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三轮冲刺 / 专题15 说明文阅读 99张-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与应考指南(课件)

还剩 1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十五 说明文阅读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中 考 加 油 冲 刺 中 考 01 K n o w l e d g e n e t w o r k 知 识 网 络 02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 点 解 析 03 T h e e x a m i n a t i o n g u i d e 应 考 指 南 04 R e a l e x e r c i s e 真 题 演 练 目 录 1.理解中考涉及的说明文知识和说明文表达技巧知识。 2.归纳并运用说明文各考点的解题思路及做题策略,灵活解题。 Learning objectives 学习目标 01 K n o w l e d g e n e t w o r k 知 识 网 络 中 考 加 油 冲 刺 中 考 1、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考查重点】 01 Knowledge network 知识网络 1.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介绍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功能或阐明事理 为主要内容,以给人以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分类 按说明对象与目的 事物说明文:解说实体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征等内容的说明文,如《苏州园林》。 事理说明文: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内容的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了 物候现象。 按语言特色 平实性说明文:直截了当地说明所写对象,不夸张、不描写,没有弦外之音,如《恐龙无处不有》。 文艺性说明文: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如《大雁归来》用抒情笔法介绍了大雁 的生活习性。 01 Knowledge network 知识网络 3.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①事物说明文:因为其说明对象具有事物性特点,故而事物间的区别非常明显,容易把 握。如《苏州园林》的标题正是它的说明对象。 ②事理说明文:着重于说明事理,分析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因其说 明内容相对抽象,故而说明对象比较难把握。 特征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也就是这一事物的个性、特殊性。如《中 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特征是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形式优美。 01 Knowledge network 知识网络 3.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 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技术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 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通常会有标志时间的词语。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 ,或从整体到局 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 (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 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递进,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 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 其次”)。 01 Knowledge network 知识网络 4.说明文的结构 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 (多 用于空间顺序) 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把道理说深说透。 总分式: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事物说明文多用 “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式安排。 连贯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 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多用于时间顺序) 01 Knowledge network 知识网络 列数字: 特点——用具体数字具体说明某事物或物体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标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度数、倍数等。 作用——用具体而准确的数字说明事物的大小、长短、多少等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体现了说 明文的准确性。 举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中国石拱桥》 ) 作比较: 特点——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标志——较……比、相对于等。 作用——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举例——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 《中国石拱桥》 ) 01 Knowledge network 知识网络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子: 特点——列举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解释抽象的道理或深奥的科学知识。 标志——比如、例如、譬如、如等。 作用——举……的例子,真实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举例——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 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大自然的语言》 ) 打比方: 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事物特征,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标志——像、仿佛、有如、犹如等。 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中国石拱桥》 ) 01 Knowledge network 知识网络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分类别: 特点——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 介绍。 标志——表序数的词、一种( 方面、类 )……另一种( 方面、类 )…… 作用——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 条理性 )。 举例——首先是纬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 差异……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大自然的语言》 ) 下定义: 特点——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事物的本质特性或某一概念的内涵作规定性的说明。 标志——……是……、这就是…… 作用——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一个直接、清晰的概念。 举例——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能够独立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01 Knowledge network 知识网络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作诠释: 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标志——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 作用——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概念、术语能够更加明白,易于理解。 举例——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 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 美观。( 《中国石拱桥》 ) 摹状貌: 特点——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标志——类似于记叙文里的描写语句、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摹。 作用——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举例——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 惟妙惟肖。( 《中国石拱桥》 ) 01 Knowledge network 知识网络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列图表: 特点——采用绘制图形或表格的方法进行说明。 标志——各种类型的图形、表格等。 作用——条理清晰、直观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引用( 引资料 ) 特点——为了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具体,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言警句等进行说明。 标志——引名言诗文、新闻报道、轶闻趣事、文献等各类资料。 作用——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的事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 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③引用诗句( 谚语/俗 语 ):该诗句( 谚语/俗语 )的引用,写出了××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意蕴和可读性,引起读者的阅 读兴趣。④引用文献资料:引用……文献资料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举例——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 ) 01 Knowledge network 知识网络 说明文语言特点 准确严谨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分外、尤其 表猜测: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 表时间:当时、刚刚、迄今、目前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 表频率:经常、常常 通俗易懂( 口语词 ) 深入浅出,帮助读者轻松理解抽象、深奥的道理。如《大自然的语言》将物候知识用通俗的语言 和自然界中的现象变化来说明,通俗易懂。 生动形象( 比喻、拟人 ) 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具有趣味性。如法布尔在《蝉》中写蝉脱壳的过程,准确运用动词“腾 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钩”“脱”等,并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语言生动形象。 01 Knowledge network 知识网络 02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 点 解 析 中 考 加 油 冲 刺 中 考 一、(2020内蒙古包头,11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夏津,有片古桑林 ①河,本来是流水的,但黄河不同,它日夜流淌的是滚滚泥沙,送来为我们造地。这一条黄龙滚来滚去,搬沙运土, 造就了豫鲁大平原。这片沙土未经改造之前就是一片不毛之地,一片沙漠。风起时遮天蔽日,沙打农田,土盖房 舍,甚至行人迷路被埋的事都有发生。天降其土,教人耕种,并不等于天上掉馅饼,大自然恩德之泥土是要用人 的汗水调和才能收获的。 ②于是,在黄河搬运泥沙的同时,先人们也就开始了在黄河故道上治沙造地的伟大工程。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 一就是种桑固沙。桑树最适宜沙地生长,旱涝不避,沙打不埋。其根深可达八米,根幅是树冠的几十倍,任多大 一片沙地,多么长的故道,都会让它的根网编扎得密密实实,咆哮的沙龙就再也不可能翻身了。 ③历史上前辈劳作的情景我们已不得亲见,但很幸运,在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上遗存了一片六千亩的古桑树 群,依稀还保留着历史上蚕桑兴旺的样子。齐鲁大地早在秦汉时便植桑养蚕,曾有“齐纨鲁缟”之称,经唐宋而 达丝帛业的高峰。元代后因引进棉花,丝绸业开始下滑,夏津的桑树功能逐渐由养蚕改为食用桑果,到清代、民 国又出现一个种桑高潮。现夏津全县还存有百年以上的古桑两万余株,千年以上的两百余株。 02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④桑树单看外表就能读出历史的沧桑,它像一位老人,风雨都刻在脸上。因为年代久远,许多老树都中心开 裂,或张开乌黑的树洞。与枣树一样,它常会于老干上突发一根嫩枝,挑出一串桑椹,给你一个惊喜。上千亩 的桑园,浓荫蔽日,枝叶折射阳光,筛出金光万点。一粒粒桑椹,白的、红的、黑的,如珍珠玛瑙点缀其间。 这千亩老桑园中弥漫着一种甜甜的诗意,令人油然想起《诗经》和汉魏古诗中许多采桑的美丽诗句。 ⑤桑树浑身是宝,而且都与活命救人、抗灾度荒有关。桑树的果实为桑椹,除吃鲜果,还可晒干,当储备粮。 上天安排,桑椹的成熟期,正是农历小满前后,麦子待熟,青黄不接,穷人缸底无粮,这时桑椹就成了救命粮。 桑树无论多老,只要活着都会结果。那棵一千五百多年的桑王,现每年还产果一千两百斤。现在全县年产 桑果近四万吨,简直是又一个门类的粮食。 ⑥桑树与枣树虽为树木,却同被称为“铁杆庄稼”,其栽培史与其他粮食作物同步。中国的红枣产量占世 界产量的百分之九十八,桑蚕业则直接孕育出一条横跨地球的丝绸之路。一枣一桑,确实为世界农业做出 了巨大贡献。 02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⑦中国历代王朝几乎都把发展农桑作为立国之本,宋太祖下令凡垦荒植桑者可免田赋。元世祖颁布“农 桑之制”十四条,规定每名男子每年要栽种桑、枣二十株。明太祖要求农民有田五亩至十亩者,须栽桑麻 木棉半亩。夏津这片古桑林作为文化遗存之可贵,除保存了农桑原貌外,密林深处竟还有一座清代种桑县 令朱国祥的祠堂,现已改造成纪念馆,从中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 ⑧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为夏津的这片古桑林颁发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 (作者:梁衡 有改动) 1.本文开篇写黄河搬运泥沙造地的内容有何用意?(3分) 2.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3.第⑦段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4.给夏津古桑林颁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的原因是什么?(3分) 02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1.答案 黄河搬运泥沙造出的土地无法直接耕种,而且危害巨大;需要先人们付出辛劳去治沙;引出下文种 桑固沙等内容的介绍。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作答此题,要结合文体特点。说明文第一段由事例或现象说起,目的 是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开篇“这片沙土未经改造之前就是一片不毛之 地,一片沙漠。风起时遮天蔽日,沙打农田,土盖房舍,甚至行人迷路被埋的事都有发生”,说明黄河搬运泥 沙造出的土地无法直接耕种,而且危害巨大。“天降其土,教人耕种,并不等于天上掉馅饼,大自然恩德之泥 土是要用人的汗水调和才能收获的”,说明需要先人们付出辛劳去治沙。首段引出下文种桑固沙等内容, 由具体情况说起,更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02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2.答案 列数字。“百年”“千年”说明了夏津植桑的历史悠久;古桑数量之多说明夏津历史上植桑养 蚕业非常兴旺。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能力。由“百年”“千年”“两万”“两百”,可知是运用列数 字的说明方法。“百年”“千年”说明了夏津植桑的历史悠久;“两万”“两百”说明了古桑数量之多, 夏津历史上植桑养蚕业非常兴旺。 02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3.答案 不能。“几乎”一词是说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王朝把发展农桑当作立国之本,但并非全部,删去 就过于绝对了。“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先表明观点,不能删去,进而阐释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几 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在句中起限制作用,删去后句意会发生变化。从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上作 答。 4.答案 夏津桑蚕业历史悠久,为当地乃至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留存的古桑树众多,保存了历史上的 农桑原貌;留存的清代种桑县令祠堂,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第③段“在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上遗存了一片六千亩的古桑树 群,依稀还保留着历史上蚕桑兴旺的样子”,第⑥段“桑蚕业则直接孕育出一条横跨地球的丝绸之路。一 枣一桑,确实为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由这些语句可见,夏津桑蚕业历史悠久,为当地乃至世界农业做 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夏津县留存的古桑树众多,保存了历史上的农桑原貌。第⑦段“夏津这片古桑林作为 文化遗存之可贵,除保存了农桑原貌外,密林深处竟还有一座清代种桑县令朱国祥的祠堂,现已改造成纪念 馆,从中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据此可得出留存的清代种桑县令祠堂,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 02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二、(2020吉林,1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和会意字 ①甲骨文中有不少象形字和会意字,形象反映了殷商社会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状况,对甲骨文字形 体进行考古学研究,是释读甲骨文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②先说一下象形字。 ③殷人形象地描摹实物的形状,产生了象形字。甲骨文的戈字(见图1),上部横道,代表着戈头,竖道是戈柲(b ì)即戈把,是木头做的。殷代的戈,戈把长度大概在80厘米至1米。甲骨文的戈应源于这种安上木柲的铜 戈。殷墟墓葬出土的铜戈,大多数都只剩下铜戈头,没有木把了。 ④简化、线条化表现实物形状,产生了象形字。甲骨文的牛字(见图2),是简化了的牛头正面形,是牛头线条 化的一个表现。殷墟54号墓出土的铜牛尊,为水牛的形象,体态肥硕,四肢粗短,尾部下垂,目字形眼,眼珠外 突,两只大角呈圆弧形向后伸展,双耳上竖。牛尊身躯布满了纹饰,非常漂亮,可谓国宝级文物。 02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⑤这是“万”(萬)字(见图3)。甲骨文萬字像蝎子形,后来借为数字的万字。殷墟侯家庄M1001号大墓出土 一件残骨笄(jī),俗称骨簪子,骨笄顶部的形状,与甲骨文的万字轮廓基本相似,均突出了蝎子头前的一对拱 钳。殷人凭借对客观世界的细致观察,所以才能够造出这样的象形字。 ⑥下面我再介绍一些会意字。 ⑦这是“为”(爲)字(见图4)。甲骨文的为字,像人手牵着大象,表示有作为的意思。西北冈王陵区发现两 个埋象的坑,一座埋一匹象和一个人。另一座只埋放一匹象,是亚洲象的幼象。象的前肢上面还有一只小 猪的骨骼。此坑最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呢?是象脖子旁有一个铜铃铛,表明了这是被人驯服的象。殷商时期, 中原地区包括安阳一带,气候比现在暖和,也有象活动。为字的形体及《吕氏春秋》提到“殷人服象,为虐 于东夷”的记载,表明殷商人已经能够驯服和驾驭大象了。 02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⑧这是“夫”字(见图5)。像人的正面图形,头上有一个簪,也就是笄。这个字也是会意字,古代的男子成人 后要束发加冠的,笄是束发的用具。 ⑨殷墟出土了数以千计或上万件骨笄和少量玉笄。一般来说,贵族用玉石做的笄,普通平民、奴隶用骨 笄。殷代的男子用笄,一般为一人一根。后冈发掘了一个圆形祭祀坑,里面有三个人牲,头顶插一根骨笄。 我参加发掘的郭家庄M160墓,发现有三个男性殉人,头顶上也只有一根骨笄,说明当时的男子,是一人只用 一根骨笄或者玉笄的。 ⑩ 由此可见,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和会意文字,记载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传承了人类的智慧。 02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选自《新华文摘》一书,有删改) 1.释读甲骨文字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什么?依据全文,至少写出两种说明方法。(3分) 2.品析并写出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殷代的戈,戈把长度大概在80厘米至1米。 3.依据选文,概括象形文字产生的原因。(3分) 4.依据选文第⑦段回答,“为”字反映了殷商时期怎样的自然状况和史实?(2分) 02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1.答案 ①对甲骨文字形体进行考古学研究。②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用,作诠释,摹状貌等。 (共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答出任意两种说明方法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及分析说明方法的能力。阅读全文可以发现,文章第①段明确指出,“对甲骨文 字形体进行考古学研究,是释读甲骨文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后文则分别从象形字和会意字入手进行解 说。 说明方法:(1)举例子,说明象形字时举了“戈”“牛”“万”的例子,说明会意字时举了“为”“夫”的例 子;(2)列数字,如第③段“殷代的戈,戈把长度大概在80厘米至1米”;(3)打比方,如第⑤段“甲骨文萬字像 蝎子形”;(4)作比较,如第⑤段把殷墟侯家庄M1001号大墓出土的骨笄顶部形状与甲骨文万字相比较;(5) 引用,第⑦段引用了《吕氏春秋》的记载;(6)作诠释,对“牛”的象形义、“为”“夫”两个会意字的意义 作了具体诠释;(7)摹状貌,描摹了甲骨文“万”“为”“夫”等字的具体状貌。 02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2.答案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因为实物埋于地下年代久远,出土时有残损,在文物考古时,难以得到 精准的测量数据,所以用表示推测、估计的词语,这样用语,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密)性。[共3分,“大概”表示推测、估计1分;表达效果2分,围绕“体现 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密)性”回答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品析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首先要从词义、用法等角度理解“大概”的意思,然后结 合具体内容说明“大概”这个词语是怎样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 02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3.答案 ①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②形象地描摹实物的形状;③简化、线条化表现实物形状;④殷人对 客观世界的细致观察。(共3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围绕“象形文字产生的原因”这个问题,可从文章①—⑤段提 取信息并进行概括。第①段指出象形字“形象反映了殷商社会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状况”;第③ 段指出“殷人形象地描摹实物的形状,产生了象形字”;第④段指出“简化、线条化表现实物形状,产生了 象形字”;第⑤段指出“殷人凭借对客观世界的细致观察,所以才能够造出这样的象形字”。 4.答案 ①自然状况:中原地区气候比现在暖和。②史实:有象活动,表明殷商人已经能够驯服和驾驭大象 了,或《吕氏春秋》记载的“殷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共2分,每点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第⑦段用“此坑最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呢”提示下文讲解“为” 字反映的内容。提取信息时,要注意分别从自然状况和史实两个角度对信息归类。 02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03 The examination guide 应 考 指 南 中 考 加 油 冲 刺 中 考 1.找出说明对象的方法 ①看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文章的说明对象。 ②抓 首段,文章有时在首段结尾处 揭示说明对象。 ③找结尾段,文章有时会在结尾处点出 说明对象。 ④抓关键句,有时用中心句或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 象。 ⑤归纳总结,若以 上四种方法都不行,可认真研读全文, 逐段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确定说明对象。 2.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①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突出所要说 明的事物的特征。 ②结 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归纳层意,并进行 综合 概括。 ③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组合,并简要 地表述。 ④对重要的信息进行筛 选整合,也可以从事物 的“定义”入手。 考点一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03 The examination guide 应考指南 1.答题技巧 (1)根据题中要求,审清题意。 (2)快速阅读,确认筛选信息的区间,圈点勾画。 (3)通过抓关键词筛选主要信息。 阅读时要抓住诸如“首先”“其次” “ 另外” “ 还有” “ 也” “ 除此之外” 等提 示语。 (4)通过抓关键句筛选主要信息。 所谓关键句,就是 指过渡句、段首句、文末点题句等,它们往往能给我们提 供一些有效信息。 2.答题步骤 ①通读文章,整体感知;②审清题意,定位筛选;③锁定目标,精选信息;④加工整 合,正确表述。 考点二  信息提炼与概括 03 The examination guide 应考指南 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1.答题技巧 (1)先要辨明是哪种说明方法,再把这种说明方法的 作用的相关术语与句段内容所表达的意思连缀起来。 (2)种类关键词、说明方法、作用术语。(见第一部分概述) (3)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 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 其特征联系起来分析。 2.答题格式 这一段(句) 使用了……的说明方法,……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考点三  辨别说明方法及作用 03 The examination guide 应考指南 ①从说明对象入手,判断顺序 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文章说明顺序的选择。 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 间顺序来说明。 ②从语言标志入手,找出顺序 a.以时间为序的说明文一般在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 先后的标志性词语,如“古代、近代、21 世纪”等。b.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文一般在文中会出现表方位的 标志性词语,如“东南西北”“上 中下”“左右”等方位词。c.以逻辑为序的说明文,常会出现表示由主到次的逻 辑顺序的词,还 有表示由内到外、从整体到部分等逻辑的 词语。 ③从文段大意入手,分析顺序 有的文章说明顺序不明显,则需要归纳文意,理清写作思路后,才能把握说明顺序。 考点四  把握说明顺序 03 The examination guide 应考指南 ①看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a.总分式:看首尾段落,如果其与中间段落存在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则是总分式。 b.并列式:如果各段落可以调换顺序且不影响文章意 思,就是并列式。 c.递进式:如果各段落的意思是逐渐深入的,调换顺 序会影响文意,就是递进式。 ②看说明顺序 ③看特殊词语 一般来说,“第一、第二、第三” 等表并列式或用在分述部分;“首先、然后、最后” 等表连贯式;“ 由此可知” “ 综 上所述” “ 因 为……, 所以 ……” 等多用于 总分式或连贯式。 考点五  分析文章结构 03 The examination guide 应考指南 (1)从内容上考虑 需结合文章进行具体分析,看语段在整体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具体说明了什么,强调什么意思等。 (2)从结构上考虑 ①开头语段的作用:a.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或交代 说明对象的××特点);b.结构上总领 全文,引起下文。 ②中间段落的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小结前文。 ③结尾段落的作用:总结上文;与开头的说明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 (3)从效果上考虑 若有具体的说明方法,则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上作 答。 另外,分析文段作用时,还要看它是否使 用了修辞手 法,再回答其作用。 注意段落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 或 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的作用。 考点六  理解文段作用 03 The examination guide 应考指南 1.赏析说明文语言的角度 主要从准确严谨和生动形象两个角度分析。 (1)准确严谨。 说明文往往对说明对象进行准确的修饰、限制、补充,甚至以模糊词语来达到 准确说明的目 的。 特别要注意表示时间、空间、频率、范围、程度等词语 的作用。 (2)生动形象。 运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或语段写得生动优美。 2.常见题型及答题步骤、格式 (1)说说“ ××”一词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一要说明这一词语的本义是什么,二要阐释这一词语的语境义,三要分析这一词语对说 明该事物 特征的作用。 答题格式:用了 “ × ×” 一词,生动地 ( 准确地) 说 明 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符合 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考点七  赏析说明文语言 03 The examination guide 应考指南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答题步骤:①判断。 一般是不能删。 ②说出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说明它在 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 方面的限制作用。 ③比较。 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 删掉这个词语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④结尾套语。 如“这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与科学性”。 答题格式:不能。 删掉了“ ××”一词,句子的意思就变 成了……,显得绝对化; 用了“ × ×” 一词,可以准确地说 明……,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也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考点七  赏析说明文语言 03 The examination guide 应考指南 (3)词语“ ××”能否替换为“ ××”? 为什么? 答题步骤:①判断。 一般是不能替换。 ②分别说出 这两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 ③比较。 即比较替换上 去的这个词语存在的不足, 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 分析。 ④结尾套语。 如“ 这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严密性与科学性”。 答题格式:不能。 原文“ ××” ( 词语) 的意思是……, 而替换的“ × ×” ( 词语) 只有…… 的意思,如果换成“ × × (替换词语)”一词,就与原文的内 容不相符,就体现不出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考点七  赏析说明文语言 03 The examination guide 应考指南 1.常见题型 (1)借助原文,阅读链接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谈认识、启示或提建议。 (3)根据文章内容,引发联想和想象,进行合理推断。 2.答题技巧 (1)看清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 (2)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须是切实可行的,有助于 解决实际问题,切忌纸上谈兵。 (3)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意,联系中心作 答,要善于从文章中找有用的信息,不能 脱离文章。 (4)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抒发感悟。 平时多关 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科技发展的前沿成 果,关注国家、 世界和人类的发展。 (5)“偷梁换柱” 法:把作者在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 自己的话重新叙述一遍。 考点八  拓展探究 03 The examination guide 应考指南 04 R e a l e x e r c i s e 真 题 演 练 中 考 加 油 冲 刺 中 考 一、(2020湖北黄冈,4分)阅读下则说明文,完成题目。 汉语可以治病 ①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一天,他在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时,竟然连报上的一个字也 不认识。后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患上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 为。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则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 “失读症”就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年患上这种病是脑外伤造成的。 ③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的左半球,按照这个观点推论,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产 生失语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④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他们发现了 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 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 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中国、日本患失读症人少的原因。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⑤更为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 智商要高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大脑的左、右半球都得到了更充 分、更均衡的锻炼。 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试验: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语,接 着让他在一张纸的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这位美国少年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 来,结果这位美国少年毫不费力地把英语句子念了出来。试验初步成功了。 ⑦不过,这个试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完全把病治好了。以后的 试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断“唤醒”的作用下,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的阅读能力,达到治 病的效果。 ⑧汉语的学习、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已有人提出 用学习汉语的方法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感兴趣地期待着这些研究成 果。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第⑥段加点的“这种关系”具体指第④段中所说的“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 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 B.文章第⑤段不能删去,理由是:一、它与最后一段的内容相对应,如果删去,末段就失去了理论支撑;二、 它丰富了说明内容,体现了学习、使用汉语的深远意义。 C.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 D.在仍有不少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今天,读了本文后,我们应该会增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摒弃崇洋媚外的错误想法。 2.结合文章前三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给“失语症”下个定义。(2分) 失语症是                                (不超过30个字)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知识拓展 分类别: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进行说 明。 2.答案 人大脑语言中枢因脑外受损或脑血管供血障碍导致的语言障碍。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第②段中“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这个中枢 一旦因脑外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则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等内容概括即可。 1.答案 C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文中没有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二、(2020江西,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 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而岩浆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 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 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 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 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 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 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水、冰川、空气 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破坏 地表,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的状况趋向于平缓。 在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同时起作用,其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 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 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砾石、 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经生成的岩石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 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 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之中。 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 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 内力作用有关。 褶皱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 弯曲,叫作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 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为 山岭,向斜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也有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 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 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 有几十米。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 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 成了断层。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断块山的规模大的可以延伸数 千米,如我国的华山等,小的只有几十米。 火山是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运动的结果。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岩浆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 地表。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 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 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 河流地貌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在河流 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 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河流向下的侵 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经过 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 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非常密切。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 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河流 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深远,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中下游,城市 也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1.对于地表形态的塑造,文章从      、山地的形成、      、      四方面进行了 说明。(3分) 2.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运动的?请概述。(3分) 3.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分析。(3分) 4.文章多处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各找出一个例子,说明其作用。(4分)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1.答案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河流地貌的发育) 地表形态对人类生活 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要从文中提取主要的信息,并加以概括。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2.答案 在内力作用下,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崩解成砾石、 沙子和泥土;被风、流水搬运后形成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这些岩石在岩石圈深处重熔再生 为新的岩浆,岩浆侵入或喷出又形成新的岩浆岩,并被再次搬运和堆积。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及内容概括的能力。在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锁定 题目中所要求概括的内容;再将有关内容进行压缩,直接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对文字进行总结,用简练的语言 和通顺的语句表述出来。 3.答案 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逻辑顺序。作者先总体介绍山地的类型以及山地形成的作用力—— 内力,然后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分别介绍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各自的形成过程与规模,条理清晰,层次分 明,便于理解。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事理一般要采用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推理过程和人们对事 物的认知规律去说明和布局。本文在介绍山地的形成时具体采用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先总体介绍山 地的形成是由于内力的作用,再由主到次分别介绍了各类山地的形成。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能使文章脉 络清晰,主次分明,有条理。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从文章中找出运用这两种说明方法的句子,各选一例进行 分析,结合语境,具体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 4.答案 (示例)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比如介绍山地的形成,按照山地的三种类型分别介绍褶皱 山、断块山以及火山的形成过程与规模,条理清晰。 文章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如文章介绍“火山”的时候说“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 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三、(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17—20,7分)阅读《华为领跑5G时代》一文,回答问题。   ①跨国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前不久在西班牙开通该国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华为成为核心供应商。至 此,华为成为5G时代的领跑者。 ②在西班牙开通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后,记者在马德里市中心走访时,在太阳门广场的一家沃达丰门店了 解到,5G业务已经可以在门店办理,顾客可以签约,网页上显示价格为每月49.99欧元起,不限流量。 ③5G网络基站目前多数位于城市商业中心,随后网络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大。西班牙沃达丰的5G网络由华 为和瑞典电信企业爱立信提供技术支持。先期开通5G网络的15个西班牙城市中,有12个安装的是华为的 基站。 ④5G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特点。为能实地体验5G的网速,华为的工作人员用5G手机进行测 试,网络测速软件显示,下载速度最快为800多兆每秒,上传速度为70兆每秒左右。而在4G环境下,同样条件 的终端上传和下载速度只有十几兆每秒。同时,5G网络的时延测试结果仅为几毫秒,4G网络则是几十毫 秒。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⑤对于沃达丰与华为的合作,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副校长特里卡斯认为,很少有网络供应商能像华为那样 做到“前卫”。除了西班牙,此前,英国和瑞士在一些城市开通了5G网络,也都使用了华为技术。包括西班 牙在内的欧洲5G市场拥抱华为,市场最终还是作出了理性选择。 ⑥目前,华为在5G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性价比高,可靠性强,且与各个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西 班牙《世界报》近日刊文说,比起其他竞争者,华为的5G领先两三年。 ⑦毋庸置疑,5G时代华为成为领跑者。 (有删改)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1.请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2分) 2.文章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3.文中第⑥段加点词“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4.下列选项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1分)  (  ) A.在西班牙,5G业务已经可以在门店办理,价格为每月49.99欧元起,限流量。 B.5G网络基站都位于城市商业中心。 C.5G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高时延的特点。 D.萨拉戈萨大学副校长特里卡斯认为,很少有网络供应商能像华为那样做到“前卫”。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1.答案 从华为成为西班牙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的核心供应商,成为5G时代的领跑者一事写起,激发读者 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2分,答出一点得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段落作用的把握能力。答题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联系题干,通读 文段,可以得到“华为成为西班牙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的核心供应商”和“华为成为5G时代的领跑者” 两条重要信息,作者通过这些信息吸引读者,也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2.答案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运用具体准确的数字,将5G网络速度与4G网络速度进行对比,准确突 出地说明了5G具有高速的特点。(2分。说明方法答出任意两种即可,各0.5分;作用1分,答出一种说明方法 的作用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能力。第④段中“下载速度最快为800多兆每秒,上传速 度为70兆每秒左右”一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5G网络下载和上传速度之快。“而在4G环境 下,同样条件的终端上传和下载速度只有十几兆每秒”一句,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4G网络的上传和 下载速度与5G的上传和下载速度进行对比,突出了5G具有高速的特点。画线句本身作为例子,突出说明了 5G具有高速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可以结合课内说明文的讲解,在课文中找几个使用不同说明方法的例 句,力求更扎实地掌握说明方法的相关知识点。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3.答案 不能。“目前”从时间上进行了限制。它说明截止到现在华为在5G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性价 比高,可靠性强,且与各个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不代表以后华为一定还具有这样的优势,删去后与 事实不符。“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2分。理由表述清楚1分;答出体现说明文语 言特点1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把握能力。说明文中,在时间、范围、程度等方面起到限 定作用的词都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不可去掉。在分析其作用时,可以说明去掉这个词 后,句意发生的变化,这样就可以更直观地发现这个词所起到的作用。 4.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找到与选项有关的段落,进行比对,找出不同之处 即可。A项,文章讲的是马德里市中心的沃达丰门店可以办理5G业务,价格为每月49.99欧元起,不限流量。 选项内容与原文不符。B项,选文第③段中提到“5G网络基站目前多数位于城市商业中心”。选项内容 与其不符。C项,选文第④段中说“5G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特点”。选项内容与原文不符。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四、(2020海南,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袁 越 ①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人类自然也不例外。但动物们为什么非得睡觉呢?睡眠的功能到底 是什么? ②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睡眠似乎对动物的生存很不利。你想啊,动物睡觉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很 容易被天敌抓住。如果有动物进化出不睡觉的能力,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可惜 这样的事例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 ③曾经有人相信动物的睡眠需求是由阳光周期决定的,但后续研究发现,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 动物也需要睡觉,这说明睡眠需求和光照周期无关。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④不管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硬挺着不睡觉的感觉是很糟糕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 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位名叫兰迪·加德纳的高中生决定挑战一下不睡眠极限,在几位科学家的轮番监督下 保持不睡眠长达7天零25分钟,创下了人类不睡觉最长的世界纪录。据说最后那几天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 问题,具体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失控和短期记忆力丧失等等,甚至还出现了幻觉。但是,结束试验之后他 休息了两天就完全恢复了,此后好像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 性的,很容易恢复。 ⑤按照这个思路,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废物堆积过 多当然不好,但如果堆积时间不长的话,只要通过补觉来清理一下,就能完全恢复原状。所以一个人偶尔熬 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长时间睡眠不足才会对身体有害。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⑥那么,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来清理呢?答案是脑脊液。这是一种像水一样清亮的液体,可以在 脑组织和脊髓之间自由流动,其功能有点像清洁液,可以通过反复地冲洗将神经细胞产生的废物清理出 去。脑脊液是如何冲进大脑开始“干活”的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斯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 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每当志愿者进入深度睡眠,脑脊液就会大量涌入脑组织,开始打扫卫 生。 ⑦为什么只有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流进脑组织中去呢?原来,脑神经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这些 氧气是被血液带进来的。人在清醒时(以及在非深度睡眠时)脑神经一直持续放电,耗氧量居高不下,血液 必须保持高速流动,并充满整个脑组织,这样才能保证脑神经的氧气供应。处于深度睡眠阶段时,脑神经元 放电模式趋向一致,要么大家一起放电,要么集体同时休眠。当脑神经集体休眠时,耗氧量快速下降,血液流 速降低25%左右,空出的部分则由脑脊液来填补。换句话说,人类大脑在深度睡眠时放慢了脑神经放电的 频率,从而减少了对血液的依赖,脑脊液便可趁机进入大脑,开始清理工作。睡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大脑 打扫卫生的。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⑧路易斯博士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9年1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她相信,如果未来的科学家 们能够掌握控制脑脊液流动的方法,就能动员起人体自身的清洁工,把脑部产生的所有废物全部清理出去, 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⑨当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也可以自救,方法就是好好睡觉,别老熬夜了。 (选自《大众健康》,有删改) 链接材料:新冠肺炎疫情对身体素质的大考,让一样人人皆有的武器备受瞩目——那就是免疫力。就像机 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维护”时间。如果总是贪黑、熬夜,健康防线很 容易被病毒攻破。 (节选自《读者》)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1.文章前三段对动物睡觉的现象进行了探究,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2.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 (2)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 3.文章第⑧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4.夜很深了,有的同学还在聊天、刷手机、打游戏……睡前,时间总是“余额不足”。请结合选文和链接 材料写几句话,规劝你的同学按时休息,不要熬夜。(2分)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1.答案 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联系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内容上,前三段对动物睡觉的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了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及阅读兴趣;结构上,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2.答案 (1)“似乎”有不肯定的意思,表明这个结论只是作者的一种推测,不是经过检验的科学结论。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主要”表限定,说明睡眠的作用不止这一个,体现出说明文语言 的严谨性与周密性。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说明文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诠释词义;第二步,联系语境, 说明句子的意思;第三步,适当小结。(1)“似乎”有不太确定的意思,表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并不是永久 性的,很容易恢复”这个结论只是作者的猜测,不是经过检验的科学结论,“似乎”一词体现出说明文语言 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主要”一词是限定性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睡眠的作用有很多,不止清除脑神 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这一个”,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周密性。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3.答案 打比方。把人体的排毒功能比作清洁工,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人体自我清洁的功能。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判断说明方法及分析其作用的能力。首先判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清洁工”表明所 采用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能够产生生动形象的效果,这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体自 我清洁的功能。 4.答案 (示例)如果总是熬夜,大脑里的“垃圾”就会堆积,人体免疫力也会降低,最终损害我们的身体健 康。所以要养成好的作息习惯,按时睡觉。(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表达流畅即可给满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 解析 本题考查文本知识在现实生活的运用能力。选文说明的是人类需要睡觉的原因,即要靠睡眠去清 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链接材料说明了熬夜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答题时,要先说明熬夜的坏处, 即大脑产生的“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会降低人体免疫力。让同学认识到这样做的后果,然后劝其养成 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五、(2020贵州贵阳,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如果没有我 刘继军 你知道吗?如果没有我,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在召唤死神。这真不是吓唬你! 在病毒、细菌等微生物面前,人类和动物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微生物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之 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它们在自然界的每一寸土壤、每一滴水中,在你呼吸的 每一口空气中,甚至就生活在你的身体中。平均每个成年人的身体约由30万亿个细胞组成,体内却有38万 亿个细菌和380万亿个病毒,坏蛋们全方位、全天候地攻击着你,没办法,我只能全力以赴,毫不懈怠。因为 任何一次防卫失败,对你来讲,都可能致命。而我,是你的一部分,守护你,就是保护我自己。 我,就是你的免疫系统!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亿万年来,任何高等动物的生存繁衍,都离不开我的守护。每个人都会感冒,而且有几百种病毒会导 致人类感冒,其中绝大多数感冒病毒,我都可以应对自如。我与病毒、细菌、细胞变异已经战斗了几十亿 年,而人类从认识这些,到采取有效技术手段(以青霉素1940年应用于临床为标志)不过百年。这与我漫长 的技术改进时间相比,只是一瞬间。 说起技术手段,我对抗微生物的手段可谓纯粹、天然、 无公害。 首先,高筑墙、广设防。我构建了三道防线:物理屏障 、非特异免疫系统、特异免疫系统。这三道防线,从功能到 技术手段,逐步升级,形成了一整套三维立体防御体系。 其次,大协同、精调控。来多强的敌人,我就使多大的 力气。来犯的敌人主要有两大类:邻居熊娃和天外飞仙。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邻居熊娃,住得近,三不五时跑来你家捣乱。但大家都很熟,这家伙有多少坏水,我一清二楚,对付这家伙只 需“非特异免疫系统”按套路出牌就能搞定。非特异免疫系统拥有常见病毒识别数据库,正常情况下是 原厂配装,你一出生就有,所以也叫“先天免疫系统”。有了它,你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秒,就自带攻防,而 且反应迅速,瞬间就可以消灭敌军。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作风太粗放,不够细致。 天外飞仙,这家伙的特点就是——没什么特点,你摸不准对手到底要干啥坏事、在哪里下手、啥时候下 手。对付这种不常见的坏家伙,就要“特异免疫系统”出手了。“特异免疫系统”虽然没有配装出厂原 始数据库,但是自带学习功能。在敌人入侵过程中,它暗中观察,识别陌生敌人,找到办法对敌人实施精确打 击,然后建立数据库,让人体对这种敌人免疫。“特异免疫系统”应敌较慢,但手段精准老辣、力道雄厚,一 旦启动,敌人难以逃脱。 这两套系统并不是各干各的,而是时刻在线、协同作战。每当有敌来犯,“非特异免疫系统”打头阵,能赢 则赢。一旦吃紧,立即召唤“特异免疫系统”,对敌人实施合围会战。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哦,我忘了告诉你物理屏障是什么,就是你的皮肤和黏膜。……所以,要保护好皮肤和黏膜,不然许多坏家伙 就会趁虚而入。 第三,专业全、配置齐。你有七十二变,我有宝器万千。管它哪路敌人,我都有专门的武器对付它。我全力 打造免疫多样性,比如特异免疫系统的免疫多样性就达到了上百亿。 说起配置,免疫大军中的几位名将你得认识认识。白细胞,妥妥的帅才,因为你体内所有免疫细胞,都是由白 细胞组成或者分化而来;巨噬细胞,基层民警,整天在你全身组织里到处溜达,发现不法之徒就立即投入战 斗,如果搞不定会立即发出警报;嗜中性粒细胞,特警,一般不出警,可一旦收到警报就快速响应投入战斗;树 突状细胞,免疫系统的战略研究员,能把敌人的蛋白质解体,做成通缉令——这便是病菌产生的抗原,树突状 细胞带着通缉令,找到专门对付这种敌人的高手——可以识别病菌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一旦找到,T细胞 和B细胞就会被激活,大量增殖,形成专业特种部队,投入战斗;其他兵种,如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前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至此,免疫大军各路兵种全部开进战场,免疫反应达到高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入侵者经不起如此 猛烈的自卫反击——于是,你的感冒就好了,神清气爽,吃嘛嘛香! 我与微生物精彩的大战,你已经领略一二。所以,平时,你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注意劳逸结合、锻炼身 体、心情愉快,让我的各路大军马壮兵强;生病时,你一定要在大后方给我最坚定的支持,比如感冒了,就不 要把“补充营养,多喝热水,注意休息”这些嘱托当作耳旁风,因为这时,一场生死之战正在你的体内发生, 我——你的免疫系统正调兵遣将与敌人酣战。我会尽自己所能,为你战胜我能战胜的疾病。这需要你我 共同努力! ——选自《百科知识》,原文有删改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和技术手段的解说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  (  ) A.守护你,保护我。全力对付坏蛋们的攻击,守护身体健康。 B.高筑墙,广设防。构建了三道防线,逐步升级,立体防御。 C.大协同,精调控。原厂配装的特异免疫系统率先精准出击。 D.专业全,配置齐。打造免疫多样性,用各种武器对付敌人。 2.下面句子是文中省略号处的内容,请在不改变句意及语序的前提下改写,使之与全文的语言特点一致。 (3分) 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的黏膜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 (包括病菌)的作用。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4.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是不是“只要有‘我’马壮兵强的各路大军,人们就不会再生病”?请表明你的观点, 并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简述理由。(3分) 3.下面是首句为“说起配置,免疫大军中的几位名将你得认识认识”这一段的结构图,四个选项中与该段 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  (  )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1.答案 C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中主要信息的把握能力。C项涉及的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技术手段的第二 个特点,人体有非特异和特异两套免疫系统,两套系统协同作战,精准调控。每当有敌来犯时,先由“非特异 免疫系统”率先出击,如果不能打赢,则召唤特异免疫系统来共同战斗,实施合围会战。而C项中“原厂配 装”“率先精准出击”的应是“非特异免疫系统”,不是“特异免疫系统”。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2.答案 (示例)这是保卫你的第一道防线,就像坚固的城墙,将大多数坏家伙阻挡在外。呼吸道的黏膜上 有许多小扫帚,会把病菌等异物清理出去。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运用能力。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生动形象的 说明文语言,使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改写句要注意和原文语言特点保持一致。 如本文中用第一人称的拟人手法,把人体免疫系统比作人体卫士,用三道防线来抵御细菌和病毒的入侵,非 常形象,使读者很容易理解。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就像一道保护墙或防护网,能把很多病原体拒于体外。这 些病原体在文章一开始就已经被比作“坏蛋”,可以继续沿用,也可以说成是“坏东西”或“坏家伙”。 从纤毛的“清扫”作用可以联想到“扫帚”的喻体,把纤毛比作清扫垃圾的扫帚,把病菌清扫出去。 3.答案 B 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由原文可知,B项的巨噬细胞被比作基层民警,到处 巡逻,发现敌人就立即投入战斗,不能搞定就发出警报。“活动于全身”是正确的,但“解体敌人蛋白”应 是树突状细胞的功能。 4.答案 不是。文章仅仅举了免疫系统对抗感冒这一个例子,并未提及其他疾病;“为你战胜我能战胜的 疾病”表明还有免疫系统战胜不了的疾病;另外,我们自己要注意睡眠和营养、加强锻炼等,才能提高免疫 力。 解析 此题考查对全文主旨的把握能力和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认真阅读最后一段就可以看出,免疫 系统只是为战胜它能战胜的疾病“尽自己所能”,言外之意是还有它不能战胜的疾病。文章用感冒病毒 进行举例说明时用了“绝大多数”,言外之意是还有少数病毒不能应对。因此,本文的语言用得非常准确, 须仔细揣摩,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六、(2020新疆,21—23,12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骆驼的抗沙标配 张云广 ①穿行于瀚海中的骆驼是以酷热、干燥、贫瘠等为特征的沙漠极端环境中的成功生存者。不仅如此,它 们还曾一度成为人类在沙漠中最主要的运输工具,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而这一切都源于其拥有一套 高效运作的抗沙标配。 ②骆驼是一种极不挑食的动物,陆地上近百分之八十的植物都在其食谱范围内,即使是一些看起来十分坚 硬的东西,也会在其反复咀嚼和消化液的强力作用下转化成可以吸收的汤汁。骆驼的反刍能力惊人,它的 脸颊内侧密集分布着手指状指向后侧的突起,这些突起的作用是留住食物,以便再次进行咀嚼,其反刍次数 可以高达五十次之多,从而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和利用。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③骆驼不仅是高效利用食物的专家,还是节能减排的高手。骆驼的腿部有着发达的跟腱结构,这些跟腱如 同橡皮筋一样,弹力十足,大大削减了其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骆驼的膀胱相对 其庞大的身躯来说,就显得有些小了,骆驼排泄出的尿液量也很小,而其中所含的水分极少。骆驼体内有许 多条小管汇聚到肾脏的中心部位,使肾脏具有强大的过滤功能,尽可能地回收尿液中的每一滴水。超凡的 减排能力使骆驼在一次性喝下一百升水的情况下,可以行走一百千米的路程,所以在沙漠中即使骆驼不喝 水也能生存很长一段时间。 ④此外,作为标志性部位的驼峰是骆驼最重要的战略储备基地,而且驼峰部位的皮肤厚度有一厘米,里面是 被脂肪化了的细胞组织,这样的细胞组织为骆驼在非常时期提供了能量上的补给和保障。这些脂肪具有 很好的隔热能力,同时能把脂肪汇聚于一处,这样的布局正是为了方便其他部位能够更好地散热,堪称一大 科学布局。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⑤骆驼自身的降温制冷机制还远远不仅于此。休息时,骆驼采用的是跪地姿势,带着厚厚的老茧,还有可以 耐得住高温侵袭的胸椎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这样一来,骆驼的整个胸腔得以远离地面,免受流沙的灼 烫之苦。同时,骆驼的四肢与胸椎骨支起的空间会有气流通过,也发挥了一定的降温功能。 ⑥当人类还在为解决抗沙难题而不懈努力时,骆驼早已攻克难关,并且全部装备到位。 (选自《知识窗》2020年第2期,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骆驼具有哪些抗沙特性。(4分)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3.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1.答案 高效利用食物;(1分)节能减排;(1分)储备能量;(1分)降温制冷。(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由第③段中,“骆驼不仅是高效利用食物的专家,还是节能 减排的高手”可知,骆驼具有高效利用食物和节能减排的抗沙特性;由第④段“此外,作为标志性部位的驼 峰是骆驼最重要的战略储备基地”“同时能把脂肪汇聚于一处……堪称一大科学布局”可知,驼峰为骆 驼储备了能量;由第④段驼峰“这样的布局正是为了方便其他部位能够更好地散热”和第⑤段“休息时, 骆驼采用的是跪地姿势,带着厚厚的老茧,还有可以耐得住高温侵袭的胸椎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可知, 骆驼的驼峰和休息时采用的姿势有利于降温制冷。 解题技巧 解答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 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 取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进行总结,归纳出一个主要 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 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2.答案 ①打比方,(1分)将骆驼的跟腱比作橡皮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跟腱在骆驼长途跋涉中减少能量消 耗所起的作用。(1分) ②列数字,(1分)通过列举骆驼一次性喝一百升水可行一百千米路程的具体数据,准确说明骆驼在沙漠中具 有超凡的减排能力。(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这些跟腱如同橡皮筋一样,弹力十足,大大削减了其长 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将骆驼的跟腱比作橡皮筋,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说明了骆驼的跟腱弹力足,能削减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超凡的减排能力使骆驼在一次性喝下一 百升水的情况下,可以行走一百千米的路程”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骆驼在沙漠中 具有超凡的减排能力。 3.答案 (4分)①准确严谨,具有科学性。行文逻辑性强,使用大量数据和专业术语,具有科学语言的特征。 (2分)②生动形象,具有文学性。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如“标配”“专家”“高手”“战略储备基地”等表 述富有趣味,贴近生活。(答引用俗语亦可)(2分)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能力。说明文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准确严谨,具有科学性,在这个 基础上,还有简明平实和生动形象两个特点。其中,准确性的特点可以从具体数据的运用、修饰限制性词 语的使用和专业术语的使用等方面阐释。如“陆地上近百分之八十的植物都在其食谱范围内”中“近” 字,说明了骆驼的食谱范围接近陆地上百分之八十的植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再如“超凡 的减排能力使骆驼在一次性喝下一百升水的情况下,可以行走一百千米的路程”,具体数字的使用,也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此外,“消化液”“反刍”“细胞组织”等专业术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的特点可以从本文运用的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来阐释。如“这些跟腱如同橡皮筋一 样,弹力十足,大大削减了其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运用比喻手法,将骆驼的跟腱比作橡皮筋,贴近生 活,富有趣味;“当人类还在为解决抗沙难题而不懈努力时,骆驼早已攻克难关,并且全部装备到位”,运用 拟人手法,具有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由此可见,本文的语言特点兼具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文 章内容作答即可。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七、(2020广东, 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北斗,国之重器 ①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成功发射,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全球卫星 导航系统全系统组网完成。 ②提到卫星导航,人们自然会想到GPS系统。GPS系统由美国研发,自1995年建成后,在多个领域广泛应 用。既然GPS系统方便可用,为什么还要建设北斗系统呢?卫星导航系统属国之重器,只有拥有自主建设和 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才能长期、稳定、可靠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③目前,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系统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 统服务功能大体相近,都能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测速、授时服务。而中国的北斗 三号系统在诸多方面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服务功能。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④高精度的“太空灯塔”。相比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通过配置新一代原子钟,提升了卫星性能,定位精 度提升1至2倍,改善了用户体验。北斗三号可以为汽车导航提供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高精度定位, 实现车道级的导航。换句话说,在北斗的帮助下,未来导航软件能准确地判断你的车是在中间车道,还是左 转车道。北斗三号系统还可以向用户提供精密测量测绘数据。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表 示,测量地震后建筑物的下沉变化,即便是几毫米,都逃不过北斗的法眼。 ⑤更有效的搜救服务。北斗三号系统通过在6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上搭载搜救载荷,为水上、陆地以及空 中遇险目标提供定位和救援服务。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只能收到求救者向卫星发出的求救信息,至于求 救信息是否发出,救援人员是否收到,求救者无从得知。我国的北斗三号系统专门设计了反向链路,求救者 不仅可以发出求救信息,还可以收到救援人员的反馈信息。这样大大增强了求救者的获救信心,从而提升 了搜救成功率。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⑥独门绝技的“短报文”。与众不同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附加了通信功能——短报文,具备在没有网 络信号条件下的通信功能。在无人区、荒漠等地区,或在通信基站遭受地震、洪水、台风等破坏时,装有 短报文模块的北斗终端仍能保证通信畅通。如今,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每次能发送汉字120 0个,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丰富。北斗的一体化功能不仅能让用户知道自己“在哪儿”,也 能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对北斗的这一功能,GPS之父帕金森教授盛赞道:“这是多么美妙的体验!” ⑦不少人好奇,我们何时才能用上自己的北斗呢?其实,北斗就在你我手中!卫星导航是以芯片模式搭载在 手机硬件里,只要拥有一台装有北斗芯片的手机,就可以收到北斗卫星的导航信号。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 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市场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超过75%支持 北斗定位。就连大家非常熟悉的共享单车,也大量使用了北斗定位系统。可以说,北斗早已融入了我们的 生活。 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研发周期最长、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是我国改革 开放40余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选文有删改)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1.选文思路清晰,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           、           和           。(3分)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国之重器北斗导航系统的研制和组网完成必将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以及方便人民生活 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新一代原子钟的精度 得到显著提升。 C.第⑥段引用GPS之父帕金森教授对北斗三号一体化功能的赞誉,说明了该项功能给用户带来的全新体 验。 D.第⑦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截至2019年底”对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的销量统计从时间上进行限制,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北斗系统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气象测报、防灾减灾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广泛应用。结合选文,解 释北斗系统被广泛应用的原因。(4分)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1.答案 研制北斗系统的原因 北斗系统独特的服务功能 北斗系统目前的应用情况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思路及理解文意的能力。首先要审题,注意题干关键词“逻辑顺序”“依 次”。然后通读选文,梳理文章的思路,概括文意。①—③段主要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卫星导航 系统的比较,说明了研制北斗系统的原因,④—⑥段具体介绍了北斗系统的三大独特服务功能,⑦—⑧段介 绍了北斗目前的应用情况。最后,把各层内容简要概括作答。 2.答案 B 原文的意思是“北斗三号系统通过配置新一代原子钟”,从而“提升了卫星性能,定位精度提 升1至2倍”,而不是提升了原子钟的精度。 3.答案 (示例)①北斗系统兼容其他导航系统;②拥有更高的精准度;③更有效的搜救服务;④独特的短报 文功能。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及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要理解题意,抓住题干中“结合选文”“被广泛应用的原 因”,“北斗系统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可理解为“北斗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中有何优点”。然后根据 题意找出信息筛选的主要范围。最后把提取的信息加以整合,分条作答。 方法技巧 说明文筛选和提取文本信息的方法:第一步,确认题干提取范围,是在全文提取还是某段(几段) 中提取。第二步,按要求有针对性地筛选信息。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找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开头或结 尾,是表判断或概括性较强的句子;二是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再参考上下 段落的中心句进行概括。第三步,组织答案,分条作答。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八、(2020上海虹口二模,1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蝙蝠携带大量致命病毒,为什么自己却安然无恙? ①在很多故事里,蝙蝠是邪恶的象征,而在现实里,蝙蝠只是一种很渺小的生物。 ②蝙蝠虽然是一种渺小的生物,却是世界上多种最致命病毒的携带者,是很多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自然宿 主,比如埃博拉病毒、SARS、MERS冠状病毒等。本次流行的新冠肺炎病毒,目前追踪基本确定与野生动 物有关,极大可能为蝙蝠。 ③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纲中的第二大目——翼手目,是世界上唯一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北京协和医科大 学建立的全球蝙蝠病毒数据库显示,在全球69个国家,科学家已在近200种蝙蝠身上发现超过4100种病毒, 其中冠状病毒超过500种。蝙蝠是最大的病毒库之一,但又对大多数病毒表现出较强的耐受力,其原因目前 仍未十分明确,据目前学界推测,可能与它们的飞行能力和特殊免疫系统有关。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④蝙蝠在飞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使得体温升高,类似“发烧”,可抑制病毒的复制。病毒进入机体 后会利用宿主细胞快速复制新的病毒,机体免疫系统主要防御机制则是通过发烧使体温升高来抑制病毒 的复制。蝙蝠飞行过程中体温可升高到38℃~41℃,可以极大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体内病毒的载量,同 时加快机体免疫反应,进而减少病毒对机体的损伤。 ⑤科学家通过对蝙蝠基因组研究发现,尽管蝙蝠的基因组与其他的哺乳动物有许多相同的成分,但是蝙蝠 身上包含的某些基因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多,这些基因有助于抵抗入侵病毒对自身的伤害。 ⑥蝙蝠特殊的免疫系统有助于抵抗病毒的侵害,可是为什么蝙蝠会成为天然的超级病毒库?科学家推测蝙 蝠种类多,喜欢群居,寿命长,而且具备长距离飞行能力,活动范围广,携带多种病毒且对病毒有较强的耐受 力,易于传播病毒。 ⑦蝙蝠一般不会直接将病毒传给人类,而是通过果子狸、竹鼠等中间宿主来完成。不去接触蝙蝠和其他 野生动物,这或许是未来防止新的疫情发生最为有效的办法。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⑧网络上有一个段子,“蝙蝠已经努力长成了不好吃的样子,但还是逃不脱被烹饪的命运”,这足以看出人 类的行为比蝙蝠携带病毒更可怕。随着病毒抗药性的升级,未来病毒的变异升级可能性非常大。每一种 动物都有自己的栖息领地,人类自认有着超凡的智慧,但依旧不是地球的主宰。 ⑨《流浪地球》里说:“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 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1.蝙蝠携带大量病毒,自己却安然无恙的原因是:(1) ; (2) 。(4分)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5分) 3.第⑦段加点词语“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下列选项中对第⑨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每次灾难发生都是自然界在敲响警钟。 B.人类的生存是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 C.灾难发生之初人们往往是不会在意的。 D.任何一场灾难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 5.有人认为本文标题不够恰当,为什么?(3分)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1.答案 (1)蝙蝠飞行时产生大量热量使得体温升高,抑制病毒复制 (2)蝙蝠身上包含的某些基因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多,有助于抵抗入侵病毒对自身的伤害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④段中的“蝙蝠飞行过程中体温可升高到38℃~41℃,可以极大地抑制 病毒的复制,减少体内病毒的载量,同时加快机体免疫反应,进而减少病毒对机体的损伤”,可以得到的信息 是:蝙蝠飞行时产生大量热量使得体温升高,抑制病毒复制。根据第⑤段中的“但是蝙蝠身上包含的某些 基因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多,这些基因有助于抵抗入侵病毒对自身的伤害”,可以得到的信息是:蝙蝠身上包 含的某些基因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多,有助于抵抗入侵病毒对自身的伤害。 2.答案 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蝙蝠身上携带着数量繁多、种类各异的致命病毒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画线句中有“69、200、4100、500”等数字,很容易看出是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联系第②段中的“蝙蝠虽然是一种渺小的生物,却是世界上多种最致命病毒的携带者,是很 多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自然宿主”可知,这些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蝙蝠身上携带着数量繁多、种类各异的 致命病毒。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3.答案 不能删,“或许”是指可能,不确定,文中指不接触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可能是未来防止新的疫情 发生最为有效的办法,并不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或许”是“可能,不确定”的意思,表明本段中提到的未来防止新的疫 情发生的方法只是作者的一种猜测,并没有科学依据。如果去掉,语气过于肯定,明显与事实不相符。“或 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4.答案 D 本题考查对重点语段的理解。D选项的说法太绝对化,不符合文意。根据“直到这场灾难和 每个人息息相关”可知,这场灾难与每个人相关,却不一定会导致人类的灭亡。 5.答案 题目不够简洁;文章后面的内容和标题关联不大。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题目。从形式上看,题目过长,不够简洁。联系文本内容可知,本文以蝙蝠为说明对象, 依次介绍了蝙蝠携带了大量的病毒、蝙蝠为什么对病毒有较强的耐受力、病毒从蝙蝠传播到人类的途 径、人类应从中得到的启示,本文题目只是说明内容之一,概括不够全面,所以作为文章标题不够恰当。 知识拓展 一般来说,说明文的题目应该具有以下特征:①交代出说明的对象;②提示说明对象的特点;③ 生动、形象、新颖,激发读者兴趣。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九、(2020四川南充, 1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 人类起源于一条鱼 ①2019年10月26日,有着中国“搞笑诺贝尔奖”之称的菠萝科学奖颁奖大会在浙江温州举行。本届的特 别奖菠萝U奖颁给了一项古生物学的成就——澄江古生物化石研究。该项研究的宣传语是:澄江小虫虫, 你的小祖宗。 ②澄江古生物化石在业内大名鼎鼎,距今约5.3亿年,是世界范围内保存非常完好的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共 有16个门类,200多个古生物化石。科学家在其中发现了大量奇特且完整的古生物,这一发现为地球生命的 “寒武纪大爆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③在这些“小虫虫”中,最为人们所知的是昆明鱼化石,它的发现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舒德 干。昆明鱼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产生脊索的动物。有了脊索,接下来动物就可以进化出脊椎,而脊椎对动物 来说意义非凡。脊索对昆明鱼的意义在于:首先,有了脊索,昆明鱼在5.3亿年前寒武纪的海洋中就可以拥 有更多生存的机会,昆明鱼体内的肌肉就能以它为基础呈“之”字形排列,从而让其游得更快;其次,有了 脊索,昆明鱼便可以进化出一件特殊的“武器”——颌,这个武器对进食和防卫来说非常重要。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④有了脊索和以此为基础进化而来的脊椎,动物就可以进化出头骨和颅骨。有了颅骨的保护,感觉细胞和 神经中枢才能安全地进化。最终,颅骨里面的神经细胞越来越多,形成神经节,众多的神经节最后发展成为 一个终极成品——大脑。 ⑤在了解昆明鱼的情况之后,有的科学家称昆明鱼是当今人类的祖先。这是怎么回事呢?从生物学的系统 来看,人的位置是这样的: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类人猿亚 目—人科—人亚科—人属。也就是说,所有的脊椎动物都从属于脊索动物门。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脊 索动物是由昆明鱼进化而来的,所以我们不得不支持这个貌似非常荒谬的结论:人是由昆明鱼进化而来 的。其实,这种说法是有科学道理的。众所周知,人类胚胎早期有一个阶段的形态和鱼非常相似,并且还有 鳃裂。19世纪20年代,德国的解剖学家马丁·拉斯科发现,在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早期胚胎中都曾经出现过 鳃裂。所以,人类起源于一条鱼并不是胡说八道,而是符合“因为所以,科学道理”的逻辑。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动物界有一种动物和昆明鱼非常接近,那就是文昌鱼。脊索动物门中除脊椎动物 亚门外,还有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中只有一种动物,那就是文昌鱼。文昌鱼的大 部分特征像无脊椎动物,只是它的背部有脊索。与其他门的动物不一样,文昌鱼一直没有进化,始终在“原 地踏步”,这也使得它成了生物进化史中的“活化石”。 ⑦在了解了“小虫虫”的前世今生,尤其是昆明鱼的情况后,你去澄江县看到“澄江小虫虫,你的小祖宗” 这条标语,一定不会感到不明所以,而是会忍俊不禁。 (选自《知识窗》)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1.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详细介绍了人类起源于一条鱼的原因。 B.第①段采用了以记叙为主的表达方式,意在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⑤段中画线语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删去后文意会发生改变。 D.本文综合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等。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澄江古生物化石研究”获得本届特别奖菠萝U奖的原因是:研究发现澄江小虫虫是人类的小祖宗。 B.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舒德干最早发现昆明鱼,它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产生脊索的动物。 C.人类是由昆明鱼进化而来的,这个结论虽然非常荒谬,但却符合“因为所以,科学道理”的逻辑。 D.文昌鱼是因为它的背部有脊索,所以一直没有进化,这使得它成了生物进化史中的“活化石”。 3.本文为什么说人类起源于一条鱼,请简要概括。(4分)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1.答案 D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文体基本常识、语言特点、说明方法等的掌握能力。D项在分析文章所 使用的说明方法时,说法有误,因为本文并没有使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2.答案 A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把握能力。B项中的“发现昆明鱼”应为“发现昆明鱼化石”。C 项中的“这个结论虽然非常荒谬”表述错误,原文为“这个貌似非常荒谬的结论”。D项强加因果关系, 文中没有相关表述。 3.答案 ①昆明鱼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产生脊索的动物,(1分)人所从属的脊椎动物都是由脊索动物进化而 来的;(2分。若照抄“人的位置是这样的: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灵 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人亚科—人属”只给1分)②人类胚胎早期有一个阶段的形态和鱼非常相似, 并且还有鳃裂。(1分)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梳理、概括能力。要在紧扣说明对象“人类起源于一条鱼”的基础上, 把握各段段意。阅读时,尤其要注意第⑤段开头的句子“在了解昆明鱼的情况之后,有的科学家称昆明鱼 是当今人类的祖先。这是怎么回事呢”,此问句引出了下文的说明,细读该段,可知“有的科学家称昆明鱼 是当今人类的祖先”基于两种原因,一是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昆明鱼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产生脊索的动物, 且“所有的脊椎动物都从属于脊索动物门”;二是“众所周知,人类胚胎早期有一个阶段的形态和鱼非常 相似,并且还有鳃裂”。概括时可选择关键词提取主要信息。 04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