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修辞无处不在制作小组:3组制作人:叶濛
一提起修辞,大家可能就会想到“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格。其实,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式中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从这个角度讲,修辞在语言表达中无处不在。
《考试大纲》中规定的9种修辞格: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其他修辞格:对比、映衬、通感、反语。下面我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这些修辞格。
修辞格概念种类作用比喻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方式。明喻(本体喻体喻词)、暗喻(本体喻体)、借喻(喻体)、博喻(几个比喻连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rong)长为简洁比拟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拟人(物“人化”)、拟物(人“物化”)是所写的“物”或“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修辞格概念种类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之关联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式。特征代本体、具体带抽象、专名代泛称、作者代作品、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等。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夸张为达到某种效果,对事物进行有意识的强化描写的修辞方式。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修辞格概念种类作用对偶或对仗用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情达意的修辞方式。正对反对串对工对宽对等便于吟诵、易于记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来表达相关内容的修辞方式。成分排比、句子排比等内容集中、增强语势、节奏鲜明、叙事透辟设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强调问题、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修辞格概念种类作用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正确的意思的修辞方式。肯定表否定否定表肯定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反复或复沓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连续反复、间隔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比喻)2.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比拟)3.我们要多读点鲁迅。(借代)4.还没喝到嘴里,心就醉了。(夸张)5.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对偶)6.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酸、令人恻隐、令人悲痛的情景,又是一种多么令人羡艳、令人神往、令人敬仰的品格。(排比)练习
7.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反问)8.冲出去,我们才能避免全军覆没;冲出去,才能通知主力部队及时转移。(反复)9.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借代)10.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排比)
修辞无处不在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
“语音修辞”有点像作曲家给一首歌词“谱曲”,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这对于口语来说至关重要,如电影、电视、戏曲、广播、演讲、报告等,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语音是否和谐直接影响阅读的效果。书面表达虽然主要诉诸人的视觉,但语句在语音上是否和谐,也会影响到阅读的效果。
朱光潜先生说过:“文字需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中国的古代诗歌,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念起来琅琅上口,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1.语音修辞要达到两种效果:一是匀称协调,富有整齐美;二是有变化,不呆板。请大家一起朗诵:《黄鹤楼》《再别康桥》体会其中的音乐美,并作一点分析。
第五、第六句的“汉阳树”、“鹦鹉洲”,亦似对非对。其所以被认为是“七言律诗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
下面的句子在语音的调配上很见功夫,试分析一下,他们具体用了什么方式,又有怎样的效果。1.远远地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答:用押韵及对称的句式,使得语音匀称协调,富有整齐美,表达了诗人对明亮城市的赞美。2.”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答:用双音节和多音节的递进,以及动宾和主谓句式的变化,使得语气在递进后变得平缓,富于变化,不呆板。先扬后抑的语音变化,表现了作者在春天里轻松愉悦的感受。
“词语修辞”有点像词作家给一首歌曲“填词”,也就是要对所使用的词语加以选择和锤炼。古人写作中所谓“炼字”,也就是这个意思。鲁迅的《孔乙己》中有这样的话:“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句中的这个“排”字,生动的刻画出孔乙己的性格和情态。如果我们换成“拿”字,可能就“境界全无”了。可见,有时候“句工只在一字之间”,正如古希腊贺拉斯所言:“如果你安排的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
下面变色的都是很平常的词,但一进入句子中,处在特定的语境中,顿时化平常为神奇,别有韵味。体会一下这些词的表达效果。(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答:本来是虫的鸣叫,可作者选用拟人化的词语“低唱”“弹琴”,描画出百草园的虫们像是在开一场盛大的交响音乐会,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无限依恋和喜爱。(2)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答:“逼”在此句中使眼睛无法睁开的意思,与用“闪”“耀”等词比较,具有张力和进攻性,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小草光亮和浓密,展现了无限的生机。
(3)他从汤河上的家乡起身的时候,根本没预备住客店的钱。他想:走到哪里黑了,随便什么地方不能滚一夜呢?答:“滚”比用“睡”“躺”等好,能形象表现特殊的睡态,更能揭示人物豁达、随意的性情,符合一位生活比较艰苦的农民身份。(4)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起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答:“卷”形象地展示雪借风威,铺天盖地、势如卷席的浩荡气势;“紧”从人物的真切感受角度表现了雪下得急、下得密不透风的特点。
“语句修辞”有点儿像一首歌曲中的“高潮”,也就是要对所使用的关键句子或段落加以选择和锤炼。古人写作中所谓的“炼句”,也就是这个意思。语言表达中采用不同的句式,往往能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1.句子之间的组合可以造成不同的表达效果。比如说我们常说的主句和散句。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由于形式整齐,明白晓畅、气势贯通、声音和谐、适合表达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感受。散句则是结构不整齐,各种句式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它灵活而生动,自然而不呆板,便于叙事。
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1)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答:五个“没有”句式构成整齐的排列,气势贯通,对表达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有增强效果。(2)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答:此句内各句长短交错,灵活而生动,自然而不呆板,通过对冒着点热气的水和绿色水藻的描写,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济南冬天的活力。
比较下列联语,分析哪一联最好。1、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苏小妹)2、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黄庭坚)3、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轼)4、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小妹)答:第一联仅是月夜情景的一般描述,第二三联用拟人的方法展示了细柳和梅花的动态之美。唯有第四联用“扶”和“失”字,动中写静,展示了月夜的朦胧、素雅、宁静之美,景于境合,堪称最佳。课外延伸
谢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