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作文解析及范文展示:可为与有为 使用地区: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试题内容: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 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 《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 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 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适用文体: 议论类文体,议论性散文亦可 审题立意: 作文材料是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顾一些优秀文艺作品和共产党人的“革 命精神”“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体现一代又一代人的家国情怀。让青年从敬仰的榜样身上汲取精神的 滋养和激励。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青年的未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在一起,青年人从先烈身上, 从共产党人的身上感受家国情怀,使青年拥有为国家未来发展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强大力量。 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设定立意的范围。“可为”是指可以做,值得做;“有为”是我们要有所作为。 “可为”和“有为”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辩证关系。做一个大有可为的青年,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 中国青年,主要的是将“可为与有为”两者结合思考,有值得追求的远大理想,有真挚感人的家国情怀, 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做一个大有作为的青年。 下水作文: 可为与有为 佚名 当今社会竞争加剧,每人身上压力倍增,于是乎,“躺平”成了话语,“佛系”成了主义。仰望星空的 眼神逐渐空洞,低头专注的仅仅是尺寸之间,这些“万事不可为”之信念确乎不该是我们青年一辈所应有 所该有。请谨记,相信“可为”才能实现梦想,坚持“有为”才能书写华章。 诚然,有些时候,无为可能是为了避免“内卷”加剧,可能是调整人生的赛道,这些无为还有存在的 理由。但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不相信“可为”却是青年一代的砒霜,而非蜜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总书记此言高屋建瓴,引人深思不相 信“可为”的后果。当下社会舆论纷纷扰扰,前有“精致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蒙蔽了无数人的双眼,后 有“佛系”“丧文化”“躺平族”让人消极颓废,这些都是不相信“可为”带来的自我麻痹。但是,假如青春没 有高远的志向,青春的躯体和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假如青春没有向往的远方,青春的我们又怎能迈 出铿锵有力的步伐?遥想当年,华北狼烟四起,青年梦想着读书;国力衰微之际,青年梦想着学艺;改 革春潮涌动,青年梦想着创新。唯有抛弃心头的“无所作为”的执念。心中有梦想,肩头甘磨砺,人生才 能紧随奋斗的脉动熠熠生辉。 坚持“有为”,方能实现梦想。奋斗不仅应在心头冉冉升起,更应在行动上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又提出“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诚哉斯言。在白衣执甲、风雨同舟的人 海中,有那些有为的青年;在一方有难、全国支援的人潮中,有那些有为的青年;在凝心聚力、身心守 望的身影里,有那些有为的青年,他们就是我们的楷模,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青年一代,要从我做起,自觉抛弃“不可为”的想法,自觉抵制“不作为”的做法,做时代的书写者, 做红色江山的接班人,提升自身的政治站位,大有必要。君可知,仅靠夙兴夜叹不能“封狼居胥”,仅靠 朝思暮想不能“王师北定”,难道不是吗?空谈之声即使再澎湃,也敌不过在荒漠风沙中,建设西北塞林 坝的护林者手上的厚茧;空谈之声即使再激昂,也敌不过奋斗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们,那布满血丝的双 眼中所透出来的对于报效祖国的赤诚。 “时代青年茂风华,传承精神谱新章”。就让我们从今日起,和笃信无所作为划清界限,做一位有 为之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请相信,有为才有位!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