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说课稿谷城县三中李薇各位老师:下午好,大家都知道科学的发展是迅猛的,科学家追逐星空,敲击原子,破译基因,仰观宇宙之无穷,俯察纳米之精微,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深入人心。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共同语,已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但是对科普类文章的教学却没有与时俱进,语文老师讲科普类文章,往往还有一定困难,因为这类文章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学生不爱听,老师也不爱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今天在这里我要同大家一起探讨的就是新课改下科普类文章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以《宇宙的边疆》为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请诸位同仁批评指正。一、说教材教材分析,《宇宙的边疆》是高中语文必修3中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类说明文,是电视片《宇宙》的解说词,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宇宙知识,并发表了自己对宇宙及人类的看法.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不仅准确生动地介绍了宇宙,而且还恰到好处地融合了说理和抒情,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及人类的认识,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宇宙总是充满着神秘感,高中学生往往会被这种神秘感吸引住,学生对宇宙很感兴趣,学生对宇宙的相关知识也有一定了解,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学生的兴趣点还是处于相对比较感性的层面,真是遇到这样的文章却很少静下心来去阅读去思考。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标制定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语文积累,注重梳理,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基于此制定本课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解说词特点,把握说明顺序,体会本文运用议论与抒情的好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切实提高语文素养。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基于此制定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感悟科学精神的兴趣。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启发自己的思考。《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基于此制定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感受科学中的美,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二.说教法: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学会协作和分享”“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合作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激趣法、点拨法、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三、说学法: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自主探究法、质疑法、小组讨论法,拓展反馈法。在学习过程中,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然后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力求实现“认知――理解――运用――拓展――提升”的飞跃。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3
任何一篇科普文,尤其是这样一篇有难度的科普文,老师最难的就是如何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在导入文本时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应抓住对宇宙的好奇心及解说词的本身特点来设置情境导入。所以我就播放了两遍《宇宙与人》的视频片段,一遍只有画面没有声音,一遍画面和声音都有,然后让学生谈观后感,并讨论解说词的作用。这样就在自然导入文本的同时既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又对解说词在电视画面中的作用和特点有了直观的感受。2、自学释疑,整体感知。课程标准强调要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所以在导入文本后就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梳理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教师提出两点要求:⑴.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己的阅读障碍,并将自己需要掌握的生字词整理到“积累本”上。⑵.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分几部分介绍宇宙的?有哪些标志性的语言?并概括要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补充明确。空间顺序第一部分探索宇宙的奥秘;第二部分介绍宇宙中的星系;第三部分介绍宇宙中的恒星;第四部分介绍恒星和太阳系;第五部分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新课程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要求首先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该环节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并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概括能力.3、质疑交流,点拨释疑。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之后,还仅仅停留在面上,还须进一步地去解读文本,构建开放的课堂,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强化合作交流意识。为此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疑惑不解的地方,在小组中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到各组的交流中,适时进行点拨释疑。同时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讨论明确。如:①.“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进化论明确告诉我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我们为什么是大海里诞生的?②.既然从宏观看来,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如遇到较为专业的问题,可让学生在课下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直接求助于其它相关学科老师。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该环节的设置是想通过研讨探究,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入把握文章主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4、深入研讨,合作探究。上一个环节深入到了文本的一些细节之处,但还略显散乱,对文本的精髓之处也与还未触及,这就要求进一步深入解读文本,抓住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研讨。所以设计两道讨论题。问题一:作者对宇宙与人类分别有怎样的认识?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这道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跳读关键段落,筛选信息,在了解宇宙知识的同时理解作者对宇宙与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问题二:思考“研讨与练习二”,并认真品读这些句子,同时思考本文运用大量的议论和抒情的作用。这道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并体会本文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内涵。五、总结反馈,感悟升华。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研讨,学生对文本已由浅入深解读了一遍,到底有多少收获,思维的层次是否得到扩展,需要及时进行反馈,同时也为了使学生的感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特设置该环节。问题设置:请回顾这节课自己的收获,并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感触和思考?学生大概会谈到:(1)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3
(2)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人类在一边创造着地球美景,一边留下越来越多的环境灾难,人类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爱家园,保护家园,刻不容缓。(3)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类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迹,我们是宇宙中的幸运儿。热爱生命,热爱家园。(4)人类在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类拥有知识、智慧和勇气,人类以渺小的身躯去探索广阔的宇宙又是多么伟大啊!六、延伸迁移,拓展训练。解说词是一种实用的文体,虽然在生活中学生并不陌生,但第一次以文本的形式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解说词的特点,课程标准也指出,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为此设置一个写解说词的环节。播放《中国神七宇航员出舱》视频片段,要求学生写100字左右的解说词,并在课堂上交流。七、说课综述:以上是我对《宇宙的边疆》的教学过程的肤浅认识,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的理念。设置情境,遵守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愉悦性、创新性、发展性、自主性、主题性等教学原则,重基础,抓规范,重积累,激思维,导方法,强实践,授生渔。使学生对科普类文章的学习真正形成了一种快速度、高效率的摄取、筛选与储存知识的过程。教学生金点子,送学生金钥匙,让学生在合作、探究、抢质疑、交流中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进而领悟科学的无穷魅力,获得心灵的启迪!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