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将进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李白的《将进酒》,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一、教学分析1.教材简析《将进酒》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篇文章,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古诗文欣赏,体会其丰富的情感意蕴和优美的韵律,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将进酒》是李白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饮酒悲歌,诗中既有治国齐家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他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2.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特点,结合本单元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感情的变化性;掌握诵读要领,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朗读法反复诵读诗歌,理清诗歌情感变化,在探究中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狂歌痛饮”的才气,理解其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的情怀。3.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感情的变化性。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4.教学课时一课时二、教学策略(一)学情分析诗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涵丰富。而我们的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学习行为习惯不太好,从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诗歌的学习还只是停留在背诵和积累名言佳句的层面上,学生在诵读方面缺乏身临其境式的锻炼,很少体味诗歌的“韵味”,还缺乏诗歌鉴赏能力。所以我选择以诵读为基本线索,学生在不同的朗读中悟出诗歌的感情基调,重在对诗歌的理性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帮学生从认知阶段到解读阶段再到鉴赏阶段,由“表”及“里”,体会诗歌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思想情感美。(二)设计理念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1.以学生定教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所以,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来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运用,并做出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和处理。培养学生诵读鉴赏、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获得审美体验。 (三)教法/学法1,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采用朗读法,提问法和讨论法,创设情境、启发诱导,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构建开放、互动的课堂。2,教学手段上,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一体机辅助教学。三、教学过程(一)疑问导入,激发兴趣利用余光中的《寻李白》的诗句引出李白,再让学生欣赏杜甫《饮中八仙歌》对他的精彩描述。(见ppt)(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对李白喝酒作诗有个初步的认识。)(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分别请两组各出一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2,听录音范读,注意情感的变化。(见ppt音频和诗歌内容)(三)品读鉴赏,体会情感1,作者情感的变化: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让学生讨论后并找出相应的诗句)2,再让同学们有感情的齐读诗歌。(设计理念:对本诗理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诵,将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3,让学生欣赏“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凤凰传奇”演唱的《将进酒》,再次感受诗歌与音乐结合的意境美和音韵美。(四)合作探究归纳总结1、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而这些感情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在诗歌中李白为何而“愁”?(小组讨论,最好能用诗中的原句并概括)老师最后总结:(见ppt)2、那么李白为何会有这些“愁”?引出写作的背景资料(见ppt)3、既然李白有如此之愁,那他又是怎样排解的呢?(1)学生:“喝酒”(2)老师:李白“解愁”的方式除“饮酒”之外,就没有其他方式了吗?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一种“及时行乐”思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彰显的是一种极度的自信与狂放,这是李白用他那豪放的性格、宽阔的胸怀来消解心中之愁,“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这是以陈王自比来安慰自己,排解心中之愁。(五)课堂小结,正确引导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1背诵这首诗歌。2在李白广为传诵的名句中,你最喜欢哪句? 课外搜集李白的名篇名句,进一步李白诗歌的特点,在这些名句背后站着怎样的一个李白?请以《我心目中的李白》写一篇读后感。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以读带讲,以讲导读,及时关注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程度,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体现情感的变化。另外,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高教育,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中职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语文教学与学生未来的职业联系起来。在本课教学中,这点我做的不太好,只结合学生专业(幼教)特点来欣赏音乐,但中职语文课最终还是语文课。教学中我们如果只是强调职教的特色,专业的风味,而脱离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也就失去了语文课所特有的“语文味”,所以,一堂中职语文课中如何将这二者处理到位很值得我们大家思考。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