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2020 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 面临的挑战第 13 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提升训练 一、单选题 1.《明史·职官一》记载:“(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 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材料说明内阁 A.可以干涉皇权 B.成为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C.可以劝谏皇帝 D.成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2.“我朝阁臣虽无丞相之名,实有辅佐之责。自朝廷大礼大政以及人才进退、民生休戚,举天下国家之务, 事无巨细,有一不问阁臣者乎”。这反映了明代内阁 A.成为法定行政中枢 B.阁臣的参政权扩大 C.受到宦官的牵制 D.化解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3.万历六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因葬父归乡二月,出京时,“六部官员相送”,还朝时,“居正所过,守臣率 长跪,抚按大吏越界迎送,身为前驱道经曩阳,曩王出候,要居正宴。虽公侯谒王执臣礼,居正具宾主而 出。过南阳,唐王亦如此,”上述情况反映出 A.内阁首辅位高权重 B.相权威胁皇权 C.内阁互接统领六部 D.专制皇权强化 4.论及明代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 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 A.丞相 B.内阁 C.六部 D.军机处 5.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 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 A.汉代的内外朝官制 B.唐代的三省制 C.明代的内阁制 D.清代的军机处 6.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官职,其职责为“抚循地方、考察属吏、提督军务”。 洪熙宣德时,临时差官开始过度为常驻地方的巡抚官,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由此可知,明代 A.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 B.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C.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 D.行省制度已无法继续推行 7.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马明同学结合一些历史电视剧,谈了一下自己对电视剧中的 人物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封神演义》中姜子牙被称为丞相说明当时丞相制度已经形成 B.《隋唐英雄传》中李世民被称为秦王说明分封制很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 C.《张居正》的张居中正做为内阁首辅大臣,其政治地位与和英国内阁首相大同小异 D.《宰相刘罗锅》中的清朝政府官员刘庸,其官位无法和秦朝时的丞相李斯相提并论 8.《明史·职官制》记载,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朝廷纪纲,贤士大 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这反映了 A.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 B.内阁和司礼监互相牵制 C.宦官控制内阁政治黑暗 D.贤士大夫不再参与要务 9.历史学家陈登原在《国史旧闻》中对明代行政制度进行了评论:"尚书虽为政务之官,反不如代笔人之 楼台近水,于是密勿献替,但为制度之虚名;秉笔票拟,反为握权衡之现实。"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内阁逐步成为法定中枢 B.内阁制下君主专制的加强 C.明朝政局日益动荡混乱 D.内阁权臣擅政现象的普遍 10.据统计,有明一代共有 160 余位阁臣,其中像张居正那样勇于任事者只是少数,大部分人的作为十分 有限。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宦官组织掌握决策权力 B.文化专制导致阁臣平庸 C.内阁权力受到很大限制 D.皇权专制无意选拔能臣 1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若张居正在汉唐宋三代,那是一好宰相。依明代制度论,张居 正是一内阁学士,不是政府中最高领袖,不得以内阁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是明代政制上最大的法理。钱 穆意在说明( ) A.才能决定内阁学士的权力 B.张居正提升了内阁的权力 C.张居正专权削弱了皇权 D.张居正专权不符合法理 12.皇帝几十年不见大臣,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而在明代却成为一个现实,在日常政务处理中,皇帝 似乎叮以不必亲自出面。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废除了宰相制度 B.官员分工协作良好 C.官僚体制较健全 D.内阁发挥重要作用 13.明代内阁辅臣大多为科举出身,他们常以儒家的治国原则,来检验皇权行使是否得当。如有不当,便要 向皇帝进谏,或利用手中的封驳权来加以阻止。若“进谏”或“封驳”均无效,阁臣可以引退辞职。这反 映了 A.内阁的设置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B.部分皇权转移到内阁手中 C.内阁不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 D.内阁对皇权有明显的制约 14.下面是根据《春明梦余录》中记载的公元 1384 年 9 月 14 日至 21 日八天之内,明太祖的总工作量和平 均工作量所绘制统计图。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明太祖勤于政事,举政果断 B.明太祖对臣下的工作能力感到不满 C.明太祖废除丞相,政务繁杂 D.明太祖时内阁办事不力,被迫为之 15.“有明一代封建专制已至巅峰,其政制与政风概而言之,则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其所创设的以„私臣‟治 国的„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虚君政治‟的实现。”材料意在说明“有明一代” A.内阁与皇帝共同决策,效能低下 B.专制皇权强化 C.皇帝与内阁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权力运作混乱 16.朱元璋因读《孟子》发觉其中有“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言论,几乎剥夺了孟子在孔庙 中的配享牌位。后又下令编纂《孟子节文》,将原书中具有民主色彩的八十五条删除,规定学校考试不以命 题,科举不以取士。材料表明 A.程朱理学不再适应统治需要 B.孟子言论不利于中央集权 C.明初太祖实行重典惩治犯罪 D.明代文教领域的专制强化 二、材料分析题 17.图 1、图 2、图 3 分别是两汉、北魏、明代的都城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图 1、图 2,分析西周到隋唐时期一直定都在长安至洛阳一带的原因。 (2)据图 3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和意义。 (3)据图 1、图 2、图 3,从时空发展的角度概括中国古代王朝都城迁移的趋势。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80 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了中书省和丞相,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置了殿阁大 学士,这些殿阁大学士只是“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相当于 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真正出现;明宣宗时内阁拥有了票拟权。根据规定,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 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 最终取决于皇帝。由于内阁大学士大都出身翰林,是皇帝的近臣,也是官僚集团中最接近皇帝的人,另外 阁臣与皇帝和皇太子多有师保关系,往往加上三公三孤,投太子三师三少,……他们对皇帝和皇太子的影 响自然要多于其他大臣。到了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出现了专控朝政二十余年 的状况,内阁的权力开始与设想有了差别。 ——摘编自于江泰《明代内阁对皇权制约》等 材料二 1714 年,新任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不懂英语,内阁会议由指定一名大臣来主持。1721 年,罗伯 特沃尔波尔任首席財政大臣,他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任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在 1832 年议会改革 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1841 年,罗伯特皮尔获得大选胜利,迫使维多利亚女王命其组阁。首相和内阁需从 下院多数党中挑选,并依靠其多数优势以保证执政党政策和法令的顺利实行。两党制形成后,执政党可以 利用其议会多数的优势改变和操纵议会工作议程。1887—1897 年,政府议案占下院工作时间由 83%増加到 84.5%。1905 年,经国王爱德华七世批准,内阁长官正式被授予“首相”称号,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 阁员的主次关系。 ——摘自阎照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职能强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岀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各自国家的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19.材料 永乐十五年(1417)十二月,郑和奉命护送前来朝贡的各国使者回国,并携有赠送各国国君 的礼品,作第五次远航。这时的明朝,威震海外,它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发展起来,互市通商者, 络绎不绝。明朝赠予和交换物品大多为丝绸、珠宝、瓷器等,换回大量的琥珀、珊瑚、珍珠、玛瑙、药 材等,多数是供朝廷享用的奢侈品。十七年(1419)七月前来朝贡者中,有诸国的王子、王叔或王弟, 所献礼品也为各国珍奇异兽,如狮子、金钱豹、大西马、麒麟、长角马哈兽、千里骆驼、驼鸡、麇里羔 兽等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 参考答案 1.C2.B3.D4.C5.C6.B7.D8.C9.B10.C11.D12.D13.A14.C15.B16.D 17.(1)原因:这里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经 济发展水平高;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战略地位重要,建都于此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2)原因:为有效抗击蒙古人的南袭;进一步控制北方和东北地区,维护全国的统一;北京是朱棣的封 地和根据地。意义:增强了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力量;加强了对北方的控制,巩固了全国的统一;促 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3)趋势:总体呈现出由西向东发展的趋势:西安——洛阳——开封——北京;从南宋到清朝,都城的迁 移出现由北向南,而后又由南向北移动的趋势:杭州——南京——北京。 18.(1)性质不同:前者是封建制度的产物,后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权力不同:前者只有提供意见, 后来有票拟的权力,但没有决策权和行政权,决策权和行政权掌握在君主手里,后者是直接的权力机构, 掌握实际的行政权。作用不同:前者只是顾问和内侍机构;后者与首相共进退,共同掌握行政权,处理国 家大事。 (2)中国:强化了君主专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英国: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因素。 19.(1)具有宣扬国威的目的性;维护朝贡贸易;规模大,航程远。 (2)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中国和海外各国的友好交往;大规模的航海耗费了国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