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一轮复习 /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四) 有答案

还剩 9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2 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 梨花风起正清明 丁立梅 祖母走后,祖父对家门口的两棵梨树,特别地上心起来。有事没事,他爱绕着它 们转,给它们松土、剪枝、施肥、捉虫子,对着它们喃喃说话。 这两棵梨树,一棵结苹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极多。一棵结木梨,口感稍逊一些, 得等长熟了才能吃。我们总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来吃,吃得满嘴都是渣渣,不喜, 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祖母跺着 小脚骂。 我打小就熟悉这两棵梨树。它们生长在那里,从来不曾挪过窝。那年,我家老房 子要推掉重建,父亲想挖掉它们,祖母没让,说要给我们留口吃的。结果,两棵梨树 还是两棵梨树,只是越长越高、越长越粗了。中学毕业时,我约同学去我家玩,是这 么叮嘱他们的,“我家就是门口长着两棵梨树的那一家啊。”两棵梨树俨然成了我家 的象征。 我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一些自尊。不消说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 孩子没日没夜地围着它们转。单单是清明前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 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我们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蚕豆花,掐荠菜花,却从来 不掐梨花。梨花白得太圣洁了,真正是“雪作肌肤玉作容”的,连小孩也懂得敬畏。 只是语气里,却有着霸道,“我家还有梨花的。”——我家的!多骄傲。 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 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 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 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 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我们再馋,也不去动婆老 太的梨。 我有个头疼脑热的,祖母会拿三根筷子放水碗里,嘴里念念有词。等筷子在水碗 里终于站起来,祖母会很开心地说,“没事了,是你婆老太疼你,摸了你一下。然后, 就给婆老太叠些纸钱烧去。”说来也怪,隔日,我准又活蹦乱跳了。 那时,对另一个世界,我是深信不疑的。觉得婆老太就在那个世界活着,缝补浆 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会跑来看看我,摸摸我的头。这么想着,并不害怕。特别 是梨花风起,清明上坟,更是当作欢喜事来做的。坟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 托着。天空明朗,风送花香。我们兄妹几个,应付式地在坟前磕两个头,就跑开去了, 嬉戏打闹着,扎了风筝,在田埂道上放。那风筝,也不过是块破塑料纸罢了,被纳鞋 绳牵着,飘飘摇摇上了天。我们仰头望去,那破塑料纸,竟也美得如大鸟。 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父手脚不利索了,他慢慢叠着, 一边仰头望向梨树,说,“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会欢喜 的。”语气酷似祖母生前。 我怔一怔,坐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种消失,我无能为 力。祖父突然又说,“你奶奶托梦给我,她在那边打纸牌,输了,缺钱呢。”我听得 惊异,因为夜里我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祖母笑嘻嘻地说,“我每天都打纸牌玩呀。” 我信,亲人之间,定有种神秘通道相连着,只是我们惘然无知。 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 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祖母走后,祖父有事没事就绕着两棵梨树转,并对它们喃喃自语,表现了祖父 的孤独。 B.文章对祖母的描写最为生动,文中画线句子从动作、语言、情态等方面刻画, 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C.文章最后写“梨花风起”时祖父与祖母合葬在一起,这样的结尾,虽有些悲情 却是文章诗意的绾结。 D.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意蕴丰富。两棵梨树,凝结了一家四代人的情感。 2.文中的梨树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文章简要归纳。(5 分) 3.文章以南宋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诗中的一句诗“梨花风起正清明” 为题,有何作用?(6 分) 【阅读指导】 1.【考点】本题考查读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艺术特色的鉴赏。 【答题指南】B、C、D 三项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是正确的。A 项有误。A 项表述的“表现了祖父的孤独”不正确,主要是表现了祖父对祖母的怀念。 故选 A 项。 【参考答案】A。 1.【考点】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答题指南】结合文章内容,作者围绕梨树写了祖父对祖母的怀念、祖母对“我” 的疼爱、祖母对婆老太的孝顺与怀念、“我”对美好童年的记忆与怀念、“我”对祖 父和祖母的怀念、梨树与梨花是亲情和爱的象征等情感。 【参考答案】①梨树寄托了祖父对祖母的深切怀念;②梨树寄托了祖母对“我” 的疼爱;③梨树曾记载着祖母对婆老太孝顺的故事,和祖母对婆老太的深切怀念;④ “梨花风起”曾给“我”家带来自尊,也给“我”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因此蕴含着 “我”对童年的怀念;⑤梨树寄托了“我”对祖父、祖母的深切怀念;⑥梨树和满树 梨花是绵绵不断的亲情和爱的象征。 【评分标准】本题共 5 分,回答一点给 1 分,回答四点给 5 分。 3.【考点】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 【答题指南】本文以《苏堤清明即事》诗句“梨花风起正清明”为题,既点明了 清明的节候特征,也使文章充满诗意之美,也点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成为贯穿全文 的线索,并且借物寄情,意蕴丰富,含蓄地点明了怀念亲人这一主题。 【参考答案】①点明了清明的节候特征,使文章充满了诗意美;②浓缩了文章的 主要事件;③是贯穿全文的物化线索;④含蓄地表现了怀念亲人这一主题。(借物寄 情,表现了丰富的意蕴。) 【评分标准】本题共 6 分。每点 2 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焚风 ①2004 年 5 月 11 日中午,中国台湾岛的台东市突然刮起强风,气温飙升如烤 箱,在短短 20 分钟内,就达到了 40.2℃,创下当地同时期百年高温纪录。居民们苦 不堪言,要么躲进屋里打开冷气,要么赶紧到湖边、溪边戏水消暑。农户则忙着给自 家的作物洒水降温,却依旧只能看着最怕热的萎叶(一种胡椒属经济作物)和茶树在热 风中慢慢枯萎。 ②这种神奇而反常的风,俗称“火烧风”,正式的名字叫做焚风。通常,我们见 惯了和煦的春风、炎热的夏风、萧 (sè)的秋风,还有凛冽的冬风,而焚风,却不分 时节地带来强烈的“温暖”,让人类为之喜忧参半。 ③焚风(Foehn) 一词最早指的是从地中海吹来,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到达德国、奥 地利和瑞士的下沉干热风。这个名字被地理学者们采纳,成了通用的称法。 ④焚风一般发生在背风坡地区,焚风过后,背风坡地区的气温会比山前的迎风坡 升高很多。焚风的成因与“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有关。 ⑤我们熟悉的“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海拔每上升 l00 米时,气温会下降 0.6℃。 但在具体地区,因为空气湿度不同,所以温度变化规律要更复杂一些:当空气中的水 汽饱和时,空气升降时产生水 汽凝结,会遵循“湿绝热垂直递减率”,依然是海拔每 上升 100 米,降温 0.6℃;当空气中的水汽未饱和时,空气升降时不产生水汽凝结,则 遵循“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海拔每上升 100 米,降温 1℃。 ⑥如右图所示,一股饱含水汽的湿润气流吹向山脉,当它遇到迎风坡时,便会随 山的增高而逐步抬升,这 时,气流会以每 100 米 0.6℃的规律降温。随着高度的不断抬升,气流温度逐渐 降低,最终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使气流本身携带的水分减少。而水汽凝结过程 中会释放出热量,让气流的降温 (fú)度渐渐减小,即气温垂直递减率变小。这股气流 “卸掉”水分一身轻松地爬上山颠,准备在背风坡下沉时它已经变得比较干燥。遵循 “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它会按照每下降 100 米升温 1℃左右的规律增温。当它到达 背风坡山麓时,温度会比山前的迎风坡同一水平线上的空气高,而且更干燥,于是形 成了焚风。有时,同一股气流“爬坡”又“下坡”之后,气流温度可提升 10℃以上。 ⑦在全球中纬度地区相对高度在 800-1000 米的山地,都可能出现焚风,它所造 成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在阿尔卑斯山北麓,当焚风猛然降临时,突然升温往往会使 农作物的叶片焦枯,造成旱灾。强劲的焚风还会造成风灾,吹倒庄稼,拔起树木,刮 走屋顶。焚风如果吹过水面,就容易引发船只事故;如果吹过沙漠,还会扬起沙尘,造 成沙尘暴。 ⑧但在高加索山脉南侧,焚风则有“温情”的一面。它能提前催熟玉米和水果, 当地居民把这种焚风称作“玉米风”。而在北美洲的落基山脉东 侧,春日的焚风能迅 速融化冬天的厚重积雪,促进草场生长,因此当地人叫它“吃雪者”。但在高山地区, 焚风造成的短时间内大面积融雪,也会使河谷洪水泛滥,冲垮河堤,毁坏农田。 ⑨而在中国,除了台湾以外还有很多地区受焚风影响强烈。例如新疆吐鲁番盆地, 因天山南麓的焚风而成为全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我国云南的怒江地区,受焚风的影响, 形成了干热河谷,出现了热带、亚热带稀树草原。(本文有改动) 12.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2 分) 萧 sè fú 度 13.第①段写台湾台东市的反常气象,有何作用?(2 分) 答: 14.文中说焚风”让人类为之喜忧参半”,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焚风给人类带来的 “喜”和“忧”。(4 分) 答: 15.第⑥段结合图示说明焚风形成过程,这是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根据文意,补 全“焚风形成示 意图”中①—⑤处的具体内容。(每条不超过 25 字)(4 分) ①湿润气 流沿迎风坡上升,每上升 100 米降温 0.6℃。 ② ③气流到达山巅,变得比较干燥。 ④ ⑤ 16.第⑥段画线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句子作简要分析。(3 分) 这股气流“卸掉”水分,一身轻松地爬上山巅,准备在背风坡下沉时,它己经变 得比较干燥。遵循“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它会按照每下降 100 米升温 1℃左右的规 律增 答案: 12.瑟幅(共 2 分,每字 1 分) 13.写出焚风发生时的情景,引出说明对象“焚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 分) 14. 喜:能提前催熟农作物;融化积雪,促进草场生长。(2 分,每点 1 分) 忧: 会造成旱灾、风灾、洪灾(水灾)。(2 分,漏掉 1 点扣 1 分) 15.画图表(l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①水汽凝结形成降水,释放热量,气流降 温幅度减小。②干燥气流在背风坡下降,每下降 100 米升温 1℃左右。③气流到达背 风坡山麓,温度高,更千燥,形成焚风。(共 3 分,每条 1 分,超字数该项不得分) l6. 语言生动形象、准确严密(1 分) 分析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体现生动形象的 特点(1 分) 分析具体数字或“左右”(或“比较”)等词语的作用,体现准确严密的特 点(1 分) 与母亲相守五十天 明前茶 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五十天。 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 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五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四十多岁了,可一回娘 家,一定会被母亲当成十四岁的小姑娘管着。 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十一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 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 医那里可只有几封土膏药,拍个 X 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_____ 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 “留在这儿吗?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 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 常情。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 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 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 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莉君的心,被愧悔揪扯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 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去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 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莉 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厢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 里可全是嫌弃。 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粪肥的时候,莉君 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 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你爸走了,去菜园还 能听听鸟儿歌唱,晒晒太阳,解个寂寞,你们年轻人不懂的。”这一回,菜园终于派 上大用场。莉君跟着母亲收菜锄地,看见菜园里的一株野茶树生出新芽,她憋闷多日 的心里,仿佛沁入了一股清气。她终于理解母亲不愿闲在屋里,非要出门劳作的原因。 每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莉君就蹲在灶口帮她烧火。母亲说火软 一些,她就挑松柴火,只放枯枝败叶;母亲说火硬一些,她就燃起硬柴,将火烧得旺 旺的。这样的日子里,她仿佛回到了十四岁,那个唯母命是从的年纪。她觉得这也挺 好,自己脱去了成年人的生硬铠甲,母亲忘记了老迈垂暮。母女俩诉说往事,对上了 只有她俩知道的暗号。有一天,炒完一大桌子的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 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菜做 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莉君笑道:“老妈,灶口暖和,比电磁小太 阳还管用。要不,为何老猫都喜欢偎着灶口?”母亲望了她一眼,说了平生第一句软 话:“闺女,等你也要靠偎灶驱寒时,你就回妈这儿。妈这儿别的没有,大灶柴火管 够。” 莉君眼眶发涩。令她眼眶发涩的还有一件小事:那天,母亲上山拾柴归来,挑出 了一小截软木,严正警告众人,尤其是莉君两个弟弟家的皮猴儿,不准动她的木头。 大家都纳闷,她要用这一小截软木干嘛。几天后,莉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母亲亲 手雕的软木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蛙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准备随时腾跃而 起。“三十七年了,我总记着欠我闺女一份情,”母亲说,“小时候,干活有你的, 玩具没你的。你要过一个发条青蛙,我和你爹都没满足你……” 莉君接过青蛙,看见母亲的牵挂和叮嘱,仿佛在木雕的每一线光影中流转…… (选自《西安晚报》2020 年 3 月 20 日,有删改) 1.选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莉君母亲的“能干”?(4 分) 2.选文多处运用插叙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4 分) 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 分) ⑴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 分) 莉君的心,被愧悔揪扯了一把。 ⑵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2 分) 母亲 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 4.某文学刊物《腾飞》设有“人间亲情”“山水游踪”“人生感悟”“古今论坛” 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5 分) 【阅读指导】 1.【考点】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答题指南】结合原文,梳理出关于母亲“能干”的四件事并概括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①能腌制腊肉、咸火腿;②善于侍弄菜园;③会做满满一桌菜;④ 雕刻的软木青蛙栩栩如生。 【评分标准】本题共 4 分,每点 1 分。 2.【考点】本题考查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答题指南】题干中已经给出插叙的答题提示,答题时找出文中插叙的句子,并 结合文本分析插叙的作用。插叙的常见作用是:①写出了……内容,交代了……原因; ②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③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④使文章结构富于变 化,避免平铺直叙;⑤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 【参考答案】参考示例:“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 生活”,写出了母亲独居山村的寂寞和冷清,交代了母亲希望儿孙们多住几日的理由, 揭示了莉君对母亲从不体谅到体谅的原因。 【评分标准】本题共 4 分。举例 1 分,简析作用 3 分。 3.【考点】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及揣摩心理。 【答题指南】⑴注意回到原文,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此时莉君的心理活动。说 出心理活动描写得 1 分,分析出人物心理再得 1 分。 ⑵要回到文本中,结合语境分析人物内心活动,并结合上下文分析理由。 【参考答案】⑴参考示例:生动传神地突出了莉君愧疚、悔恨之情。 ⑵参考示例:大喜过望(喜形于色、幸灾乐祸……) 理由:母亲想儿孙们多住几天的愿望意外地实现了。 【评分标准】本题满分 4 分,每小题 2 分。第⑴小题 2 分,意对即可。第⑵小题 2 分,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恰当 1 分,理由合理 1 分。 4.【考点】本题考查选材与主题分析。 【答题指南】结合文章大意,可以很明显判断栏目是“人生感悟”“人间亲情”。 可以选择一个栏目,围绕栏目名称和文章的选材和主题两个方面,结合具体的事例进 行分析。 【参考答案】参考示例一:“人间亲情”栏目。 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与母亲朝夕相处,增进 感情的故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表现了母亲对儿孙们的浓浓亲情,以及莉君对母亲 的理解和爱。 参考示例二:“人生感悟”栏目。 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的故事,描述莉君对母亲 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体谅到体谅的心路历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揭示了陪伴、换 位思考可以消除亲人之间的隔膜,让亲情更融洽的道理。 【评分标准】本题满分 5 分。要重点关注学生答案中栏目与理由之间的相关度。 选定栏目 1 分,选材 2 分,主题 2 分,只选定栏目,没有说明理由不给分。 《塞外的春天》 ——梁容若 ① 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哪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 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 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② 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 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 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 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 “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 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 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 味儿的时候,喧哗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④ 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草芽。春雨贵如油,那 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 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气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 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美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 芳是丁香,高雅是珍珠穗,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 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呼和浩特旧称)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 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粗制的杨华,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 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原野里到处是栽山药(马铃薯)、种油麦、浇青菜的人。太阳越来越有力量,接近中 午,晒得人汗津津的,大家把白板皮短袄一脱,就赤体当阳,充分吸收一下紫外线。 不是“早穿皮袄午穿纱”,乃是不折不扣的“太阳当衣天当瓦”。 ⑤ 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 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 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 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 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 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 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 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 兽率舞”。 ⑥ 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 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 风十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 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我 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 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腾欢, 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 (选自《深山书简》,有删节。作着梁容若,原籍河北行唐,毕业于北平师范大 学,后移居台湾。) 1.本文②-⑤段描绘了四幅塞外春天的图画,分别是 、 、 、 百 兽 嬉 春 图 。 这 四 幅 图 画 是 按 照 的顺序来描写的。(4 分) 2.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5 分) ⑴轻浮的柳絮,粗制的杨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2 分) ⑵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从 修辞运用的角度说说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 分) 3.第⑥段中“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结合全文 说说“我”为什么怕听嘎嘎的雁声。(3 分) 4.仔细品读文章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结合全文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4 分) 【文本简析】 本文描写了塞外春天迷人的景色。作者以春天给万事万物带来的变化写开来,紧 紧围绕对塞外春天的歌颂,将生机盎然的画面展现给读者。 文章第三段描写的是黄河解冻的壮观场面。作者抓住解冻时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典 型画面——大大小小的冰凌堆成冰坝、黄水中金色鲤鱼跳跃、彻底解冻后的岸边无数 船儿等着下河,刻画出解冻时的气势。文中运用排比和比拟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塞 外“嬉春图”。作者连续用了十几个“有的”句式,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牛 羊驼马们像人一样“散步”“说家常”,角色上还有“正生”“丑角”的分配,其中 “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把动物们的活动描写得丰富多彩而 富有情趣。 【阅读指导】 1.【考点】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归纳与概括能力。 【答题指南】根据文章②③④⑤小节的内容来概括即可。解答此题要找到相对应 的段落,按照题干中第四幅图画的示例“百兽嬉春图”,可知前面三个空格填写的短 语应与示例相似。第②段主要写各种鸟以自己的方式在报道春天到来的讯息;第③段 在描绘黄河解冻的情形;第④段描绘了清明节百花烂漫、万紫千红的景象;第⑤段描 绘了塞外动物的嬉春图。由此可以概括出前三幅图画分别是:百鸟报春图、黄河开冻 图、百花闹春图。而这四幅图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据此填空即可。 【参考答案】百鸟报春图;黄河开冻图;百花闹春图;时间。 2.【考点】本题第⑴小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能力;第⑵小题考查鉴赏语句的能力。 【答题指南】解答第⑴小题,根据作者的情感来理解加点词语的内涵即可。解答 此题关键是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 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轻浮”“滥造”这两个词本是贬义词,“轻浮”本指 人的言行举止随便,不稳重、不庄重;“滥造”本指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 数量,不顾质量。结合具体的语境,本文作者是对塞北百花盛开的春景表达了自己的 赞美之情,因此“轻浮”在此的意思应该是表现柳絮的轻盈飘逸;“滥造”表现榆钱 的数量之多。答题思路是:联系原文,解析词语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有什么好处。 第⑵小题,先分析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 效果即可。 【参考答案】⑴“轻浮”写出了柳絮轻盈飘逸的情状;“滥造”突出了榆钱数量 之多。 ⑵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动物的活动描写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情趣。 3.【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答题指南】解答此题要根据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在文中流露的情感来理解本句 的内涵即可。要结合前后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分析判断。“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 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这句话道出了“我”离塞外越 来越远,现在听到大雁嘎嘎的叫声,就会想到大雁的“有去有还”,可是自己却离家 越来越远,并且有去无还。二者一对比,可以看出委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因为“我”听到大雁嘎嘎的叫声,就会由大雁的“有去有还”,想 到“我”却远离家乡,有去无还。 4.【考点】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答题指南】解答此题根据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在文中流露的情感来理解本句的 内涵即可。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希望尽快回到家乡,叶落归根的 思想感情。(意近即可)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