”和左边“口”写法上略有不同:
左“口”小居上中部,如,“吓、呀”,右“口”稍大居中下部。
本课 10 个字书写要点:
法 8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三点水中的每笔写紧凑,“去”的竖靠近竖中线,第二个横靠近
横中线,撇折向右上斜写出尖。
如 6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女字旁的撇点收在竖中线,撇压竖中线起笔,提压横中线起笔
稍向上斜与撇相接;“口”起笔与提同样高。
脚 11 画,左右结构。
三部分窄且紧密,上下不取齐,“月”居左中,“去”居中上,单耳旁居右
下,高低长短错落有致。
它 5 画,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第一笔点压竖中线,竖弯钩的起笔在第二笔点的右侧,收笔指
向横钩的钩。
娃 9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女字旁的提的收笔在横中线;上面的“土”小,第
三笔横与女字旁的提同高,下面的“土”稍大。
她 6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同高; “也”的横折钩从女字旁的提的右下起笔,横从
下向上斜度大且短,折稍向左斜且短,钩要小;竖起笔高,竖弯钩起笔比竖低且
压竖中线。
毛 4 画,独体字。
撇、横、横稍偏左,竖弯钩的竖沿竖中线的左侧,弯要向右写长,钩尖向上。
更 7 画 第一笔横短;中部“曰”上展下收;竖撇从横下压竖中线起笔,穿
出“曰”向左下展平;捺从“曰”的左侧起笔向右下伸展。
知 8 画 左右结构。
左宽右窄,左大右小;第三笔横稍向上斜收笔在中心点,“口”写在“矢”
的中下方。
识 7 画,左右结构。
左 窄 右 宽 , 左 高 右 低 ; 第 一 笔 点 位 置 稍 高 , 在 竖 中 线 的 左 侧 ,
横 折 提 的 提 向 右 上 出 尖 ,“ 只 ” 的 竖 在 第 一 点 的 右 下 压 竖 中
线 , 封 口 横 压 横 中 线 , 撇 穿 插 到 “ 讠 ” 的 提 的 下 面 , 最 后 一 笔是大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第一节重点指导朗读“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引
导学生在读好停顿、重音、节奏的基础上,怀着好奇的心情读出疑问的语气。第
二、三、四节的第一句都是写“妈妈”给予“孩子”的呵护和帮助,读出妈妈满
满的爱意;第二句都是写“孩子”自信、勇敢地离开妈妈,要读出欣喜与快乐。
2.理解运用。
对于本课中“告别、四海为家、旅行、降落伞、乘着、纷纷、铠甲、挂住、
炸开、蹦着跳着、仔细、粗心”等词语的理解,有的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具体语
言环境、插图、课件演示来理解,有的可以通过查字典、换近义词、。展开想象
来理解,有的可以通过触摸、做动作、表演来理解。
教学第一节,教师可以问“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怎样”,学生朗读回答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教师可以顺势追问“孩子为什么告别妈妈”,促使
学生关注和理解“四海为家”,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立志四海为家的孩子,说说
远行前跟妈妈告别时会说些什么,从中感受孩子对志在四方、独立生活的憧憬与
期盼。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了解“旅行”的意思,说说牛马、鸟怎样去
另一个地方;让我们好奇的是什么,读好疑问句“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教学第二节,可以先请学生从插图中找到蒲公英妈妈并讲讲它的办法,引导
学生把文中的“降落伞”与插图中的蒲公英娃娃联系起来,从形态、动态、用途
等方面说明,从中感受到蒲公英妈妈给孩子准备了最好的远行装备。接下来,可
以请学生说说有了降落伞的孩子们是怎样出发的,让学生通过表演理解“纷纷出
发”,说说孩子在半空中随风飘远的心情和想法,从而明白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
想象植物种子飘散的情景,顺势进行朗读与背诵。
教学第三、四节,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
与观察力、想象力相结合,利用知识经验进行加工与再创造。可以设计自学提示:
1.从插图中找到苍耳妈妈、豌豆妈妈并讲讲它们的办法。
2.说说孩子们是怎样出发的。
3.演一演。
4.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第五节,教师可以请学生找找近义词“很多很多”“许多许多”和反义
词“仔细”“粗心”。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小节知道了什么,从中明白自然
界的植物不计其数,传播种子的方法难以一一例举,所以作者用“很多很多”来
概括,并且懂得平时只要注意多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三、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从而对课文知识进行
拓展,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的选做题,试着仿照课
文第二、三、四节的形式写一小节,介绍其他种子的传播方法,实现读写的有效
结合和语言的迁移运用。
2.可以阅读关于种子的书籍。比如,《一粒种子的旅行》,作者是德国的安
妮·默勒,书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多种植物的种种
“旅行”手段。
教学设计举例
重点词语的教学片段
【纷纷】
师:孩子们是怎样离开妈妈的呢?
生: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师:孩子们是靠什么出发的?
生:孩子们是靠风出发的。
师:乘着风怎样出发?
生:乘着风纷纷出发。
师:怎样才叫“纷纷”呢?
生:一会儿飞走几个孩子,一会儿又飞走几个孩子。
生:“纷纷”不是一阵风吹来,孩子们一下子都乘着风离
开妈妈走了,而是先离开几个,然后再离开几个,最后都乘着
风走了。
口语交际
有趣的动物
教材解析
这是本册安排的第一次口语交际,话题聚焦“有趣的动物”,要求学生向别
人介绍有趣的动物,说清楚动物有趣的地方,让别人听明白。
教材首先列举了鹦鹉、萤火虫、松鼠等动物的有趣的特点,并辅以一组很有
特点的动物图片,比如,虽没有脚但爬行速度很快的蛇,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身
体颜色的变色龙,只能站着睡觉的高个子长颈鹿,走路会分泌黏液的小蜗牛……
这组动物围坐一起,可爱有趣,引发学生对动物趣闻的好奇和思考。引导语和小
贴士从两个方面作出提示和要求,一是把话说清楚——“先想好要讲的内容,再
说给同学听”“吐字要清楚”,这是“说清楚”的基本要求;二是听明白——“听的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通过向同学提问和
交流,听明白对方想表达的意思。这是在一年级培养学生“大胆说…‘认真听”,
说话要有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基础上的发展,表明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活动侧
重训练学生如何“说清楚”,如何“听明白”,并迁移运用于日常交际。
“说清楚”,首先解决“说什么”的问题,需要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
选择它新奇有趣之处,如外形、生活习性、独特的功能等,这需要在交际前搜集
资料或进行观察;其次要解决“怎么说”的问题:说的是哪种动物?它最有趣的
特点(表现)是什么?想清楚了再说。“听明白”,要求既能认真听,还能做到礼貌,
有问题不随意插话,待对方表达完后,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交流自己知
道的信息。以上要求需在本次交际活动落实训练,并指导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初
步养成“想好了再说、有礼貌地提问”等良好的交际习惯。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有趣之处。
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教学重点 能清楚介绍一种动物有趣的地方;吐字清楚;有不明白的地方,有
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教学建议
一、范例引导,明确交际要求
1.范例引导,提供动物“有趣”的角度。
“有趣的动物”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了兴趣自然容易产生较强的交流愿
望。教师可以在交际活动前,引导学生先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及要求,借助
引导语和插图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动物“有趣”的角度可以是:特殊的外形、特
殊的习性、独特的功能等。然后组织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想法,使每位学生明确
自己要说的有趣的地方。
2.打开思路,准备动物的“有趣”素材。
课前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如观察家里饲养的小动物或走进动物园)和
搜集资料(如阅读有关动物的书籍、观看动物节目、上网查阅动物资料)等方式,
去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物,明确自己要说的内容。
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几天内,紧紧围绕自己确定的内容,了解相关信息。需
要提醒学生的是,前期的准备不要用大量的文字信息。学生只要通过观察、询问
等实践活动了解到动物的信息,有条件的收集到一些动物图片以备交流即可。选
准的有趣的地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要引导学生想一想,准备的内容怎
么讲能够表达得更清楚。
二、示范介绍,礼貌提问或补充1.学生介绍“有趣的动物”,引导学习“讲清楚”。
教师先了解学生准备的“有趣的动物”的素材,选择典型例子让学生介绍。
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动物的有趣,如“外形、习性、功能”,也可以请讲同一类
或同一个动物的学生一起介绍。引导学生关注“如何把有趣的地方说清楚…‘吐
字是否清楚”等方面的要求。
2.教师介绍“有趣的动物”,引导学习“提问或补充”。
可以由教师讲自己喜欢的动物,其问有意出现一两处没有说明白的地方,请
学生听后就不明白的地方提问或补充,在这一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良好
的交际习惯,学习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在师生、生生交流中,引导学生初步做到:微笑注视,态度好。请字在前,
谢在后。不明白,问清楚。肯定他人,再补充。
三、人人参与,自主评价
1.小组合作介绍。
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有当众表达的机会,可以先在 4 人小组里
进行交际练习,利用口语交际评价单(如下表),从表达与倾听两个方面作出小组
评价。鼓励学生在讲的时候做到吐字清楚,不哕唆,音量适中,不扰人;听懂同
学的提问并认真回答;同学表达时要认真倾听,了解内容,有不明白的地方,有
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2.小组推荐介绍。
每组推荐 l 人,在全班介绍有趣的动物,同学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有礼貌地
提问,介绍者或所在的小组同学都可以回答。
在交流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防止过度指导、千篇一律。
3.课后延伸:可以把课上的交流制作成有趣的介绍卡,每位同学完成一页,
汇总后做成我们班的小读本《有趣的动物》。
师:今天,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年一度“有趣的动物”大聚会,可是有一位朋
友临时有事不能赶来,它寄来了一段录音,想不想听? 9
(播放录音:大家好!我的体型很小,身体软软的,背着重重的壳,像圆圆的
“房子”。我喜欢在雨后爬来爬去,不过爬的很慢。遇到危险就缩进壳内,对方
就拿我没办法了。你们猜猜我是谁?)
师:你们猜这是哪种小动物?
生:蜗牛。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我听到它说自己身体软软的,背着重重的壳。生:它说自己爬得很慢。
生:它介绍了自己的特点,遇到危险就躲进壳内。
师:对了,你们听得很认真,一下子抓住了它的特点,不过,蜗牛还有更有
趣的地方呢,大家一起读一读。
(出示材料: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亮晶晶的路线,那是它分泌的黏液。
这些黏液可以降低摩擦,帮助蜗牛向前爬行。)
生:小蜗牛太聪明了,爬行时分泌黏液,就能降低身体与地面的摩擦。
师:是啊,介绍时如果抓住蜗牛一些有趣的特点,大家就能更印象深刻,记住
它了。现在大家想一想,如果请你介绍小蜗牛,你打算介绍它的哪些特点,先说
什么,再说什么,自己练一练,一会儿请一只可爱的小蜗牛来做介绍。
(学生先练习,再指名介绍。)
生:我是小蜗牛,我的体型很小,身体软软的,背上背着一座圆圆的房子,我
喜欢在下雨后出来活动,不过爬得速度很慢。我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亮晶晶的
路线,那是我分泌的黏液。这些黏液能帮助我减少与地面的摩擦,更容易向前爬
行。
此教学片段设计了“听录音——看资料——学介绍”三个层次,通过倾听、
表达、适当阅读动物资料的综合练习,逐步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
奇特的功能等角度介绍有趣的地方。乏性,还介绍了什么?
师:同学们说一说小蜗牛除了介绍自己的外形、生活
生:还讲了小蜗牛爬行时能分泌黏液,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亮晶晶的路线。
师:那么再评一评他讲得怎么样?
生:他讲得很清楚,不哕唆。
生:他讲的时候音量比较适中,眼睛看着大家。
师:你的意思是讲的时候很自然大方。对,我们在向别人介绍的时候,应该做
到口齿清楚,音量适中;态度大方、自然。
(王听雨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西脑包第一小学)
“有趣的动物” 口语交际评价单
我能说清楚
共( )☆
有趣在哪说清楚
☆☆☆
吐字清楚,音量适中
☆☆☆
我会提问
共( )☆
微笑注视,态度好。请字在前,谢在后。
不明白,问清楚。肯定他人,再补充。
☆☆☆来给☆涂色:能做到 3☆;有时能做到,偶尔做不到 2☆;做不到,还需再努力呢
l☆:
语文园地一
教材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 5 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安排的是一组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旨在拓宽学生在生活
中识字的途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学词。
“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
恰当。二是联系生活,学习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
在……”写句子,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词语与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联系,在迁
移运用中发展表达能力。
“书写提示”揭示了左右结构的字的宽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左窄右宽”
“左宽右窄”的字,练习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日积月累”安排了古诗《梅花》,诗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背诵积累。
“我爱阅读”安排了童话故事《企鹅寄冰》,讲南极企鹅给住在非洲的狮子
大王寄冰的趣事,介绍了非洲炎热、南极寒冷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
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正确认读 8 个词语。
2.认识 11 个生字。
1.请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把词语读正确。
2.引导学生发现这 8 个词语都是到户外观察大自然时,可能需要的用品。第一
行4个词语是为户外活动准备的着装,第二行4 个词语是为户外观察准备的用具。
3.多种形式识字、读词语。
4.联系生活提问:去户外观察大自然,你会准备什么?为什么准备这些?在说的
过程中,巩固识字,了解用途。
字词句运用
1.通过演一演的了式,理解动词的意寻,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
第一题:
1.读 3 组词语,做到读准字音。
2.演一演。先同桌演一演,再指名演一演。
3.说一说每组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4.可以适当拓展。比如,请按照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说出你的想法。
冲过来跑过来奔过来走过来
滴下来打下来落下来飘下来
比如,看老师做动作,选合适的词语,说出你的想法。
(摘)苹果 (拿)苹果 (举)苹果 (捧)苹果
(掰)玉米 (扛)玉米 (抬)玉米 (抱)玉米
2.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
说句子。
第二题:
1.正确读句子。
2.结合加点词语说说句子的意思。
3.用上加点的词语,说说你的日常生活。(如果学生说句子比较困难,教师
可以先利用一些图片,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和表达。)
例如:
★放学了,有时候爸爸接我,有时候妈妈接我。
★写完作业以后,我有时候画画,有时候看书。
★天上的月亮有时候圆圆的,有时候弯弯的。
★我在学校上学,妈妈在银行上班,爸爸在公司上班,爷爷、奶奶在家里。
★小鸟在鸟巢里睡觉,在枝头唱歌,在空中飞翔,在草地上找虫子吃。
★我在教室里写字,在图书馆里看书,在操场上踢足球,在游泳池里游泳。
书写提示
1.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字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字左边宽,右边窄。
2.写好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3.养成写前先观察、保持正确坐姿和执笔姿势的习惯。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发现它们都是左右结构。
2.读一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说说明白了什么。
强调要点: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写的时候要注意:有的字
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字左边宽,右边窄。
3.提示学生“都”左右等长,要上下错位写。
4.练习书写。要求先看后写再对照。
日积月累
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与背诵。比如,借助拼音正确朗读;看图听读,教师描述
画面学生读与背;教师示范读,配乐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2.充分利用插图,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
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有梅花淡淡的香气飘来。
我爱阅读
1.阅读《企鹅寄冰》
2.感受阅读的乐读的乐趣。
这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课文借南极企鹅给住在非洲的狮子大王寄冰的趣
事,介绍了非洲炎热、南极寒冷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
学常识。课文结尾企鹅收到狮子退回的冰满腹疑惑的神情,为整个故事再添悬念,
在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请学生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课文,读完后,如果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
来和大家交流。比如,“南极在哪儿?非洲在哪儿”“狮子为什么让企鹅给它寄冰?”
“冰寄到狮子那里变成了水,为什么退回来又变成了冰?”让学生自由讨论,在
和同学的交流中明白非洲、南极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
学常识。
快乐读书吧
教材解析
在一年级“读书真快乐”及“诵读儿歌和童谣”的基础上,本次快乐阅读吧
推荐的是“读读童话故事”,由内容简介和提示语两部分组成。
内容简介对《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简介中设置了很
多悬念。比如,“没头脑”“不高兴”是怎么突然变成大人的?他们都闹了哪些笑
话?他们为什么会下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些悬念能激发学生去阅读《没头脑和
不高兴》的故事。
提示语点明了本次快乐阅读吧的教学要点,一是要认识书的封面,知道书名
和作者。认识书的基本信息,可以引导学生拿到书时观察封面,说说自己会关注
封面的哪些内容。二是让学生交流保护图书的方法,认识到爱护图书的重要性,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产生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兴趣,能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2.认识书的封面,了解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3.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点 有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兴趣,能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认识书的封面,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阅读一本较长的故事书,学生不能一次
读完。要完成这本书的阅读,教师要重点抓好几个环节:
一、故事导读
1.提供保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读到这本书。
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首先要给孩子提供物质保障。可以一人读一本,
也可以两人读一本,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图书馆借书,在班内以小组为单位轮流阅
读,保证每人有书读,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阅读的快乐。
2.激发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在开始读书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认识书的基本信息。比如,观察封面,看
看书名和作者。
教师可通过导读,制造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可以利用声音节奏
的变化,绘声绘色地读故事中的几个片段。比如,读读开头部分或者“‘没头脑’
设计三百层无电梯少年宫…‘打不死的老虎”等精彩片段,借助故事中的神奇想
象,引起悬念,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也可以利用投影仪等设备呈现童话故
事的文字,使学生不仅可以听故事,还能自己读故事。学生能依靠听读,掌握字
音,克服自主阅读的畏难情绪,从而喜欢自主阅读。
3.制定阅读计划。
《没头脑和不高兴》篇幅较长,学生无法一次读完。师生可以共同制定阅读
计划,保证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阅读计划包括传阅规则、阅读地
点、阅读时间、交流伙伴、交流时问等内容,例如,做到每天至少读书半小时。
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一个故事读三天左右时间。阅读计划还可以由几个学生协
同完成,形成阅读小组,营造边读边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4.建议设计“读书记录卡”。
阅读过程中,为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根据阅读计划,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制
作简单的读书记录卡。记录卡主要包括书名、作者、自己的疑问、印象深的内容、
喜欢的语句,甚至也可以发挥想象画出书中的某些情节,等等。具体记录的内容
由学生自己定,老师不要硬性规定,总之,让学生记录下自己阅读这本书的过程,
留下阅读时的“痕迹”。
读书记录卡
书名 《 没 头 脑 和
不高兴》
作者 任溶溶 阅读时间 9.10—9.12( )月( )日,我读了《没头脑和不高兴》( )页到( )页,觉得( )
特别有趣。阅读中,( )我不是很明白,想和大家讨论。
二、分享交流
随着阅读的推进,教师可以组织读书交流会,将一段时间以来阅读的收获、感
受、遇到的问题等等进行交流。
1.小组讨论。
根据每个学生的读书记录卡,可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读这个童话故事的过
程,比如,和同学一起读一本书的体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这本书的过程。然后
再引导学生看自己所有的记录卡,谈谈印象最深刻的内容,阅读时的疑问,遇到
的阅读困难及克服的方法等。通过讨论,使学生习得一些读书的方法,提高读书
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2.全班交流。
为了带领学生领略童话故事的魅力,感受阅读的快乐,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问
题,激发学生讨论故事的兴趣。例如:
(1)到“没头脑”设计的没有电梯的一座三百层楼的少年宫去看戏,除了
要背上干粮、被褥,上下一次要一个月,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2)“没头脑”“不高兴”真的长大了,又来到自己设计的那座三百层的少年
宫,他们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3)你觉得“不高兴”“没头脑”哪些经历和你很像?
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充分想象和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帮助学生感受童
话故事的乐趣,享受阅读的快乐。
3.渗透爱护书本的教育。
在分享交流中,教师要渗透爱护图书、保护图书的意识和习惯。可先由教师示
范有序翻阅、平整合书、摆放图书等,再组织学生讨论家中图书一般摆放在哪些
地方,例如,卧室的床边、写字台、抽屉、书柜,明确图书应放在拿取方便、固
定的位置。
完成每一次阅读,可以借助书签标明对应的页码,便于下次翻阅,也保证图
书的洁净,还可组织学生讨论其它不把图书弄脏的方法,如,看完书及时放回书
架,给书包上书皮纸,洗干净手再读书。
三、总结回顾
当全班同学完成了《没头脑和不高兴》的阅读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次的课
外阅读活动进行总结回顾。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阅读记录单,围绕书名、作者、主
要人物、精彩片断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书中最有趣的部分、最想告诉别
人的书中故事、最想演的某个角色等,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对如何读童话故事有一个初步感受。更重要的是,在交流记录单的过程中,学生一直在
回味有趣的阅读体验,在潜移默化中会进一步喜欢上阅读。
阅读记录单示例:
1.我读的这本书的书名是_______,作者是_______。
2.我分_______次把书读完。
3.我觉得这本书( )。
(1)很有趣(2)有点长(3)挺简单(4)读了还想读(5)一般
4.我最喜欢读的是( )部分。
(1)没头脑串门(2)不高兴踩水塘子(3)遇到仙人(4)登三百层少年宫
(5)打不死的老虎(6)其他_______
5.我想讲讲( )的故事。
(1)没头脑串门(2)不高兴踩水塘子(3)遇到仙人(4)登三百层少年宫
(5)打不死的老虎(6)其他_______
6.我最想演( )。
(1)不高兴(2)没头脑(3)仙人(4)少年宫的小朋友(5)其他_______
7.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_______。
四、拓展阅读
教师还可以推荐其它儿童故事,比如,《一个天才杂技演员》《奶奶的怪耳朵》
《土土的故事》《大大大和小小小历险记》《爸爸的老师》《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
人》,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第二单元 识 字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以 4 个识字主题“场景”“树木”“动物”“农事”串联起
了本单元 55 个会认字、2 个多音字、40 个会写字,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
中识字学词。这些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大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呈现,
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本单元课文内容都是大自然中的场景、事物。《场景歌》把意义相连、语义
相关的数量词分类集中在 4 个不同场景中,勾勒出一幅幅清新生动的风景画,画
面中出现的事物,是不同地域学生出游时可以看到的场景;《树之歌》介绍了祖
国大江南北常见的树木,通过对不同树木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
而且这些“披绿装”“守北疆”的树木,常常让人联想到守卫边疆的战士;《拍手歌》是根据传统歌谣改编的一首富有时代气息的儿歌,通过喜闻乐见的拍手游戏,
渗透爱护、一保护动物的意识;《田家四季歌》选自民国时期的国语教材,诗歌
展现了乡村美丽的四季景色,介绍了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歌颂了勤劳朴素的生
活。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亲近自然,初步感受大自然的丰富美妙,激发
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在教学时,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要求和课文单元有所不同,
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
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要
把识字、写字与朗读指导有机结合,对课文内容不必作深入的理解与分析。
语文园地二重点安排学习“部首查字法”,这是学生独立识字经常使用的方
法。教材介绍了部首查字法的步骤要领,对其中较难的两个步骤——确定字的部
首并查出部首在检字表的页码,数清除去部首外的剩余笔画——还进行了专门练
习。编排“用部首查字法,查查儿歌中不认识的字”这一习题,是希望查字典的
练习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真正落实到用字典查字的实践之中。确定部首和剩余
部件笔画是查字典的难点,除了教材中安排的 7 个生字外,还要在课文学习中加
强练习,引导学生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提高主动识字的意识和能力。
1 场景歌
教材解析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场景图中,以歌
谣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欣赏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同
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
全文分 4 个小节,每一小节由 4 个描绘的景物组成一幅场景图。
第一小节是一幅大海沙滩风景图:蔚蓝的大海上,翱翔着白色的海鸥,远处
有庞大的军舰,近处有小巧的帆船,海浪拍打着沙滩。
第二小节是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有稻田,有鱼塘,有一排排的垂柳以及美
丽的花园。
第三小节是一幅公园景色图:小桥流水,茂林修竹,鸟鸣山幽。
第四小节是少先队员活动的场面:“红领巾”指少先队员。一群少先队员举
着队旗,吹着铜号,开展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清脆的欢笑声撒了一路。
本文节奏感强,朗朗上口,适合打节奏诵读。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 l2 个生字,会写“园、孔”等 l0 个字,会写“花园、
石桥”等 6 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3.选择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儿歌,了解数量词,并运用数量词表达不同的事物。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学生识记的 12 个生字,“艘”和“翠”是平舌音,可以引导学生进
行平翘舌音的辨析,如“艘——收”;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丛翠竹”,平翘舌音
夹杂,要反复诵读正音;“孔”是第三声,教学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词语正音,
如“孔雀”。
本课有 10 个生字都出现在表示景物名称的新词中,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的方
式呈现。出现一个场景图,找出场景图中的景物,并给出相应的词语,把相关词
语和具体景物一一对应起来。
字形方面,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在识记生字时,要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
点,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经验,采用多种方式,灵活识记。比如,“艘”和“舰”,
偏旁相同,教学时可以图文对照,引出舟字旁表义,知道带舟字旁的字都和船有
关,初步建立起形声字形旁表义的认识。“孔”这个量词生活中不常使用,相对
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以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发现石桥桥洞的样子——圆圆的,像
一个大洞,可以说“—孔石桥”,使学生明白“孔”的意思。“帆、园、铜”是声
旁表音十分明显的形声字,适合用形声字的规律识
字,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式帮助学生识记。“稻”是一种农作物,通过图文
对照,让学生明白禾木旁的表义功能。
12 个生字中,“翠”字字形识记相对较难,不能直观地从字形上联想到字音
和字义。教学时,可以从图画人手,通过图画形象感知“翠竹”的绿,明白“翠”
表示绿色。通过组词,引出“翠鸟”,看图说说“翠鸟”羽毛的颜色,从而明白
“翠”字上边“羽”字头的表义功能。
除了图文结合、形声字规律识字,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本课生
字。可以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军、群、滩”,也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让
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如“号”,可以引导学生回忆《青蛙写诗》中的标
点符号名称“逗号、句号、省略号”来帮助学生识记。
2.写字。
本课要写的 10 个生字,从结构上来分,“桥、孔、群、队、旗、铜、领”是
左右结构,“园”是全包围结构,“号”是上下结构,“巾”是独体字。教学时,
可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左右结构的生字,发现左右两部分的占格大小以及笔画的穿插。
本课 l0 个字书写要点:
园 7 画 全包围结构
国字框上下同宽,左右两竖直挺平行, “元”字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侧,
竖弯钩的竖在竖中线右侧。 !
孔 4 画 左右结构。
左右宽窄相当,右边竖弯钩起笔比左边略高。 “子”字的第三
笔写成提。
桥 10 画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木”捺写成点, “乔’’三个撇写法各不相同: 起笔撇要
平,第三笔撇往左靠,与木字旁穿插.第五笔撇写作竖撇。
群 13 画 左右结构。
左右宽窄相当,两部分横画要等距,左边横画紧凑,右边横画长短不一,中
横最短在横中线上侧,下横最长起笔在竖中线上。
队 4 画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起笔横撇弯钩短小紧凑,弯钩压在横中线上;右边长撇往左下方
舒展,与偏旁穿插。
旗 14 画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顶部左低右高,右边部分上下紧凑。
铜 11 画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毒”第二笔是横, “同”字首笔竖在竖中线上。
号 5 画 上下结构。
上小下大,上紧下松, “口”略小,长横在横中线稍上,竖折折钩的竖
短而微斜,第一个折与“口”同宽,钩在竖中线顿笔出钩。
领 11 画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领”的左部第二笔是点,“页”横划起笔在竖中线上,竖靠竖
中线,长撇伸向“令”下方。
巾 3 画 独体字。
居中,第一笔竖稍短,第三笔竖压在竖中线上,稍长。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全文描绘了 4 个场景图,以儿歌的形式分 4 小节呈现,语言整齐,节奏明快。
朗读时,特别注意“一”的不同变调。每一小节有 4 个短语,短语与短语之间注
意要停顿,同时略有节奏的快慢变化,以及语调的高低变化。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感受场景画面美的同时,体会
不同事物需用不同数量词表达,具体操作如下:
初读时,可采用教师范读,通过教师的范读,对儿歌中每个“一”的变调作
出正确引领。
在巩固词语的过程中,可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
性,最终达到熟读成诵。图文对照读,分小节读,小组赛读,师生接读,帮助学
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在一次次反复朗读中积累数量词。
2.理解运用。
本课的学习重难点在于学习并积累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整首儿歌,
由 l6 个短语组成 4 幅场景图。在画面的帮助下,大部分可以一一对照,不难理
解。教学时,通过图文结合,反复朗读,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其中“一方鱼塘”
“一行垂柳”“一孔石桥”和“一队‘红领巾’”这几个短语超越了学生已有的生
活积累,教学时需要引导。
“一方鱼塘”中“一方”作为数量词,一般用来形容方形的物品,如“一方
砚台、一方手帕”;“一方’’也专指用地、土地,如人们生活中常用语“一方水
土”。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来理解“方”这个量词。
“一行垂柳”中的“垂柳”,生活中多叫“柳树”。教学时,通过观察画面中
的柳树,发现柳枝都是笔直地从树枝上倒挂下来,这时可以引出古诗“碧玉妆成
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读读悟悟,感知“一行垂柳”的绿色和多姿。
“一孔石桥”中的“石桥”学生熟悉,但可能学生多用“一座石桥”。借助
图画,石桥弯弯的,桥洞圆圆的,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就像一个
大洞,所以可以说成“一孔石桥”。
“一队‘红领巾’”中的“红领巾”指代的是少先队员。教学时,无需和学
生说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关注量词“队”的意思与“一面队旗”的“队”有什么
不同,“红领巾”指的是谁。
本课除了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的数量词外,同时也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
数量词,比如,学了“一艘军舰”后,再让学生说说“一艘( )”。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可以分三步训练:第一步补充数量词朗读,
如,一( )海鸥,一( )沙滩;第二步借助多媒体跟着画面朗读,如点击画
面出现海鸥,就读“一只海鸥”,画面出现沙滩就读“一片沙滩”;第三步看着场
景图背诵。
第二题“说一说,看谁说得多”,除了儿歌中出现的数量词,重点引导学生
运用自己的积累,学习用不同的数量词表达同一个事物,如“一座大山、一排绿树、一片草地、一位老师、几竿翠竹、一座石桥、一列队伍、一群学生、一条小
溪”。
第三题旨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习正确运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这一题
可以安排在 4 个场景图学完后,出示第五个场景图(或校园的一角,或教室的一
角,或同学们大课问活动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运用“数量词+事物名称”的
形式说说画面。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自选图画或照片练说,再和同学交流。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滩、艘”等 10 个生字,会写“群、队”等 5 个左右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在情境中学习儿歌,积累数量词。
3.反复朗读,感受场景图展示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就让我们高举队旗,吹响铜号,高高兴
兴地出发吧!(课件播放少先队员举旗、吹号去旅游的活动场面。)
1.交流场景,出示词语。
一面队旗 一把铜号
一队“红领巾” 一片欢笑
2.理解词语,识记生字。
(1)队:辨析比较“队”和“对”。
对 队
( )号入座 ( )员 ( )不起 排( )
2 树之歌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
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 11 种树木,表现了大自
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
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
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
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
树。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除第一行外,每行由 7 个字组成,是一首多
句式的儿歌,押“anɡ”韵。这首儿歌常识性较强,却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
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陛,贴近儿童生活。如“梧桐树叶像手掌”
“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树木特征与儿童生活相联
系,写得通俗易懂。“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一句对仗工整,“喜暖”
和“耐寒”,“南方”和“北疆”,通过两组词语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木棉和桦树
的习性。
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桦、木棉、梧
桐、榕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
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其中第一幅图是白桦树,桦树还有红桦、
黑桦等其他品种。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 15 个生字,会写“杨、壮”等 l0 个字,会写“杨树、
树叶”等 8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 11 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 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 8 6-A 字,初
步了解树木特点一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二课共 15 个生字,其中 8 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可将识字教学与认识
树木相结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
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
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字音上
要特别注意“柏”和“白”、“桦”和“华”读音的异同,“枫、松”后鼻音,“松、
杉”平翘舌音的区别。
字形上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表示
与树木有关的木字旁,右边是表示读音的字,可引导学生关注偏旁,运用熟字加
偏旁的方法识记。教学这 8 个生字时,建议在整体朗读儿歌、认识树木的基础上,
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的正确联系。
除了表示树木名称的 8 个生字外,还有 7 个生字,后鼻音“掌、装、疆”,前
鼻音
“银”,翘舌音“守、掌、装”,可通过组词辨析、形声字归类、唤醒生活经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比如,“手掌、脚掌、巴掌、鼓掌”“壮一装”“新疆、
边疆、疆土”“银行、银色”“银一根一眼”。要特别注意“耐”的读音。这些生
字基本是儿歌中的韵脚,可结合儿歌朗读进行正音。
识记生字字形,理解字义,可采用多种方法。如教学“疆””字可运用字理识
字的方法,“疆”字的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
量土地,右边
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疆域界限。“耐”和“守”可借助语境识字,结合“桦
树耐寒守北疆”来猜测“耐”的大概意思,通过组词“忍耐、耐心、耐力”巩固
识字。“掌”字可运用生活实际识字,如通过指指“手掌”,摸摸“掌心”这些动
作进行识记,“银”和“装”可以列举相关联的词语“银行、服装”等进行识记。
,指事字,从土,从弓,从曼(jiānɡ,田界)。从“弓”,表示以弓记步,
即以弓来丈量土地,“疆”本义为田界。
2.写字。
本课要写的 10 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 8 个,重点指
导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其中“杨、桐、松、枫、
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近,右边略微长一点儿。大部分
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华”字重点是右部的笔顺,先撇后竖弯钩;
“壮”字重点是右边“士”不要写成“土”。
本课 l0 个字书写要点:7 画,左右结构。
杨 7 画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部首笔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左折点在田字格中心,
两撇撇尖穿插到木字旁的点下方,第二撇略长。
壮 6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长右短; “士”两横上长下短,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桐 10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同”横平竖直框正。
枫 8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风”上窄下宽,竖撇在竖中线左侧。
松 8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公”第一笔撇从竖中线上起笔撇至“木”侧,捺
尖落在横中线上。
柏 9 画,左右结构。
左右宽窄相当,左长右短,右边“白”要写得略瘦。
棉 12 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等高;“帛”上小下大,“巾”首笔竖落在竖中线上。
杉 7 画,左右结构。
左右宽窄相当,顶部“木”高,底部“乡”低;三撇等距,起笔撇上下对齐,
第三撇最长,撇尖过竖中线,穿插到“木”下。
化 4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等高;竖弯钩起笔于竖中线,与撇相交于田字格中心。
桂 10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分写横中线
上下,第二横落在横中线上。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正确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儿歌每一行结构相似,都是树木名称加上
树木特点,“像手掌、叶儿红、披绿装、守北疆、满院香”等词语要适当重读,
突出树木特点的同时,感受儿歌的节奏韵律。整首儿歌朗读基调轻快活泼,可采
用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奏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
儿歌韵味。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再借助填空、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记忆、
背诵,如“杨树____,榕树_____,梧桐落叶_____”,并在熟背儿歌的过程中了
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及习性。
2.理解运用。
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儿歌描述了 11 种树木的形状、颜色和习性特点,
可以让学生通过圈一圈树木名称和画一画表现树木特点的词语人手,初步培养学
生阅读时提取信息的能力。
品味语言,培养语用能力。儿歌语言生动有趣,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把树木特点写得生动形象。教学“梧桐树叶像手掌”时,教师可准备多片树叶实
物让学生辨认,引发思考,从而品味儿歌中比喻句的表达效果,还可通过观察枫
树树叶、银杏树叶,引导学生创编儿歌,如“银杏树叶像扇子”,培养学生的语
用能力。教学“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
教学手段,体验“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气候特点,感受“喜暖”和“耐寒”
的习性特点,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对对子,如“喜暖”对“耐寒”,“在南方”对“守
北疆”,让学生感受句子的工整对仗。
联系生活,了解树木特点。对于儿歌中“披绿装”“活化石”“满院香”等词
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松树、柏树、银杏、桂花树等常见树木,交流生活中对这
些树的印象,聊聊松树、柏树的四季常青,银杏树的白果,桂花的香味等。教师
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植物中的“活化石”。3.课后练习。
第一题详见“朗读指导”。
第二题是对本课生字的巩固复现。第一行词语是树木名称,为本课生字提供了
新的语境,可以结合识字教学展开,也可以拓展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树木,积
累带有木字旁的字,第二行词语是与树有关的花叶果实,如松树、银杏的果实“松
子、白果”,可结合课文理解展开,加深对树木特点的了解。
第三题是关于树木的谚语,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先秦管仲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
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树”是培养的意思。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大意是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
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大意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根。
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帮助学生了解大致意思,建议让
学生将三句话背诵下来。
三、实践活动
在语文老师带领下,结合校园绿化,开展“我为树木挂名牌”的活动,发动学
生认识树木,制作名牌,认养树木。
教学资源
树之歌
榆树高,槐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
桂树花开十里香,
桑树结果紫又甜。
松树四季披绿装,
棕树喜暖在南方,
橡树耐寒守边疆: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不册》语文园地五“日
积月累”
教学设计举例
《树之歌》教学片段
1.圈画关键信息。
教师:这首儿歌介绍了哪些树木呢?用笔把它们的名字圈一圈,再借助拼音读一读。(生圈画树名,并读树名。)
学生:我找到了 11 种树木,有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
木棉、白桦、银杏、水杉、金桂。
教师:真了不起,这么多树名都读准了。去掉拼音还认识吗?(开小火车读。)
根据学情范读正音,重点是“梧桐”连读第二声,“枫、松”后鼻音。
3 拍手歌
教材解析
本文以儿童熟悉的拍手游戏为活动形式,串起了 8 种动物的生活场景。儿歌
共 l0 个小节,开头与结尾 3 个小节相互呼应,中间的 6 个小节分别介绍了羽毛
艳丽的孔雀和锦鸡,展翅翱翔的雄鹰,成群的大雁,丛林中的猛虎,啼叫的黄鹂
和百灵鸟,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儿歌主要运用拟人手法,使动物形象更加亲切
可爱,富有童趣。如,“孔雀锦鸡是“伙伴”,因为孑孔雀和锦鸡都属于雉科,雄
鸟的羽毛都非常漂亮,所以课文中说它们是好朋友。 “天空雁群会写字”,意思
是大雁群飞好像小朋友在写字,一会儿写“一”字,一会儿写 “人”字;“黄鹂
百灵唱不休”,黄鹂和百灵的呜叫悦耳动听,不停歌唱,它们就像森林里的歌唱
家。与之相对应的是文中的插图,呈现了动物之间、人与动物间和谐共处的场景。
教学时可以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理解课文内容。
儿歌共 10 小节,句式整齐,从“你拍一,我拍一”到“你拍十,我拍十”,
一节一韵,语句简短,节奏轻陕,充满了儿童隋趣,适合学生拍手朗读。让学生
在轻松愉快的拍手游戏中,懂得“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
教学前可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
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等 l3 个生字,会写“歌、丛”等 l0 个生字,了解“隹、
鸟”偏旁表义的特点,会写“丛林、深处”等 5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3.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诵、背诵儿歌,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用部件归类
法识字。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的 13 个生字,读音有一定难度。如“锦、雁、深”是前
鼻音,“雄、鹰、丛、猛、灵”是后鼻音。可以借助汉字构字规律来读准字音,如“锦”的金字旁,“丛”上部的“从”;还可回顾学生已经学过的字进行读音对
比,如“锦鸡——风景”“深浅——上升——生灵”“雄鹰——声音”“猛——门”,
以帮助学生区分前后鼻音。
本课多数生字与动物的名称有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记。如儿歌中 5
个生字与鸟类有关,可以根据这些汉字的特点归类识字。利用课后第二题,让学
生读读这些动物名称,看看这些动物图片,再找找两组动物名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雀、雁、鹰”3 个生字教学时可引入“隹”的甲骨文,让学生了解“隹”的原
义,知道带有“隹”部的字女名数与鸟类有关。
隹,象形字,甲骨文字形 ,像乌形。《说文解字》:“隹,鸟之短尾之总
名也。”很多与乌有关的常用字都包含“隹”,如雀、雁、鹰、雄、雕等。但“隹”
也有作声旁
的时候,如堆、推、谁等,则与鸟无关。
本课生字中的“锦”字,字形容易与“棉”字相混淆。教学中,可以与理解
课文内容“孔雀锦鸡是伙伴”相结合,出示孔雀和锦鸡的图片,从锦鸡羽毛的颜
色、花纹与“锦”字本义对接,或者出示锦缎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看一看、摸
一摸“锦”,再通过组词拓展,“锦缎、锦旗、锦上添花”等,形义结合,复现巩
固“锦”的字音与字形。
锦,形声字,从帛,金声。本义是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如“锦缎”,后
引申为色彩艳丽,如儿歌中的“锦鸡”。
除了图文结合、归类识字外,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本课生字。
比如,可以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界、灵”,适当运用字理识记“休、丛”,形
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猛、翔”。
2.写字。
本课要写的 10 个生字,“歌、深、猫、朋”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右两部分
高低宽窄:“丛、六、熊’’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处”和“友”
是半包围结构,横撇与捺的位置是两字书写的难点,书写时要注意各笔画在田字
格中的占位,写得端正,不要倾斜。
本课 l0 个字书写要点:
歌 14 画,左右结构。
左右宽窄相当,顶部“哥”低,底部“欠”钩,窄、扁,下面的“可”宽、
大,两个长“欠”首撇略高,“人”字的撇起笔横中线,伸向“哥”。
丛 5 画,上下结构。
上大下小,左“人”小,右右“人”第一笔撇伸向左下;“一”居下居中,
收笔于捺脚内侧。深 11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底部左高右低;右边上部宽扁,下部宽大,横笔
在横中线上,竖笔紧贴竖中线右侧。
处 5 画,半包围结构。
第二笔横撇的折点抵竖中线,捺从横中线起笔,笔程长,捺脚低; “卜”
竖起笔略高,在竖中线右方,点收笔于横中线。
六 4 画,上下结构。
首笔点在竖中线上,长横起笔在横中线上,左低右略高,撇、点分列竖中线
两侧。
熊 14 画,上下结构。
上大下小, “能”左右齐平,上“匕”在右上格,下“匕”略大,起笔在
横中线上侧;四点底上合下开,左点偏左,第二、三点分写在竖中线左右,末点
偏右。
猫 11 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底部“苗”略高;左边反犬旁末笔撇从横中线上
侧起笔;右边“苗”第四笔竖和横折的横分别压在竖中线、横中线上。
九 2 画,独体字。
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横折弯钩从左上格的横中线起笔,横左低右高,弯钩至
竖中线右侧后伸展至右下格出钩。
朋 8 画,左右结构。
友 4 画,半包围结构。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是一首拍手儿歌,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并且熟读成诵,是本课朗读指导
的重点。教学时可以分步落实。
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教师可以通过
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儿歌的节奏。接着,再引导学生去发现儿歌的秘密。儿歌
共 10 句,从“你拍一,我拍一”逐渐增加到“你拍十,我拍十”,每句话节奏相
同,如“你拍一/我拍一/动物/世界/很新奇”,且第一、四、七、十句均押
“j”韵,其中第二句“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如果“伙伴”读成
儿化韵,“huǒ bànr”,读起来就更有味道了。当然,押韵的概念不需要教授给学
生,重点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韵味。
在熟练朗读儿歌的基础上,教师可提供其他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同桌或小
组合作仿照课文试着编拍手歌,语句通顺、意思清楚即可,不要求押韵。比如,“你拍一,我拍一,蜜蜂花间采蜂蜜。”“你拍二,我拍二,早有蜻蜓立上头。”
“你拍五,我拍五,企鹅冰上来起舞:”
2.理解运用。
这首儿歌内容通俗易懂,教学时不必逐句讲解,可以让学生就不懂的句子提
出问题,再通过反复朗读、图文结合、联系科普知识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1)孔雀锦鸡是伙伴。
这句话写出了孔雀和锦鸡的相同之处,它们都属鸡形目,雉科,而且都是雉类
中最漂亮的鸟,求偶时都会炫耀自己的羽毛。教学时,不需要告诉学生这些,可
以引导他们看图片或视频认识动物,看实物发现特点,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
自主理解,展开想象说话,如“你觉得孔雀和锦鸡会说些什么呢?”
(2)天空雁群会写字。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雁飞行的特点。教学时,通过“一只雁”
“一群雁”的图片对比,让学生理解“雁群”,再结合学生已有认知,联系一年
级上册《秋天》中的句子“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
排成个‘人’字”,帮助学生理解 “天空雁群会写字”。
(3)黄鹂百灵唱不休。
这句话也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黄鹂、百灵两种鸟的特点。“休”是“停止”
的意思,“唱不休”是黄鹂和百灵鸟叽叽喳喳不停地歌唱,像是森林中的歌唱家。
理解内容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问问学生最喜欢哪个动物朋友
以及喜欢的原因,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与动物朋友的距离,并了解文
中动物的特点。
本首儿歌教学,可结合游戏,寓教于乐。如提供儿歌中的动物图片、名称,
让学生为动物挂名牌,开展趣味识字;可以把儿歌当成课间操,让学生边朗读边
拍手,巩固儿歌朗读。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可以先引导学生发现儿歌句与句之间的排列顺序,从一到十,
除第
一句与第八、九、十句首尾呼应,总领儿歌外,其余每句中都有动物名称,可出
示填空引导填人动物名称来背诵,逐渐背诵整首儿歌,感受人和动物的和谐共处,
懂得要保护动物。
课后第二题安排了 6 个鸟类名称的词语,并配有相应的图。此题的设计意图,
是引导学生主体会带有部件“隹”“鸟”的字一般与鸟类有关。教学时,可以引
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两组生字的共同点,第一组都有隹字旁,第二组都有鸟字旁,
借助偏旁推测字义,提高部件归类识字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探究兴趣。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雀、锦、雄、鹰、雁”5 个生字,会写“歌、丛”等 6 个字,了解
“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
2.能准确、熟练地朗读儿歌,并能在拍手游戏中有节奏地背诵儿歌,体验儿
歌带来的快乐。
3.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产生保护动物的愿望。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4 田家四季歌
教材解析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儿歌,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农民一年的农事活
动,赞美了农家人的辛勤劳动,抒发了他们收获的喜悦。学习本课,既可了解一
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事活动常识,又能感受辛勤劳动带来的愉悦。
课文共 4 小节,抓住农家生活特点,依次写了四季农事。春天草长莺飞,麦
苗嫩、桑叶肥;夏天养蚕插秧,农事繁忙;秋天稻谷成熟,丰收在望;冬天新雪
初霁,赶制年衣。四季时令鲜明,富有浓郁的田家生活气息。
儿歌共 4 小节,每节 3 行,长短句交错,一节一韵,好像一首自然纯朴的民
歌,读来别有一番韵味。儿歌语言文白相间,许多语句都是从古诗文中演化而来
的。如“田家”指农村人家;“花开草长蝴蝶飞”令人想起高鼎《村居》中的“草
长莺飞二月天”;“采了蚕桑又插秧”似从翁卷《乡村四月》演化而来,描绘了夏
季忙碌的农事;“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又似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
名句“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本课 4 幅插图,色彩淡雅,意境优美。第一幅是“流连戏蝶时时舞”,第二
幅是“戴月荷锄归”,第三幅是“鹅湖山下稻粮肥”,第四幅是“瑞雪兆丰年”,
呼应儿歌内容,有助于课文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季、蝴”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场、了”,会写“季、吹”等
10 个字,会写“四季、春季”等 9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了解田家四季农事。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场”大多数情况下读第三声,表示:“处所,能适应某
种需要的较大的地方”,如“操场、球场、广场、菜场、农场”等。本课中的“场”
读第二声,专指“平坦的空地,多半用来脱粒、晒粮食”,如“打场”。教学时,
可结合第二小节的教学,借助插图理解“秋季里,稻上场”,区分第二声和第三
声。
“了”也是多音字,儿歌中出现了它的两个读音,“采了蚕桑又插秧”和“一
年农事了”,要引导学生进行辨义区分,前句表示采桑这个动作已完成,读 le;
后句表示一年农事全部结束,读 liǎo。
建议学生利用构字规律等方法识记字形,并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识记
生活中的常用字。
(1)图文结合识字。“蝴蝶、麦苗、谷粒”可以通过观察图画,把识记字形与
认识事物相结合。
(2)加一加识字。“季、苗、肥、虽、辛、苦”都是合体字,可以用熟字相加
的方法,“蝴、蝶、粒、苦。是形声字,可以用声旁加形旁的方法识记:
(3)联系生活经验识字。儿歌中有不少生字是生活或口语中常出现的字,如“季、
肥、农、辛、苦、虽”,可以引导学生组词,比如,“四季、肥胖、农民、农家”,
也可以导学生运用词语说话,比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农民伯伯辛苦地劳动”
“虽然今天下大雨,但是小朋友们还是按时到校”。
(4)结合课后题识字。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都是关于农事的词汇,
包含了不少生字,教学时可以结合课后题,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农事,并
开展相应的识字教学。比如,“积肥”是指收集和贮存肥料,给农作物增加养分,
“肥”特指“肥料”;“插秧”是指将秧苗栽插于水田中,或指把水稻秧苗从秧田
移植到稻田里,可以看看图片,做做动作。
2。写字。
本课要写的 10 个字,上下结构 3 个,如“季、辛、苦”,多横的字重点指导
学生观察横画的距离和长短;左右结构 4 个,如“吹、肥、忙、归”,重点指导
左窄右宽;“戴”是本课书写难点,重点指导学生用部件组成识记字形。
本课 10 个字书写要点:
季 8 画,上下结构。
“禾”稍窄,“子”稍宽,“禾”居上半格,竖在竖中线上,“子”居下半格,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上,末笔横最长。
吹 7 画,左右结构。
“口”下方。
肥 8 画,左右结构。
“月”窄“巴”宽,顶部“月”高,底部弯钩沿竖中线下笔,右弯钩出。
农 6 画,独体字。
上侧,长撇从竖中线上端起笔,第四短撇在横中线上下,捺从长撇中部起
忙 6 画,左右结构。
宽,顶部(忄)”高,底部“亡”高,横笔从起笔,竖折从田字格中心起笔,
收笔窄于上面线上横笔右端。
归 5 画,左右结构。
辛 7 画,上下结构。
侧起笔,
苦 8 画, 上下结构。
年 6 画,独体字。
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三横等距,上短下长,第二、三横分别居于横中线上
下,竖笔在竖中线上。
戴 17 画,半包围结构。
“土”字长横从左上格延至右上格,左低右高; “戈”斜钩是这个字的主
笔,起笔高,收笔低,撇从横中线上侧起笔,写至“巽”下侧。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正确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首儿歌一共 44,节,每一节结构相似,形
成了长短句交错的明快节奏。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如:
春季里,春风吹,
花开草长/蝴蝶飞。
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
夏季里,农事忙,
采了蚕桑/又插秧。
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秋季里,稻上场,
谷像黄金/粒粒香。
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冬季里,雪初睛,
新制棉衣/暖又轻。
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
第一小节押“ei”韵,朗读时要注意“吹、飞、肥”三字的吐字正音。朗读难
点是“花开草长”的读音,教学时可结合图片理解儿歌描绘的是春天里小草长高、
花朵开放、蝴蝶翩飞的画面。“麦苗儿、桑叶儿”两处不应读成儿化音。第一小
节以描写春景为主,朗读节奏舒缓。
第二小节押“anɡ”韵,朗读时要注意“忙、秧、光”三字的吐字正音。难读
的句子是“采了蚕桑又插秧”,一是“了”的读音,表示采桑已经完成,所以读
“le”,二是“蚕桑、插秧”两个词语的平翘舌音,教师要加强范读引领。第二
小节朗读节奏可略加快,如“采了……又……”,“早起……归来……”,体现农
事的忙碌。
第三小节押“anɡ”韵,朗读时要注意“场、香、洋”三字的吐字正音。朗
读时节奏欢快,“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句末语调要上扬,体现农民丰收的
喜悦。
第四小节押“inɡ,韵,朗读时要注意“晴、轻、盈”三字的吐字正音。“了”
在这里读“liǎo”,表示结束的意思。朗读时,节奏舒缓,结尾“一年农事了,
大家笑盈盈”可略放缓节奏,体现进入冬天后,农民丰年有余的生活场景。
2.理解运用。
这首儿歌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可能对儿歌内容的理解有一
定难度,因此,课前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或引导学生上网查询,或询问家
长,初步了解田家生活,四季农事。
第一节要引导学生感受春天万物生长、草长莺飞的季节特点,结合图片认识
麦苗、
桑叶,感受麦苗的鲜嫩,桑叶的肥美。还可结合插图理解“花开草长蝴蝶飞”的
春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生机盎然。
在此基础上理解第二小节“采了蚕桑又插秧”,指采桑叶喂养蚕,把秧苗分
插于水田中使其茁壮成长。第一、二小节以麦苗、桑叶的变化引出春夏两季田家
的主要农事。教师可借助课后第二题,适时补充夏季的农事活动,插秧后,农民
伯伯还需施肥、耕田、除草,从儿歌的“农事忙、早起、勤耕作、戴月光”等词
句,感受夏季农民的辛苦忙碌。“戴月光”可以结合插图理解,夜幕降临,月光
洒遍田野,农民伯伯扛着锄头,沿着田间小路往家走,身体虽然疲惫,但心情却
是愉悦的!
“蚕桑”是我国的传统农业,指栽桑养蚕,是古代南方劳动人民的主要农活,在古文化中也有着重要地位。我国古代有不少描写采桑妇女的诗文,如汉乐府《陌
上桑》,南北朝民歌《采桑曲》等。
第三小节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情景。稻子已经完全成熟,可以翻晒脱粒进仓了,
“谷像黄金粒粒香”写出了稻谷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教学时,可以结合插图或
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悯农》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感受农民伯伯的
艰辛劳动和丰收带来的喜悦,理解“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第四小节描写了岁末年关,雪后初晴,田家轻松闲适的生活场景。“一年农
事了”指一年农事全部结束,可以结合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农民伯伯和家
人们此刻坐在家里干什么,聊什么?从“笑盈盈”一词感受农民“一份耕耘,一
份收获”的喜悦之情。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可以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开展多
种形式的朗读,指导读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插图或填空形式,引导学
生熟读成诵。
第二题安排了一组四季农事活动的词语。此题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理解积
累关于农事的词语,进一步了解农家生活。学生可能对其中的“耕田、打谷、积
肥”不太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图片,结合讲解:“耕田”大意是指用犁把田土翻
松;“打谷”是指用连枷或脱谷机给稻谷脱粒;“积肥”是指把各种肥料收集、积
攒起来。这些农事活动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教师提供相关图片或视频材料,
帮助理解。除了给出的农事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哪些农事活动。
教学设计举例
生字教学片段
1.借助插图理解“戴月光”。
学生:“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戴月光”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你的问题提得非常好,可以联系插图想一想。
学生:我从插图中看出来,“戴月光”就是农民伯伯回来的时候很晚了,月亮
已经升到半空啦!
教师:“戴月光”就是指月光洒在了农民伯伯的身上。一起读一读,再想一想:
我们平时生活中还“戴”过什么东西?
二.辨析对比“戴”和“带”。
学生:戴红领巾。
学生:戴项链。
拿生:戴围巾。
学生:戴面具。学生:戴手表。
教师:像这样把东西戴在头上、脸上、脖子上,都用这个“戴”。如果把东西
随身带着,就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带”。读一,辨一辨,下面句子中应该用哪个
“dài”(出示选词填空)。
①戴 ②带
1.妈妈( )上心爱的珍珠项链,( )着行李,去度假了。
2 农民伯伯( )着草帽,挥着锄头,披星( )月地在田间劳作。
“戴月光”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先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来理解,再联系生活经
验积累关于戴的词语,区分常用字“戴”和“带”,并积累“披星戴月”,进一步
理解“夏季里,农事忙”,最后指导书写。
语文园地二
教材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 3 个板块的内容。
查字典”,由儿歌、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和查字典练习 3 个部分组成。教材先安
排一首儿歌让学生自主朗读,自然引出泡泡中的话题——“读书的时候,遇到了
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接着借助“狐”字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部首查字法查
字典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分项练习逐步掌握部首查字法,编排“用部首查字
法,查查儿歌中不认识的字”这一习题,是希望提醒学生查字典的练习要真正落
实到阅读实践之中,引导学生养成遇到不认识的字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日积月累”编排了 3 句楹联诗句。“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大意是有
山水的地方像图画、文章一样美丽,形容该地方风景优美,令人赞叹。“一畦春
韭绿,十里稻花香”自《红楼梦》中的五言律诗《杏帘在望》,此两句想象的是
大观园中稻香村的景致。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中国大多数家族推
崇的经典家训之一,常常以楹联或对联的形式出现于居家的门厅中,对人们的品
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启迪、规范、教化和塑造。此联是从德、知两方面说人们应该
遵守的立身处世之道:“忠厚传家久”是指人在品德方面的修为,强调只有忠厚
才能传家;“诗书继世长”强调文化知识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
“我爱阅读”编排了一首表现农历时序的儿歌《十二月花名歌》,按照时间
顺序写了正月至腊月十二个月中开花的花名和特点。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查字典
1. 通过范例引领和实践操作,明白部首的含义,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不认
识的字。2.逐步养成在阅读中勤查字典的习惯,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
1.学生已经在上学期学过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本课学习前可作简单复习,
并让学生准备好字典。
2.查字典前安排了由《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改编的儿歌,教学
时可让学生朗读这首儿歌,圈出不认识的生字,问问学生有哪些解决的办法,引
出部首查字法。也可让学生区分什么情况下用音序查字法,什么情况下用部首查
字法。
3.以“狐’’字为例,按照教材中的四步法,引导学生掌握部首查字法。教
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部首的含义,为了查找方便,字典把部首相同的字归为
一类,把共同的部首放在这一类字的前面,称为部首。引导学生观察《部首检字
表》中的“部首目录”,发现排列顺序,为第二步数部首笔画作铺垫。第三步则
要强调《检字表》中的笔画是除去部首外的笔画数。第四步翻找页码时,可指导
学生陕速翻阅字典正文页码的方法,可以根据页码大致判断。
4.学生初步掌握方法后,建议通过游戏等方式来完成后面的练习。
第一题:从字典的“部首目录”中查出所给的部首在“检字表”的第几页,
这是最基本的练习,要加强训练。
第二题:确定所给的字除去部首有几画,关键是先要确定这些字的部首。通
过这个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部首的含义。
第三题:让学生明白部首查字法是真正服务于阅读实践的。
日积月累
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楹联、诗句,并背诵。
2.能借助图片,通过教师讲解,初步理解楹联、诗句的意思。
1.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把楹联、诗句读正确,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正音,
关注“畦、韭”等字的发音。
2.利用图片,通过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
3.“里”“畦”为量词,古代五十亩为一畦。教学时,可以联系《场景歌》
中的量词,让学生填填量词,“一( )春韭绿,十( )稻花香”。
这三句都可作对联,通过师生、同桌合作对对联的形式,让学生熟读成诵。
我爱阅读
1.借助拼音自主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了解正月至腊月中每月开花的花名
1.让学生明白,儿歌中的十二月指的是农历,“冬月”为农历十一月,“腊
月”为十二月。
2.借助拼音自主朗读儿歌,重点指导多音字“正”的读音和儿歌中描写花开放特点的新词,如“姿百态、正上妆、案头供、斗冰霜”,这些词语理解起来
有一定难度,可引导学生观看插图,或教师补充图片资料等,把朗读与认识各种
花名和特点相结合。
3.儿歌句式工整,读来朗朗上口,可引导学生通过师生对读、学生对读的
形式,把儿歌读正确、读流利。
教学资源
1.《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选自 清 曹雪芹《红楼梦》
2.《十二月蔬菜歌》
正月菠菜才吐绿,
二月栽下羊角葱;
三月韭菜长得旺,
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
六月葫芦弯似弓;
七月茄子头朝下,
八月辣椒个个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
十月萝 1、上秤称;
冬月白菜家家有,
腊月蒜苗正泛青?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日
积月累”
第三单元 儿童生活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
《妈妈睡了》4 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课后题形式
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有联系生活谈体会的,比如,《玲玲的画》中抓住关键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有通过比
较,谈自己想法的,比如,《曹冲称象》中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
冲的办法好”;《一封信》中,“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
教学中要重视这些问题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课文
中,《曹
冲称象》的课后题,在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办法基础上,要求学生先借助关
键词句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玲玲的画》要求学生以人物的情绪变化
为脉络,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讲这个故事;《--封信》要求
学生把第二封信的内容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再整理成完整的一封信读出来;《妈
妈睡了》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这些课后题着重训练学生
通过提取相关信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开始正式进行写话练习,共安排了 3 次,分别是纪实类、应用类、
想象类。本单元是第一次正式的写话练习,安排的是说说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
教材用指导语加图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并且提示了写话最基本的要求:
“写在方格纸上”“标点符号也要占一格”,引导学生注意写话的基本格式要求。
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重在培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书面
表达的兴趣。对学生写话的内容不作过多要求,能写几句就写。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曹冲称象 2 1.认识本单元 55 个生字,读准 4 个多音字,会写
38 个字,会写 29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用指定的词语写句子。
4.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讲讲故事。
5.能针对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玲玲的画 2
一封信 2
妈妈睡了 2
口语
交际
做手工 1 1.能按照顺序说话,把主要意思说清楚。
2.继续培养学生专心听、静心听的好习惯,在听
的过程中,记住主要信息。
语文
识字加油站 1.认识 11 个生字,了解词组的结构特点。
2.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
3.学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字词句运用
写话园地
三
3 4.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在方格纸上写,
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
5.学习制作积累卡,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初
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6.背诵积累古诗《小儿垂钓》。
7.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展示台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合计 12
4 曹冲称象
教材解析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
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
表达想法。
全文共 5 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第一自然段讲曹操带着儿子
和官员去看别人送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大象的来历。第二自然
段形象地描述又高又大的大象,官员们都在议论大象的重量,暗示想知道大象的
重量有一定难度。第三自然段讲有官员想出造大秤的方法,但根本行不通。第四
自然段讲曹冲提出了称象的方法,分 3 个步骤: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
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沉到画线处为止;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就
是大象的重量。课文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序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
得清楚明白。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曹冲的方法果然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
量。
课文配有 l 幅插图,是曹冲在岸上指挥,人们按照他的方法,把大象赶上船,
在船舷上画线的场景。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 14 个生字,会写“称、柱”等 l0 个字,会写“别人、
一同”等 12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
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
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
里。
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
1.识字。
“称”和“秤”是一对字音相近的生字,且字形中都有禾木旁,学生容易混
淆误读。
学习“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组词的方式,在语境中加深印象,巩固读音;
学习“秤”的时候,可以实物演示“一杆秤”,说说“秤杆、秤砣”,练习“秤”
的发音。“杆”的发音也要注意,在这里读“ɡǎn”。
“曹”是姓氏,可以在揭示课题时,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曹”字。先请学生想
一想:
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小伙伴;接着,介绍曹操和曹冲两个人物,让学生
了解故事的背景。
“重”和“量”是一组字形相近的生字,两个字中都有“里”字的字形。可
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2.写字。
本课要书写 10 个生字。以左右结构的字居多,共 7 个。“站”的立字旁和“船”
的舟字旁中提的书写要特别注意。上下结构的“然”字,四点底不容易写好,请
学生认真观察四点底中每一点的位置、大小和方向。半包围结构的“底”字,特
别要注意里面部分不能写得太小,斜钩要拉长一些,写得舒展。在书写本课生字
时,要注意提示学生容易遗漏的笔画,比如,“然”的右上有一点,“底”的最后
一点不能忘写。
本课 l0 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气。读曹冲说的话,要读得自信,胸有成
竹。官员在讨论称象的办法时,要读好对话中的问句。其中“有了大秤也不行啊,
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这句话既是问句又是长句,指导学生读
好停顿,再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
本课还要注意读好关键词,注意它们在句子中表达的意思,如“直、才、果
然”。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换词、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然
后再读好句子。比如,“曹操听了直摇头”中的“直”字,可以换成“不住地、
不停地”,体会曹操对大官们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不满意
的语气。“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重音可以在“才”字上,略带惊讶、夸赞的
语气。“他叫人照曹冲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中的“果然”,表示
事情结果果真如曹冲所料,语气要读得肯定,带着对曹冲佩服的语气。二,理解运用。
本课围绕“称象”的问题展开,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课文中有几种称
象的方法?官员们的方法为什么不好?曹冲的方法为什么好?课文理解的重点是曹
冲称象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可以请学生读读这一段,圈画交流:曹冲的
办法需要几个步骤?给予学生提问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对于这个办法,有不明白
的地方吗?学生如果不能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呢?
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通过学生提问或是回答问题,让这种称象
的办法逻辑关系更加清晰。之后,教师可以现场演示曹冲称象的办法。课前先准
备好装水的盆、小木船、玩具象(或者有一定重量的东西)、小石块、秤等,让学
生根据曹冲的方法来说怎么做,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后请
学生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借助关键词句说说称象的过程。在说话的过
程中,提示学生用好“先、再、然后’’等词语,让表达更有序。
结合课后第一题,在学习了曹冲称象的办法之后,可以请学生把官员想出的
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作比较,讨论为什么曹冲的办法更好。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呢?
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
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丝毫无损。这足以说明
曹冲才智过人。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可以分成两部分完成。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圈画官员提
出的称象办法和不足,并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官员提出的称象办法不好。在学
习第四自然段之后,展开讨论,让学生重点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课后第三题,理解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可以先让学生比较着读一读,
再讨论用上这些词语的好处。为什么要用“才’’呢?为了突出表现出曹冲的年纪
小。课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直、果然”。让学生去掉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对比读一读,体会用上这些词后意思的不同,在此基础上用“才、到底”说句子。
5 红马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 10 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 9 个生字,其中一个为多音
字。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6 一封信
教材解析
《一封信》记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
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题目是“一封信”,其实故事中的露西前后写
了两封信。第一封信是露西独自写的,句句都是小姑娘的心里话:因为爸爸不在,
生活中有很多不开心的事,她有满腹的委屈想跟爸爸倾诉。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
帮助下完成的。循循善诱的妈妈成功地将露西的情绪调整过来,在信中向爸爸报
告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把这份快乐和爸爸分享。两封信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
同样真切地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期盼着爸爸的归来。
课文除了写两封信的内容,也对露西的日常生活做了描写。爸爸不在家的日
子里,露西能帮助妈妈做家务,能想到用写信的方式表达对爸爸的想念 j 在第一
封信写好后,自己也对诉苦的方式感觉不满意,愿意在妈妈的指导下重新写信。
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露西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识记“封、削”等 1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朝、重、结”,会写“封、
信”等 10 个字,会写“出国、半年”等 9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第一封信中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
思念之情,读出第二封信中露西的喜悦。
3.学习边读边圈画的方法,梳理出第二封信的内容,体会信中表达的亲情。
4.通过前后信件内容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能说明喜欢的理由。
【教学重点】比较两封信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说说喜欢哪一封,并说明理由。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封、灯、冷”是带有韵母“enɡ”的后鼻音,可以通过读音归类的方式重
点认读正音。“朝、重、结”是多音字,“朝”的另一个读音“zhāo”出现在一年级下册《古对今》中,“重”的另一个读音“zhònɡ”出现在本单元《曹冲称象》
中,“结”的另一个读音“jiē”在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中学习过。可以通
过前后课文中词语对比认读的方式,在语境中理解意思,识记多音字。教师也可
以例举常用词语,加强多音字识记。
zhāo 朝阳 朝霞 朝露 朝气
朝
cháo 朝代 朝廷 朝向 朝鲜
zhòng 重要 重量 重点 重音
重
chóng 重复 重新 重生 重播
jiē 结果 结实 结巴 结结巴巴
结
jié 结果 结网 结束 结尾
这一课形声字较多,如“削、锅、刮、期”等字,可以通过形声字构字规律
进行识记,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曾在哪些生活场景中看到过这些
字。比如,在日历和课程表中都会有“期”字出现;“削”这个动作在生活中比
较常见,“削铅笔”“削水果”等。
“鲜”和“修”这两个字是本课生字识记的难点。“鲜”字由“鱼、羊”两
字组成,最早表示鱼名,泛指活鱼,引申为“新鲜、美味”的意思。“修”字容
易忽略中间一竖,要提醒学生注意,可组词“修改、修理”等识记。
2.写字。
本课要书写 10 个生字。上下结构的字 4 个,“写、笔”上窄下宽,“今、支”
中都有撇和捺,要写得舒展。左右结构的字 44'-,要指导写好左右两边的穿插。
“笔”和“电”最后一笔是竖弯钩,这个笔画要重点练习:竖要靠近竖中线,转
弯要圆润,下面的部分要平,钩朝上。
本课 l0 个字书写要点:
封 9 画,左右结构。
信 9 画,左右结构。
右边三横中,第一横最长,下面两横稍短。“口”要写得扁一些。
今 4 画,上下结构。
写 5 画,上下结构。
支 4 画,上下结构。
圆 10 画,全包围结构。
珠 10 画,左右结构。的撇要穿插到王字旁的提下面;竖是最长的笔画,写在竖中线右侧。
笔 10 画,上下结构。
灯 6 画,左右结构。
点、短撇、 左边的点相对。
电 5 画,独体字。
竖要靠 平,钩朝上。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对话较多,既要读出妈妈和露西说话的不同语气,又要注意读出前后两
封信中露西的情感变化。第一封信中,露西因为爸爸长时间不在家,在生活中遇
到了很多不开心的事,所以读出思念之情,甚至会有抱怨。后来经过妈妈的引导,
露西变得开心起来,急着告诉爸爸身边的好事情,语气变得平和,并饱含喜悦。
朗读第一封信的内容,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请学生说说爸爸妈妈不在
家时,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朗读第二封信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师生分角色朗
读的方式指导感悟。教师扮演妈妈的角色,学生扮演露西。教师以愉快的语气带
动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出露西想到生活中好事情时的快乐心情。
在进行两封信的比较阅读时,可以出示句子“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
和“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请学生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想想“同一件
事,为什么露两的说法会不一样”,以此感受露西的心理变化,在理解的基础上
读出不同的语气。也可以适时指导朗读的技巧,表现难过的时候可以把语速放慢,
语调稍低沉一些;表现开心的时候语气要轻快一些。
2.理解运用。
本文前后写了两封信,学生不需要了解“信件”这一实用文体,教学重点是两
封信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自己喜欢哪一封信,理由是什么。
两封信内容的梳理提取,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信件的内容穿插在对话
中,学生不易找全。可以让学生先圈画标记相关内容,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
在小组内把两封信的内容摘录下来,由此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接着让学生
读一读,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封信,理由是什么,和小组同学交流。最后教师出示
完整的信件内容,组织小组汇报交流。
第一封信内容如下:
亲爱的爸爸:
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
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第二封信内容如下:亲爱的爸爸:
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您告诉我
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
去看电影。
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学习第--封信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封信表面上写不开心的事情,实际上每一
句话都写出了露西对爸爸的想念。爸爸可以给一家人带来快乐,可以做家务维修
工作,可以让家里热热闹闹。爸爸不在家,是露西不开心的原因。是不是爸爸不
在身边,生活就真的不开心了吗?在妈妈的引导下,露西发现,虽然爸爸不在,
但生活一样美好:小狗可爱活泼,台灯可以自己动手修理,周末还可以去看电影。
露西把生活中的快乐与爸爸分享,同时也表达对爸爸的思念。两封信内容表述不
同,表达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这是理解的关键。调整好情绪,乐观地看待生活,
是本课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中出现了一些数量词,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比如,“一封信、一支圆珠
笔、一束鲜花”,可以引导学生用这些数量词说话。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旨在提升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第七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
写的是第二封信,一封信跨越了 8 个自然段,信的内容穿插在妈妈和露西的对话
中,学生在阅读时会遗漏重要信息。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边读边圈画的方式,帮
助他们在文字中找全信的内容,再来回答问题。
课后第二题,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应加以
肯定。两封信都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当然,第二封信既表达了想念之情,又考
虑到了爸爸看信后的心情。露西和妈妈都不希望远在国外的爸爸太担心,为了让
爸爸安心工作,才改变了说法,能够为爸爸着想,更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可以
引导学生体会,对待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只有乐观面对生活,每天才会有好心情。
三、实践活动
开一个班级小小讨论会,讨论的主题是“说说家的温暖”。可以说说家人对我
们的爱,也可以说说我们给家人送去的快乐。
7 妈妈睡了
教材解析
《妈妈睡了》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看着熟睡的
妈妈,孩子觉得她很美丽,很温柔,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举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
时的想象,也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本课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妈妈哄孩子午睡的场景,这是一幅我们常常能见到的
画面:妈妈哄着孩子,哄着哄着自己先睡着了。对妈妈来说,这是辛劳地操持家
务后难得的小憩,所以妈妈睡得沉沉的,睡得好熟,好香。第二至四自然段详细
描写了睡梦中妈妈的样子,用 3 个并列式的段落描写妈妈的美丽、温柔和劳累。
这三段中,有对妈妈熟睡样子的描写,“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
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有孩子看到妈妈熟睡样子的联想,
“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还有孩子看
到妈妈熟睡样子后内心的想法:“她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
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使妈妈的形象更加丰满,让人亲近。课文在最后
一段还穿插了场景描写:“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
的响声”,这句话既表现妈妈睡得很熟,周围的一切都听不见了;又营造静谧美
好的气氛,让人感受家的温馨。
插图画了妈妈哄孩子睡觉,孩子没睡,她自己先睡着了的场景:妈妈睡得好
熟,好香,就像文中描写的一样,眼睛紧闭,嘴角带着微笑,乌黑的头发粘在额
头上,看上去美丽、温柔,却也显得劳累。妈妈的一只手搭在孩子的肩上,好像
睡梦中还想着要哄着孩子。孩子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静静地看着睡梦中的妈妈。
孩子不吵也不闹,就是想让妈妈能好好睡一觉,这是多么体贴妈妈的孩子呀 1
教学目标
1.认识“哄、先”等 12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 8
个字,积累“的”字短语,会写“明亮、故事”等 4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
间美好
的爱。
【教学重点】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从读音方面来看,“粘”是多音字,读音为 zhān 和 nián。读作 nián 时,词
性是形容词,指具有粘性。读作 zhān 时,词性是动词,指黏的东西互相连接或
附着在别的东西上。在这篇课文中,“粘”作动词用,读作 zhān。这是学生第一
次学习“粘”字,因此它的另一个发音不必说。“发”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念 f 白,可以组词为“头发、白发”。另一个读
音念 fā,可以联系之前接触过的“发现、发明”等词语来进行读音的辨别。
从字形方面看,“哄、吸”与“润、汗、沙”是两组部首相同的生字,可以
进行归类识记。“额”是形声字,部首“页”表示头部,“颜、颊、颈、颌”等字
都是“页”部。
从字义方面看,“粘”和“乏”两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多,是理解
的难点。“粘”字可以用实物演示的方式,比如,把贴着双面胶的小花粘到黑板
上,理解“粘”的意思;接着让学生看看插图,想想妈妈的头发为什么会粘在额
头上,通过图文对照,在故事情境中理解“粘”的意思。“乏”字的理解,可以
让学生从文中找到近义词,“乏”和“累”意思相近。
2.写字。
本课要书写 8 个字。“哄、脸、沉”是左窄右宽的字,其中“脸、沉”左右
两部分高低是一样的。“窗”笔画最多,上宽下窄,下半部分的“身”中一点要
出头。
本课 8 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有两个重点:一是课文中含有大量“的”字短语,也有“地、得”
字短语,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得轻而短。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将“的、地、得”字
体变小、显红等方法来提示学生朗读的时候不拖音,读好短语和句子。特别要注
意课文中这句话:“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句子比较长,句
子中有两个“的”,要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另一个朗读重点是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轻柔的语气。妈妈熟睡中的模样,读
的声音不能太大。要引导学生在体会感情的基础上,带着爱意,轻柔地朗读。可
以有重点地抓住几个句子来练习朗读,比如,“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
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
这个句子既写了妈妈熟睡的样子,又写了孩子的想象,在朗读前,可以让孩子想
象说话:妈妈在睡梦中微笑着,她可能会在梦中想到什么呢?请学生自由表达。
在学生说话的基础上,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孩子会想到妈妈在梦中又想好了一
个故事呢?从孩子的想象中,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
让学生走近文中的妈妈,同时又不由地联想到自己的妈妈。教师在激发情感的基
础上,指导学生读出对妈妈的爱。
2.理解运用。课文第一自然段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下:为什么妈妈哄我睡觉自己却先睡着了?
为什么妈妈会睡得那么熟,那么香?通过问题讨论,让学生初步了解妈妈的辛苦
与劳累。
第二自然段可以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这三个短
语,来感受妈妈的“美丽”。第三自然段需重点理解“温柔”的意思,可以联系
生活提问“你觉得谁也很温柔”来加深对“温柔’’的理解。抓住省略号“……”,
想象妈妈还会在梦里想到什么,所以脸上挂着微笑。第四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重
点。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讨论:哪里可以看出妈妈好累?妈妈做了什么会这么
累?可以请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说说自己的妈妈为家里人都做了些什么?在理解文
本和体验情感的基础上,朗读体会妈妈的辛苦与劳累。
值得关注的是,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似,第一句话都是描写睡
梦中妈妈的样子,其他句子都是围绕第一句来描写。可以在学习了第二至四自然
段后,请学生整体读一读这三段,引导学生发现这三段结构的相似之处。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可以分成两步完成。第一步,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
题整体感知,边读边找。找到“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睡梦中的妈妈好累”这三句话。教师可以板书“美丽、温柔、劳累”。重在引
导学生提取重要信息。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睡
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可以选择印象最深的一点展开说,也可以三个方面
都说。学生在表达中可以和课文中所用的词语不一样,比如,“睡梦中的妈妈是
安心的”,因为她已经做完家务,可以沉沉地睡去;又如,“睡梦中的妈妈是快乐
的”,因为孩子不吵不闹,那么懂事体贴。在对课文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
性化的表达。
课后第二题,可以结合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来完成。让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
说说睡梦中的妈妈美在哪里。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
毛”“红润的脸”“乌黑的头发”“微笑的嘴角”等短语,请学生把这些短语读正
确。在说话和朗读的过程中,学习词语搭配,用恰当的词语填空。在此基础上,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尝试拓展说话,比一比谁说得多。
课后第三题,可以让学生观察睡梦中的妈妈,第二天回学校后进行交流。通
过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自己的妈妈,感受妈妈的辛苦。
三、实践活动
夸夸自己的妈妈:请学生准备一张彩纸、铅笔、水彩笔,制作一张贺卡,在贺
卡上夸一夸自己的妈妈,并将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设计举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哄、先、闭、紧、润、等”6 个生字,写好“哄、脸、沉”3 个左
右结构的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利用课文信息,说说“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的样子。初步体会妈
妈和孩子之间的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1.谈话导人:你们平时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请学生说说妈妈的样子。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妈妈睡了》。
3.教师引导:妈妈睡了,朗读课题时声音要轻柔一些,才不会吵醒妈妈。引
导学生用较为轻柔的语气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第一自然段,随文识字。
(1)识记生字“哄”:请学生说说“哄”字为什么是口字旁。
(2)请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引导学生在语境
中理解“哄”的意思。
2.初步体会妈妈的辛苦。
(1)识记生字“先”:这是一个表示顺序的词语,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后)
(2)教师引导:妈妈在哄“我”睡觉,怎么自己先睡着了呢?
(3)指导朗读:妈妈太累了,睡着了,读这句话的时候要
口语交际
做手工
教材解析
本次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让学生介绍一件手工作品及其制作过程,旨在通过活
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插图中的
小朋友剪剪、贴贴、画画,展示了许多有意思的手工作品:虫子、大熊猫、七星
瓢虫、大树、房子……从插图上看,这些作品有的可能是独立完成的,有的可能
是合作完成的。这也提示学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完成手工作品,感受合作的乐
趣。
教材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练习要点:按照顺序说;注意听,记住主要信息。
按照顺序说,可以让学生回顾《曹冲称象》一课,曹冲在讲述称象的办法时,用
上了“再、然后”等表示顺序的词。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时,也可以用上这样一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让表达更加有序;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表示顺序的
词,如“第一步、第二步……”。除了说的要求要落实,听的要求也同样重要。
听的时候要记住主要信息,要求听得专注,边听边记。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的一件手工作品,能按照顺序介绍制作的过程:
2.认真聆听别人的介绍,能够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
【教学重点】能按顺序介绍制作过程;能够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
教学建议
一、创设情境,初步练说
课前创设“手工节‰隋境,布置学生制作好手工作品,并在教室中展出。学生
既是手工作品的制作者,又是参观者。以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表达的兴趣。课前,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参观作品,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引导学生学
会欣赏他人的作品,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上课伊始,教师可以从展出的作品中,挑选出一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请
这个制作者带着自己的手工作品,围绕“做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进行初步练
说,要求练说的学生把步骤说清楚,其他学生认真听,有不明白的地方礼貌地提
问或补充。
教师相机指导:
(1)说清楚制作过程。针对具体的手工作品,指导学生说清楚手工作品及其组
成部分的名称,制作时所用的工具的名称,以及重要的步骤等。
(2)按顺序来说。可以结合《曹冲称象》一课第四自然段,找出表示顺序的词,
说说除了“再、然后”,还有哪些表示顺序的词。提示学生试着用“先、再、然
后、最后”“第一步、第二步……”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进行练说.
在本次口语交际中,应结合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中提出的倾听
要求,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有礼貌地提问和补充。
二、示范引路,指导听说
在学生初步练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示范,指导学生学习示例中
“按顺序说”的方法,并记住主要信息。以“折纸飞机”为例,教师一边演示,
一边介绍制作过程,让学生听完制作过程后,说一说他们记住了什么主要信息。
“折纸飞机”示例如下:
同学们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手工作品是我折的纸飞机。折纸飞机的步骤
是这样的:
第一步,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打开,纸的中间出现一条中心线。
第二步,右边的两角向中心线对折,折出尖头。第三步,将长方形纸横着对折,尖头对准中心线。
第四步,右边的两角再向中心线对折,将露出的小尖角折上来。
第五步,将纸翻过来,再沿着中线对折,并折出飞机的翅膀。
我的小制作介绍完毕,同学们听明白了吗?
“折纸飞机”图示如下:
模仿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展示表达的范例,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表达。
通过交流,突出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两个要求:按照顺序说,记住主要信息。
学生听完示例之后,说一说自己记住了什么主要信息,并交流记住主要信息的
方法。
教师相机指导:
(1)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制作的过程。
(2)注意介绍的顺序。
(3)记住主要步骤。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有礼貌地提问,加深印象。
三、自主介绍,交流分享
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同学轮流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教师可以
出示以下要求:
1.小组成员轮流介绍手工作品,告诉同学你做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
2.组内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说说记住了哪些信息。有不明白的地方,要礼
貌地提问。
3。各小组推荐一位代表进行全班展示。
可以利用口语交际评价表(如下表),从表达和倾听两方面引导小组成员进行
自我评价。
四、全班展评,实践提升
教师创设班级“F r 作品制作大赛”的情境,激发学生表达和倾听的积极性,
活动开始前,介绍比赛规则:1.每绢选派一位代表参加比赛。
2 以小组为单位,为每一位选手填写评价表
3 认真听,听完后说说记住了哪些主要信息。
比赛开始前做好准备工作:(1)请各组代表抽签决定介绍作品的顺序。(2)
在班级中推选两位主持人主持比赛。(3)给每纰发放评价表。
小组代表按照抽答顺序上台介绍自已的手工作品 听的同学如果有小明白
的地力,听完后,要礼貌地提问。听完一个吲学的介绍,其他同学要说说自己都
记住了哪些主要的信息。
根据评价表,对本次活动进行一个总结,说说哪位同学介绍得好,好住哪里;
哪位同学最会听,表现在哪里。通过交流.再次引导学生如何说清楚,如何听明
白。
课余,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者听了别人介绍的手工
作品及其制作过程之后,选择喜欢的作品自已动手实践,不会做的地方可以向同
学请教。
本次口语交际课中,举行“手工节”“手工作品制作大赛”,旨在创设真实的交
际情境,激发学生表达和倾听的兴趣.让学生自然融入学习活动,主动提升表达
和倾听的能力。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安排了 6 个板块内容。
“识字加油站”安排了一组动宾结构的短语,描写了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生
活,朗朗上口,有韵律感。
“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同音字辨析,让学生在运用中明
晰同音字不同的意思和用法;第二部分让学生体会关联词“一边……一边……”
的用法,并学习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写话”以学生喜欢的玩具为主题,写一写玩具的样子和好玩之处,让学生
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展示台”呈现了积累词句的三个角度:有词语,有成语,还有名言警句,
旨在提醒学生可从不同角度积累词句。两处小泡泡提示学生要多积累词句,积累
的好词佳句可以分享。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这是一首以儿童生
活为题材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儿童垂钓时的动作神态,表现了天真的童趣。“我爱阅读”安排了《王二小》一文,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抗战小英雄王
二小和敌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献身的故事。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识字加油站
1.认识“弹、钢” 等 ll 个生字。
2.发现“动词+名词”的构词特点,并拓展练说。
本板块列举的 9 个短语,描述的都是学生熟悉而又喜爱的课外活动,学生一
读就瞳,无需单独讲解孤立的字义。可联系生活,讲读词语和想象画面结合起来,
从中了解词语的意思,认识生字。
本板块要认的字中,“钢、琴、捏、环、滑”由于受方言的干扰,学生不容
易读准,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本板块的词语构成比较有特色,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读,体会其构词特
点。然后联系学生生活,拓展其他类似构词特点的词语,如“折纸飞机、踢毽子、
练书法、做航模”。
字词句运用
1.正确辨析“园”“圆”等 4 组同音字。
2.学习“一边……一边……”的用法,练习说句子。
第一部分选取了 4 组同音字进行比较辨析和运用。对学生来说,同音字容易
混淆,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汉字同音不同义的特点,在实践运用中减少错别字。
如辨析“带、戴”这一组同音字时,可以先出示两个字的不同意思:“带”表示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或像带子的长条物,也有随身拿着的意思;“戴”
是指把某样物件加在头、面、颈、手等处,也有推崇和拥护的意思。在理解词语
意思后,补充词语,如“带行李、带干粮”“穿戴、戴红领巾、戴眼镜”,把上述
词语中的“带、戴”用括号代替,请学生选用,并说明理由。在语境中让学牛辨
析同音字的不同含义。
第二部分呈现的 3 句话都有关联词“一边……一边……”。教学中先让学生把
句子读正确,了解“一边……一边……”可以用作表示同时发生的两件事,然后
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句子。如果学生表达有困难,可以提供一些内容,比如:
“小朋友一边听音乐,一边……”“小猴子一边晒太阳,一边……”,打开学生的
思路。
写话
先说后写,写出玩具的样子和好玩在哪里,表达对玩具的喜爱之情。
这个话题贴近儿童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可以引导学生从玩具的
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介绍自己喜爱的玩具的样子,再说说玩具是怎么玩的。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词语来形容玩具,如“雪白”“长长的”“胖乎乎”。在写话
之前,可以提供写话的范例,引导学生写话时注意“段前空两格”“标点符号占
一格”等格式要求。
写话示例.
展示台
能从不同角度积累好词佳句,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积累语言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和习惯。展示台以不同角度提供了词句积累
的范例,可先让学生读一读,了解可以从哪些角度积累词句:明白积累的词句可
以从课文中找寻,也可以从课外书中摘录;可以积累两个字的词语,也可以积累
四字词语,也可以是句子;可以分类别积累名词、描写同一内容的形容词、名言
警句等。
在学生交流积累的词句后,可请学生自主制作积累的卡片并进行展示,在交
流评价中逐步培养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日积月累
朗读、背诵《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一个小孩在水边聚
精会神钓鱼的情景。全诗形神兼备地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给人深刻
的印象。
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正确。要注意读准
“纶”字的读音 l 已 n,后鼻音“蓬、映、惊、应”,多音字“得、应”。学生如
果提问一些不懂的词句,教师可相机给出恰当的解释。如“蓬头”是指头发乱得
像蓬草,形容小孩的样子可爱;“稚子”指的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纶”是钓鱼
用的丝线,“垂纶”就是指钓鱼;“借问”的意思是打听问路。在正确认读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背诵
古诗。
我爱阅读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抗战小英雄王二小和敌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献身的故事。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围绕一些不理解的词句进行交流讨论。如
“儿童团员、扫荡、敌人、八路军”,也可以围绕课外观看的影片《小兵张嘎》
《鸡毛信》等,交流自己阅读这篇课文后的感受或者是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们的
英勇事迹。学生如果有兴趣,教师也可以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给学生听一听,
加深对课文的感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教案
第一单元(课文)
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 9 个生字,能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
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 思
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是庄稼的好朋友, 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个生长阶段的挂图打乱次序, 请学生辨
析,依次排列,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在课下可到池
塘边细致观察小
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的变化。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点: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方法: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
龟与青蛙不同, 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 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
面, 做深入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所
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三、课时安排: 3 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课上配合教学进行小组讨论来解决重点难点。2.在学习生字词时请学生到前边来进行指导学习、认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戴好头饰来讲台前表演。
4.将打乱顺序的小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卡片排列好并进行说话训练。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将本课应掌握的字、应理解的词、句训练到位。
2.进行朗读训练及指导。
3.结合挂图,学习课文内容。解决重、难、疑点。
4.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整幅的跨页挂图, 学生从左至右观察, 边看边想: 这课讲了一件
什么事?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图画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挂图出示,认识小蝌蚪) ,
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 (板书课
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 学生从左至右观察, 边看边想: 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
件什么事?
2.利用挂图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 四幅图, 自由说说图意, 适当进行想
象,
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标出自然段, 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 练习读并读
准字音。
2.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其余学生注意认真听,读后师生议论,予以评价, 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塘”,“迎”“裳”
这几个字是后
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 qun,不要错读成 qon。
捕:声母 b,不能读成 p( 。
裳:读轻声 shang,衣裳( sha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四、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
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
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 在朗读中体会 “甩” 这里是摆动的意
思, 例如“牛甩着尾巴” 。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 2 的( 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 ________小蝌蚪,大 ________,________的身
子, ________
长长的尾巴, ________地游来游去。
正确答案:池塘 一群 脑袋 黑灰色 甩着 快活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
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 “长出了两条后腿” “捕食”“迎上去” 以及鲤鱼
妈妈讲
的青蛙特征“四条腿” “宽嘴巴”。(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
而来。
3.指导朗读: 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 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 长
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 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 读
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 “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 也表现了小蝌蚪
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 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
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 指导朗读第三段。 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 要
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四、五段。
1.小组讨论: 通过看图和朗读四、 五段, 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
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 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 体会
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 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 小蝌蚪不急
着追赶, 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 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
了解, 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 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
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要多问多想)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6.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
蛙的教育)
四、练习,巩固: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 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________,又过了几
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 ________。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 ________嘴巴, 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 ________,
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板书设计:
长出后腿 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第三课时
一、看图、读全文,小结课文内容。
1.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 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 小
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2.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分析生字、识记字形、组成词语、指导书写:
1.请学生在黑板前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2.注意指导学习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 13 画,第 8 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 与“柳”字相比较, 里面的“卬”要看清, 不要多写
一 “撇”。
龟:共 7 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 14 画,下边是“衣”不是“”
鼓: 13 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
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碧:第四笔是“提”
三、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五、板书设计:
小蝌蚪 → 长出两条后腿 → 长出两条前腿 → 尾巴变短了、不见了 → 青
蛙(妈妈)《小蝌蚪找妈妈》详案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9 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
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情分析
学生习惯了看拼音读书,本课没有拼音,可让学生合作学习,熟度课文,图文
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3 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
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2.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 2【讲授】新课教学
1)指导读课题。
⒈谁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
⒉小蝌蚪干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
⒊小蝌蚪找谁?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
4、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生: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
小蝌蚪的妈妈哪儿去了?……)
5、初读课文解疑。孩子们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弄明白的
地方做上记号!
学法: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找
谁打听妈妈了,怎么打听的?用波浪线作记号)
6、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7、看课件: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练习说话:先遇见鲤鱼——然后看见乌龟—
—最后看见?
2)检查生字。方法:读字音;记字形;组词;用图示法记所有的字;编故事;
3)细读课文。1、看图: 课文写了小蝌蚪是什么样儿的?
2、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要读出小蝌蚪天真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
态。3、可是有一天,小蝌蚪忽然发出《寻人启事》:各位小朋友,你们好!你们都有
自己的妈妈。可我不知自己的妈妈是谁?你能帮帮我吗?
4、你们怎么知道我想妈妈呢?课文上能找到答案吗?(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小
蝌蚪想什么,怎么做的?噢,“迎上去”是怎么上去:面对面,用什么语气读?
(急切)看谁读的最好。老师扮鲤鱼妈妈,你们扮小蝌蚪读一下。)
5、遇到鲤鱼部分,指导读的语气。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
来。
⑴ 小蝌蚪是怎样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急切的语气)
⑵ 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 学生表演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迎”的意思。正面
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6、遇到乌龟部分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
要用“追上去”(高兴、急切的心情)乌龟的语气?
⑴ 小蝌蚪是怎样向乌龟打听妈妈的。
⑵ 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 学生表演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追”的意思。
⑷ 学生讨论:怎样理解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把他们俩的话合起来。就是青蛙
的特点。抓动词:蹲、披、露、鼓
7、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了。
⑴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心情怎样?用感叹号说一句能表达小蝌蚪心情句
子。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8、读儿歌。小蝌蚪写了一首儿歌呢!
9、唱个歌庆祝一下《小青蛙找家》
活动 3【活动】认识青蛙的生长变化。
1、师:老师还不够明白,小蝌蚪是谁啊?他们的妈妈怎么是青蛙呢?
找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出示课件,
2、填空后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
发生变化。
活动 4【练习】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
天,长出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
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2.读最后一段。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小蝌蚪找妈妈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小蝌蚪找妈妈
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
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2.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 2【讲授】新课教学
1)指导读课题。
⒈谁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
⒉小蝌蚪干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
⒊小蝌蚪找谁?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
4、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生: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
小蝌蚪的妈妈哪儿去了?……)
5、初读课文解疑。孩子们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弄明白的
地方做上记号!
学法: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找
谁打听妈妈了,怎么打听的?用波浪线作记号)
6、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7、看课件: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练习说话:先遇见鲤鱼——然后看见乌龟—
—最后看见?
2)检查生字。方法:读字音;记字形;组词;用图示法记所有的字;编故事;
3)细读课文。1、看图: 课文写了小蝌蚪是什么样儿的?
2、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要读出小蝌蚪天真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
态。
3、可是有一天,小蝌蚪忽然发出《寻人启事》:各位小朋友,你们好!你们都有
自己的妈妈。可我不知自己的妈妈是谁?你能帮帮我吗?
4、你们怎么知道我想妈妈呢?课文上能找到答案吗?(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小
蝌蚪想什么,怎么做的?噢,“迎上去”是怎么上去:面对面,用什么语气读?
(急切)看谁读的最好。老师扮鲤鱼妈妈,你们扮小蝌蚪读一下。)
5、遇到鲤鱼部分,指导读的语气。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⑴ 小蝌蚪是怎样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急切的语气)
⑵ 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 学生表演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迎”的意思。正面
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6、遇到乌龟部分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
要用“追上去”(高兴、急切的心情)乌龟的语气?
⑴ 小蝌蚪是怎样向乌龟打听妈妈的。
⑵ 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 学生表演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追”的意思。
⑷ 学生讨论:怎样理解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把他们俩的话合起来。就是青蛙
的特点。抓动词:蹲、披、露、鼓
7、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了。
⑴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心情怎样?用感叹号说一句能表达小蝌蚪心情句
子。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8、读儿歌。小蝌蚪写了一首儿歌呢!
9、唱个歌庆祝一下《小青蛙找家》
活动 3【活动】认识青蛙的生长变化。
1、师:老师还不够明白,小蝌蚪是谁啊?他们的妈妈怎么是青蛙呢?
找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出示课件,
2、填空后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
发生变化。
活动 4【练习】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
天,长出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
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2.读最后一段。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2. 我是什么
学情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对于水,学生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水的各种形态也有一定的
了解,然而他们却很少会去琢磨其中的规律和科学道理。所以,在本课教学过程
中,我根据课文的结构,以读为本,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然后再用多
媒体课件重现学生的生活经验,那么,本篇课文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就浅显易懂
了。
教学目标
1.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变化。
教学方法
引导法、情景创设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我会读”中的生字,能读准字音。会写“黑”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云、雨、雹子是怎样变化而成的。
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一、猜谜导入
(一)猜谜游戏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看看谁最聪明。
忽然不见忽然有,像龙像虎又像狗,
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 (云)
线儿有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落在水中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 (雨)
白色花儿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自天上来。 (雪)
小珍珠光又亮, 噼里啪啦从天降,
小孩新奇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汪。 (雹子)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几样,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
师:你们真聪明,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下云、雨、雪、雹子共同的朋友,听
老师读课文,看看他是怎样介绍自己的。(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猜“我是什么”。)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猜谜游戏”导入课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
学习欲望。此时,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必定会集中注意力,积极开动脑筋,最终
猜出谜底,分析出“我”就是水,并因此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
了基础。】
(二)板书课题
学生书空,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
(一) 自由读课文
要求: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标出文章的自然段;3 课文中圈出的字要多读
几遍。
【设计意图:明确读书要求,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提
高读书的效率,有益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齐读本课“我会认”的生字
师:现在,老师要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请出来,我们来跟他们打声招呼,大家一
起叫一叫它们的名字吧。
(三)指名读生字
师:同学们一起读读的真棒,现在老师想单独请几位同学来叫一叫这些生字宝宝
的名字,谁敢挑战一下?
(四)交流识字方法
师:同学们读的这么准确,那么能和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识字方法吗?
加一加:雨+包=雹 禾+家=稼 灾 器
换一换:澡—躁 俺—淹
较难的字:浮、灌(罐,獾)、溉、淹都与水有关,暴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记忆,
毁,毁灭。“庄稼”一词中“稼”读轻声。
(五)开火车检测生字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啊,那现在老师要把生字宝宝的拼音小帽去掉,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咱们来开两组小火车,看看哪组的小火车开的最顺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分析,交流识字方法,积累识字经验,
体会识字规律,以小组竞争的开火车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六)学生读词语
师:大家的生字记的真牢固。老师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了小伙伴,老师让他们和自
己的小伙伴站在一起你们还能读好吗?老师请几位小老师来读一读,如果他读对
了,你们要跟读两遍。
三、品读课文
(一)小组接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生词读的真好。现在老师要把这些生词放进课文中请你们来读一读。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大家要思考一个问题:“我”到底是怎样变化的?
【设计意图:阅读以读为本。只有在充分朗的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对新接触
的课文有一定的整体感知。】
(二)导读 1、2 自然。
1.齐读课文 1、2 自然段。思考:水都可以变成什么?
师:多么可爱的小水珠啊,它还会变呢。谁愿意做小水珠来读一读课文啊?这么
多同学都愿意啊,那我们就都是小水珠了。小水珠们,齐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
段。看看我们都能变成什么呀?
2.师:谁来告诉老师,小水珠可以变成什么呀?
汽——云——雨——雹子——雪(老师相机贴图画)
师:看,我们大家多会变啊!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多媒体播放水变成汽的动画。
1.师: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水珠啊,你们仔细看,小水珠去哪里了呀?它变
成什么了?谁能用书上的句子告诉大家呀?(你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小水珠)
2.师:小水珠还可以变成云呢,它是怎么变的呢?谁来读一读这几句。
(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
学生读,师范读。
3.师:谁还愿意变成云呢?(指名读)
师:咱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变成云好不好?(学生齐读)
4.师:老师知道,你们还喜欢穿各种颜色的衣服呢。
多媒体出示三种颜色的云。
师:这是你们的(白衣服),这是你们的(黑衣服),这是你们的(红衣服)。你
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呢?你喜欢白衣服,那你就来读穿白色衣服的句子,你喜欢黑色衣服你就来读穿黑色衣服的句子,你喜欢红衣服就来读穿红色衣服的句子,
其余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读最后一个句子。明白了吗?现在开始。(学生分读)
师:听完了他们的朗读,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他们什么时候穿白衣服?什么时候穿黑衣服?什么时候穿红衣服?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以课文主人公“水”的身份去朗读课文,使学生更好的感
悟课文内容。】
5.指导写字
师:这里还藏着一个生字宝宝呢,这个字怎么读?它是什么结构的字?注意观察,
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口”要写的扁长,“竖”要居中,底横最长,底部四点要分布均匀,托住上面
的部分。)
(二)学习第二个自然段
1.师:学完了第一个自然段,我们知道了水可以变成汽、变成云,那么它还能变
成什么呢?我们来看看第二个自然段,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2.师范读。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吗?最好加上动作。(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从读到演,科学地遵循了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
像,利用了儿童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
的知识,培养了表演能力。】
3.完成填空。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文中的括号里该填什么字吗?
师:他填的是落、打、飘,这几个字是表示什么的?(动作)你们同意他的观点
吗?能说说理由吗?
(提示:雨有什么特点?雹子有什么特点?雪有什么特点?)
师:哦,这么一会儿工夫,我们就有了这么多的变化。我们来看,水可以变成汽,
它是靠什么变成汽的?(太阳晒的)汽上升凝聚变成云,云怎样才会变成雨、变
成雹子、变成雪呢?想一想。
【设计意图:适当的填空练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第三个自然段
1.女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雨、雹子、雪落下来,又变成了水。我们水就是这样在自然界里循环变化的。
那你们想知道平时水都做些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第三个自然段。老师想请女生
来读一读这一段。(女生读的真流利,声音像百灵鸟一样好听。)
2.老师范读。3.完成填空。
4.男生齐读第三个自然段。
(五)学习第 4 个自然段
师:我们水不仅会变,而且还会做好多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第四个自
然段,思考:我们都做过哪些事情呢?
(六)学习第 5 个自然段
四、课文小结
师:今天,我们结识了“水”这位好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天天离不开水,它是
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美丽、可爱的世界。而面对现在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资
源越来越贫乏,面对现在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实,我们更应该重视如何保
护它,这样才能让它多做好事,不做坏事。
作业设计
1.画一幅水的变化的连环画,分别画出水的不同样子,并在这幅画下面写一段
话。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后进行适当的习作练习,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
基础】
2.如果你们还想更多地了解水,课后可以继续找一些关于他的资料,大家一起
办个“我的朋友——水”的展览。
【设计意图:“生活即课堂”。素质教育除了课堂以外,还需要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而课内至课外的延伸,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雨
水 汽 云 雹子
雪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2. 指导书写 8 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一、复习导入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复习要求会认的生字。
1.齐读要求会认的生字。
2.小老师领读生词。(多媒体出示)
飘浮 灾害 机器 冲毁 池子 黑衣服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内容,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二、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一) 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chōng shài chí fú zāi hài hēi qì
冲 晒 池 浮 灾 害 黑 器
2.指名读生字。
3.全班齐读生字。
4.动脑筋想一想,怎样记住这几个字,把好方法讲给伙伴听。
5.交流较难记的生字,老师加以点拨。
【设计意图:抓住儿童识字规律,多形式呈现字词,反复识记。结合本课汉字的
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分析,交流识字方法,积累识字经验,体会识
字规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一)指导书写
1.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2.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
“晒”字第九画是竖弯,不是竖弯钩。
“害”字中间一竖上下都要出头。
“器”字不要忘记中间的一点。
“浮”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孚”。
3.学生描红,仿写。
【设计意图:学写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学生口头组词。
5.出示新词卡片,认读新词。
漂浮 机器 冲毁 暴躁 灌溉 电器
毁坏 风暴 灾害 乐器 毁灭 暴风雪
(1) 请小老师领读。
(2) 全班齐读。(3) 用“漂浮”一词造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扩词能力,同时积累更多的词语。】
三、全班齐读课文,巩固所学生字、新词
四、师总结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
2.积累本课好词佳句。
3.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shài fú zāi hài qì
晒 浮 灾 害 器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问题:植物靠
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诗中把植物当作人来写,读起来亲切、
有趣。
课文还配有三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设计意图 :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课文的韵
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观察、探索的
兴趣。
教学目标:
1、 会认 12 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写 10 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 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
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以及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里的“降落伞”、“铠甲”指的是什么。孩子对这几种植物接
触较少,因而了解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一个难点。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读通读顺课文,学习 1-4 节;第二课时,学习第 5 节,拓展文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质疑问难。
1、谈话:黄山奇石,令人叫绝;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今天我们来学
习一篇有关植物的诗歌。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2、指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①植物妈妈有些什么办法?
②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
③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带着刚才质疑的问题,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难
读的多读几次。
2、出示词语:旅行 降落伞 娃娃 纷纷 山洼 观察 知识 啪 炸开 蹦着跳
着
3、交流反馈, 读准字音。
个人读、指名读、齐读,读准“得”的字音。
“为”在这应选择哪个读音,再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 读完了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
2、 诗里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在书上把它们画出来。(板书:蒲公英、苍耳、
豌豆)学习蒲、苍。指导书写“豆”。
3、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板书:传播种子)也可以说是怎样让自己的
孩子去旅行。
四、精读课文,理解重点
(一)引读第一节。是啊,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二)自由读 2——4 节,看看植物妈妈们有什么好办法呢?把她们的办法划出来。
(三)这些办法好在哪儿呢?把自己喜欢的小节多读几次,说说为什么喜欢?
(四)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出示课件演示:瞧,这就是蒲公英妈妈和她的娃娃。理解降落伞。
3、理解“轻轻”、“纷纷”。做动作体会“轻轻”,这句诗怎么读呢?(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
一个蒲公英娃娃出发了,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都在风婆婆的帮助下,像降
落伞一样飘飘悠悠地离开了妈妈。这就是纷纷出发。下雪了,雪花纷纷地飘落;
秋天,树叶黄了,纷纷地飘落;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
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轻声读“只要……”
4.朗读体会。现在我就是蒲公英妈妈,你们是我的孩子。你们乘着微风纷纷出
发,那么你想飞到哪儿生根发芽?(自由回答)说得真好,蒲公英多么可爱、多
么勇敢。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是多么高兴呀。现在让我们自己读读这节
诗,你能加上动作读这节诗吗?会背的可以不看书,看谁读得最投入。.
(五)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课件演示,认识苍耳。
2、你有什么不懂吗?理解“铠甲”: 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铁做的衣服。这里指
的是苍耳坚硬的外壳。
3、师: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们会把苍耳带到哪里安家?就这样,苍耳跟着这些
小动物们到田野,到山洼,树林、花园,小动物们把他们带到哪儿,哪儿就是他
们的家,他们以四海为家。
(六)学习第四小节
1、 指名读。
2、 喜欢豌豆的同学来说说太阳是怎么样帮助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课件演
示。)
3、 比较:(1)“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
(2)豆荚炸开,孩子离开妈妈。
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第一句写出了豆荚炸开时的声音以及孩子们离开妈
妈时动作及心情)这一下可不得了啦,豌豆娃娃们迫不及待地蹦了出来,他们去
干嘛?
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该怎么读,试一试,谁把两句连起来读。
4.小结:蹦到哪儿……跳到哪儿……他们也以四海为家。
5.齐读这节诗歌,也可自由读练习背诵。
四、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解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她们的办法都
很好,其实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还有什么办法呢?请小朋友们回去后
请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也可以去网络、书籍上查找,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纷、经、好、如。你有什么发现?2、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词语,开展各种形式的认读。
2、引读第一节。诗歌介绍了几种植物妈妈?她们有什么办法?
二、学习第五节
1、过渡:植物妈妈的办法非常多,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什么样的小朋友能
得到它?
自由朗读第五小节。
1、 指导朗读。
三、朗读全诗、选择背诵。
四、课后延伸,激发兴趣。
1、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 3 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的
方法?(学生交流)
2、出示 资料库:
凤仙花、豆、麻是靠太阳晒传播种子的。
莲子是靠水传播种子的。
野葡萄、樱桃、山参,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扬絮、柳絮是被风吹散生根发芽的。
3、我是小作家。(模仿第 2、3、4 小节编写一首诗)
范文:
椰子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让孩子落在海水里面。
漂到哪儿,哪儿就是他的家
五、完成课后的“读读抄抄”。
许许多多 高高兴兴 进进出出 花花绿绿 快快乐乐 说说笑笑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六、指导书写。
“已、甲、识、娃、洼”。
板书: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降落伞
苍 耳 穿铠甲豌 豆 晒太阳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语文园地一
快乐读书吧
第二单元(识字)
1.《场景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
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
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 12 个生字。会写“园、孔”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 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铜、队”等 12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美,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
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愿意吗?请你给我招招手,(我就跟你招招
手)、点点头、笑一笑、去旅游。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跟随《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去旅游,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少先队员分别到了哪些 地方?
板:(海边、乡村、公园)
三、随情境学文、识字
1、学习第四小节:
⑴ 先来看看要做哪些准备吧。你看到了什么了?指名说,引导说出事物与数量
词的搭配(出示图片: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⑵师:要想去玩呀,得先拿生字参观券啊!
(出示:“铜号”、“红领巾”)认识生字“铜、号、领”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
这几个字。读对了,这张参观卷就送给你了。我们高举着少先队队旗,吹响铜号,
戴好红领巾,欢声笑语的去郊游。大家是多么高兴啊!你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
(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2、情境延伸,学习第一小节:
师:出发喽!我们先去海边,好不好?(出示:海边景色)
⑴ 预设学路1:
① 师:(出示海边景色),你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2 小朋友说的真好!这里啊藏着几个生字宝宝,说说怎么记住他们的(引导识
记生字方法),记好了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出示卡片:海、鸥、滩、军、
舰、帆)
3 师:蔚蓝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威武的大军舰,一条彩色的小帆船在漂游着。
一只雪白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无数游客在美丽的沙滩上玩耍。好美丽的海边
景色啊!(出示图片: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你想读吗?(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⑵ 预设学路2:
① 师:前面是什么地方,到处一片翠绿鲜红?
师:(出示:乡村景色),你看到了什么了?(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
配)。
这里的生字宝宝也想考考你。通过了,我们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出示:稻(禾
字旁跟禾苗有关)
自主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师:一方鱼塘,小鱼们在快乐地游来游去。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儿正向你们招手
呢,小村子美吗?谁想用朗读来表现它。(出示: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
柳、一座花园。)(自由读、指名读、四人小组赛读)。
⑶ 预设学路3:
① 师:我们已经到了最后一站。(出示:公园景色),你看到了什么?
(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你会读这两个词语吗?(出示:石桥、翠竹)并且认识“桥”“翠”。特别注意“桥”
的右边是“乔”而不是“交”。
2 师:瞧,一竿竿翠竹修长挺拔,一孔石桥横跨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
歌声引来了一群快乐的飞鸟。
(出示图片: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
同学们,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那那些认识的生字宝宝,你能
认的出吗(开火车认读,玩摘苹果游戏,检查生字)
四、诵读全文
1、师:同学们,这些美丽的景色呀,都在我们的课文里。快来读读吧。翻到课
本第 16 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评价)
3、多种形式读(对读,拍手读,男女生读)
师:让我们想象着刚才看到的美景,尽情地读一读。(齐读)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玩得开心吗?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生活在这么多姿多彩,美丽
的地方是多么幸福,快乐啊
六、板书设计
《场景歌》
海边 乡村 公园 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园、孔”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出示词,认读词语2、出示课文,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二、创境学文,培养语感
1.出示图片,感受美景。教师不由自主状随着学生一起说出:海鸥,沙滩,军舰,
帆船;垂柳,稻田,鱼塘,果园;翠竹,小溪,石桥,飞鸟。
2.感受美景,导入数量词。
(1)感受美景,感受数量词。师:这些东西美吗?我们再次来欣赏。师口中念
念有词:啊,一只漂亮的海鸥;啊,一片美丽的沙滩……
(2)导入数量词,出示课题。大家看,像一只、一片、一艘这样的词我们把它
叫做“数量词”(板书:数量词)。你们能从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并用笔把它们
划出来吗?
3、指名用我们书本中的数量词来说一说呢?
4、我还能说(看谁说的多)
师:“一只海鸥、一群海鸥……”除了书中的数量词,还能用哪些数量词来形容
这些事物。
三:指导书写,练习背诵。
师:读了,说了,同学们的嘴巴越来越灵活了,老师还想检验下同学们字写得好
不好,大家有信心吗?
1、(课件出示“园、旗、领、群”等字。)
⑴ 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⑵ 观察老师范写,注意笔顺。
⑶ 学生照样子书写。
⑷ 写完后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和结构
美。
2、小组分节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最流利、最整齐。
3、师生“对口令”游戏:老师说数量词,学生说出相应的事物。
4、(课件出示全文),学生带着喜爱之情试着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游戏“找朋友”
2、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数量词学的这么好,老师有一首“数量词”歌也不错,想送
给你们。大家听听吧……(出示课件)
一盆花、一杯茶、一棵树、一台电视、一辆车、一幅画、一双鞋、一件衣服。
3、大家想生活中的例子,也学着说说。(视时间灵活处理要作为课内延伸或作业)
4、出示图片,仿照课文,说说上面有什么。(课件出示)。5、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用上数量词说一说。(小练习)
师总结
今天我们的收获真不小,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学习了数量词,掌握了几种识
字方法,还写了一手好字,下面请看作业:回家后仔细观察家中物品,用上数量
词说给父母听。
教学反思:
2.树
3.拍手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牢、记”等 13 个生字;正确书写“保、护”等 8
个字。
2. 正确认读“牢记、孔雀、雄鹰”等词语;正确读写“拍手、保护、动物”等
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4. 了解“隹 zhuī、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讲解,鼓励,启动,合作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牢、
记”等 13 个生字;正确书写“保、护”等 8 个字。 正确认读“牢记、孔雀、
雄鹰”等词语;正确读写“拍手、保护、动物”等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了解“隹 zhuī、鸟”等偏旁表意的特
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交流动物知识,增强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与动物有关的生字;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熟读课
文,能做拍手游戏。
教学难点: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生词卡片
教学方法:引导,讲解,鼓励,启动,合作法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讨论学习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课件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认识其中的哪些动物,告诉学生这些动物
就藏
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
2. 揭示课题,板书“拍手歌”,学生齐读。
3. 认识“拍手歌”。回忆二年级学过的拍手歌。课件展示,请一位学生朗读,
其他学
生拍手应和。教师简介:拍手歌就是拍着手诵读的儿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听录音,感受读课文的节奏,数一数课文有几个小节。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借图识记
1. 画一画,找一找。
引导学生自己画一画、找一找课文里提到了哪些动物,然后交流。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第一组词语:“孔雀、锦鸡、雄鹰、雁群、百灵、老虎、
熊猫”。
认读后重点指导认识“隹”。先让学生观察“雀、鹰、雁”字形的相同之处,然
后演 示“隹”的字形演变过程(详见“教学资源”),让学生知道带有“隹”的
字与鸟类有关。
最后拓展识字,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部首是“鸟”或“隹”的字。
2. 读一读,选一选。
这一环节主要学习第二组词语:“牢记、保护、伙伴”。教师可以出示如下练习:
牢记 保护 伙伴
我们要( )大自然中的动物。
动物是我们的好( )。
学过的生字大家一定要( )。
练习之后再出示“记、己”进行对比,出示“保、伙、伴”三个字,练习组词和
用词
语说句子,看谁用得准确。3. “开火车”认读,巩固识记。用卡片出示要求会认和会写的两类字,采用开
火车、同桌互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
加以巩固。再认字的时候,将生字放在词语里,再把词语放到课文的句子里,再
结合着理
解句子、结合句子内容说话,将字词句运用整合起来。
4. 自由读文,巩固生字。
(四)拍手游戏,品读课文
1. 学生自己拍手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的节奏。
2. 同桌拍手互读。
3. 全班拍手对读;教师引读。如教师读“你拍一,我拍一”,学生读“保护动
物要牢
记”,体会诗歌的节奏。
(五)整体把握,练习说话
1.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第 1 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讲了什么道理。
2. 学生思考后交流。
3. 让学生抓住文中动物的特点练习说话,交流对动物的了解,升华情感。
(1)先说说自己对课文中动物的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说。
(2)让学生模仿例句,用一句或几句话夸夸它们。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要求
学生能
够说出动物的特点来(详见“教学建议”)。
(六)书写“保、伙、伴”
1. 观察偏旁,归类书写。出示生字卡片“保、伙、伴”,观察比较,说说写好
单人旁
需要注意些什么。
2. 观察部件,交流提醒。引导学生观察生字部件中的笔画,说说书写时要特别
注意
哪些笔画或部件。
3.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 师生赏评,练习改进。
(七)拓展小结
1. 总结全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动物朋友,也了解了它们的生活特点。
动物
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爱护它们、保护它们,
共同拥有美丽的大自然。
2. 拓展延伸: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内容的《拍手歌》,准备在后面的学习中交流。
(八)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把今天学过的内容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拍手歌
我们要爱护动物。
4.田家四季歌
[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拼音读准“春、夏、秋、冬、”4 个生字的字音。
2、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并为这 4 个字组词。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4、能在田字格中描写“春,秋,冬”。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巩固所学习的生字。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诵读儿歌、改编儿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春、夏、秋、冬”4 个生字,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1、 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激发情感
1、播放歌曲《四季歌》。
激发情感:小朋友,刚才的那首歌好听吗?想不想知道那首歌的名称呢?那首歌
就叫《四季歌》,那是日本的一首民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儿歌,它的名字也
叫《四季歌》,谁来拼一拼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字词,诵读儿歌1、小朋友,一年有四个季节,你知道是哪四个季节吗?出示:“春、夏、秋、冬”
四个生字师:在这四个字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能告诉我们你是用什么好办
法记住它的吗?学生交流自学的生字。(春:日子底;夏:从上到下写;夏天给
你的感觉是什么?秋:拼一拼,记字形:禾加火;冬:下面两点要上下对齐。)
2.叫号游戏。(巩固四个生字)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叫号游戏,看看你们是不是
真的认识它们了,来,请出小老师!师:小朋友,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是春天,
春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夏天)夏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秋天)秋天过
去了,什么来到了?(冬天)冬天过去了,又是第二年的春天来到了。就这样,
四季在轮回。
3.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现在我们该把“春夏秋冬”
这四个字宝宝送回到课文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儿歌里讲
了四季中的哪几样景物?你能不能边听边把它们圈出来?生听课文录音。师:儿
歌里每个季节都提到了一样景物,你听到的是什么呢?
根据生答板书:花儿、蝉儿、枫叶、雪花三、朗读儿歌,理解内容:(一)读准
字音 1.跟录音读课文。
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把这些景物都找出来了。下面让我们跟着录音读读课
文吧。小朋友读得轻些,注意听清楚录音里的字音和停顿。2.指名读。师:读得
真不错。3.比赛读。(2 小组)(二)理解儿歌:
1、师:小朋友,你们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你最喜欢哪个,选你喜欢
的读给大家听。2、春天花儿笑。(板书:笑)师:笑的反义词是什么?“花儿笑”
是什么意思呢?(“笑”字形象生动,把花儿当人来写,在“笑”字中我们可以
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3、夏天蝉儿叫。(板书:叫)师:蝉儿的叫声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一听。蝉儿
还有一个名字叫“知了”。听着蝉儿的叫声,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夏日的炎热。
4、秋天枫叶红。(板书:红)师:红是一种颜色,红色彩明丽,代表着秋天的丰
收。
5、冬天雪花飘。(板书:飘)师:“飘”字写出了雪花的轻盈。冬天下雪了,我
们可以干什么?6.师生合作读。
师:一年四季的景色那么有特色,又那么美,老师情不自禁地想来读读课文了,
你们愿意和我合作一下吗?(师生配乐读儿歌)这样,你们还能和老师合作吗?
四、巩固拓展,看图编儿歌
1、师:小朋友学得真好。下面老师要考考你,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
(1)一年四季,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可以用儿歌里的句子回答,也可
以自己组织句子回答。(2)读一读,想一想,什么季节开什么花?
(3)想想下列词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2、师:小朋友真棒!老师奖励大家一首儿歌。这是老师学着课文的样,编的一
首秋季歌。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编一首冬季歌啊?
3:师:一年四季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来看看图,说说还有什么景物,好
吗?可以说图上的,也可以说图上没有的。但是要求学着课文的样子说,你行吗?
(生合作完成一首四季歌)4、请你读一读:
5、游戏:拍手歌五、总结:师:小朋友,一年四季的景色是多么优美,每个季
节又有着特殊的景物。我们的大自然可真奇妙!希望我们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热
爱生活,善于观察,能发现周围的美。
五、总结拓展
那么你也一定可以和课文的作者一样,写出大家喜欢的儿歌的。回家去和爸爸妈
妈一起编一首属于你自己的季节歌或者四季歌。
花开草长蝴蝶飞。
麦苗儿秀了,
桑叶儿正肥。
夏季里,农事忙,
才了蚕桑又插秧。
早起勤耕作,
归来带月光。
秋季里,稻上场,
谷像黄金黄,
身上虽辛苦,
心里却安康。
冬季里,雪初晴,
新做棉衣轻又轻,
一年农事了。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4.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第 4 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
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 4 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
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
办法称大象的。
[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曹是上下结
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
左:禾,右:尔。)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拥有获取知
识的本领,也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
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
环节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学互教,认识了不少生字,扫清了学生生字方
面的障碍。]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巩
固生字词,享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
(六)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过渡:经过学习,通过比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这篇课文了。谁愿
意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都读准了吗?
三、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
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
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 5 自然段第一句话。[出
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 4 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
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
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 4 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
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
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
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 4 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
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
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 7 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 7 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
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
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
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 4 段。
5.红马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 10 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 9 个生字,其中一个为多音
字。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
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 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
齐读。
B. 扩词。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叶瓣 一只苍蝇 一头牛 一匹马
C.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 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
生字?
2、重点师范写以下几个字:故、级、粉、板、事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事”字的横要注意有变化。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我们最喜欢上美术课,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
们自由读 2—13 自然段,找出我们喜欢上美术课的理由,并做上记号。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渎课文 2—13 自然段,想想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我们喜欢上美术课,有哪些理由呢?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
同座的两位同学如果都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
3.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这两位同学做得很好,
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
三、交流感悟,品味语言
围绕“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学生
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大家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老师的画画得妙。我是从课文的第 2、3 自然段中
读到的。教师相机板书:老师画得妙
(2)请同学们自由读 1、3 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师画画得妙的句子,读一读。
(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
A.“他画得真妙啊!一头漫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
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辫在桌面上。”
B.“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全走路的椅子。”
(4)瞧!老师的画的确画得妙!谁还想读。
(5)读得好!花瓶中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全班女生一起读。
我听出来了,三朵百合真是很美。你瞧:在三朵百合的后面加上一个小冒号,我
们就知道后面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是不一样。多神奇的小冒号。再读这两
个句子,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和这相类似的小冒号。
(6)第 2 句中小冒号和这个冒号相类似。
(7)你来读读这句。是啊,老师的画真是画得好,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
会走路的椅子都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
(8)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恰当地运用冒号?教师着重指出:有的,有的,有的。
(9)自由练习。然后指名说句子。
2.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
(1)老师还讲得好。我是从课文的第 4--6 自然段中读到的。
教师相机板书:老师讲得好。
(2)把老师讲的话读给大家听。学生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A.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B.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啦!
大家自由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3)学生自由读句子。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同学们知道了可画的东西真多啊!天上跑的、地下爬的、水里游的都可以画。
多有耐心的老师啊!不会画不要紧,只要动动脑筋,就会把我们眼睛所看到的,
脑袋里所想到的画下来。
读得好!我和大家来分角色读,看谁读得好。
师生读。男女生读。
3.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
(1)老师还夸同学们的画画得好。
(2)教师相机板书:老师评得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根据学生的回答朗读,教师相机出示下面老师的评语: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4)指导学牛朗读,读出老师此时的喜悦心情。
(5)老师为什么说“我”画的小红马“很好,很好”?
(6)学生自由读课文。
(7)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读好第 7、10、12 自然段,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在读
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由画画,而且想象既纯朴又丰富大胆,
还很有创意。
(8)同桌互相练读师生的对话。
(9)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的对话。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读出“我”
的天真可爱和惊喜。
四、小结全文,作业练习
1、我画小红马得了 90 分,大家真高兴。美术课上老师画得妙,讲得好,评得好,
他把他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我们也深深爱着他。板书:爱心
2、作业:
①根据课后第三题冒号的提示,照样子,写两个含有冒号的句子。
②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听。
五、板书设计:
5 红马的故事
老师作画 妙
鼓励 ↓↑ 佩服敬佩
学生画画 大胆想象、勇于创新附: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bang mang tu se du shi
( ) ( ) ( )
lao shi biao zhun ju zhu
( ) ( ) ( )
二、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老师走到我的旁边 笑着问 画好啦 这是什么马
2、花瓶里有三朵百合 一朵盛开 一朵含苞待放 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
上
三、写话(二选一)
1、我想对课文中的老师说:“ 。”
2、我也喜欢自由画画,我想画 ,因为
。
6.一封信7.妈妈睡了
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
的是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妈妈先睡着了,她沉沉地睡着,
呼吸那么均匀。孩子静静的看着熟睡的妈妈,看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课文表
达的是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
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深切的母子
情。
学情分析:有一种爱能洞穿人生的铜墙铁壁,有一种付出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
惜,这就是母爱。而如今,太多的“小皇帝”、“小公主”享用着甚至挥霍着母爱,
自己却浑然不觉。本文以一个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感受着母爱,情真意切,语言
朴实,是对学生进行关爱父母感恩父母的一篇好教材。因此,教学中要做到:
1、着力营造母子情深的“爱的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同身受,体味亲情
的美好。
2、以爱召唤爱。引领学生走进自我,体味现实生活中无微不至的亲情,学会感
恩,懂得回报。
教学要求: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
语的意思,积累部分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 8 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母子之间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调动情感。
1、出示课件,听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随着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课文的
情境之中。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
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快吸引学生,能有效
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
2、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呀?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联系实际生
活说说妈妈的爱。)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
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之后提问“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呀?”
非常明显是唱到了妈妈,于是又创设了“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
这样的情境。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冲突,
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的结合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
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教师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
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
同时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解释并板书课题:妈妈睡了。
二、初读课文,主动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读音。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培养自学能力。
2、分类识记生字。
(1)、联系生活实际及动作演示识记:闭、眉、呼吸、深沉、均匀、额、乏。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哄、润、慈祥、熟。http:/ /www.xkb 1.com
(3)、用形义联系法识记:汗。3、检查认读情况。(课件出示词句。)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字,再读。
4、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2)、指导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重点指导:
先:上面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下面的竖弯钩要写得圆润;
闭:门框不能写得太窄;
“汗”、“讲”、“响”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且都左窄右宽,其中“讲”字左边的
言字旁要比右半部分低;“汗”字的三点水第二点应写的靠左一些,右边起笔要
靠近第二点;
弯:第二笔横要略长;
“故”右边是反文而不是折文。
(3)、讨论怎么记住这些字。
(4)、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写字,学生描红。
三、朗读课文,体验感情。
1、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在读的时
候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2、学生自由朗读。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A、妈妈明亮的眼睛闭上了,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B、她细软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说明:这两个句子较长,注意断句的指导。)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睡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去感受课文中的小朋友
是如何写自己的妈妈在睡着了以后的故事的。
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同学们已经牢牢掌握了生字,下面请同学们学习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
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出示中心问题:看看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你从哪看出来的?小组同
学讨论。
(a)很美丽。从“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可以看出。
师:(板书:美丽,出示“美丽”一段)自由度这段,看看还能读出什么?
生练读,感悟:“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说明妈妈很爱孩子。
师小结:妈妈爱孩子也是一种美,比外表美更重要。妈妈爱我们,我也爱妈妈,
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爱再读这段。
生练读。
(b)好慈祥。从嘴角眼角挂着笑意可以看出。睡梦中想要讲故事给孩子,说明
妈妈爱孩子。
同学们,怎么理解“慈祥”?在你的生活中谁非常慈祥?(板书:慈祥)
师:究竟什么是慈祥,大家读了这一段就会知道。(出示这一段)
设计意图:“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起来是一个难点。通过分析课文,抓住重
点语句:微微的笑着、好像睡梦中又想好了一个故事指导学生来体会妈妈对孩子
的爱,来理解“慈祥”。
师:妈妈这样慈祥,这样关心孩子,这一段该怎样读?
学生朗读,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c)好累。从“呼吸深沉、均匀”“头发粘在额头上”“沙沙的声音听不到”说
明妈妈睡得香,干了很多活,很累。
理解“深沉”、“均匀”。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深沉”;采用表演的方
式理解“呼吸均匀”,先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
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
师:想想妈妈会干了那些活?
生回答。
师:是啊!妈妈多累呀!我们都想让妈妈好好睡一觉,这一段该怎样读?
生练习朗读。(2)、师:睡梦中的妈妈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那么累,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
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课件:音乐《摇篮曲》。)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
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
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4、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出示插图“母子午睡图”,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a)、你特别想对图中的孩子和妈妈说点什么?
(b)、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
(学生自由说一说)
(c)、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像文中的小作者一样在你的
小本本上写一篇关于妈妈的小文章,读给自己的妈妈听。
设计意图: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
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
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语文空间。
5、课外阅读:歌词《疼爱妈妈》。
一颗心融化着酸甜苦辣,一双手每日每夜忙活着家,泪水肚里咽,零钱省着 花,
一把情一把爱把儿女拉扯大。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替家里操点心,帮妈妈干
点啥。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话。
一颗心紧围着春秋冬夏,一双手风里雨里遮挡着家,香的给婆婆,甜的给娃娃,
一把情一把爱把日子过成画。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替妈妈操点心,陪妈妈说
说话。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话。
板书设计:
弯弯的眉 红润的脸→美丽
妈妈睡了{ 微微的笑着→慈祥 }
干了好多活儿 累了、乏了→勤劳
口语交际:我爱做手工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
诗。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具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天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教师对学生提出希望,
相信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
二、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
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生交流。
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
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
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
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
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
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
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
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
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
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
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
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三、指导朗读古诗。
1、 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 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
2、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3、 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 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 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 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
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
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四、学习古诗。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
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
“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五、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
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六、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首新的古诗《登鹳雀楼》,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他意在告诉人们要不断进取,奋发
向上。同学们,请大家把诗的后两句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当然,诗人王之涣他
其实以边塞最为出名,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他的边塞诗《凉州词》。(课件出示)
1、 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的背景。
2、 教给学生诗的节奏和停顿。
3、 学生练读。
4、 自由背诵。
其实,王之涣有一首诗也很有名,这是一首送别诗,题为《送别》。出示古诗,
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并背诵下来。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
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背诵这一首古诗,而要把本诗作为一个例子,一个引子,引
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是展示本领的一个好机
会,学生兴趣盎然,高潮又起。)
出示: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 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学生群情激昂,背诵熟练而投入。)
七、同学们,你们背得太投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
精髓,相信大家还能背许多唐诗,将来一定也会写出很多好诗,说不定也会成为
一名大诗人呢!最后老师祝大家:学习更上一层楼!
八、学生在充满期待中下课,并喊出班级口号:“我成长我快乐!”
(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点明本课中心,而且能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使本
课留下无穷韵味,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影响。背诗比赛仅仅是一个展示的过程,要想展示更多的古诗,比赛取得更好的成绩,功夫必须下在课外,而小结时教师
的拓展延伸必会在学生中掀起一股背诵古诗的热潮。)
附参考资料
★鹳雀楼,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建在山西永济县(原山西蒲州),前临
中条山,下瞰黄河,楼高三层,建成时有鹳雀在上栖息,后被河水冲没,目前正
在重建。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他写的有关西部边疆的诗特别有名,其诗用词十
分朴实,但意境极为深远。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送别》最著名,诗中
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
传千古的佳句。
分享: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疑”4 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题: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
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
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揭题:指课题,齐读。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①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瀑布是冲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瀑”字
是什么结构?齐读:“瀑布”。
②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的瀑布更是举世闻名。现在就请小朋友们
跟着老师随着诗仙李白一起去庐山游览一番吧!
(二)初读: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
去!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②认识生字:相机区别“庐、炉”
③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④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
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⑤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 指名读 (2)男、女生赛读 (3)全班齐读 (4)师配乐读
2、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①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想去游览一番吗?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师解说: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
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
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三)再读:想象画面,领悟诗情。`
1、站在这样极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诗人李白的心情非常的激动,请你们再去细
细地读古诗,想想看自己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望庐山瀑布优质课教案设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
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2)补充“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
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
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3)“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
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
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四)吟读:细品诗韵,抒发胸臆
请小朋友们再读古诗,在充分感受诗人丰富想象力的同时想想这首诗里有哪些字
用得特别妙?
预设一:“生”字的妙用
师:“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
香炉峰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
胜收。“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
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
预设二:“挂”字的妙用
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 生读。
(1)学生交流。
(2)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结:你看,仔细一品,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这就是古诗
的语言美。
(3)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
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学生根据自己的习
惯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动作,有感情地读诗。)
(4)写一写
(5)过渡: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语言,我们应该好好朗读一番。
(6)个读、配乐朗读。
(7)背诵: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
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又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
此美景,让我们尽情抒发吧。谁能将古诗背诵下来了呢?
(五)拓展:赠送诗文,课外延伸
1、小朋友们真棒,老师从小朋友们的吟诵中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
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课件出示
瀑布整首诗,配乐朗诵)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李白写的诗《望天门山》,喜欢吗?请自由读一读。
(六)、作业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课外收集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
2.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实践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
1(出示黄山图片)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它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每年有很
多中外游客去那里游览观光,那里的景色非常秀丽神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
于黄山的课文。(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 从课题中我们看出黄山的石头有什么特点?(奇。)你能给“奇”组个词吗?
(神奇、奇怪、奇特、奇形怪状等。)
二、识字指导。
1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词。
2 本课识字法:
(1)形近记忆。“区—巨、它—安”字形相近。
(2)字谜记忆。仙:一个人,在山边。
(3)多音字记忆。“都”和“弹”。
(4)熟字记忆。生字与熟字组词,便于记忆。如“风景区、仙桃石、石盘、巨
石、脖子、著名”等。
3 检查识字情况。
(1)指名学生读带拼音的生字,解决字音的问题。
(2)指出多音字“都”、“弹”。
4 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5 认读生字。
6 分析字形和在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7 组词。
三、初解文本。
1 运用课件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
2 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 学生齐读课文,老师适当给予指导,查其错误。
4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然后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6 你喜欢哪一种奇石,就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指
导朗读。
四、朗读感悟。
1 学习第 1 自然段。
(1)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配乐读出感情。
(2)该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共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第二句:写黄山景色秀丽
神奇,尤其是怪石非常有趣。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
文的总起。)
2 学习第 2 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 2 自然段。这一段有几句话?
(一句。)
(2)读后说说仙桃石奇特在哪里。
(①形状像桃子;②大;③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④险,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3)这段话中的“好像”能不能换成是“是”、“犹如”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这句话用的是比喻手法。)
(4)齐读第 2 自然段,体悟仙桃石的奇特之处。
五、课堂小结。
学习第 1、2 自然段后,同学们对黄山的奇石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那就是“怪”
“有趣”。下节课我们再接着来欣赏黄山的奇特、有趣。
第二课时
一、上节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生词,读了课文,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 1、2
自然段,欣赏了奇特有趣的仙桃石。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黄山其他的奇石,请大
家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
1“猴子观海”。
过渡:“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
(1)自由朗读第 3 自然段,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
观海”写具体的。
(2)抓住动词“抱”、“蹲”、“望”体会,这是用拟人手法把猴子写成人了;“一
动不动”又把猴子与石头联系起来。
(3)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地望着翻滚的云海呢?仿佛在想什么?谁能把猴子想
的说一下?
(4)指导朗读。
2“仙人指路”。
(1)自由读,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仙人指路”写具体的。
(板书:更有趣)
(2)你们能通过课文的描述把仙人的动作表演出来吗?(3)这真是有趣的巨石,现在大家能读出更有趣的语气吗?
3“金鸡叫天都”。
(1)读第 5 自然段,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描写“金鸡叫天都”有趣的句子。学
生交流。
(2)这么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
有趣呢?(拟人)请同学们用小圈圈出描写“金鸡”姿态、动作的词,自读体会。
(3)引读: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
闪闪…………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4 学习第 6 自然段。
(1)课文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还
介绍了哪些奇石?有没有具体写?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简单写的呢?再读有关内容。
5 指导朗读全文。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课文,大家有没有对黄山的奇石感到叹为观止
呢?其实,祖国的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同学们可以从课外
书或者电视、网络上去领略它们的风采。
板书设计
10.日月潭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主体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身边的事
物充满着无限好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
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并在
阅读中积累词语。”鉴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知识积累,我在教学中采用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文;注重学习方法
的引导,把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把识字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习
课文、理解课文与朗读感悟、观察图画有机结合,以读感悟、以读促悟、抓关键
词领悟等学文形式,落实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学目标】
1.会写“环、绕”等 12 个生字;运用熟字换偏旁、形声字特点等方法会认
“环、绕、茂、晰、朦、胧、境”9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清晰、
朦胧、仙境、隐约”等词语,品味文中的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
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仔细品味文中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感受日月潭不同的秀丽风光。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的日月潭景色的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引出话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同学们都去过什么地方?(学生畅所欲言)
2.同学们去过的真多啊。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日月潭旅游,可以吗?3.书写课题。齐读两遍。重点强调一下“潭”字的写法。(边写边强调“潭”
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文章从哪些方
面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赶快在文中找找答案)同学们找的又准确,找的速
度又快。表现不错。接下来认识生字。
2.出示字词认读。
(1)(带读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ǎo dǎo zhǎn xiàn jiàn zhù qún shān huán rào
宝 岛 展 现 建 筑 群
山 环 绕
mào shèng qīng xī méng lóng yǐn yǐn yuē yuē
茂 盛 清 晰 朦 胧 隐
隐 约 约
xiān jìng qīng shā tái wān shěng míng sheng gǔ jì
仙 境 轻 纱 台 湾 省
名 胜 古 迹
(2)出示字词(不带读音)
宝岛 展现 建筑 群山环绕
茂盛 清晰 朦胧 隐隐约约仙境 轻纱 台湾省 名胜古迹
(3)出示字:
岛 展 建 筑 环 绕
茂 盛 晰 朦 胧 隐
约 境 纱 省 胜
a.同桌互读、齐读。
b.重点强调:
“展 纱 绕 胜 省 盛”都是翘舌音。
c.来读一遍。我指哪个同学们来读哪个?
d.你找找哪两个字的读音相同。胜和盛同音是?四声。省是?三声。)
4.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认识这些字的?
出示:岛 展 建 筑 环 绕
茂 盛 晰 朦 胧 隐
约 境 纱 省 胜
同结构同偏旁同读音 形声字 加一加 )
同结构:环绕隐晰朦胧仙境纱约胜。左右结构。
同偏旁:绕 纱 约 朦胧胜 鸟 岛
同读音:胜 盛
形声字:晰 朦 胧 境 胜加一加:环 晰 朦 胧 岛 鸟 纱 省 盛 仙
猜字谜:展:屋顶下面,草遮半衣。
岛:鸟字一换成山。
仙:出一半有何不可。
岳:孔子登山。
三个比较难记:展 筑 茂 (盛)建(上节课学习的和这个偏旁差不多的是
什么字?迷、迹、迈第六课)
5.指名按小节读课文,巩固一下刚才学的字词,看谁读的又准又有感情。
三、指导写字,书写美观
1.出示我会写的字“环 绕 隐 约 茂 盛 岛 纱 胜 省 展建”12 个字,
学生自由读。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呈现字之后先找同学来说自己认为应该注意的地
方。
隐:左窄右宽,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展:下面是衣服的衣去掉一点,最左边是竖勾。
茂:记得草字头下面有一点。千万不要忘记。
省:省字第一笔是竖。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走一走纠正学生的坐姿)
5.展示,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四、拓展延伸,积累运用1.出示课后“读读记记”
太阳高照 群山环绕 风光秀丽 树木茂盛 湖水碧绿名胜古迹隐隐约约点点
灯光
蒙蒙细雨
(1)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2)扩展填空
群山( )风光( )( )古迹隐隐( )( )细雨
湖水( )( )灯光 树木( )群山
( )
五、再次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以开火车的形式复习生字词。
2.师:看来同学们都记住了课文的生字词,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课文
是怎样描写日月潭的景色。
二、朗读悟情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日月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1)我们可以从文中哪一段可以看出来?是啊最后一段:
出示: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板书:风光秀丽)
(3)指导朗读。过渡:因为日月潭景色美,吸引了这么多的中外游客都游玩,下面,我们
就一起来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日月潭的风光秀丽?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日月潭风光秀丽的句子,并读一读。
3.全班交流。
学习第一段
出示: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一个湖。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地上。日月潭
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日月潭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1)指名读,谈体会。
(2)结合图片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
(3)那你知道日月潭周围有哪些名胜古迹吗?想不想知道到底有哪些名胜
古迹那?结合图片理解。
文武庙(图片)简单介绍。玄光寺(图片)简单介绍。孔雀园。日月涌泉。
(4)那我们就通过朗读来读出日月潭的美丽。
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过渡:你还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日月潭的风光秀丽?
学习第二段
出示: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小岛
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1)指名读,谈体会。
(2)日月潭的水很深,你们猜猜日月潭会有多深,一个一个的猜。
(3)你们见过碧绿的湖水吗?结合图片理解。(4)日月潭的形状。
a.展示日潭和月潭图片。
b.这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比喻)
c.谁能用“像”说句子?
d.齐读。
学习第三段
出示: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
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1)你还从哪段体会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第三段)谁也找到这一段了?
找到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2)那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名谈体会。
抓住“薄薄的雾,隐隐约约,点点灯光”进行理解。
(3)这些词语表现了清晨的日月潭的什么特点?(描写了日月潭,若隐若
现,非常清静,温馨的朦胧美。)
(4)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学习第四段
出示: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
在眼前。
(1)中午的日月潭给人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3)师:这是一种清晰的艳丽之美。(4)雨中的日月的美景又是什么样子的那?找个同学来回答一下?
出示: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
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a.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
b.童话中的仙境有什么特点?(结合图片理解)
c.指导朗读。
三、拓展运用
1.出示三、四段
2.分男女生读三、四段
3.你发现这两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对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你们能不能按时间的顺序来完成下面的题目,
如果能用上文中的词语就更好了。
出示黄山图片:清
晨, ,中
午, ,要是下起了
雨 。
5.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学会这种按时间的写作方法,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
的写话中经常运用。
四、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你把你学到的能不能讲给同学听?
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
2.抄写生字词。
3.做同步训练。
4.仿照课文第三、四段,写写你喜欢的地方的美丽景色。
板书设计
9 日月潭
清晨:隐约美
风光秀丽 中午:艳丽美
雨天: 朦胧美
11.葡萄沟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
那里的葡萄品种多,味道甜,葡萄干也色鲜味甜,而且那里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
好客,让学生充分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
民的喜爱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
课文分为 4 个自然段。第 1 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 2 自然段,
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及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第 3
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 4 自然段总结全文。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认字、写字,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让学生知道
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 11 个生字,学会其中的 9 个。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采用多种教学法,让学生感悟并积累好词佳句,理解“梯田”“茂密”“五
光十色”“热情好客”“阴房”等词的意思。
4.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
2.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百度搜索】中国地图图片
2. 你能从地图中找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吗?
中国地大物博,有许多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新
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去游览一番,好吗?
这就是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百度搜索】葡萄沟图片想去的伸出你们的小
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让我们一起用热情的声音来呼唤这个让我们向往的地方吧!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1. 初读课文,同桌合作认读生字词
想知道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吗?请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用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同桌互相
读一读。
2.检查生字词:
教师借助互联网搜索,制成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己指读生字,并说出怎
样记住的这个字;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识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会根据
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符合自己个性的识字方法,这样学生对于学会的生字
不仅不容易遗忘,而且还会在教师的鼓励和激发下,变成可贵的学习动力。)
课件出示词语:分组读;男女生接读。
3.读了课文,你觉得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葡萄沟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板书:盛产水果、景色美丽、老乡热情、
葡萄干有名。(三)精读感悟
1.体会葡萄沟物产丰富
(1)葡萄沟出产什么水果?(抽读;齐读。)
(2)利用互联网搜索图片,学生认识实物。
【百度搜索】杏子图片
【百度搜索】香梨图片
【百度搜索】蜜桃图片
【百度搜索】沙果图片
【百度搜索】葡萄图片
人们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哪位小朋友来读出喜爱之情?(学生赛读)
葡萄沟有这么多的水果,让我们大声地夸一夸葡萄沟(学生齐说:葡萄沟真是个
好地方。)
2.体会景美、人美
(1)这么惹人喜爱的葡萄种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呢?
【百度搜索】梯田图片
(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用“茂密”造句。
【百度搜索】葡萄茂密的枝叶图片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
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惬意)多美呀!请同学们带着凉快、惬意
的感觉,美美地把这句话齐读一遍吧!
(3)如此茂盛的枝叶结出了怎样的葡萄呢?学生各抒己见。
借助互联网搜索图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并用词造句。
【百度搜索】五光十色的葡萄图片 w W w .x K b 1.c o M
谁能把葡萄的美读出来?(学生赛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正捧着那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老师仿佛正捧
着那五光十色的葡萄,这么美的葡萄你想吃吗?(想)你们的愿望肯定会实现的,
因为——(指名学生接读)
【百度搜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图片
你从文中哪些词感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理解“准会”和“吃个够”的意思。
让我们再一次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吧!(女生齐读)
葡萄沟不仅景美,人更美,让我们由衷地夸一夸葡萄沟吧!(学生齐说:葡
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体会葡萄干有名葡萄沟的葡萄这么多,吃不完怎么办呢?(制成葡萄干)
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百度搜索】阴房图片 1 阴房图片 2
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鲜、甜)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
(抽学生读,再齐读)谁愿意做葡萄干的推销员,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
客.?(学生自主发挥)
葡萄沟的葡萄干既鲜又甜,让我们用甜甜的语气再夸一夸葡萄沟吧!(学生
齐赞: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总结延伸:
其实,不仅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整个新疆都是个好地方,那里牛羊成群,瓜
果遍地,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有机会到美丽的新疆去看看,到美丽的葡萄沟去
看看。
(五)书写生字
1.观字议字
请同学们看着我会写中的生字,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四个上下结构的字:吾、杏、季、留
两个上中下结构的字:密、蜜(疏密匀称)
六个左右结构的字:坡、搭、摘、沟(左窄右宽)钉、够(左右等分)
2.按分类书写
(六)作业
回家当一次小导游,把葡萄沟这个好地方介绍给你爸妈。
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
葡萄沟 景色美丽 真是个好地方
老乡热情
葡萄干有名
语文园地四第五单元
12.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
气。
3.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
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
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
本课的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创设
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创造,让
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品味语言。在自读、自悟、
主动探究读懂课文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师:准备识字卡片,纸筒、头饰、多媒体画面、教学挂图和相关音
乐。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2.“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
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
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
主人公──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从他们喜爱的故事入手,通过提问激发学生
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你打算给自己提什么样的学习要求?
2.(课件出示生字)四人小组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师巡视指导。
3.检查小组识字情况。
4.区别““渴”、“喝””的字形,练习书写。
5.再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
流中读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精神。)
三、朗读感悟,启发想象
1.出示挂图,(师:瞧,这就是青蛙与小鸟的合影。)
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口头填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板书理解“井沿”。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
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设计意图:体现以学定教思想,让学生自读自悟。)
4.感悟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青蛙的话,读后回答: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2)理解”大话”。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大话?指名读。
播放动画。(小鸟飞过田野,飞过高山,飞过山林,飞过城市……)理解”
一百多里”。
你能把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3)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4)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用“因为……所以……”
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A、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
“只有井口那么大”。
B、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
边无际”。
(5)理解词语“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到底有多大?还有什么也
可以说无边无际?(沙漠、大海、草原等)闭眼想象:小鸟飞呀,飞呀,飞过田野,
高山,山村,城市,飞过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大啊!(6)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
语气。指名读,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
(7)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天,无边无
际。)
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
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
边无际。)
(8)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
(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得出结论: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
所见有限,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相机指名读好句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
(9)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
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
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并交流,读出适当的语气。
小结: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
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6.整体感悟,角色体验。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带头饰表演朗读。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4)依据画面,为自己喜欢的角色配音。(音乐)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朗读,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创设展示分角色
朗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
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四、读后悟理,理解寓意
1.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2.是啊,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
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
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3.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
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
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
4.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
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
一个见多识广的人。(设计意图: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与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
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
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五、拓展活动,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课,全面地认识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
但是咱们不应该讨厌他、批评他、责怪他,而应该可怜他、同情他、帮助他。对
像坐井观天的人也一样,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才对。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
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
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它惊呆了,
它会看到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呢?(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
3.学生分小组续编第四次对话。
(设计意图: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说
话的能力)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本文,我们都收获不小,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
要问!
可能有一些学生会提问:
(1)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2)青蛙有没有错?……
(设计意图: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
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为对寓言来说,故事不过是寓意的载体,寓意才是故
事的灵魂。)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
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这正是─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实践活动: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部分讲给爸爸、妈妈听。七、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见识短浅、傲慢、自信
小鸟:有耐心
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13.寒号岛
14.我要的是葫芦
设计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
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做到:一要激
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
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提倡自主、自觉、自悟、自得。三要尊重学
生的个性差异,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
力。
教学目标:
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
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抓住文中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
能治病。
[设计意图:以实物导课,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引导学
生快速进入学习之中。]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
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 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
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说说看,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贵有疑,会读书,会思考,就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也就在质疑中拿起书本主动求
知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
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
的地方多读几次。看看,刚才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呢?
(生自由读课文)
课堂是最动听的声音,是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刚才大家读得真不错。谁
来说说自己的读书所得?
2、会读书,爱思考,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开动脑筋,看能不能自己把课文中的生字学会?
3、检查读书情况:
老师考考大家,怎么样?
1)看,老师把课文中难读的这些“拦路虎”请到大屏幕上来了,你们认识
吗?
认读生字 :盯、葫、芦 、藤、邻、哇、慢、每、言、挂、棵、治
指名读,正音.
2)给生字找个好朋友吧,读读看,怎么样?
每天、奇怪、快慢、一棵树、自言自语、好哇、挂包、治病、葫芦藤、邻居、
盯着
3)下面这关,可就考你的眼力了,比比看,谁记得最快,谁写得最好!你
们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最难记?咱们先一起来练一练
师在田字格中板书学生提出的字,边写边记,口头组词语。
说话容易做好难。很多时候,觉得写这个字很简单,可真正写起来,写好还
真的不容易呢。怎么样?自己拿起笔练写一个吧!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边记边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描红。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要正确,书写要规范。
4、拦路虎被你们制服了,再读书就更容易了。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过一会
儿,咱们来个读书比赛。
怎么样?谁愿意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
听?
5、指名接读课文。正音,评价
6、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
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
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篇文章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
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
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提出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字、词、句训练仍然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重视写字指
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并说一说自己觉得容易
写错的地方。老师范写,学生跟写,刻下抄写,这样几个过程,扎实地落实写字
训练。]
附:课堂检测: 。
一、拼音写词语。
二、填空,再读读。
( )的小葫芦 ( )地说
( )的小花 ( )地变
( )蚜虫 ( )葫芦藤
三、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胡( )( );( )( )
户( )( );( )( )
古( )( );( )( )
令( )( );( )( )
四、检查朗读。
答案:
一、葫芦、治虫、一些、盯着、感到。
二、(可爱)的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雪白)的小花(慢慢)地变
(一些)蚜虫(细长的)葫芦藤
三、葫,葫芦;湖,湖水。护,爱护;芦,芦花。固,固定;居,居住。
邻,邻居;领,领导。
资料平台:
葫芦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长势强健,加上大棚用肥用水充足,
因此徒长现象是常见的问题,阴雨天气光照少,夜间温度高,也容易出现疯秧,
一旦出现徒长,则叶片大,黄薄,节间拉长,互相遮阴,营养向叶茎上供,瓜
条膨胀无力,影响产量和效益,解决徒长的办法:⑴定植缓苗后要加强棚室管
理,早拉晚盖草苫,尽量延长光照时间,白天温度保持 25℃左右,夜间控制在
15℃左右,密度栽植要合理,不能太稠。⑵在定植前每亩大棚内用 200 克矮丰
王加细土并过筛,均匀的撒在整个大棚里,或用喷雾器均匀喷 1 遍。⑶用比久或多效唑,用比久 10 克加丰田叶面肥,丰田叶面肥 7-10 天喷 1 次,效果不错,
用多效唑千万不要浓度过高,使用浓度每 15 千克加水 2 克多效唑,喷药时要抬
高喷头把叶面打湿即可。
第二课时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
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一、 复习导入:
看课件,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 一些 、挂着 、雪白 、邻居 、奇怪 、治一治 、自言自语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朗读感悟课文 1、4 自然段。
朗读交流第 1 自然段:
1、细读品味:
1)、课件两幅插图: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说话人的表情;
葫芦叶子;葫芦三个方面说一说。)
2)、请你找出课文中和这两幅图对应的段落,是哪两段?
朗读交流第一段:自由读一读第一段,选你读得最好一句话,想想自己读懂了
什么?
A、第二句:他种的葫芦怎么样?
结合理解:**再看板画,请小朋友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
么可爱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自由读一读,指
名读,齐读。
B、读一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你能
把那个人爱葫芦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老师每天给小朋友上课。小朋友每天都做什么事呢?请你也用“每天”说一
句话。
C、第一句:老师指着板书,听小朋友读了这一句话,老师觉得刚刚这儿的
画有点问题,你发现了吗?说说原因。理解:长满,长满绿叶与小葫芦这么可爱
有什么关系?你说得对,请你帮老师改正。
这棵葫芦长得真美,你能不能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评价:抓住色彩
D、说话:看图上这么可爱的葫芦,请小朋友想象一下,长大了会是怎么样
的?指名说话,并指名板画。
E、机动:一起想象画F、齐读这一段课文。
[设计意图:而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
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
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朗读交流第 4 自然段:
1)、师: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会长得那么好,可结果,
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多可惜的葫芦啊!你能来读一读这一段话吗?指名
读,齐读。
2)、我们刚刚一起读了第一段和第四段,再对比这两幅图,你有什么问题
要问吗?
看图说话:
1、顺序出示图 2、图 3、图 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葫芦藤有什么变化?
(1)如:从第二幅图上看出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但是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2)从第二幅图上看出虫子越来越多了,叶子上面都有小窟窿了。花儿也有
点蔫了。
(3)从第三幅图上看出叶子变黄了,小葫芦也不再是绿绿的,油亮油亮的了,
也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设计意图:在这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两个想象说话的内容,
想象说一说小葫芦的可爱,在想象的基础上朗读;再有就是这么可爱的葫芦,让
学生想象长大了一定会是怎么样的,这个想象说话,与下文葫芦因蚜虫而变黄落
地形成了鲜明的反衬,激发学生从中产生疑问、探究原因的兴趣,为学习感悟下
文打下伏笔。可谓一举数得。]
(二)、学习第 2 自然段
1、当叶子上刚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请你
读一读第 2 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学习: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那个人想的是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
吗?再读这句话。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盯着看出什么?课文前面为什么说
每天看几次,这里用盯着,你读懂了什么?
3)、请你看着这葫芦藤,学着种葫芦的人,盯着葫芦,自言自语的说一说。3、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 3 自然段。
1、当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请你读读第 3 自然段,
找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结合指导:想一想种葫芦人的话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
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
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有层次地组织学生的读书活动。自读---发现探究
到自读---理解感悟。这节课中,学生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
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拓展训练: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第二年,种葫芦的人重新
种了一棵葫芦,他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换位思考,认识到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并能改正自己
的错误。]
四、布置作业
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课堂检测题。答案:我知道:这些字是形近字,偏旁不一样。
我会写:根据占格、书写是否规范。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小葫芦多么可爱呀!
资料平台:
葫芦病虫害的 防治:⑴必须在晴天用药,用药后万一赶到阴天,千万不
要再用。⑵用药一定按棚内瓜棵的长势,温度,季节,用量要准确。⑶要加强
棚内的通风透气。⑷及时浇水并施入养根促根的肥料,如黄腐植酸,高蛋白,
丰田金钾,并加入一定量的氮肥。⑸白天温度 25-28℃,夜间 13-15℃。⑹叶面
喷施丰田叶面肥等促长药剂。⑺喷施解害灵、缓解肥害,药害。
口语交际:商量
语文园地五第六单元
15.大禹治水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
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
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
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 8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
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
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
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
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
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
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
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
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 ,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
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
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
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
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
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对于这个故事,
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
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
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
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
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
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读中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
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
板书。
〔设计意图〕
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
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
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
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的重要手段。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
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
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
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
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
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
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 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
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
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 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读后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
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大禹治水{ 治水过程 智慧超群 无私奉献洪水退却
〔设计意图〕
提炼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理解文章的内涵。
16.朱德的扁担
● 教学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记叙了朱德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时,和大家一起挑粮食的故
事,表现了他虽身为革命领袖,却以身作则,与普通战士一起同甘共苦的高贵品
质。课文叙述生动详细,真实地反应了当时革命战士间的互助互爱,同甘共苦的
精神,但这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要放入情境中好好体会。本教学设计很好
的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在吸引学生注意
力上表现出色。
●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感受革命领导人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读文。
● 教学媒体
投影、生字卡、教学光碟。
● 课时安排
二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都认识哪些革命伟人呀?
2.你认识他吗?读“朱德”,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师补充朱德生平: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
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特别是
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可以说,他是一位很会打仗的大将
军。但是,今天,等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感受到朱德的另一面。
2.指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质疑课题。
简单介绍扁担:扁担,有用木制的,也有用竹做的。无论采自深山老林的杂木,
还是取之峡谷山涧的毛竹,其外形都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自然:直挺挺的,不
枝不蔓,酷似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我认为扁担具有杠杆作用,不仅为我们
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省力。
3.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
二、新授课
1.自读课文三遍,并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1)指读第一段,正音。说说时间、地点和人物。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2)指读第二段,正音。这段讲了什么?
(3)指读第三段,正音。看看一共有几句话。
齐读第三自然段。
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疑问了吗?回答刚才的问题。
4.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观察每个字,说说它是什么结构。
3.师在黑板上范写,生在书上或本上写。
4.说一说什么字怎样写。扩词。
5.生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能运用相关句型。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感受革命领导人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3.大家看,朱德同志正挑着扁担向我们走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
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小朋友们自己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朱德同志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挑
扁担呢。
2.指读相关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会师”是什么意思?当时朱德同志带领着革命起义队伍,而毛泽东带领了
八路军,他们的目的地都是井冈山。经过一段时间,他们都到达了井冈山,互相
碰面了。这叫…会师。
(2)井冈山上就是朱德的队伍了。山下是日本鬼子。你能说出,红军是哪部分
队伍吗?(山上的队伍)
(3)那正是咱们的队伍。虽然占据了山上这个有利位置,但是,山下就是……
生:敌人。
你感觉红军所在的地方怎么样?(危险)
3.请你读出危险的感觉。指读第一自然段。
4.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井冈山不仅是个危险的地方,它让红军们面临了另一个困难。请你自己读读
第三自然段。看看,红军的困难在哪里。
2.指名说。(粮食不够)
3.你从哪里看出来?指读相关句子(第一句)4.要粉碎敌人的围攻,除了储备足够的粮食,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了?(没有)
你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必须)
5.是呀,你能给“必须”换个词语吗?(只能、只有、一定……)
6.再指读第一句。你能用必须说句话吗?
7.指读第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井冈山的粮食不多;红军要去茅坪挑粮食)
8.茅坪在哪里?(山下很远的地方)。
9.交流。指读。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1)茅坪很远。“五六十里”,说明远。指读。
(2)路难走。“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想象,走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
10.这位战士,这么难走的路,你愿意去挑粮吗?为什么呀?
11.书本上战士们是怎样的心情?指读第三句。从哪里看出来。
12.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德有几根扁担?
2.交流答案。(两根)
3.你怎么知道是两根?(第一根朱德挑了之后,被一个同志藏掉了,于是他找
了第二根)
4.为什么这个同志要藏朱德的扁担呢?自己读第 2-3 句话。思考。
5.指读。
6.朱德怎样挑粮的?指读相关句子。
7.挑了多少粮食?(满满的一担粮食)反复指读,读出多。
8.采访:朱德同志,你挑那么多粮,累不累?你什么心情呀?为什么?
9.大家知道吗?白天,朱德要关心战士的身体,要检查军队情况,要观察敌人
动向;晚上,他又要担心大家有没有休息好,有没有挨冻、饿着,他还要侦查敌
情。你感觉朱德的工作怎么样?(很多,很繁重)
10.所以,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生接读。
11.这位小战士,你干嘛要藏朱德的扁担呀?为什么呢?
12.朱德同志丢了扁担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自读第 4 句话。
13.交流。回答问题。
14.你认为朱德做扁担花了多少时间?(一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连夜)
指读。你还从这个词语看出了什么?
15.朱德的第二根扁担什么样?(刻了朱德记)
16.为什么要刻呢?(不要再丢了)这三个字表示什么?(表示这根扁担是朱德
的)18.采访:小战士,你还想藏朱德的扁担吗?为什么?
四、总结
1.齐读全文。
2.课文学完了,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呢?
3.大家看,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他毫不摆架子,却和战士们一起挑粮,
我们都要尊敬他呢。还有哪些革命伟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起记下他们的名
字:毛泽东、邓小平、陈毅、朱德。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复述。
● 课堂板书
第 27 课 朱德的扁担
五六十里
一道去挑粮
山高路陡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简析:
本文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
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 1961 年的泼水节,又是傣
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
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
起象脚鼓”“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
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了傣族服装,“笑容满面的来到人群中”,他同
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欢迎周总理
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
动、幸福和难忘。
学情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傣族人民在凤凰花
开的时候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但这一次的泼水节是一个幸福又令人难忘
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节日。由于民族差异,学生对
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
奇心,思维比较活跃。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来引导学生直
观的体会节日的气氛,感受当时人们的热情,心情。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
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
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
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
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媒体辅助法、范读法,引导点拨法”等。
学法:“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自读自悟法”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教师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 56 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板书“泼水节”,解题。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
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
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
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
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 1、2 自然段。
1.默读第 1 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
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 2 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 3 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 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2)句子 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
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
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
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 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课本插图)谁来
说说“今天”周总理穿的什么样的衣服。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
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 1961 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
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
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生字,齐读,点名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感悟课文中所写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这个特别
的中的氛围。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思考:(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 1961 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二、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重点指导:“恩”上半部不是“田”;“泼”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凤”不要写成“风”;“鲜”,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寿”下边的“寸”
要写小一些;“脚”三个部件的高矮不同。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自己写的字,大家互相评一评。
三、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1.指导学生自己组词填写,再统一交流。
2.你还知道有哪些这样的多音字,给大家说说。
3.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不仅仅是本课的
四、拓展交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还知道
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请给大家讲一讲。(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资料。)
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 6 月 24 日,人
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他们白天进行斗牛、摔跤比赛,晚上
有的在篝火边载歌载舞,有的则手举火把在田间奔跑、玩耍,十分热闹。
那达慕大会:每年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大的节日。牧民们穿
着盛装,骑上骏马,赶着牛羊,唱着牧歌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蒙古族小伙子进
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而其他人则在一旁随着琴声边唱边跳,快乐极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祝贺语,并举一两个例
子。
板书设计:17.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共渡泼水节 祝福 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18.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 8 个字,会写 6 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 8 个字,会写 6 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 6 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
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
理解)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
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
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新 课 标 第 一 网(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
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请学生质疑,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老师加以引导。)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新|课 |标|第 |一| 网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
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
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
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
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尊重学生,以学生评析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指导)
三、练习
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播放音乐,全体学生起立,根据诗意加上动
作背诵古诗。2.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已经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诗,读给大家听
听。
四、总结新 课 标 第 一 网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
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
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
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把这首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也可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
六、板书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敕勒歌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 27 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
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
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
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 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
原美的写法。
3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
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 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上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创造一个宁静的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
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
2 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
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
1 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 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
3 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 全班齐读古诗。二、分步解读,把握诗境
1 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
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 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 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
什么情感?
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
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
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
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
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
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
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
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
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
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三、再读本诗品悟诗意
1 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
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这是多么自然的和谐图呀,
我们经常讲,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那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吗?
2 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 (课件展示草原风景,教师配乐朗读)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
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
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
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
之情。)
四、学生背诵本诗。
1 给学生读背时间。
2 教师利用课件练习,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 lè( ) qióng( )庐 见( )牛羊
天似( ) 笼( )盖
3 全班学生齐背本诗。
4 观察课件展示风景,配乐背诵。
五、总结
《敕勒歌》把草原的清新、辽阔,把敕勒川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气息
尽收诗中,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可谓“诗中有画”。它具有北朝民歌
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
强。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
这首民歌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这不正是
人们向往的人类生活的天堂。
六、用课件播放《天堂》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述设计:
敕 勒 歌
(北朝民歌)
草原美景
背景: 阴山下
全景: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特写:风吹草地见牛羊
19.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淘、藏”等 10 个生字;正确书写“暗、街”等
7 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
船只”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
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
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电脑、图片。
教学课时划分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
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
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 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 6 自然段的长句子“不
久……,有限的散步”。
4、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 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 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
形近字区别)。
5、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
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
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 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1、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
喜。
四、 指导写字
1、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
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动笔临写。
五、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六、 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七、 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 藏起了
八、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 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 朗读感悟第 2~5 自然段
1、自由读第 2~5 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
2、学习第 2 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 还是 都 ”要连读,
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3、同桌互读课文第 3 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4、朗读第 4、5 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街、躲、该、散”4 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共同点:“街”是左右结构,其他三个都是左右结构,左右部件紧密穿插。
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示评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
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雾在哪里
淘气 顽皮 笼罩山川、树林、学校
20.风
21.雪孩子
【教材分析】
《雪孩子》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快乐,为小白兔解
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将水的变化常
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兴趣。
本篇首次为不注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看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
感。【学习目标】
1.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 个字。认识 1 个偏旁“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雪孩子的图片,问:这是什么?
2.板书“雪孩子” ,齐读课题。学习“孩”,认识偏旁“孑”。
3.激趣: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中的生字标出来,拼读几遍。
2.读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与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3.出示生字新词,自主识字。注意读准“让、往、烧、知”四个字和多音字“着” 的读音。
4.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学过的熟字来识记。其他
的字可通过多读,整体识记。
5.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下雪啦!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
的雪孩子。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
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
三、朗读课文,探究感悟
1.看图自读课文: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标画课文的自然段。
2.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看插图一,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你从这段读懂了什么?(雪大)
(3)从哪儿能看出雪下得大呢?引导找出“一天一夜、房子上、树上、地
上、一片白”等词语。
(4)你能通过读让我们感受雪很大很美吗?自己试读。
(5)指名读。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观看插图二、三,图上画了什么?看出小白兔心情怎样?
(2)指导朗读,指读、表演读。
(3)用“漂亮”练习说话。
(4)理解又唱又跳。(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练习:又( )又( )(又唱又跳 又细又长 又说又笑 又大
又圆 )4.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小兔玩累了就回家休息了,接着发生了什么
事?
(2)从哪儿看出雪孩子很着急?指导读句子。
(3)雪孩子不顾自己,飞快冲进火海,此时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怎
样的雪孩子?(体会雪孩子的勇敢)
(4)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如果你是小白兔,看这化成
水的雪孩子会怎么样?带着这种感受读第七自然段。
5.学习第八自然段。
(1)思考: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雪孩子是怎样飞上天的?
(2)演示:雪融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慢慢蒸发——水蒸气在空中
集成云。
(3)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自由发言。
(4)朗读点拨:读出小白兔难受的心情。
(5)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你想对雪孩子说什么吗?
四、朗读全文,升华主题
(1)朗读,回答: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
(2)如果遇到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
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将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说说你通过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认读生字。
二、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瓜、衣、来。认读、组词。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示范写,边写边指导。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在学生看范字的基础上,
重点指导两个字。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与捺对称。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自“横”中间起笔,向左下撇出。
“竖提”从“撇”的中上部起笔,最后“捺”起笔低于长撇并与撇相接,向右伸
展与撇对称。
4.念笔画、笔顺。
5.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积累拓展
1.巩固生字
孩(左右 孑) 让(左右 讠) 起(半包围 走)
玩(左右 王) 往(左右 彳) 觉(上下 见)
烧(左右 火) 知(左右 矢) 道(半包围 辶)
化(左右 亻)
2.课后练习:读读说说。四、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
语文园地七
22.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
有自己的认识。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表演这个故事。
3、认、写生字表中的生字。
教学准备:
1、《狐假虎威》课件。
2、生字卡、词语卡。
3、狐狸、老虎和其他动物的头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引入情境。
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动画片,你们想一饱眼福吗?师播放
《狐假虎威》课件。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已经编入我们的课本里,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第 6 课《狐假虎威》。板书课题,读题。2、读了课题,你们想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多读几遍课文,读正确、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本。
1、学习第 1 自然段。
(1)齐读第 1 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想象一下,此时老虎心里在想什么?自己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老虎的
凶猛、狐狸的紧张。(生练读)
2、学习第 2~4 自然段。
过渡:狐狸被老虎抓住了,它甘愿成为老虎口中的美餐吗?
(1)指名读第 2~4 自然段,看看故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危急时刻狐狸做了些什么?体会“眼珠子一转”和“扯着嗓子说”
所表达的意思后朗读狐狸的话。(“眼珠子一转”写出了狐狸的诡计多端,“扯
着嗓子说”写出了狐狸装出理直气壮的样子。)
(3)听了狐狸的话,老虎有什么反应?联系上下文理解“犹豫不决”和“冷
笑一声说”后朗读狐狸的话。(“犹豫不决”写了老虎似信非信,拿不定主意;
“冷笑一声说”写出了狐狸装作胸有成竹、毫不在乎的样子。)
3、学习第 5 自然段。
(1)默读第 5 自然段,画出描写狐狸和老虎表情动作的词,读一读,想一
想,它们各自在想些什么?
(2)指名读,引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
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3)此时森林中的动物有什么反应?是狐狸吓跑了森林中的动物吗?它们
怕的到底是谁呢?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把事情的真相告诉老虎?
四、拓展延伸,说写训练。
1、自主选题,自由说话,师生评议。
(1)狐狸,我想对你说……
(2)老虎,我想对你说……
2、课外练笔。
展开想象,续编故事:一年以后,受骗的老虎又遇到了狐狸……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培养语感。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体验角色,自主演练。
1、想一想。你对哪个角色最感兴趣?想扮演它吗?
2、读一读。画出描写你最感兴趣的角色的句子,反复朗读。
3、说一说。说说你对“狐狸”或“老虎”的认识。
4、演一演。你认为该怎样表演好这个角色呢?自己演练演练吧。
5、学生自主选择角色,选择合作伙伴进行排练。
6、指名戴动物头饰表演,评选最佳演员。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检查、巩固认读生字(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可再指
名认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词语卡。)2、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特点。“狐”右边的“瓜”不能写成“爪”。“冷”的部首
是两点水,第 2 笔是提,起笔重,收笔轻;右边偏旁是“令”而不是“今”。“信”
字注意“言”字三横的长短变化。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3)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在《写字》中练写。
3、将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自选词语货车上。
23.狐狸分奶酪
24.狐狸养鸡(一)25.狐狸养鸡(二)
教学目标:
1. 认识“特 冠”等 19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吵 嚷 冲 扇 ”的读音;会写“挤
挨”等 8 个生字。
2. 学会不出声地读课文,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 抓住狐狸的矛盾心理,体会狐狸善良的一面。
【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音;学会默读课文,
了解狐狸也有善良的一面。
【教学准备:】
PPT 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特 冠”等 19 个生字,会写“挤 挨”等 4 个生字。
2 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 能不出声地读课文,说说狐狸吃了这些鸡吗?这是只怎样的狐狸?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 指两名同学分别讲一讲《狐狸分奶酪》《狐狸养鸡一》的故事。
2 教师导语:狡猾的狐狸在养鸡的过程中,和小鸡日夜相处,慢慢变得善良了,
但是狐狸天生爱吃鸡,那他到低有没有吃掉这些鸡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狐狸
养鸡二》。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自由读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
字,并多读几遍②遇到不认识的字,试着猜一猜它们的读音。
2 同桌,前后桌自主交流识字方法。
3 多种方式识记生字,读准多音字“吵 嚷 冲 扇”的读音。
(1) 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2) 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如:
中----冲 间---简 票---漂 少---吵 爪---抓 贝---败
诗---特 很---恨 船---般(3)出示含多音字的词语,强调读音
吵吵嚷嚷 冲着 扑扇
4 开火车认读词语
特别 冠子 漂亮 训练 抓到 冲着 凶相 另一番 扑扇 一般 一圈
即使 简直 吵吵嚷嚷 气急败坏
(1) 指名读,教师正音。
(2) 齐读
(3) 开火车读
(4) 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 试着不出声地读课文,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再说说你是怎
么猜出来的。
6 读了课文,想一想:天生爱吃鸡的狐狸,最后吃了这只鸡吗?这是一只怎样的
狐狸?
7 过渡语: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
三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 挤 挨 败 凶 ,观察生字,说说他们在田字格里的占
位及结构。
2 教师示范书写,生观察,跟着书写。
3 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 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写“坡 另”等 4 个生字。
2 默读课文,说说狐狸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下不了口”呢?这是一只怎
样的狐狸?
3 综合本单元的课文,说说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 出示上节课的词语,认一认。
2 小组比赛读。
3 想一想,上节课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狐狸吃了这些鸡吗?这是一只怎样
的狐狸?)
二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 过渡语:狐狸最终并没有吃这些鸡,而是在一个黑漆漆的夜晚,偷偷地溜走了,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
2 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儿看出这是只善良的狐狸?找出相关句子。
(一) 狐狸矛盾显善良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出示句子:
1 这时,狐狸有点儿恨这群鸡了:傻瓜,干嘛不逃掉?他突然想了个主意,
训练这群鸡,把他们训练的像鸟一样。如果到时候,他们不能像鸟一
样飞翔,我抓到他们,可就别怪我狐狸无情了。
2 狐狸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望着一天天肥壮起来的鸡,心里矛盾极了。他
真想告诉鸡们,自己是一只狐狸,天生爱吃鸡。他非常非常想吃掉他
们,只是怎么也说不出口,即使说了,恐怕鸡们也不相信。不是自己
叫他们学飞的吗?干脆趁天黑咬死他们,吃掉他们。可是一到夜里,
看着鸡们挤在自己身边,安安静静地睡着,他无论如何也下不了口。
1 反复读这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 小组内交流学习。新 课 标 第 一 网
3 指名说一说。
4 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体会狐狸矛盾的心理。
5 过渡语:我们从狐狸矛盾的心理和狐狸的行动中感受到了这是一只善良的
狐狸,你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狐狸是善良的?(提示:请大家观察观察小
鸡)
(二) 小鸡表现显善良
1 指名说一说你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狐狸的善良。
2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自由交流。
3 出示句子:
1 只是夜晚,鸡们还是挨挨挤挤卧在狐狸身旁。
2 可是鸡们吵吵嚷嚷:“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就不飞,就
不飞,就不飞!”
3 这些鸡还是第一次看到狐狸的凶相,以为狐狸真的生气了,他们
只好乖乖地练习。
4 鸡们飞了一圈后都落到了狐狸身旁,争先恐后地向狐狸描绘飞翔
的感觉。有只鸡还对狐狸说:”你也飞吧,可好玩了。”
5 一群鸡在四处寻找,叽叽喳喳地叫着,寻找一只狐狸。
4 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5 小结:这些鸡在和狐狸一起生活中,渐渐把狐狸当朋友,当妈妈一样
信任依耐,说明狐狸也像朋友,像妈妈一样对待这些鸡们,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狐狸是善良的。
三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学了本单元的课文,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总结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动物并不是天生
的狡猾凶残,通过后天的环境改变,和睦相处也可能产生很好的感情的。
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只要人人都有一份爱
心,多一些关爱,相信世界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的!
3 还有许多与狐狸有关的故事,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
四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 坡 另 诉 信 ,观察生字,说说他们在田字格里的占
位及结构。
2 教师示范书写,生观察,跟着书写。
3 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 展示评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