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挑战满分大题专练(三十四)—综合练习(20) 1.等差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T ,已知 4 4a  , 5 8 13a a  . (1)求{ }na 的通项公式及 nT ; (2)求数列 1{ 2 }n nT  的前 n 项和 nS . 解:(1)由题意,设等差数列{ }na 的公差为 d , 则 4 1 5 8 1 1 3 4 4 7 11 a a d a a a d a d           , 整理,得 1 1 3 4 2 11 13 a d a d      , 解得 1 1 1 a d    , 1 1 ( 1)na n n      , *n N , ( 1) ( 1)1 12 2n n n n nT n       . (2)由(1)知, 1 2 1 12 2 2( ) 2( 1) 1 n n n nT n n n n        , 1 2 1 2 1 1 1( 2 ) ( 2 ) ( 2 )n n n S T T T          1 2 1 2 1 1 1( ) (2 2 2 )n nT T T           11 1 1 1 1 2 22 (1 ) 2 ( ) 2 ( )2 2 3 1 1 2 n n n             11 1 1 1 1 2 22 (1 )2 2 3 1 1 2 n n n           11 2 22 (1 )1 1 2 n n      1 22 1 n n    . 2.在 ABC 中,角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 c ,已知 5, 2b c  , 45B   . (1)求边 BC 的长; (2)在边 BC 上取一点 D ,使得 4cos 5ADB  ,求 sin DAC 的值. 解:(1)在 ABC 中,因为 5, 2, 45b c B     , 由余弦定理知, 2 2 2 2 cosb a c ac B   , 所以 2 25 2 2 2 2a a      ,即 2 2 3 0a a   , 解得 3a  或 1a   (舍 ) , 所以 3BC  . (2)在 ABC 中,由正弦定理知, sin sin b c B C  , 所以 5 2 sin 45 sin C  ,解得 5sin 5C  , 因为 4cos 5ADB  , 所以 4cos 5ADC   ,即 ADC 为钝角,且 3sin 5ADC  , 又 180ADC C CAD       , 所以 C 为锐角, 所以 2 2 5cos 1 sin 5C C   , 所以 sin sin(180 ) sin( )DAC ADC C ADC C           sin cos cos sinADC C ADC C      3 2 5 4 5 2 5 5 5 5 5 25      . 3.如图所示,PA  平面 ABCD , ABCD 为正方形,PA AB a  ,E 、F 、G 分别为 PA 、 PD 、 CD 的中点. (1)求证:直线 / /PB 平面 FEG ; (2)求直线 PB 与直线 EG 所成角余弦值的大小. 解:(1)证明:取 AB 中点 H ,连接 EH 、 HG , E 、 F 为 PA 、 PD 的中点, / /EF AD , 又 H 、G 为 AB 、CD 中点, / /GH AD , / /EF GH , E 、 F 、G 、 H 四点共面, 又在 PAB 中, / /EH PB , EH  平面 EFG , PB  平面 EFG , / /PB 平面 EFG . (2)解: / /PB EH , PB 与GE 所成角的大小等于 EH 与 EG 所成角的大小, 即为 HEG , PA  平面 ABCD , PA HG  ,又 HG AB , PA AB A , HG  平面 PAB , HG EH  ,在 Rt EHG 中, HG a , 1 2 2 2EH PB a  , 6 2EG a  , tan 2HEG  , 3cos 3   , 故直线 PB 与直线 EG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 3 . 4.2020 年某地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登记志愿者 8 万多人.2019 年 7 月份以来,共 完成 1931 个志愿服务项目,8900 多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超过 150 万小时.为了 了解此地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和参与度,随机调查了 500 名志愿者每月的志愿服务时长 (单位:小时),并绘制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求这 500 名志愿者每月志愿服务时长的样本平均数 x 和样本方差 2s (同一组中的数据 用该组区间的中间值代表); (2)由直方图可以认为,目前该地志愿者每月服务时长 X 服从正态分布 2( , )N   ,其中  近似为样本平均数 x , 2 近似为样本方差 2s . 一般正态分布的概率都可以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进行计算:若 2~ ( , )X N   ,令 XY    ,则 ~ (0,1)Y N ,且 ( ) ( )aP X a P Y   „ „ . ( )i 利用直方图得到的正态分布,求 ( 10)P X„ ; ( )ii 从该地随机抽取 20 名志愿者,记 Z 表示这 20 名志愿者中每月志愿服务时长超过 10 小 时的人数,求 ( 1)P Z… (结果精确到 0.001) 以及 Z 的数学期望. 参考数据: 1.64 1.28 , 200.7734 0.0059 .若 ~ (0,1)Y N ,则 ( 0.78) 0.7734P Y „ . 解:(1)由已知可得 6 0.02 7 0.1 8 0.2 9 0.38 10 0.18 11 0.08 12 0.04 9x                , 所以 2 2 2 2 2 2(6 9) 0.02 (7 9) 0.1 (8 9) 0.2 (9 9) 0.38 (10 9) 0.18S                2 2(11 9) 0.08 (12 9) 0.04 1.64       ; (2)①由题意可知 9  , 2 1.64  , 所以 ~ (9,1.64)X N , 1.64 1.28   , 所以 10 9( 10) ( ) ( 0.78) 0.77341.28P X P Y P Y  „ „ „ ; ②由①知, ( 10) 1 ( 10) 1 0.7734 0.2266P X P X     „ , 可得 ~ (20,0.2266)Z B , 20( 1) 1 ( 0) 1 0.7734 1 0.0059 0.9941 0.994P Z P Z        … , 故 Z 的数学期望为 ( ) 20 0.2266 4.532E Z    . 5.设椭圆 2 2 2 2: 1( 0)x yE a ba b     的离心率为 2 2 3 , 1F , 2F 分别为椭圆 E 的左、右焦点, P 为椭圆上异于左、右顶点的任一点,△ 1 2PF F 的周长为 6 4 2 . (1)求椭圆 E 的方程; (2)直线 3( )2y k x  交椭圆 E 于 C ,D 两点,A ,B 分别为椭圆 E 的左、右顶点,直线 AC 和直线 BD 交于点 M ,求证:点 M 到 y 轴的距离为定值 6. (1)解:设椭圆 E 的焦距为 2c , 则根据题意知 2 2 ,2 2 6 4 23 c a ca     ,解得 3, 2 2a c  ,故 1b  , 因此椭圆 E 的方程为 2 2 19 x y  . (2)证明:设 1(C x , 1)y , 2(D x , 2 )y ,由(1)可知 ( 3,0)A  , (3,0)B , 则直线 AC 的方程为 1 1 ( 3)3 yy xx   , 直线 BD 的方程为 2 2 ( 3)3 yy xx   , 所以直线 AC 与 BD 的交点 M 的横坐标为 1 2 2 1 2 1 1 2 3 ( 3) 3 ( 3) ( 3) ( 3)M y x y xx y x y x       , 将 1 1 2 2 3 3( ), ( )2 2y k x y k x    代 入 上 式 化 简 得 , 1 2 2 1 1 2 2 1 2 1 2 1 3 93(2 ) 4 3 92 2 9 3 3 692 2 M x x x x x x x xx x xx x         . 将 3( )2y k x  代入椭圆方程 2 2 19 x y  整理得, 2 2 2 2(36 4) 108 81 36 0k x k x k     ,△ 0 , 所以 2 2 1 2 1 22 2 108 81 36,36 4 36 4 k kx x x xk k     , 所 以 2 2 2 2 1 2 2 1 1 2 1 2 2 1 2 1 2 1 81 36 1084 15 364 3 9 4 15( ) 36 36 4 36 46 6 03 6 3 6 3 6M k k x x x x x x x x k k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此,点 M 的横坐标为 6,即点 M 到 y 轴的距离为定值 6. 6.已知函数 ( ) lnxf x x  . (1)设 ( ) ( ) ( )1 xg x f x f x    ,求函数 ( )g x 的最小值; (2)设 1( ) ( )h x f x  ,对任意 1x , 2 (0, )x   , 1 2 1 2 1 2( ) ( ) ( ) ( )h x h x h x x k x x   … 恒成立, 求 k 的最大值. 解:(1) 1 1( ) lnxf x lnx x x   , 令 1t x  ,则 ( ) ( ) (1 ) (1 )F t g x tlnt t ln t     , (0,1)t  , 则 ( ) 1 [ (1 ) 1] 1 tF t lnt ln t ln t         , 当 1(0, )2t  时, ( ) 0F t  , ( )F t 单调递减, 当 1(2t  ,1) 时, ( ) 0F t  , ( )F t 单调递增, 故 ( )F t 的最小值是 1( ) 22F ln  , 即 ( )g x 的最小值是 2ln ; (2) 1( ) ( )h x f xlnxx   , 则 1 2 1 2( ) ( ) ( )h x h x h x x   1 1 2 2 1 2 1 2( ) ( )x lnx x lnx x x ln x x     1 2 1 2 1 2 1 2 x xx ln x lnx x x x    1 1 2 2 1 2 1 2 1 2 1 2 1 2 ( )[ ]x x x xx x ln lnx x x x x x x x       1 2 1 2 1 2 1 2 ( )[ ( ) ( )]x xx x h hx x x x     , 由(1)知 1 2 1 1 2 1 2 1 2 ( ) ( ) ( ) 2x x xh h F lnx x x x x x      … , 故 1 2 1 2 1 2( ) ( ) ( ) ( ) 2h x h x h x x x x ln     … , 故 2k ln„ , 故 k 的最大值是 2ln .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