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
; .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比的化简》 是(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第 52--53 页的教学内容, 主要
学习化简比的方法。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学生分析:
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 "商不变的性质 "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最近又
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
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
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
教学目标:
1、在实际 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1、昨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比》 ,谁能说说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
子。(生说完举例比如 4:5 8:9)
2、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表示)
3、你能用商不变性质把 0.4÷0.5 的被除数和除数变成整数吗?
4、把 4/6 约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
质以及比、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这部分知识有
利于新课的认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
; .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
老师:不少同学已经发现今天讲台上多了两个杯子,这是老师课前分
别调制好的两杯蜂蜜水。你现在能判断出哪杯蜂蜜水更甜吗?
你们需要老师提供什么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数据信息:
蜂蜜 水
(1)号杯: 2 小杯 18 小杯
(2)号杯: 30 毫升 270 毫升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联系最近我们所学的知识,你想到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板书:
(1)号杯 2:18
蜂蜜与水的比
(2)号杯 30:270
(先是直接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使其自己意识到,不知道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具体含量,是
不容易判断的。 而后又引导学生联系最近所学, 想到用“比”来表示每个杯子
中蜂蜜与水的关系。借此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探索新知
1、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再次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你现在能判断出来了吗?你又遇到
了什么问题?想想办法,先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你的想法与依据。随
学生回答板书。
2:18=2÷18=2/18=1/9
40:360=40 ÷360=40/360=1/9
.'
; .
比的比值都是九分之一,也就是说,两个杯子中的蜂蜜与水的比其实
都是是 1:9。(式子后板书: 1:9)
2:18=2÷18=2/18=1/9=1 :9
40:360=40 ÷360=40/360=1/9=1 :9
说一说,这个同学是怎样判断出来哪杯蜂蜜水更甜的?
小结:看!虽然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但两杯中蜂蜜与水的比实际上
都是 1:9,比较的结果是一样甜。
(在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体会化
简比的必要性。)
2、理解化简比,揭示课题。
观察、比较:原来的比与后来得出的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通过例子认识到,就像分数约分一样再不能约分了,比的前项、后项
只有公因数 1,这样的整数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根据学生发言,师板书:最简单的整数比
(1)老师这里有一组比,请你判断哪些是最简整数比?
6:10 12:21 0.3:0.4 0.25:1
3:5 4:7 3:4 1/4:1/5
下面老师出几道题,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把它化简。
3、化简比的方法。
(1)独立尝试:同桌两人分别选一道。 (找两人板书)。
出示小黑板:化简比: 24:42 120:60
交流:说说你的思路。如何化简,怎样化简?
(2)小组活动:
出示小黑板:化简比: 0.7:0.8 2/5:1/4
这两组比与前面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小组讨论:如何把这两组比化简?并试一试。
(3)全班展示、交流: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的智慧。 (充分展示学生
.'
; .
的不同方法。)
(4)归纳:怎样化简比?(必要时,小组先讨论一下再在全班交流。 )
老师小结: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基本性质
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将各种比化简。方法是:整数比可以利用商不变
的基本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化成最简整数比;小数比就先把小数化
成整数,再约分;分数比的话就变除为乘,再约分。并强调:只要你的化
简过程正确 ,方法不限 , 就像求比值一样,只不过最后写成比的形式罢了,
最后结果要用比的形式表示 ,这就是与比值的区别。
4、看书质疑。
(从模仿练习,到变化练习,从独立尝试到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既让学
生感受到化简比的三种类型:整数与整数的比;小数与小数的比;分数与
分数的比,又让学生在寻求不同题目的解决方法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还
发挥小组骨干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归纳化简比
的方法,力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相通性。 )
(三)巩固、提高
1、化简比: (带※的为选做 )
(要求:学习有些吃力的可只化简前三组比,程度一般的学生至少化简
四组比,程度好的学生要求全做。 )
21:24 0.3:1.5 4/5:5/7 1:4/5 ※0.12:6 ※0.4:1/4
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化简比的结果还是一个比,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求比值的
结果是一个数. )或(区别:求比值就是求“商”,得到的是一个数,可以写成
分数、小数,有时也能写成整数。而化简比则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
数比,可以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但是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或整
数。 )
2、课本第 53 页第 2 题。(写出各杯中糖与水的质量比。并判断:这几
杯糖水中有一样甜的吗?)
.'
; .
(在练习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在巩固中得到提高。练习兼顾到班上不同
程度学生的差异,练习要求因人而异。并逐步又与生活结合起来,进一步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
3.判断正误,有错就改:
①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比值不变.( )
②比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现,读作几分之几. ( )
③8:2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4. ( )
④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把比转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过程 ,就是比的化
简 .( )
(四)总结
回顾这节课 ,你有什么收获 ?利用所学的比 ,你能解决生活中什么样的问
题?
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化简比来解决 ,因此学习化简比十分
重要 ,也很必要 .
(五)作业 :课本第 52 页试一试 .
十、板书设计:
板书:比的化简
化简
比 最简单的整数比
(1)号杯 2:18=2÷18=2/18=1/9= 1 :9
(2)号杯 30:270=30÷270=30/270=1/9= 1 :9
蜂蜜与水的比 一样甜
十一、课后评议:
本节本节课上得比较成功。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老师引导逐渐深入,
教学组织严密,语言表达准确而富有激情,每一个环节导入时的导语设计
巧妙,能够用生活中的例子创设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就学到了化简比的
方法,从而导出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老师讲解细致,安排练习合理,
.'
; .
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发言踊跃,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思考,去探
索,去发现。
十二、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哪杯水更甜。让学生发现比
可以化简,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两个相关比之间的联系。教学时先
让学生复习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除
法、比之间的联系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比的化简,学生自然会联系到利用
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进行化简。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我发现运用这些
性质来化简比,要比老教材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学生更易接受。
通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新教材非常人性化,生活化,灵活性强,新教材的编排自有它的道理。
所以如何使用好教材,使之发挥其特长和优势,是我们应该认真反思的问
题。
2、教材中虽没有提及分数比的形式,但是在一个化简比的例题中出现了分
数比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渗透分数比的知识,并注意强调分数
比在读法上的不同。
3、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化简比与求比值区分不清。针对这一情况,老
师在备课时要预设问题,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讲解,让学生去发现求
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这样学生对化简比和求比值就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
识。
4、什么是最简整数比?化简比有什么标准?这些问题困扰着不少同学,教
材中也没有明确化简比的要求,我以为在教学时,我们应该把这个知识点
明确出来,让学生明白:当比的前项和后项为负质数时,这个比老式是最
简整数比。
5、在教学中发现当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小数位不一样时,学生使用商不变性
质就比较容易出错。如: 0.7∶0.08
基础稍差的学生会这样化简:
.'
; .
0.7∶0.08
=0.7÷0.08
=(0.7×10)÷(0.08×100)(设同时乘上相同的数)
=7÷8
=7∶8
在这方面老师要多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并多举这方面的例子让学生加以
巩固。
6、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多种解题思路为突破口,
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如比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
决。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可以互通的,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学到一种新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的思考。如何更好的把握教材的重点
和难点,提高
课堂效率,还是需要自己不断的思考和提升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