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历史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题

  • 2023-03-13
  • 4页
  • 58 K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题 1、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 A 大运河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B 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 大运河巩固了 隋朝的统一 D 大运河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2、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 是( ) A 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唐太宗鼓励魏征直言皇帝过错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人们基本肯定她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 她有卓越的政治才能 B 她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各项政策 C 她十分重视农业 生产 D 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4、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的相同点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 是( ) ① 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 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 都重视农业的发 展 ④ 都出现了经济繁荣发展的景象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5、唐朝时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交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 对外交通非常便利 B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 采取鼓励交往的政策 D 胸怀博大,疆 域广阔 6、邮政部门曾发行一套邮票,将唐诗微缩在 3 枚小邮票上,全新塑造了邮票图书的概念,你认为 在此邮票上不会出现的诗人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7、书法是一门有着超时代意义的精深高妙的特殊艺术。右图所示书法作品筋力丰满, 气派雍容,成为后世取法的典范之一,其作者是( ) A 颜真卿 (唐) B 柳公权(唐) C 赵孟頫(元) D 黄庭坚(宋四家之一) 8、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 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9、下列四幅反映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你认为错误的一幅是( ) 10、西子湖畔的岳王庙里有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他表达了人们对精忠 报国的哪位人物的崇敬 ( ) A 李纲 B 岳飞 C 宗泽 D 寇准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代王安石描绘 的一个节日的喜庆景象,这个节日是今天的( ) A 中秋节 B 元旦 C 元宵节 D 春节 12、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是“活”的《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让画上的人物全部活动起来, 12 世纪中国的城市画卷呗生动的演绎出来,请问《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中国古代哪一城市市民活 动的场景( ) A 唐都长安 B 北宋开封 C 南宋临安 D 清朝北京 13、《资治通鉴》与《史记》都是千古史学名著,就体例而言,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属于( ) A 断代史 B 通史 C 纪传体 D 编年体 14、“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 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 A 宋 B 元 C 明 D 清 15、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奠定基础的是( ) A 西周的分封制 B 秦朝的郡县制 C 元朝的行省制 D 明朝的三司 16、明朝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明成祖加强军权的措施有( ) ① 废除宰相(明太祖) ② 执行削藩政策 ③ 设立内阁 ④ 设立东厂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7、乾隆皇帝时,莫西蒙古的一支摆脱俄罗斯军队的围追堵截,历尽千辛万苦回归祖国,为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莫西蒙古的一支”指的是 ( ) A 准葛尔部 B 瓦剌 部 C 喀尔喀蒙古 D 土尔扈特部 18、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 ) A 设置伊犁将军 B 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C 在拉萨设置住藏大臣 D 创立金瓶摰签制 度 19、长城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象征,明代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 A 辽东、临洮 B 鸭绿江、嘉峪关 C 辽东、嘉峪关 D 鸭绿江、临洮 20、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小明在假期将中国历史教材中涉及的书籍进行分类,如果按学科领域 分类,请问分类错误的是( ) A 《天工开物》《金刚经》 B 《千金方》《本草纲目》 C 《窦娥冤》《牡丹亭》D 《西游记》《三 国演义》 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 21、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在古代,我国有许多科技发明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 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本题 6 分 各 2 分) (1)它曾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评定为最悠久的“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它的设计原理和 修建技术在现代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建造中依然应用,它是修建于什么时候的哪一工程? (2)它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文明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十一 世纪中期谁发明的什么? (3)它在航海上的广泛应用,为航海家们的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这项发明是什么?它是什 么时候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 10 分) 两宋时期,人们普遍称赞江南的富庶,南宋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手工业也取得了巨 大的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兴盛。 (1)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4 分) (2)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请你举出手工业发展的领域有哪些?(2 分)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什么地方?宋代专门负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2 分) (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日趋繁荣,大城市中出现的娱乐活动与商业活 动同时进行的场所是什么?(2 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 12 分) 材料一: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逐渐外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等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 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也对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产生过影 响。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所用的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 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无疑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都是一 个了不起的贡献。 材料二:明朝规定:科举考试专取四书五经命题,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要“代圣贤立言,” 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有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其 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要用排比、对偶而相对成文的两股文字组成,共八股,所以称之为八股 文。 (1)我国的科举制度诞生于什么时期?(2 分) (2)唐朝时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发展科举制做出贡献的皇帝有哪些?(2)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以及西方人都推崇科举制度的原因是什么?(5 分) (4)清朝末年,科举制度被取消,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被取消的原因是什么? (2 分) 2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计划举办一期题为“古代中外交往风雨历程”的展览,搜集到一下材料: 图 一 鉴 真 图二玄奘 图三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请回答:(共 11 分) (1)鉴真东渡促进了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请再举出事例说明隋唐时期中日关系往来密切。(2 分) (2)图二人物西行的目的地是哪里?回国后他写成了一部什么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我 国新疆地区历史的重要典籍?(2 分) 天竺(今印度) 《大唐西域记》 (3)图三反映的事实发生在什么时期?(1 分)他的远洋航行有何影响?(4) (4)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 分) 25、七年级 8 班的同学计划以《感动我们的历史人物——明清反抗外来侵略篇章》为主题出一期 历史板报,请你和他们一起来搜集资料:(共 7 分) 大事名人填空: (1)明朝;倭寇之患—— 抗击倭寇 (1 分) (2)清朝: 侵占台湾—— 收复台湾 (2 分) (3)清朝: 入侵黑龙江流域—— 组织反击(2 分) 感悟精神:( 2 分 ) (4)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6、阅读材料:(共 12 分)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对世界的发展变化毫无认识,对内不断加强君主集权制度,使君主集权达到顶峰, 对外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外洋货物以通有无,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 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清朝前期君主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2 分) (2)清朝统治者实行的“人为的隔绝于世”的政策是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各 2 分 共 4 分) (3)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在清朝的哪一部小说中集中的体现出来了?这部小说的作 者是谁?(各 2 分 共 4 分) (4)请你联系当今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说出清朝统治者实行的对外政策及产生的后果给予我们 以什么启示?(4 分)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