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2 1.感受“多元一体” (1)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华夏”在先秦时期是中原的地域、国家与族群的指称。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中华”一词出现。 (3)随着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交流汇聚,不断交融,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华民族。 知识要点 以练助学  3 2.探究“驱除鞑虏” (1)民族意识觉醒的背景:清朝后期,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 (2)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甲午战争后,保国保种的呼声高涨;1898年,康有为等发起成立保国会;革 命派认识到要民族富强,必须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4 3.走向“五族共和” (1)背景:在反帝反专制的斗争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在一起,才能抵御 外侮、防止列强瓜分中国。 (2)形成过程: ①梁启超认为汉族本身也是由多种民族交融而成的,因此,通过国内各民族的联合,建立新的中华民 族共同体是完全可能的。 ②孙中山把斗争矛头明确指向清朝专制统治,主张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平等。 ③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进了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 (3)影响:“五族共和”的说法把中国各民族人民看作一个整体,中华民族的名称从这时得到广泛传播, 越来越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共识。 5 ● 1.汉族的前身是①__________。“华夏”在先秦时期是中原的②________、③________与族群 指称。④______________时期,出现民族大交融的趋势,⑤“________”一词出现。后来,人们用 ⑥“__________________”形容中华民族的形成。 ● 2.甲午中日战争后,⑦____________呼声高涨。1898年,康有为等发起成立⑧__________。 ● 3.孙中山把矛头明确指向⑨____________统治,主张中华民族内部⑩______________。辛亥革 命充分体现了⑪____________的思想,促成了现代⑫____________观念的初步形成。 华夏族  地域  国家  魏晋南北朝  中华  从多元走向一体  保国保种  保国会  清朝专制  各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  中华民族  6 ● 一、选择题 ●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选项中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是 ● (  ) ●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玄奘西行 ●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 2.有关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表述最恰当的是(  ) ● A.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   B.在长期往来中不断交融 ● C.民族之间战争连绵   D.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族政权 A   B   7 ● 3.《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 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 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 C.公车上书   D.黄海海战 C   8 二、非选择题 4.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各举一例) 战:蒙恬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和:昭君出塞。 (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 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人民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9 (3)穿越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民族改革的前后情况,试举例说明孝文帝改 革前后北魏的变化。 略(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从语言、婚姻、服饰、姓名、居住环境及社会经济方面谈)。 (4)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和平友好,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等。 10 ● 1.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那么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最基本原因是(  ) ● A.反对各族的斗争 ● 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 ● C.各族之间的战争 ● 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 B   综合提升  11 ● 2.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 元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 C.民生主义思想   D.实业救国思想 ● 3.民国初年,由铁血十八星旗变为五色旗,下列寓意无法体现的是(  ) ● A.从“驱除鞑掳”走向“五族共和” ● B.从小民族主义走向了大民族主义 ● C.民族危机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 D.“中华”一词开始在中国出现 A   D   12 ● 4.孙中山之所以把民族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部分提出,主要是因为 ● (  ) ● A.清王朝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 B.鉴于维新改良失败的教训 ● C.汲取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经验 ● D.国内汉族与满族的矛盾尖锐 A   13 ● 5.作为革命的宣传口号,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的转变,说明革命党人(  ) ● ①摒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 ②仍然排斥其他少数民族 ③追求各民族之间的平等 ④视各民族为一 个整体 ● A.①②③   B.①③④ ●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14 ● 6.政治口号是政党、阶级等为实现政治目标提出的纲领性、鼓动性的政治旗帜。1911年武昌起义爆 发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迅速放弃他们早先提出的“驱除鞑虏”的主张,而主张“五族共和”“五族 平等”,旨在(  ) ● A.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 B.突出清朝政权已土崩瓦解 ● C.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 D.强调中华民族的一致抗日 A   15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驱逐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 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 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 ——1911年《军政府宣言》 材料二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 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 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16 材料三 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 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这种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误? 宗旨:推翻清政府统治,光复汉民族国家。局限:此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还没有提到反帝国主义。失 误:把国内的民族矛盾、民族问题与外国侵略的界限混淆,把满族排挤到“中国”之外。 17 ● (2)根据以上材料,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什么变化?从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 变化:早期只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期望帝国主义支持中国革命,后来发展到 较明确地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等反帝斗争的纲领。认识:孙中山在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中认识不断 深入,反映出孙中山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18 ● 8.【历史理解】民国初年的国歌唱到:“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 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对此歌词理解正确的是(  ) ● A.“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 ● B.“揖美追欧”主要指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 C.“飘扬五色旗”反映了当时倡导国内民族平等,五族共和 ● 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 C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