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碳的世界》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CO2 B.C60 C.CH4 D.O2 2.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化学工作者的义务。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 A.CO 气体可用作气体燃料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催化剂把水变成汽油 D.CO 气体可用来冶炼金属 3.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 4.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火焰为淡蓝色,说明氢气能支持燃烧 B.高温下,将一氧化碳通过氧化铁粉末,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相同稀盐酸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变化,说明铁的 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5.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气体的干燥 B. 澄清石灰水检验 CO2 C. 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 NaOH D. 闻气体时的操作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 A.用石墨制作铅笔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用氢气充探空气球 7.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 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 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 X 和 Z 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 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 Y 和 Z 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 X、Y、 Z 分别是 A.H2 CO CH4 B.CH4 CO H2 C.CO CH4 H2 D.CO H2 CH4 8.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H2O 和 H2O2(加 MnO2) B.CO2 和 N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C.KMnO4 和 MnO2(看颜色) D.石灰水和水(通 CO2) 9.以排空气法收集 H2、O2 或 CO2,利用右图装置可收集的气体是 A.只有 H2 B.只有 H2 和 CO2 C.只有 O2 和 CO2 D.H2、O2、CO2 都可以 10.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之一,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镁元素和氦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B.冰和干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1.下列关于 CO2 与 CO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 和 CO2 都可将氧化铁还原成铁 B.CO2 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C.只要在室内放--盆水就能防止 CO 中毒 D.CO2 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二、填空题 12.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碳的氧化物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 干冰由碳、氧 2 种元素组成,碳、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 (2)认识物质的性质 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 上熄灭(如图 1 所示),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若要使棉芯下半段立即恢复燃烧, 操作方法是_____;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发生的化学反应 方程式是:_____; (3)认识物质的制法 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 2 所 示).若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认识物质的用途 ①合理使用二氧化碳为人类造福。请举二氧化碳用途一例:_____ 。 ②控制条件获取所需物质。反应物相同,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请举一例:_____。 13.大气污染会破坏生态系统,我国在防治大气污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 物之一。 (1)通过燃烧反应,CO 可转化成无污染的 CO2。2 个 CO 分子完全反应,可生成 CO2 分子_____ 个。 (2)汽车尾气的催化转化装置可有效降低 CO 和氮氧化物(如 NO)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 催化转化过程可分为储存和还原两个步骤,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通过储存和还原,BaO 可实现循环利用,是尾气处理过程中的催化剂。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中装入 BaO 的质量为 0.5kg,使用一年后其质量为_____0.5kg(填“>”“=”“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