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故都的秋》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出自职业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基础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第二篇。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编排意图及前后联系本单元教学要求是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丰富的感情及蕴含的哲理,了解散文各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品味散文优美而风格各异的语言。《故都的秋》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表现得最充分的典型之一,对后面的散文教学有着示范作用。既要进一步教学生鉴赏课文,还要继续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征;学习并掌握抒情散文的选材特点;2、能力目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与“神”的有机结合。2、教学难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二、教学设想1、本课安排一课时完成,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并对课文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2、教学方法:(1)情景感染法,使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2)讨论点拨法。3、教具准备:课件。4、学法指导:(1)方法:朗读法,体味散文的语言美、神韵美;讨论法,学生自行分析、概括,互相讨论,各抒己见。(2)能力、习惯方面的培养训练:通过本文学习,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鉴赏等能力;对学生朗读、分析、思辩、探究式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展示几幅关于秋天的景色图片,让学生充分领略秋天带给我们的强烈的感受。图片画面优美,形象直观,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2、学生回忆关于秋的诗文,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由此导入新课。(二)展示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起来才有明确的方向。(三)整体感知听FLASH朗读1、诵读习惯要在本单元加强巩固和发展,训练美读,学生可以跟读,提示学生注意语速、语调和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2、本文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意味隽永,好的诵读、美读能将学生带入故都特有的意境之中。3、显示思考题,节省时间,使学生在听读时有更强的针对性。(四)讨论鉴赏1、重点赏析第一幅画:秋院静观。提供图片。让学生从色彩、声音的角度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谈画面给人的感受。设疑:作者为何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还静吗?如果改换一下,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句中的“漏”可否改成“射”字,为什么?设计意图:(1)形象直观,视觉感更强。易于展开联想,使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能迅速抓住景物的特征。(2)体现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层层设疑。(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析鉴赏散文的思路: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以情驭景。学会了初步的分析方法,学生就会有意识地进入到知识的探究情境之中。从而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引入下一阶段的阅读实践中去。2、讨论合作:其余四幅画面如何体现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品味揣摩语言,自选角度,可以从色彩、声音的角度、可以从触觉的角度,也可以从秋光、秋姿、秋味等角度。并展示这几幅图。设计意图是“教材是个例子,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精神和自学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五)设疑探究1、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记叙秋景时,是以时间为序为记叙的呢,还是以空间为序来记叙的?设计意图:(1)此题有意要引起学生的争论,题干以选择问的形式设置一个非此即彼的圈套,看学生能否跳出思维的二维空间。(2)通过争论,可使学生加深对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点的认识,解决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和教学重点。 2、故都秋的景物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如香山的红叶,游人如织的颐和园,作者为何只选取了这几处景物来写呢?究竟是故都的秋只有悲凉之美,还是作者内心只爱悲凉之美呢?展示几幅北京的名胜图片。设计意图:(1)使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易于展开讨论。(2)完成教学能力目标,突破本课教学难点。(3)提高了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审美拓展对文本的鉴赏,强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但教材只是范例,我们必须从中拓展开来,进而推动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并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积累审美经验。因此,我设计了最后一个延伸拓展的环节。郁达夫偏爱故都清净悲凉的秋味,而毛泽东则喜欢秋的“万类霜天竞自由”,可见,在每个人心里都有对美不同的看法,那么你能谈谈心中最美的一道风景吗?我将给予提示,美,可以是一道自然的风景,可以是某个具体的物象,也可以是感动你的某个生活的瞬间。譬如最后这张图,塞外的秋末乍暖还寒。一个早晨,天空飘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一个中年男子的菜摊车上坐着一个小男孩,孩子用给菜保温的被子围着,父亲不时用手给儿子掖掖被子。在阴暗的背景和漫天飞舞的雪花的衬托下,儿子稚嫩红润的小脸与父亲饱经沧桑的脸形成对比,父子俩面对生活的艰辛相依为命,特别是父亲使劲发出叫卖声时,脸部表情感人力度之大,使人看后心灵为之震颤。这种艰难且不屈的生存状态,有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难道不是美吗?这是一个强调个性体验和独立思考的话题,学生既有话可说,又能说出不同的层次水平。四、课后作业1、课外阅读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赤壁赋》。2、写一则写景抒情的日记。五、板书设计故都的秋郁达夫眷恋向往之情清静悲凉1、秋园静观2、槐树落蕊而知秋3、秋蝉残鸣而报秋4、秋雨淋人人知秋5、果树秋天之奇观(形)(神)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