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1 第四单元 《明清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 15 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明清时期已经处于传统社会的末世,中国社会实现了第三次大转型,社会经济、 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异彩纷呈。自明朝中叶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 领域均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农业商品化程度的提升加强了农民与市场 的联系,私营手工业后来者居上,雇佣关系的出现使中国出现了早期资本主义萌 芽,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区域分工合作的出现,使社会价值取向和文化倾向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使提倡自由、反对专制成为一时的显 著风气,小说戏曲显著成效又恰恰反映了明清社会的世俗化倾向,西学东渐之风 对明清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能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政治、 经济、文化的互动关系,认识明清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2)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明清思想领域的变化,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特定时 期的政治经济的产物; (3)通过欣赏明清文学艺术及科技成就,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重难点拨】 重点:经济发展的表现;思想领域的主要变化;文学艺术科技主要成就。 难点:经济文化的互动关系。 2 导入 1: 视频:播放 87 版《红楼梦》黛玉进贾府选段。 (https://v.qq.com/x/page/x0551g8x967.html) 这部电视剧改编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它的作者是谁?产生于什么时 期?有哪些艺术价值?折射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参考答案】曹雪芹;产生于明清;《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 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从荣、宁二府的盛衰,反映出整 个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过程。 明清时期,小说戏曲兴起,文学艺术世俗化倾向明显,为什么文学艺术领域会呈 现这样的倾向?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又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我们一起 来了解一下吧…… 【检查预习】 根据教材内容,概括明清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成就。 成就 经济领域 农业:高产作物的推广、商品化趋势明显 手工业:雇佣关系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徽商、晋商是明清著名的商人群体;商业市镇兴起 思想领域 王守仁、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 出现了提倡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 3 文学艺术 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红 楼梦》 明清戏曲代表作家:汤显祖、孔尚任 代表剧种:昆曲、京剧 科技 重要科技著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探索新知】 获得新知 1 经济发展与局限 (一)经济发展与局限(对应教学目标 1) 1.农业的发展: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加加剧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物种交流,高产作物 (【链接 1】)的推广种植;政局稳定,政府税收政策的改革,统治者重视;耕 作栽培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耕地面积扩大,土地利用率提高。 (2)表现(【链接 2】):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等推广种植;粮食总产量的大 幅度提升;多种经营与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农业生产区域分工的出现;农产品 商品化程度的提升。 2.手工业的发展: (1)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为手工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农业发展为手工 业生产提供原料;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市场条件;封建人身依附关 系的松弛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劳动力。 4 (2)表现(【链接 3】):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手工工 场的开设,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传统与新兴手工业生产规 模不断扩大;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升。 3.商业的发展: (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品经济的繁荣奠定基础;白银的大量流入, 促进了商品流通。 (2)表现(【链接 4】):白银大量流入并实现货币化;长途贸易和大额贸易 的发展;商帮和会馆的出现;商业都会和市镇的兴起; 4.局限性: (1)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2)政治: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阻碍社会进步与转型; (3)思想:“重农抑商”等传统价值观念依然占据主流地位。 5.结果:当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中国社会依然迟滞不前,埋 下落后挨打的伏笔。 链接 1:高产作物的推广 5 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新的农作物传入中国。甘薯、玉米、土豆、 花生等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同时它们具有耐干旱 的特点,不需要良好的水土条件,使地形崎岖和干旱贫瘠的土地得到了利用,一 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 有言闽、越之利甘藷者,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略无异彼土。 ——徐光启《甘藷疏》序 链接 2:农业发展的表现 湖俗以桑为业,而〔茅〕处治生业喜种桑,则种桑万于唐家村上。 ——《海盐县图经》 三区虽隶本县(昆山),……田土高仰,物产瘠薄,不宜五谷,多种木棉,土人 专事纺绩。 ——《救荒图说·劝课纺绩》 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的工业原料生产与粮食生产分工逐渐明显,出现有些地区专 种经济作物,而另一些地区则以粮食生产为主,因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不 仅有消费品的交流,也有工业原料的交流。……象这一种工业原料品的交流,应 6 为这时代的一个特征。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今世公卿士大夫无不嗜烟草者,……初漳人自海外携来,莆田亦种之,反多于吕 宋。今处处有之,不独闽矣。 ——王士祯《乡祖笔记》 谭晓,邑东里人。与兄照俱精心计,居湖乡田多洼芜,乡之民皆逃农而渔,于是 田之弃弗治者以万计。晓与照薄其值买之,佣乡民百余人,给之食,凿其最洼者 为池,余则周以高塍辟而耕之,岁入视平壤三倍。池以百计,皆蓄鱼,池之上架 以梁为茇舍,蓄鸡豕其中,鱼食其粪又易肥,塍之上植梅桃诸果属,其污泽则种 菰茈、菱芡,可畦者以艺四时诸蔬,皆以千计。……于是赀日益饶。 ——《常昭合志稿》卷四八《轶闻》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概括明清农业领域出现的一些新因素。 【参考答案】经济作物的种植逐渐在农业生产中提高了它的重要地位;农业生产 区域分工的出现;经营性地主的产生。 链接 3: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明清时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 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丝织业,湖丝垄断国内外市场,产于杭嘉湖平原的生丝成为 中国与世界市场上商品丝的主要来源。制瓷业,明清瓷器继承发展了元朝的青花 瓷,色彩更为艳丽,图案更加复杂,还出现了珐琅彩。明清手工业的生产,已开 始脱离农家副业的性质,而向着工场手工业的道路前进,并在生产系统上逐渐组 成为一个有机的构成。如松江的棉布、苏州的丝织、江西景德镇的陶瓷等,不仅 规模大、质量精,而且逐渐发展出一些专业的城镇、专业的乡村。 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 7 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为饔飱计。 ——《西台漫纪》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 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石门镇彰德亭碑记》 明清时,私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生产雇佣关系出现,资 本主义萌芽。 链接 4:商业发展的表现 明中后期的国内市场略图 徽商主要经商路线图 8 明清时期晋商活动范围 明清时期商业中心 9 (明)南都繁会图卷 (清)前门街市图 《盛世滋生图》 观察图片(《明中后期的国内市场略图》),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参考答案】大量的农、副产品投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出现一些 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或出现专业生产区域);形成晋商、徽商等人 商帮。 白银的流通 1400 年到 1800 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 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 货币的一半。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丝绸、瓷器的出口,在明清两朝为中国赚来大量的白银。“白银货币化”是明清 商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 商人团体的发展(徽商主要经商路线图、明清时期晋商活动范围) 徽郡系界山谷,山田依原麓曰瘠确,所产至薄,……以故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 徽人多商贾,盖气势然也商人团体的出现。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0 新都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 而不相认识者。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两不私,故能 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 ——顾炎武《肇域志》 工商业市镇兴起(明清时期商业中心、(明)南都繁会图卷、(清)前门街市图、 《盛世滋生图》) 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批以经济能力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如广 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它们是完全因商品经济而发 展起来的工商业城镇,合称“天下四大镇”。北京、南京、杭州等旧城镇的经济 职能也在强化。这些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的贸易网络核心。 即以吾苏而论,洋货、皮货、绸缎、衣饰、金玉、珠宝、参药、诸铺、戏园、游 船、酒肆、茶店、如山如林,不知几千万人,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 理。 ——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 获得新知 2 思想领域的变化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对应教学目标 2) 1.背景: (1)经济:商品经济发达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刺激。 (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走向衰弱;吏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3)思想:程朱理学成为官学后日益僵化;文化专制政策;西学东渐,开阔人 们眼界。 (4)社会: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和世俗化倾向。 11 2.表现: (1)对传统的继承:王阳明心学(【链接 5】)继承和发展了程朱理学,强调 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同时也蕴含了一定的平等理念和叛逆色彩。 (2)对传统的批判: ①李贽(【链接 6】):明朝中后期,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 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②黄宗羲(【链接 7】):明末清初,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 皆本”。 ③顾炎武(【链接 8】):明末清初,主张经世致用。 ④王夫之(【链接 9】):明末清初,批判专制(孤秦陋宋)、主张革新。 3.评价(【链接 10】):陆王心学是对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明末清初 思想家虽具有进步性,但始终未突破传统的桎梏。 链接 5:陆王心学 王阳明,名守仁,号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 家兼军事家、教育家,心学的集大成者。弘治十二年(1499 年)进士,历任刑 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 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 隆庆时追赠侯爵。他在陆九渊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 论,形成陆王心学。 材料一: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即性,性即理。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2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三: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王阳明《传习录》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参考答案】心即是理,“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致良知”, “天理”往往被私欲所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知行合一。 链接 6:李贽的思想主张 李贽,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明末思想家。为官期间,其目睹朝廷腐败,资 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艰难,他希望能找到与宋明理学不同的“道”。主要著作有《焚 书》、《藏书》等。76 岁时,他被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之罪下狱,在狱 中自杀身亡。 材料一: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三: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 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与百姓不相关者也。 ——《焚书·答邓石阳》 13 材料四: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五: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藏书》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蔑视权威和教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作为评判标准;批判道学家的 虚伪,尊重人的基本欲望(或肯定人的正常需求);主张个性自由,否定传统伦理 道德标准。 链接 7: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 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天子所是未必是, 天子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荼 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 子女,以奉为一人之淫乐。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 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14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建立监督机构限制君权; 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尖锐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 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链接 8: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 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 宰,一命之官,莫不分享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 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概括顾炎武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思想;用“众治”来取代“独治”, 主张分权;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链接 9: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 私也。 15 ——王夫之 材料二: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必矣! ——王夫之《尚书引义》 材料三: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 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江河之水,今犹古也,而非今水之即古水。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四: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王夫之《思问录·内篇》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概括王夫之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深刻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反对君主专制;一 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是可认识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链接 10:评价 思想家 著作 观点 影响 王阳明 《传习录》 ①心即是理,“良知”就是隐藏在 每个人心中的“天理” ②“致良知”,“天理”往往被私 欲所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 实行 ③知行合一 激励人们奋发立志,又 隐含了一定平等和叛逆 色彩 李贽 《焚书》 ①挑战孔子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16 《藏书》 非为标准 ②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正当 的私欲 的要求 黄宗羲 《明夷待 访录》 ①抨击君主专制 ②提倡“工商皆本” 抨击君主专制,推动了 以后的反专制斗争 顾炎武 《日知录》 《天下郡 国利病书》 ①用“众治”来取代“独治”,主 张分权 ②经世致用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开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 《船山遗 书》 唯物主义思想 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 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明清思想领域的变革作出评价。 【参考答案】陆王心学是对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明末清初思想家虽具有 进步性,但始终未突破传统的桎梏。。 获得新知 3 世俗文艺的发展 (三)世俗文艺的发展(对应教学目标 2) 1. 繁荣的原因:明清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社会识字率普遍提高,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2. 小说的繁荣: (1)施耐庵:《水浒传》(【链接 11】)——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 17 长篇章回体小说。 (2)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链接 12】)——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 说。 (3)吴承恩:《西游记》(【链接 13】)——神话小说杰作。 (4)吴敬梓:《儒林外史》(【链接 14】)——讽刺小说杰作。 (5)曹雪芹:《红楼梦》(【链接 15】)——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 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 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3. 戏曲的兴盛: (1)特点:明清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复杂。 (2)代表作家:明朝的汤显祖(【链接 16】)、清朝孔尚任。 (3)代表剧种(【链接 17】):发源于江苏昆山的昆曲;吸取其他地方戏曲艺 术成分的京剧。 4. 大型典籍的编纂: (1)《永乐大典》(【链接 18】):明成祖时编纂;全书近 2.3 万卷,辑录了 上古至明初的书籍 8000 多种;散佚,现存不足原著 4%。 (2)《四库全书》(【链接 19】):清乾隆后期编纂;辑录古代重要典籍 3500 种,合计近 8 万卷,3.6 万余册,约 7.7 亿字。 链接 11:《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由民间长期流传的 故事、话本、杂剧等升华而成。它通过宋江等 108 人一个一个被官府“逼上梁山” 的故事,塑造了各种人物形象,并通过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和生动的语 18 言,歌颂了人民群众反抗封建剥削压迫的英雄业绩,在民间和后世小说创作中影 响很大。 《水浒传》武松打虎节选: 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 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大吼 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山冈也动,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 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不着时,气性 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 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空劈将下来…… 链接 12:《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它是在五代、两宋以来民间讲史话本基 础上,由元末明初人罗贯中完成。该书通过魏、蜀、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刻画了 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曹操是奸诈、凶狠、狡猾人物的代表;刘备是 人民期望的圣君形象;诸葛亮是忠贞、智慧的化身;张飞则是粗豪坦率、是非分 明人物的缩影。还有黄忠、赵云、马超及卑鄙狠毒的董卓、吕布等人物形象。它 结构宏伟,人物众多,情节曲折,文字精练,是历朝演义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 链接 13:《西游记》 《西游记》取材于唐朝僧人玄奘取经的事实和民间杂剧、话本中的孙行者、唐三 藏的故事,用奇异的想象、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幽默生动的语言、浪漫主义的手法 写出了唐三藏司徒四人历经 81 难,终于“斗战胜佛”的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 反抗封建压迫的精神。 19 链接 14:《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约 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 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作者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 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小说成为中国 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也使作者吴敬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 家之一。 链接 15:《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 1784 年(清乾隆 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 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 80 回曹雪芹著,后 40 回高鹗序(一 说是无名氏),程伟元、高鹗整理。《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 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从荣、宁二府的盛衰,反映出整 个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过程。该书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达到了我国古典 小说的最高峰。 链接 16: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公元 1583 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 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 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 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 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20 《牡丹亭》叙述了南安太守杜宝女儿梦中与书生柳梦海相恋,醒后思恋成疾,抑 郁而死,后经无数曲折,还魂与柳成亲,其父杜宝强迫她与柳分离,父女间展开 激烈斗争的故事,透露出作者的反封建思想。 视频:《牡丹亭》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041536?from=search&seid=485381272 8381211722) 链接 17:剧种 昆曲 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 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 世纪中叶)即 产生于江苏昆山(属太仓州)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 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嘉靖中叶时,魏良辅改革 推进昆山腔的发展,融合了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乃至北曲音乐在内的新昆腔, 体制全备,后来居上,成为四大声腔中声势最大的一种。代表作品有梁辰鱼的《浣 纱记》。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 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昆曲是中国 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 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京剧 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 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清代乾隆五 十五年(1790 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 续进入北京。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 戏的艺术成分,最终形成了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 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21 链接 18:《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明成祖命解缙等辑。始于永乐元年 (1403),成于永乐六年(1408),辑入各类图书七八千种,共二万二千八百七 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包括文学、艺术、历史、 哲学、宗教、地理及应用科学等方面的资料。原抄本两部,至清仅存一部。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该书大部分被焚毁或劫走。1960 年中华书局依据北京图 书馆征集的原书和摄影本七百三十卷影印出版。后又收集六十七卷,于 1986 年 影印出版。 链接 19:《四库全书》 由纪昀编撰于乾隆后期的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对传世古籍的一次总整理。全 书结集了上古至乾隆时期的主要古籍,总数近 80000 卷,分为经、史、子、集四 大类。其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对文献的整理和保存有重大作用。但纪 昀在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曾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传统文化遗产遭到极 大破坏。 获得新知 4 传统科技的总结 (四)传统科技的总结(对应教学目标 3) 1. 医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链接 20】)——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 2. 农学:徐光启与《农政全书》(【链接 21】)——吸收西方自然科学,达到 传统科学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 工艺学:宋应星《天工开物》(【链接 22】)——被称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 22 艺百科全书”。 4. 地理学: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链接 23】)——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 著。 5. 西学东渐(【链接 24】):利玛窦等人传教的同时翻译西方著作,传播西方 科技。 链接 20: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1518-1593),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 蕲春)人。30 岁左右被推荐到京城的太医院任职。他研究药学,重视临床实践。 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走遍大江南北,收集大量民间单方,同时参考历代医 药及有关书籍 800 多种,对药物进行鉴别考证,系统地整理了我国 16 世纪以前 丰富的医药学遗产,经 27 年(1578 年)著成《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共收载药物 1892 种,新补入药物 374 种,附有药方 11096 首。全 面总结了 16 世纪以前中国的医药学。《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部头最大、内容 最丰富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链接 21: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徐光启(1562—1633)是明末科学家、农学家。字子先,号云扈,他认为“富国 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不仅自学了农学,兵学,还虚心向传教士学习西方 数学、天文、地理、火器等知识。与利瑪窦等人一起翻译了《几何原理》、《泰 西水法》等,被称为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他编撰的《农政全书》成为中国 五大农书中成就最大、内容最完备的巨著。 《农政全书》共 60 卷,近 60 万字。全书内容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 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十二门。全书十分之九 23 是对历代农书的辑录,仅有十分之一为徐光启自己撰写,但它是全书最精彩的部 分。《农政全书》中提出了“农本”的思想,指出农业生产是“生民率育之原, 国家富强之本。”成为中国五大农书中成就最大、内容最完备的巨著。 链接 22: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明万历十五年(1587 年)生,约清康熙五年(1666 年)去世。著作涉及手工业技术、农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哲学、经济学、 文学。 《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反 映了明朝时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 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这部书现在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国外称它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链接 23:徐宏祖与《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1587-1641) ,明末旅行家、地理学家。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 隶江阴(今属江苏)人。自青年时代起就开始旅行,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北至燕、 晋(今河北、山西),南及云、贵和两广。前后三十余年,将其沿途所观情况,按 日记载。有关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著有《徐霞客 游记》。 《徐霞客游记》,原稿散佚,后经季梦良等编次,于 1776 年刊刻出版。是一部 以日记体裁为主的地理名著,存有日记一千零五十天及专题论文和诗文。描述内 容涉及地貌、地质、水文、气候、动植物、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城镇 聚落、民族风俗等。是世界上第一部广泛系统地记载和探索喀斯特地貌的巨著。 24 链接 24:西学东渐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1552 年利玛窦出生于意大利马尔凯州的马切拉塔,家里经营利氏药房,是当地的名门。 他一直在当地一所耶稣会开办的中学学习,16 岁来到罗马,在圣汤多雷亚学院 学习预科,并于 1571 年加入了耶稣会。1572 年在耶稣会主办的罗马学院学习哲 学和神学,并从师数学家克拉乌(Christopher Klau)学习天算等。明朝万历年 间(1582 年左右)利玛窦来到中国,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 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 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 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被尊称为“泰西儒士”。1610 年 5 月 11 日利玛窦病 逝于北京,赐葬于平则门外的二里沟。 贡献: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 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编译的《同文算指》(系统介绍西方算术的笔算法)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徐光启、李之藻以西方历法为基础,完成《崇祯历书》,其影响至于清代。 此外传入《泰西水法》、《远西奇器图说》。 利玛窦实为明季沟通中西文化之第一人。自利氏入华,迄于乾、嘉禁教之时为止, 中西文化之交流蔚为巨观。西洋近代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医学、哲学、地 理、水利诸学,建筑、音乐、绘画等艺术,无不在此时期传入;而欧洲人开始移 译中国经籍,研究中国儒学及一般文化之体系与演进,以及政治、生活、文学、 教会各方面受中国之影响,亦无不出现于此时。 ——方豪《中西交通史》 利玛窦之后,还有一批来华的传教士,如龙华民、熊三拔、艾儒略、罗雅谷、庞 25 迪我、阳玛诺、汤若望、邓玉函等,他们传播了西方科技文化知识,开阔了不少 中国人的眼界,一批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 状进行反思。 【活动探究】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现象 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 是 1.5 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 此。……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 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 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儿女孝敬父 亲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 官,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父。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把这个幅员广大的 国家组成一个大家庭。 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 法律的贤明官吏。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 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 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 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 ——节选自伏尔泰《风俗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探讨伏尔泰对中国文明的描绘主要以什么时代为依据? 说明判断的理由,并概述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你如何评价伏尔泰对中国文化 的解读? 【参考答案】明清时期,因为西欧传教士大批进入中国是在明清时期。伏尔泰笔 26 下的中国:君主和政府很开明,有完备的官僚选拔体制;中国有完善的法律,法 律是建立在良好道德基础之上的;中国尊崇孔子学说,没有宗教迷狂。伏尔泰高 度评价赞赏中国文化,但他的解读有美化的成分,有失偏颇,其目的在于借解读 中国文化来宣传其改造法国社会的启蒙思想。伏尔泰高度评价赞赏中国文化。在 《风俗论》中他认为:“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 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在伏尔泰眼中,中国有开明的政治,“文 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父”;中国有完备的体制,“一切都由一 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中国有 完善的法律,“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中国有良好的 道德,“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中国有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 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但是伏尔泰对中国的解读有美化的成分,有 失偏颇。“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但是考试的内容只是狭 隘的儒家经典,考试的方式只是僵化的八股取士。“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 但是,为了维护伦理纲常已经到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程度,严重的损害个人 正当的权益。“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 时代”,但是皇权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仍然是人治而非法治。他认为中国并非 是专制制度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伏尔泰解读中国文化目的在于宣传其改造 法国社会的启蒙思想。赞扬中国政治开明、完备的体制是因为他倡导开明君主制, 宣扬政治改良。赞扬良好的道德、完善的法律是为了宣扬自由平等、依法治国。 赞赏先贤宗教是倡导宗教宽容。这一切均是针对当时法国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教会权威的社会现状而提出的。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寄托的是他顺应资本主 义时代渴望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与国家的理想与追求。 【本课小结】 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清社会经济、文化科技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革。经济领 域,农业商品化趋势明显,私营手工业日益超过官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雇佣 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区域分工合作出现,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商 27 人团体,市镇贸易发达;思想领域,思想界出现提倡自由和反对专制的思想;文 学艺术领域,由于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世俗文学兴起,小说和戏曲 繁荣;科技领域,西学东渐,极大地促进了明清科技的发展。 【板书设计】 典型例题 【例 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 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 张是 (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答案】C 【知识内容】对应新知 1 经济发展与局限 28 【解析】本题大意是说善于治理国家者,会让有无相互补充,农业和商业、手工 业按一定比例适当地发展,这样商业和手工业可以促进农业发展,而不是阻碍。 如何对待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君主的态度。这段材料反映了农工 比重适当的经济主张,选 C 项;A 项说法材料中未体现;B 项百工也为本业,材 料中未反映,作者认为本业是农业;D 项说法也与材料不符。“农末适均”即农 业与工商业协调均衡发展。 【例 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 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 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答案】C 【知识内容】对应新知 2 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解答本题时应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和时代背 景理解分析材料大意,其主张建立专门机构限制君权,实行开明君主统治,具有 鲜明民主启蒙色彩。A 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 两项体 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 治,缺乏民主意识;材料“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 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体现了黄宗羲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故选 C 项。 【例 3】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 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29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C 【知识内容】对应新知 3 世俗文艺的发展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清代小说繁荣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明中叶以来,学者 把小说称之为“小说教”,这说明小说已突破以往的文化界限,渗入了社会各阶 层中,成为一种堪与儒、释、道相并存的文化力量。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 的扩大推动了小说的繁荣,由此可知 C 项正确;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而不是宗 教传播载体,排除 A 项;小说的种类很多,不能笼统地说小说兴起冲击了封建等 级观念,排除 B 项;世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但不能反映整个社会的价 值观念,排除 D 项。 【例 4】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 ①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和压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闭关锁国隔绝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④明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答案】A 【知识内容】对应新知 4 传统科技的总结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科技落后的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等方面加以考虑,由此可知①②③④均正确,所以选 A。 30 学习参考 目录 (一)推荐阅读: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二)视频欣赏: 1.《红楼梦》 2.《天下徽商》 3.《中国通史》 4.《牡丹亭》 5.《岩中花树:利玛窦》 (三)参考文献 (一)推荐阅读: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末清初顾炎武所记录明代全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 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成书于康熙年间,作者提倡经世致用思想,努力探求有益 于国计民生的学问,作为改造社会拯救国家的根据。《天下郡国利病书》为未成 之稿,原不分卷,后有一百卷、一百二十卷之分,然已皆有缺佚。“崇祯己卯, 秋闱被摈,退而读书。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于是历览二十一史,以及 天下郡县志书,一代名公文集,及章奏、文册之类。有得即录,共成四十余帙, 一为舆地之记;一为利病之书。乱后多有散佚,亦或增补,而其书本不曾先定义 例,又多往代之言,地势、民风与今不尽合。年老善忘,不能一一刊正。姑以初 稿存之箧中,以待后之君子斟酌去取云尔。”作者博览群书,广泛搜集史籍、奏 疏、实录、方志、文集等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该书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 重点辑录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尤为重视全国各地兵要地理,涉及地势、 31 卫所、堡寨、屯田、兵备、马政等资料摘录尤其详细,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 的重要文献资料。 (二)参考视频 1.《红楼梦》 https://v.qq.com/x/page/x0551g8x967.html 2.《天下徽商》 https://www.iqiyi.com/v_19rsgyzpx8.html 3.《中国通史》 http://3g.163.com/v/video/VE0V1UMB1.html 4.《牡丹亭》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041536?from=search&seid=48538127283 81211722 5.《岩中花树:利玛窦》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557392?from=search&seid=58053149787 53415795 (三)参考文献 1. 《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年。 2. 《肇域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年。 3. 《传习录》,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8 年。 4. 《藏书》, 中华书局, 1974 年。 5. 《焚书》,中华书局, 2009 年。 6. 《明夷待访录》, 中华书局, 1981 年。 32 7. 《日知录》,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年。 8. 《读通鉴论》, 中华书局, 2004 年。 9.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年。 10. 方豪:《中西交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8 年。 11.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中华书局, 2008 年。 12.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年。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