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下册 / 第二单元 / *秦腔/贾平凹 / 贾平凹小说《秦腔》意象解读

还剩 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贾宝玉与林黛玉异同论摘要本文从贾宝玉与林黛玉共同的叛逆性格着手,通过体现二人叛逆精神的事例简要分析了贾宝玉与林黛玉叛逆性的异同之处。宝黛二人叛逆性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二人一致地违背封建传统礼法,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三个方面。而二人不同的叛逆表现与其形成原因,不同的结局这两个方面又体现出宝黛叛逆的不同之处。尽管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叛逆性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两个人都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典型的封建社会叛逆者形象。关键词:贾宝玉;林黛玉;叛逆;宝黛爱情引言《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成就最高的伟大作品,成书至今两百多年来,关于《红楼梦》一书诸多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领域,即人们所说的“红学”。而且关于《红楼梦》的各项研究一向众说纷纭,争论不休。鲁迅先生就曾说:“谁是作者和读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1]”而林黛玉与贾宝玉作为《红楼梦》一书中的主人公,又都是典型的封建大家庭叛逆者形象,关于二人的诸多问题的研究数不胜数:有关于二人形象来源、形象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有关于二人性格特征、心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关于二人反抗精神、真实结局等方面的探究。但鲜有学者专门研究贾宝玉与林黛玉二人的异同。因而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贾宝玉与林黛玉共同的叛逆精神入手,试分析宝黛二人的异同。一宝黛二人最大的相同点是其共同的叛逆性在《红楼梦》一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叛逆性格十分引人注目。也正是因为二人的叛逆使得他们与其所处的封建环境格格不入,与周围的其他人物截然不同。贾宝玉与林黛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他们有着一样的社会地位,一样的精神追求,一样的敌人,受到同样的精神压迫与束缚,二人站在同一个战线上反抗着同样的封建制度,因而他们表现出相同的叛逆行为。贾宝玉与林黛玉共同的叛逆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违背封建传统礼法,扬弃传统庸俗的生活方式。贾宝玉作为家里的混世魔王掌上明珠,向来除了父亲贾政再没有怕的人了。长辈溺爱下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养成了他的个性,使得他无比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因而枯燥乏味又劳人的读书生活自然会引起他强烈的反感。难以接受封建传统的礼教,厌恶为追求功名利禄而不得不学的四书五经。在他看来那些都是虚伪迂腐的无用之物。传统的封建女性如薛宝钗和袭人都时时规劝贾宝玉认真研习四书五经考取功名,只林黛玉与她们不同。黛玉深知宝玉对读书有兴趣只是不拘旧套,不喜束缚罢了,因为懂得、尊重宝玉的想法并且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当之处,所以从来不会规劝勉强宝玉去读不喜欢的书,更不会劝宝玉为考取功名谈讲仕途经济而去结识他所不喜的为官之人。宝玉是喜欢读书的,只是不喜欢为考取功名而拘泥于封建教育的束缚,他对茗烟带回的“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的脚本”就视若珍宝,黛玉也同宝玉一样喜欢这类小说,但翻阅这些所谓民间小说则正是封建传统礼教所禁止的。贾宝玉看《会真记》正被黛玉遇到,在黛玉问他看什么书时脱口就道“好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2](P153)。” 因为贾宝玉知道黛玉同他一样不喜传统教育礼法的束缚,不喜为功名利禄死读书,相反的定会喜欢《会真记》这一类的传奇小说。若换做宝钗,必不会同宝玉一起看这些不被允许的书籍,反而还要再告诫宝玉好好读书考取功名才是正经。所以宝玉会对黛玉说这传奇小说“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2](P135)。”黛玉也能在接过书后“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将十六出具已看完,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2](P135)正因为宝黛二人都不满封建礼教的束缚,对其有反抗之心,才能一起违背礼法要求,阅读并喜爱那所谓的“淫词艳曲”。追求自由的爱情,不屈从于金玉命定婚姻。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主线。被李希凡先生称为“表达贾宝玉鲜明感情倾向(或者也可称为是体现曹雪芹创作主旨的)的心曲———《终身误》[3]”的词作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所谓“金玉良姻”,是指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贾宝玉衔玉而生,那通灵宝玉上镌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薛宝钗有一个金锁,上面錾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第八回中,宝钗的丫鬟莺儿听到通灵宝玉上所镌刻的字就曾笑说宝玉这两句话同宝钗那项圈儿上的是一对儿。第二十八回也提到薛姨妈往日曾同王夫人等人提起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2](193)。”等语。这些事情、这些话语传得多了,贾府中上至史老太君下至丫鬟仆人自然而然便认定贾宝玉与薛宝钗是注定的好姻缘。甚至连远在宫中的贵妃贾元春在赏节礼下来时,也是单独给贾宝玉同薛宝钗二人一样的赏赐。可见这“金玉良缘”一说,不仅得到了贾府上下的一致认可,也被贵妃元春认可。贾宝玉与薛宝钗二人家世相当,贾薛两家又本是姻亲,二人是姨表姐弟,又有那看似注定是一对儿的金玉在身,贾宝玉与薛宝钗二人的结合可以说是完全符合封建传统秩序的姻缘,因而得到了世俗的认可。正如曹公词中所写“都道是金玉良姻”。但这几乎被所有人认定的“金玉良姻”却并不合贾宝玉的心意,他“只念木石前盟”。这“木石前盟”,指的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若说贾宝玉与薛宝钗二人是因那一金一玉而被认为是注定的良缘,那林黛玉与贾宝玉就是真真正正的姻缘前定。《红楼梦》第一回就提到神瑛侍者与绛珠草。绛珠草因受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恩而得以久延岁月,最终得换人形,因而在神瑛侍者下世为人时便紧随而去,要以一生眼泪偿还灌溉之恩。这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正是宝黛二人的前世,黛玉本就是为向宝玉还泪而生,同金玉相比,这才是真正的姻缘前定。有了这前世注定的缘分,宝黛二人又从小相识相知一起长大,两小无猜亲密无间,朝夕相处形影相伴,自然暗生许多情愫。及至后来双双长大,在相识相知的基础之上,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愈发深厚,相恋也是自然而然的。但在宝黛二人所处的封建大家庭环境中,在封建传统的礼仪教化下,年轻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是不能被允许、被接受的。“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差异在于:木石前盟是一种内心自发的、根深蒂固且刻骨铭心的精神认同,金玉良缘则是一种由外部条件决定的、随机的人生遇合[4]。”封建传统婚姻观念认定“金玉良缘”,却不接受“木石前盟”。但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是坚定的。他们并不屈从于代表封建传统婚姻的“金玉良缘”,而是追求自由的爱情。身为大家族公子哥儿的贾宝玉身边有着数不尽的诱惑,有宝钗湘云袭人晴雯等等数不尽的女子在身边陪伴,但宝玉却始终坚定的认为,此生他只想和林妹妹待在一起。他曾毫不掩饰地表达出对林黛玉的感情。第三十二回湘云捡了宝玉的麒麟,怕宝玉同湘云又生出风流佳事心急吃醋而同宝玉生气后,宝玉痴痴傻傻的呆着脸儿说道“好妹妹,我的这个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就是死了,也是甘心的[2](P219)!”“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2](P219)!”甚至曾明确表示出对所谓“金玉良缘”的不屑。第三十六回中,宝玉睡中觉时连喊带骂地说出这样的话:“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2](P245)!”这些无一不体现出贾宝玉不满封建传统婚恋观的约束,不满金玉命定理念的支配,而是追求自由自主的爱情。 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可以说更甚于宝玉对黛玉。林黛玉生于书香世家,自幼接触的男子本就有限,何况从小与贾宝玉相识,满腔爱意都投注在贾宝玉身上。且不同于贾宝玉身边有诸多诱惑,林黛玉从头至尾都只深深的爱着贾宝玉。林黛玉也从不掩饰自己对贾宝玉深沉真挚的爱恋和对封建传统婚姻制度的不满。“在跟贾宝玉的口角争吵中在问寒问暖的言谈中她不顾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流露出对贾宝玉的真情挚爱大胆反抗封建婚姻制度。”[5]第五十七回中,紫鹃试探宝玉的心思致使宝玉“痰迷急痛”不省人事,黛玉知道后“哇的一声,将所服之药一口呛出,抖肠搜肺、炙胃扇肝的哑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2](P404)。”甚至当众责怪紫鹃,不惜将自己的心事全盘托出,说出这样的话:“你不用锤!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2](P404)。”林黛玉也曾多次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对所谓“金玉良缘”的不满与反对。第二十八回黛玉就曾讥讽宝玉道:“我没有这么大福气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哪`玉’的!我们不过是个草木之人罢了[2](P193)!”正因为黛玉追求同宝玉的自由恋爱,反对传统的婚恋观念,我们可以看到黛玉对宝玉身边的女性,尤其是对有“金”的女性如宝钗、湘云时时具有戒备心理。她对宝钗的金锁耿耿于怀,为此和宝玉闹了不少别扭;对湘云的金麒麟也是同样,这都表现出林黛玉对“金玉良缘”这种说法的厌恶与反抗。正因为宝玉和黛玉都不满传统的婚姻观念,不满“金玉良缘”的命定理论,而是追求自由的爱情与更为情投意合的爱人,他们的爱情才在这反抗之下显得更为珍贵。蔑视封建传统等级制度。千百年来,在封建制度的长期统治以及儒家伦理道德的熏陶之下,在自西周分封制以来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的约束之下,人被分成三六九等,出身决定了一切,好似少爷小姐们是天生尊荣,丫鬟下人们就是生来卑贱。然而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却并不服从于这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等级制度,而是时时表现出对封建传统等级制度的蔑视与反抗。贾宝玉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中,身为家中宝贝少爷的他,身边伺候的丫鬟侍从数不胜数。封建贵胄子弟的生活大抵如此,身边一群下人随侍,伺候生活起居不说,稍有不慎还会沦为主子出气筒,这种情况在《红楼梦》一书中的其他男性贵族身上也时有发生,但贾宝玉却与他们有着很大不同。以贾宝玉身边的丫鬟为例。贾宝玉身边伺候的丫鬟不少,但他并未将她们当作低他一等的下人来看待,而是把她们放在与自己同等的地位上,姐姐妹妹的叫着,在日常的生活相处中与她们嬉笑玩闹,不见半分等级区别。袭人、晴雯都是贾宝玉身边得力的丫鬟,贾宝玉对她们的态度最能体现出其蔑视等级之分。他会在袭人回家时专门命人给袭人留贵妃赏赐的的酥酪,会亲手给袭人剥栗子,在袭人骗他要走时急切地答应袭人的要求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可见他并未将袭人当作低自己一等的下人对待,而是将其放在与自己同等的位置上,真正当作姐姐,当作亲人。文中也曾多次写到同为“下人”的晴雯对贾宝玉使性子、冷嘲热讽的情节。这也与贾宝玉平时对她的态度分不开,放在其他主子身上,这种事情是万万不会发生的,也正是贾宝玉平时不将身边的丫鬟们当作下人,不屈从于等级制度之分,而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她们,不将身边的人分为三六九等,他们之间的情谊才会更深刻,相处模式也更为亲近,不同于他人。林黛玉虽不是贾府嫡亲的小姐,但在贾府中的地位尊荣。按理,黛玉是高高在上的尊贵小姐,亲近的人自然是贾母宝玉以及家里的姐妹,可书中与黛玉最为亲近的人,却是紫鹃——林黛玉的贴身丫鬟。《红楼梦》一书中有不少夫人小姐同贴身丫鬟之间关系的表现,如王熙凤与平儿,薛宝钗与莺儿等,但没有一对主仆之间关系如同林黛玉与紫鹃这样亲密。王熙凤与平儿看似主仆情深,平儿对王熙凤可算是忠心耿耿,但王熙凤却不止一次因为与贾琏的矛盾或各种令她吃醋的小事打骂平儿。书中写薛宝钗“ 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2](P29)。”然而落实到具体情节上,全书竟找不到宝钗与丫头子们玩过的影子,倒是时时端着大家小姐的身份注重着身份等级之分。只林黛玉与紫鹃不同于旁人。她们二人的关系已经不是普通的主仆,而在是像闺蜜、像姐妹、像亲人一样的相处。林黛玉这位“专挑人不是”的主子从未挑过紫鹃的不是。不说林黛玉从来不曾如其他主子一般打骂紫鹃,反倒是紫鹃经常会责备黛玉,说一些黛玉的不是。如林黛玉同贾宝玉吵架之后,紫鹃就说林黛玉道:“若论前日之事,竟是姑娘太浮躁了些[2](P203)。”“好好的,为什么剪了那穗子?岂不是宝玉只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是有七分不是[2](P203)。”这竟是丫鬟直接说主子的不是了,这在其他“情深”的主仆之间都是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但黛玉听这话也不曾生气。因为“黛玉并不认为紫鹃是丫头,这种当面责备,有伤自己的尊严;倒对紫鹃的意见总是默默接受,乃至与紫鹃名虽主仆,情同手足;因为她深知紫鹃对自己的指责,是出于真心关怀[6]。”紫鹃能这样说黛玉,也正是因为黛玉从不曾单单将紫鹃看作仆人。用紫鹃自己的话来说:“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袭人鸳鸯是一伙的,偏把我给了林姑娘使,偏偏他又和我极好,比苏州带来的还好十倍,一时一刻,我们俩个不离开……[2](P406)”在那个等级制度森严的时代,林黛玉与紫鹃这样的感情来之不易。而两人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深重的情谊,能如此相处,和林黛玉本人的叛逆个性与态度是分不开的。林黛玉与人交往,向来看的不是身份地位,而是真心与否。紫鹃真心待她,她便回以真心,与身份无关与地位无关。贾宝玉不顾等级低位之分,将社会底层的丫鬟们当作亲近的姐姐妹妹,与地位低下的伶人惺惺相惜,可见其对封建传统等级制度的蔑视与反抗。而作为社会底层下人的紫鹃被林黛玉当作知心姐妹清新相待,也可见林黛玉对封建传统等级制度的蔑视与反抗。二宝黛二人的叛逆有所不同虽然贾宝玉与林黛玉有着同样的对封建社会的叛逆性,但落实到具体方面,二人的“叛逆”有着很大的不同。下面本文将具体从两个方面论述。宝黛二人叛逆性的具体表现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贾宝玉的叛逆首先主要体现在其对仕途经济的反感,对热衷“读书上进”之人的蔑视上。贾宝玉作为封建贵族家庭的公子哥,被寄予着读书上进、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厚望,但他偏偏不留意于此,反而表现出厌恶反感之意。在宁府准备睡午觉时看到屋内挂着的刘向勤学苦读的《燃藜图》,心中便不快,再看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更是忙嚷道:“出去!出去!”要换房睡[2](P30)。他厌恶与仕途经济中人来往,更不愿接受这方面的学问。为此与劝解他的薛宝钗、史湘云都生分了,还说她们“好好的一个清静洁白的女儿,也学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2](P242)。”但贾宝玉并非不喜欢读书,只是不喜为猎取功名而读书。因而他十分蔑视“读书上进”之人,还给这类人加了个名字叫“禄蠹”,并且痛斥时文八股是沽名钓禄的台阶。在他看来,为求功名利禄而读书不是真正的爱读书,读了书也不会真正的有“学问”,而只是“禄蠹”。此外,贾宝玉的叛逆还体现在他的“另类女儿情”上。他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2](P12)。”这话在他人看来是好笑的,因为在封建社会伦理纲常中,女子无疑是地位低下的,甚至只能作为男人的附属。但在贾宝玉看来女儿不是以夫为纲的低下之人,而是无比尊荣的。从他的种种行动中,我们也能看出他对女子的爱护与尊重:三十回龄官画蔷,宝玉看到了心里就想着:“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说不出来的心事,才这么个样儿……可恨我不能替你分担些过来[2](P207)。”下起雨之后宝玉看到龄官登时湿了衣裳,也立即想到“他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并禁不住说道:“不用写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2](P207)。”这都体现出贾宝玉对女子的尊重与爱护,但这恰恰与封建伦理纲常相违背,也正是其叛逆的表现所在。 而贾宝玉叛逆性格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自幼生活成长的环境。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与当时民主思想萌芽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书中虽然并未言明故事发生年代,但就书中提到过《西厢记》、《牡丹亭》等作品的情节我们也可推断出故事发生的年代应当在清朝年间,而自明中叶以来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就已经萌芽生长,反理学的思潮绵绵不断,作品此起彼伏。贾宝玉又是最喜读此类“闲书”,自然接受到新的思想,产生叛逆的思想。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之中,旧的礼教与新的反礼教思想之间的矛盾也就进一步引发了贾宝玉的叛逆。(2)贾宝玉的大家公子身份地位以及家中祖母的宠爱。贾宝玉生于“诗礼簪缨之族”,贾府在当时可算是十分荣耀的侯门公府。贾宝玉作为荣国府尊贵的少爷,又有衔玉而生这一奇缘,深受祖母、母亲的宠爱。富足优渥无忧无虑的生活养成了他随意恣肆的性格,家里无人管得了,长辈宠溺下人恭维,自然而然就变得任性自主。自由自在惯了必然就受不得管教束缚,会去追求自由,反抗束缚,也就形成了叛逆的性格。(3)钟鸣鼎食之家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宁荣二府本是礼教严明教子有方的封建大家庭,但第二回冷子兴就提到“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2](P11),一代不如一代了。书中贾府的这些儿孙们没有一个愿意好好读书,反而偷鸡摸狗,聚赌嫖娼,封建伦理观念淡漠,“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2](P11),就连本应是读书求学之地的义学都乌烟瘴气,薛蟠“住了不上一月光景与族中纨袴子弟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无所不至[7]。”“至于那个挑拨茗烟闹事的贾蔷来义学也不过是掩人耳目每日不过是斗鸡走狗赏花玩柳[7]。”贾府中的众多子弟如贾琏等人,生活糜烂腐朽不堪,更有薛蟠这样骄奢淫逸的人物在旁,这纨绔子弟的种种道德沦丧的腐朽行为,无不体现出封建贵族阶级的虚伪。披着贵族崇高的外衣,满口伦理纲常,实则腐朽不堪。这虚伪的表现也无疑使得贾宝玉更为厌恶男人,厌恶这个封建大家庭。(4).大观园“女儿国”式的生活环境。贾宝玉自幼同家里的姐姐妹妹一同长大,近身伺候的也都是些年纪相仿的丫鬟们,可以说除了他自己以外,周围几乎全是女性,这造就了一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从小生活在女儿们身边使得贾宝玉从心里更加亲近女儿,又因为家中纨绔子弟的种种不良表现而厌恶大部分的男人,以致其性格甚至也趋于“女性化”,兴趣及玩乐方式也不似一般男子,而是与女儿无异。第二十三回中写到贾宝玉进入大观园之初“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 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2](P151)。”林黛玉的叛逆则主要体现在她完全违背封建传统伦理纲常对女性的要求上。自古便讲“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传统的道德规范认为“女子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或者退一步来讲女子即使有才能也不能在丈夫面前显露要表现得谦卑、柔顺这才是女子的德行所在[8]。”薛宝钗便是这等封建传统女性的典范,但林黛玉却恰恰与其相反。首先,林黛玉才华横溢,林黛玉的判词讲“堪怜咏絮才”,这可以说是古代对女子诗才的最高评价。林黛玉的诗才在书中多有展现,元妃省亲时自己“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的诗和替宝玉所作的诗都得到了元春的称赞,在大观园众人举办的诗社中也多次夺得冠首。但黛玉却并不是会掩饰自己才华的人,她有才华,也时时刻刻想要展示自己的才华。十八回就提及“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2](P118)。”又因贾妃只命一题亦咏不好多作,“未得展其才,自是不快。”这都与封建传统礼教女性应遵循的礼教相违背,而更多的是像现在的女性,有才华且希望展现自己的才华。此外,封建传统道德要求女子贤良淑德、顺从丈夫,林黛玉却也恰恰与其相反。林黛玉最为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其尖酸敏感,以及她的“小性儿”。林黛玉生性敏感孤僻,生活在贾府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周瑞家的送宫花时,黛玉只随意看了一看便先问道:“这是单送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 又因周瑞家的先送了迎春三姐妹与王熙凤,最后剩两枝给黛玉,便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2](P48)。”也许这在别人只是不足道的小事,但正因为林黛玉敏感的性格会让她觉得自己的身份不被重视。“她的任情任性也就给人留下了‘孤高自许,日下无尘’的印象,而且她几乎不说阿谀话,不做奉承事”[9]还喜欢拈酸使小性儿。作为封建女性,被要求相夫教子以夫为纲,是不被允许吃醋或小心眼的。我国古代休妻的条例“七出之条”中就有一条明确提到“妒”,可见封建社会对女性要求之严格。但林黛玉偏偏就是喜欢吃醋,书中不止一次写到她因为薛宝钗、史湘云等人与贾宝玉的关系而吃醋,甚至因此与贾宝玉产生争执。上述种种都体现出林黛玉与封建传统女性形象的背离,这也正是其叛逆性的表现所在。而促使林黛玉产生如此叛逆性的原因,也有以下几点:(1)书香门第之家的出身。林家虽如今已不再世袭爵位,不比荣国府是公门侯府,但也称得上书香世家,林黛玉又没有兄弟姊妹,父母爱如珍宝,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林黛玉自然是清高任性又有些许孤僻的。又因为从小受父母宠爱,并没有接受一般标准的世家小姐应有的教导,后来请了贾雨村也只是专门教导其读书,所以林黛玉有才学,却因无人教导而并不怎么懂得人情世故,更不会想到要隐藏自己的才学。(2)体弱多病,双亲早故的身世。林黛玉自幼体弱多病,长期以来自然而然便会养成少许抑郁敏感的性格气质。又因为林黛玉小小年纪母亲便生病故去,没几年父亲林如海也一病去世,林黛玉本就没有兄弟姐妹,林家又“支庶不盛,子孙有限,没甚亲支嫡派的”[2](P10),自此黛玉甚至可以说是成了孤儿,举目无亲。这样的身世必然使得林黛玉更为孤僻,没有亲人可以亲近,从小的生活环境又让她并不习惯处于人多的场合,只能寄情于书本,与人群隔离,越发缩小自己与人世接触的圈子。也正是因此林黛玉才更加离不开她深深爱着的贾宝玉和真心对待她的紫鹃。(3)寄人篱下的生活经历。林黛玉自母亲去世后便被外祖母接入荣国府生活,虽然史老太君十分宠爱黛玉,但对黛玉来说这毕竟是寄人篱下举目无亲,因而一直在贾府过得小心谨慎。更何况黛玉不同于薛宝钗史湘云等人,虽一同住在贾府中,但薛宝钗有母亲兄长,史湘云家中亲人更多,唯独林黛玉是孤身一人。这样的生活是没有安全感的,何况黛玉本来性格就敏感孤僻,这样的生活就更加深了林黛玉的焦虑、疑惧。就像蒋和森先生在《红楼梦论稿》一书中所写:“她的敏感自尊皆源自于‘依人为活’的隐痛,她不安于命运却又无法摆脱[10]。”“出身书香门第造就了她的清高,双亲早故的身世造就了她的抑郁,年纪尚幼便寄人篱下造就了她扭曲的自尊,腐朽堕落的封建社会世道人情造就了她的叛逆”[11]在这样的境遇之下,她只能更加小心谨慎,举目无亲与缺乏安全感让她不得以为自己竖起自我保护的壁垒。孤僻不与人亲近是她的盾,尖刻的话语则是她的矛。宝黛二人叛逆的结局不同。贾宝玉与林黛玉可以说是《红楼梦》一书中唯二的封建贵族阶级叛逆者,宝黛二人都以互相相同或各自不同的方式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表现出他们对封建传统大家庭礼仪教化的不满,对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腐化污浊的厌恶,对封建传统伦理纲常的叛逆与反抗。但宝黛二人叛逆的结果即二人的结局是不同的。曹雪芹原著的前八十回是没有提到宝黛二人结局如何的,在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中,第九十七、九十八回写到林黛玉在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之时“魂归离恨天”。而贾宝玉则是在第一百一十九回中举之后离家出走不知所踪,后被贾政看到已出家而去。王昆仑先生在《红楼梦人物论》一书中提及宝黛二人结局时也曾写道:“黛玉之死为了恋爱之失败,宝玉之出走却是出于整个人生之幻灭,黛玉死,才能说明了她对于现世人生之执着;而宝玉出家才说明他对于现世人生之厌倦,扬弃。 黛玉之死,为着不胜于自己的痛苦,宝玉出家是为了不堪其对人间之悲愤[12](P217)。”他们二人“一个是被迫无奈而就死,一个是有意去寻求解脱[12](P217)。”这也是宝黛结局上所体现出来的二人叛逆性格的不同之处。林黛玉的死,是带着对贾宝玉的失望、对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厌恶、对人生的绝望而死的,这是她最后的也是最激烈的反抗,带着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但贾宝玉却稍显软弱,他的叛逆是有局限性的。他厌恶封建世俗传统却又不思进取;他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却又显得轻浮狎戏,“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之所以出现如此不同的结局,主要取决于宝黛二人男女社会角色的差异。首先,作为男性,贾宝玉对家庭的依赖性更甚于林黛玉。因而他虽厌恶封建贵族大家庭的伦理纲常,厌恶这大家庭的身份却又离不开这个家庭,不能失去这一身份。其次,传统社会中长久以来以男性为主体的观念使得男性在处理爱情问题上受到社会、家庭、家族观念更多的影响。“贾宝玉的婚姻直接关系着封建家族的利益。在封建专制的冲击下,那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爱情被彻底扼杀了[13]。”当家庭与爱情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并且最终毁灭了爱情时,作为男性的贾宝玉只是哭了几场,慢慢的竟也与薛宝钗恩爱缠绵了。“虽说也是木已成舟的人之常情,但这也反映了贾宝玉对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情的一种背叛,妥协于这既成的事实[14]。”只因当时身为男性的他还要在社会中立足,而与薛宝钗的婚姻以及贾府的逐渐败落也让他感受到了来自家庭、家族的责任。林黛玉则不同。自古以来封建社会的女性在社会礼法中处于依附地位,这样的生存环境使得女性容易将爱情、婚姻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在感情毁灭时也就表现的更加决绝。不同于男性,失去了爱情还有社会地位、家庭及家族责任。因而当林黛玉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后,当宝黛爱情经毁灭时,林黛玉与贾府这个大家庭之间唯一的联系也就断了,所以她才能够在最后一刻用最为激烈的反抗方式——死亡来结束自己的一生。此外,从性别上而言,女性对感情的投入本就比男性更加深切,因此在感情破灭时所受到的伤害也更为剧烈。这也是造就黛玉用如此决绝的方式反抗的原因。三结语贾宝玉与林黛玉虽然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人物形象,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在《红楼梦》这本书的情节中也表现出各自完全不同的性格特点。但贾宝玉与林黛玉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为典型的两个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形象。贾宝玉与林黛玉二人“一致地扬弃传统庸俗的生活规律一致地不屈从金玉命定婚姻”[15],他们有着共同的反封建思想做基础,他们的种种行为也表现出对封建社会的反抗。宝黛二人是那个时代先进的反叛者,他们发现了封建时代的弊病,并因此对当时的社会做出了剧烈的反抗。如王昆仑先生所言:“时代不容纳他们,他们也不屈从于时代。”[12](P217)但“不屈从”的力量实在过于微小,到最后,坚持“不屈从”的林黛玉香消玉殒,选择“屈从”的贾宝玉容纳于时代。这是先进叛逆者的必然结局,也正因此,才有了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才成就了《红楼梦》!参考文献[1]陈梦韶,陈元胜.绛洞花主[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11.[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山东:齐鲁书社,2007,6[3]李希凡.“可叹停机德”——薛宝钗论[J].红楼梦学刊,2005(2):211-237.[4]葛鑫.贾宝玉崇尚自然的石性特质溯源[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7,1:51-54[5]何士龙.林黛玉、薛宝钗语言特色比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01):87-95[6]张锦池.论林黛玉性格及其爱情悲剧[J].红楼梦学刊,1980,(02):113-153 [7]范育新.试析贾宝玉叛逆性格的根源[J].语文学刊2006,(22):59-62[8]程明社.红颜与中国古代女性的命运[J].黑河学刊2011,(09):35-36[9]葛鑫.论曹雪芹崇尚自然人格的理想[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10]蒋和森.红楼梦论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89-134[11]王丽丽.浅谈林黛玉性格形成之因[J].文学研究:94-95[1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6:204-228[13]朱树玲,胡福星.论贾宝玉出家的悲剧结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5,66-69[14]李芳.叛逆且妥协的贾宝玉[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97-104[15]范学琴.从古典文学名著中的爱情故事看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历史发展[J].皖西学院学2003,(04):98-100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