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化学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 /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 京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6章 燃烧的学问 复习习题

当前文件暂时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查看使用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共 9 页 燃烧的学问 一、单选题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室内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让风吹灭火焰 C. 一氧化碳虽然有毒,但一氧化碳可以作燃料 D. 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利于发现煤气泄漏 2. 下列选项中物质混合在一起要注意安全,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是 A. CO、 CO2 、 N2 B. CH4 、 O2 、CO C. H2 、 CH4 、CO D. 面粉、蔗糖、葡萄糖 3. 中国诗词、成语和谚语中有些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好酒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描述的是化学变化 C. “爆竹声中一岁除”描述的只有物理变化 D. “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 或空气 ) 4. 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 B. 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 C. 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 D. 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5. 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 A. 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 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 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6.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 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起燃烧、爆炸 C.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7. 下列成语与对应的燃烧或灭火原理不相符的是 ( ) A. 钻木取火——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B. 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C. 煽风点火——增大空气流通,增大氧气含量 D. 杯水车薪——移除可燃物 8.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 A.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B. 因为 H2O 和 H2O2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 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D.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9. 下列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放出热量 B.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C. 使用电池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D. 过氧化氢分解时放出热量 10.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关于这个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装置中 a 管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C. 为了防止其它物质对实验的干扰,电解水装置中的液体应该用蒸馏水 D. 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能量的转变,电解水过程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11. 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氧气能跟很多物质反应,是因为其性质很活泼 D. 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但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放出热量 12.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有了一些初步认识,你认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第 2 页,共 9 页 A. 自然界中的元素是有限的,但组成的物质却是无限的 B. 化学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 物质都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造成危害 D. 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是单质 13. 下列环境污染与燃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 酸雨 B. 温室效应 C. 臭氧层破坏 D. 可吸入颗粒物 14. 下列选项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 石油 B. 煤炭 C. 天然气 D. 沼气 15.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为不可再生资源 B. 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 燃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D. 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二、填空题 16. 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 Y 型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两个支试管同时伸入相同 深度的热水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燃烧的是______ ( 填“a”、“b”或“c” ) 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__ ( 填序 号 ) 。 A.温度降低 B. 氧气耗尽 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D. 着火点升高 (2) 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___________ ( 填名称 ) 进入空气污染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3) 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______,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方程 式是______,可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 (2) 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______ ( 选择字母 ) 。 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 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18. 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质之一,我们应该多角度进行研究。 ( 一 ) 水的组成以及构成 (1) 电解一段时间后,将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成图②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回答: ①由图①、②看出,A 气体是_______ ( 填化学式 ) ,B 气体在电源的_______极。 ②  0 ~ 8min A 、B 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 (2) 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3) 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电解水将电能转化为_______能。 (4) 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_______。 A、水的电解 B、水的蒸馏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D、水的煮沸 (5) 电解水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名称是_______。 (6) 某同学利用如图①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 2:1 。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_______ 已知: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②常温常压时,1L 水可溶解 0.031L O2 、 0.57L O3 。 第 3 页,共 9 页 A.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分解反应 B.实验中若加入少量 NaOH 溶液,则导电性增强 C.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 H2 在水中的溶解度比 O2 的小 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 O3 ,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 2:1 ( 二 ) 水的性质、变化和用途 下列是有关水的性质、变化和用途的描述: A.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 水是常用的灭火剂 C.氢气在氧气中能燃烧生成水 D. 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①其中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 ( 填字母 ) 。 ②写出 D 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 19. 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 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 体中溶于水会导致酸雨的主要是______。 (2) 石油分馏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______ ( 答一种物质 ) 。 (3) 科学家正在努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地热能、潮汐能等。 (4)2017 年 5 月我国南海成功开采海底“可燃冰”如图,“可燃冰”是甲 烷 (CH4) 和水形成的一种水合物,试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 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 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_____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_________ ( 填“可再 生”或“不可再生” ) 能源。 (2) 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没有大规模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 ( 填字母 ) 。 A.氢气的储存和运输 B. 获得氢气的成本高 C.制备氢气的原料 D. 氢气燃烧的热值不高 (3) 干电池能量转化效率高,它是一种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太阳能热水器运行成本低, 能实现________ ( 填“光—电”或“光—热” ) 转换。 三、实验题 21. 某同学进行有关红磷燃烧的系列实验: 【实验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如图所示,将点燃的红磷插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观察到集气瓶内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_________,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若观察到从 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一条即可 ) 。 【实验二】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 ℃ (1) 根据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 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能够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第 4 页,共 9 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隔绝氧气的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 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虽然有毒,但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煤气没有气味,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便于人们及时发现煤气泄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打开门窗,空气流通,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灭火的原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爆炸的条件,掌握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 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和氮气不可燃,没有支持燃烧的气体,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 错误; B.一氧化碳、甲烷都具有可燃性,氧气能支持燃烧,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 C.氢气、甲烷、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但没有支持燃烧的气体,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D.面粉具有可燃性,但没有支持燃烧的气体,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考查了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的实质、灭火原理等知识,掌握相应知识是解决此 类题目的关键。 【解答】 A.“好酒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 A 正确;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描述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 B 错误; C.“爆竹声中一岁除”描述的不只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故 C 错误; D.“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移除可燃物,故 D 错误。 故选:A。 4.【答案】A 【解析】解: A. 火灾中产生的烟尘吸入人的呼吸道,会使人窒息死亡,湿毛巾可以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和烟 尘,故正确; B.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所以要灭火只要去除其中任一个条件即可达 到灭火的目的,如隔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错误; C.高楼发生火灾,跳楼逃生易摔伤或致死,故错误; D.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错误。 故选:A。 A.根据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高楼发生火灾逃生的正确措施判断; D.根据燃烧的概念来分析。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 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5.【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要求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含义很丰富,主要考查了燃烧的相关知识,难度较易。 第 5 页,共 9 页 【解答】 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 B、氧气的密度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 C、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 故选:A。 6.【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灭火的方法以及消防安全知识,解答时要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 找出灭火的方法。 【解答】 A.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故 A 错误,符合题意; B.在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接打手机产生的电火花可能会引燃甚至引起爆 炸,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湿抹布盖住酒精,既可以降低温度,又可以使酒精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 C 正确,不 符合题意; D.盖上锅盖可以使油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7.【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 解: A、钻木取火,是因为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 时,木头就燃烧起来,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釜底抽薪的意思是把燃料从锅底抽掉,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利用的是清除可燃 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煽风点火,是因为燃烧过程中不断地鼓入空气,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从而促进燃烧, 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着火的木柴,比喻无济于事,指用少量的水难以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不是移 除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钻木取火、釜底抽薪、煽风点火、杯水车薪四个成语的含义,结合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 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灭火的原理 (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 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四个成语的含义,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 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解答】 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如纯净物汞是由同种原子构成,故 A 推理错误; B.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H2O 和 H2O2 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构 成它们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也会不同,故 B 推理错误; C.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但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如利用水力发电,故 C 推 理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 D 推理正确。 故选 D。 第 6 页,共 9 页 9.【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依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作答。 【解答】 A.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放出热量,也可能吸收热量,故说法正确; B.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故说法正确; C.使用电池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说法错误; D.过氧化氢分解时放出热量,故说法正确。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电解水的实现现象和结论,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回答,电解水生成氢气、氧气,说明水 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难度比较小,要求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 要牢固准确。 【解答】 A.电解水生成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装置中 a 管收集的气体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电解的速率,可以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能量的转变,电解水过程中电能主要转变成化学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11.【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做保护气的气体具有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人类需要的能量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可做保护气的具有的性质、单质的特征、人类需要的能量的来源等 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推理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也 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C、在一定条件下,氧气能和很多物质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故选项推理错误。 D、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但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放出热量,如太阳能、水能等, 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解:A、自然界中的元素是有限的,但组成的物质却是无限的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 错误; B、化学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等,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物质都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造成危害正确,如一氧化碳可以做燃料,也有毒,正确但 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是单质错误,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错误 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A、自然界中的元素是有限的,但组成的物质却是无限的正确;B、化学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化学变化 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等;C、物质都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人类, 也可能造成危害正确,如一氧化碳可以做燃料,也有毒;D、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所以只含一种 元素的物质是单质错误,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学变化的特点、物质的两面性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 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第 7 页,共 9 页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环境污染与保护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了解燃煤燃烧对环境的影 响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 A、燃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与燃煤有直接关系,故选项错误。 B、燃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与燃煤有直接关系,故选项错误。 C、氟氯烃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与燃煤没有直接关系,故选项正确。 D、燃煤燃烧产生的可吸入颗粒物,与燃煤有直接关系,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 解:石油、煤炭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沼气可以通过生物发酵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 D. 根据已有的能源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能源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燃烧的方法、灭火的原理、能源与安全的问题,依据所学知识作答。 【解答】 A.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为不可再生资源,所以说法正确;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所以说法正确; C.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 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所以说法正确;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或沙土盖灭,不能用水来灭火,所以说法错误。 故选 D。 16.【答案】 (1)a ;B (2) 五氧化二磷 (3) 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解析】 【分析】 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燃烧的条件和五氧化二磷有毒能污染空气即可回答。 (1) 根据燃烧的条件来来分析; (2) 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3) 根据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来分析。 【解答】 (1)a 处的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又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 a 处的白磷发生了燃烧;b 处的红磷虽然 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不燃烧;c 处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但是没有 与氧气接触,也不会发生燃烧;a 处燃着的白磷很快熄灭,是因为氧气耗尽了;故填:a;B; (2) 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为了防止造成空气污染,所以管口拴上一个气球;故填:五氧化二磷; (3) 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不仅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空气,故填: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17.【答案】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2H5OH + 3O2 −  点燃  2CO2 + 3H2O 用湿抹布扑盖 AC 【解析】解: (1) 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 面上燃烧起来,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 + 3O2 −  点燃  2CO2 + 3H2O ,可用湿抹布铺盖,利用了即可以隔绝空气,又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降 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2H5OH + 3O2 −  点燃  2CO2 + 3H2O ;用湿抹布扑盖。 (2) 水蒸发吸热,所以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但是湿毛巾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有毒气体 受热温度升高,密度减小而上升,所以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故填:AC。 (1) 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 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 根据火场逃生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与在生活中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8.【答案】 ( 一 ) (1)  ① H2 ;正; ② 2:1 第 8 页,共 9 页 (2)H2 H2 + O2 (3) 化学 (4) AC (5) 水分子 (6) ABD ( 二 ) ① D ; ② H2O + CaO Ca(OH)2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水的知识,熟练掌握电解水的实验以及水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 一 ) (1)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 1:2 ,故①由图①、②看出, A 气体是氢气,化学式为 H2 ,B 气体在电源的正极;②  0 ~ 8min A 、B 气体的体积比为 2:1 ; (2) 电解水的反应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 (3) 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电解水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 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水的电解实验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依据是化学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而水的蒸馏和水的煮沸都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的,故选 AC; (5)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组,电解水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名称是水分子; (6)A.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B.实验中若加入少量 NaOH 溶液,则导电性增强,故正确; C.从实验结果——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 2:1 ,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 H2 在水中的溶解度比 O2 的大,故错误; D.因为常温常压时,1L 水可溶解 0.031L O2 、 0.57L O3 ,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 O3 ,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 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 2:1 ,故正确。 故选 ABD。 ( 二 )A.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液体,该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水的物理性质; B. 水是常用的灭火剂,是通过水蒸发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 水的物理性质; C.氢气在氧气中能燃烧生成水,是氢气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氢气的化学性质,而不是水的化 学性质; D.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水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水的化学性质。 ①其中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D; ② D 中的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符号表达式为 H2O + CaO Ca(OH)2 。 19.【答案】二氧化硫 汽油或柴油 太阳能 ( 或风能、核能等 ) CH4 + 2O2 −  点燃  CO2 + 2H2O 【解析】解: (1) 酸雨是指溶液 pH 小于 5.6 的雨水,正常雨水的 pH 约为 5.6 ;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 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2) 石油分馏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汽油或柴油。 (3) 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可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 热能、潮汐能等。 (4) 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 + 2O2 −  点燃  CO2 + 2H2O.故答案为: (1) 二氧化硫; (2) 汽油或柴油; (3) 太阳能 ( 或风能、核能等 ) ; (4)CH4 + 2O2 −  点燃  CO2 + 2H2O. (1) 根据酸雨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2) 根据常用的汽车燃料,进行分析解答。 (3) 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进行分析解答。 (4) 根据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新能源的特征、酸雨形成的原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 (1) 石油;不可再生 (2)AB (3) 化学能;光—热 【解析】 第 9 页,共 9 页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能源问题,难度并不大,结合课本知识就能顺利解答。 【解答】 (1) 目前三大化石燃料为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2)A. 氢气是可燃性气体,储存和运输都不方便,A 符合题意; B.目前获得氢气的主要方法是电解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成本太高,B 符合题意; C.制备氢气的原料是水,资源丰富,C 不符合题意; D.氢气燃烧的热值高,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B。 (3) 干电池能量转化效率高,它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太阳能热水器运行成本低,能实现光— 热转换。 21.【答案】【实验一】白烟; ;红磷不足 ( 或装置气密性差或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 【实验二】 (1)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红磷燃烧的系列实验,难度不大。只有熟悉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 结论和注意事项,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 【实验一】红磷燃烧时的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该反应中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 二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打开止水夹后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内,进入集气瓶内 水的体积就是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内应该约为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明 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说明红磷不足 ( 或装置气密性差或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 。故填:产生大 量的白烟;表达式为 ;可能的原因是红磷不足 ( 或装置气密性差或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 ; 【实验二】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1) 白磷与红磷与氧气接触条件一样,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是因为两者的着火点不一样,故说明了可燃物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 (2) 若需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就需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致,观察实验二条件可以通过水中的白磷不 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来验证。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