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历史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人教新版七史上复习提纲优质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新版七史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 1 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 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其考古发掘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2、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1929 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 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P3 3 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 叫做旧石器时代。4、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P4 5、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 证据。P5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1、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比较:P6-8 距今 年代 流域 遗址 地点 使用 工具 种植 作物 房屋 家畜 饲养 手工 制作 半坡 居民 距今约 6000 年 黄河 流域 陕西西安 东部半坡 村 磨制 石器 新石器 时代 粟 半地穴式 圆形房屋 猪、 狗 彩陶 陶埙 河姆 渡人 距今 7000 年左右 长江 流域 浙江余姚 河姆渡 水稻 干栏式 建筑 木结构水 井 猪、 狗 水牛 骨哨 象牙 雕刻 2、在中国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大约同时,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P9 3、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 3 课 远古的传说 1、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P12 2、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 落最终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P12 3、“炎黄子孙”的由来:炎黄部落联合起来打败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 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P12-13 4、炎帝的发明(贡献):①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②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③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 和历法知识。P13 5、黄帝的发明(贡献):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 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P13—14 6、禅让制: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为抵御共同的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 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禅让制的实质是民主推荐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P15 7、尧舜禹的政绩: 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P15 第 4 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夏、商、西周的建立与灭亡:P18-20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建立者 国都 亡国之 君 重要事件 夏朝 前 2070 年 前 1600 年 禹 阳城 桀 世袭制 “家天下” 商朝 前 1600 年 前 1046 年 汤 亳 (殷) 纣 商汤灭夏 盘庚迁殷 西周 前 1046 年 前 771 年 周武王 镐京 周幽王 武王伐纣 牧野大战 国人暴动 2、禹的儿子启在其死后继承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P18 3、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实质及作用:P21 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前 841 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前 771 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P22 第 5 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1、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等地就出现了铜器, 如距今 4000 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P23 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 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P23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 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P24 4、商代青铜器代表作品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P23-24 5、甲骨文的含义、发现过程、记载内容、影响、造字方法及评价: 含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P24 发现:1899 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的甲骨。P24 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影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 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P25 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P25 评价: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P25 第 6 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P27 2、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表现:①制度变化,分封制瓦解;②周王室势力大减;③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3、诸侯争霸的原因、口号、霸主及影响: 原因:①王室衰微;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③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P28 口号:尊王攘夷。P28 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28 影响:利:①出现了民族交融;②出现了统一趋势。(或利于局部地区统一,促进民族交融。) 弊: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P29 第 7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P31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中间)。P31-32 3、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特点: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P31-32 4、战国中期以后,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P32 5、商鞅变法的背景、原因、目的、时间、支持者、内容及作用: 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原因:根本原因——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 政治原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掌握国家政权。(补充) 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时间:前 356 年。 支持者:秦孝公。 内容:见课本 P33 表格。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9、水利工程都江堰:前 256 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水、 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2200 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 慧。P34 第 8 课 百家争鸣 1、各学派及思想主张:P40 学派 代表人物 时间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后期 核心思想是“仁”;以德治国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战国 “礼治”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道家 老子 春秋后期 朴素辩证思想; “无为而治”“道法自 然” 庄子 战国 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战国末期 以法治国 2、老子的辩证思想: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P36 3、孔子的政治思想与教育成就:P37-38 政治思想: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为稳定。 教育成就: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他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方法。 4、韩非的思想: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其思想主张被秦始皇所采用。P39 5、百家争鸣的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P39 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 1、秦灭六国的条件、过程及意义:P42 条件:①民心所向;②秦国实力;③秦王嬴政作用。 过程:从前 230 年到前 221 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内容:P43 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①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②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地方建立县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具体表现:①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②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 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③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 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税等制度推向全国。 郡县制的意义: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文字(小篆);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③统一度量衡;④统一车轨;⑤修灵渠,开发南疆;⑥北击匈奴,夺河套,筑长城。P44 4、统一文字的意义: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P44 5、统一货币的意义: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6、统一度量衡的意义:便利了经济的发展。P45 7、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P45 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1、秦的暴政表现:①赋税沉重;②徭役兵役繁重;③刑法残酷;④秦二世更加残暴。P47 2、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时间、地点、过程、结果及意义:P48-49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时间:前 209 年。地点:大泽乡。过程:陈胜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结果:起义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 抗残暴的统治。 3、刘邦、项羽起义:项羽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率军进入咸阳,最后灭亡秦朝(前 207 年)。 4、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项羽(西楚霸王)和刘邦(汉王)为争夺地位,展开了争战,史称“楚汉之争”,历时四年,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刘邦取胜原因: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力量逐渐由弱变强。P49 5、【千秋功过,你我评说】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秦始皇的功绩: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统一中国。②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中国两千多年。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④修长城,抵御匈奴。⑤修灵渠,开发南疆。过错: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民力 。②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③法律严苛,引发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短命而亡。结论:功大于过。 第 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前 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P51 2、汉初形势: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 温饱。P51 3、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实施者、内容及结果:P52 背景: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秦亡教训。 实施者:汉高祖及其继任者。 内容:①兵皆罢归家;②鼓励耕织;③轻徭薄赋。 结果: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4、文景帝的措施及结果(影响):P52-53 措施: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 侈浮华。 结果(影响):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 景之治”。 第 12 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王朝 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①政治上,实施“推恩令”;②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经济上,盐铁专卖。P54 2、政治上的具体措施:①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候国,由皇帝制定封号。②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③还建立刺史制度。作用: 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P55 3、思想上的具体措施:①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②还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统治阶级 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P55 4、经济上的具体措施: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 物价。作用: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P56 5、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P56 6、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的态度:P57 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学立为正统,在京师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 第 13 课 东汉的兴亡 1、公元 9 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P58 2、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 25 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3、光武中兴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答: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①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②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③又允 许北方少数民族內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P59 4、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专权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制。影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P60 5、黄巾起义的时间:184 年。领导者:张角。特点:有组织、有准备。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P60 第 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P62-64 背景 西汉初期的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张骞简介 原是一名史官……承担起这一艰巨的使命 经过 第一次 时间 前 138 年 出发地点 长安 经过 被匈奴扣留了 13 年回到长安 结果 张骞把在西域各国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 望,向汉武帝作了报告,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 时间 前 119 年 目的 加强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经过 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 结果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意义 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西汉王朝对西域的经营 2、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汉朝传到西域的物品有:丝绸、漆器,技术有开渠、凿井、冶铁等。从西域传入中国的物品有:良种马、 香料、玻璃、宝石,植物有:核桃、葡萄、石榴、苜蓿,文化有:乐器和歌舞等。P64 3、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P64 4、前 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 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P65 5、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P66 第 15 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P68 2、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其特点是: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 大贡献之一。 3、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下药;还提出“治未病”理 论,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成为“医圣”。P69 4、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造出了“五禽戏”。P69 5、《史记》的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 3000 年的史事。P70 6、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张陵创立了五斗米道。P71 7、佛教产生于前 6 世纪的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 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 16 课 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P74-76 背景 时间 交战双 方 经过 结果 影响 官 渡 之 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势力逐渐壮大。政 治上:“挟天子以令诸 侯”,并招揽各种人才; 经济上:采用屯田的措 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 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200年 曹操 和袁绍 夜袭乌巢 曹操以少 胜多打败 袁绍 为(曹操) 以后统一 北方打下 基础 赤 壁 之 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 方,孙权、刘备 势力成为曹操统 一全国的障碍。 208年 曹操和 孙刘联军 火烧赤壁 孙刘联军 打败曹操 赤壁之战 对当时整 个局势有 关键性的 影响,为 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 成奠定了 基础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发展:P76-77 (1)形成 国号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魏 曹丕 220 年 洛阳 蜀(蜀汉) 刘备 221 年 成都 吴 孙权 222 年 建业 (2)发展 治理措施 影响 魏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 利 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发展 蜀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吴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 发展了海外贸易,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 联系 第 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的內迁 1、266 年,司马懿的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P78 2、西晋社会现状:统治阶层昏庸腐朽,“唯钱是图”。 3、八王之乱:背景:封王掌握实权,皇帝昏庸,朝政腐败。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 经过: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影响:①西晋从此衰落;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4、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P80 (1)内迁时期:东汉、魏晋时期。(2)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 (3)生活状况:西晋向其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 (4)结果: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西晋灭亡;北方政权十六国并立。 5、4 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黄河流域。苻坚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P81 6、西晋短命的原因:①统治者腐朽,朝政腐败。②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败;③内迁民族起兵反晋。 第 18 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316 年,西晋灭亡。317 年,西晋皇族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420 年,东晋灭亡。P82-83 2、420—589 年的 170 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P83 3、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约 30 年的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P83 4、江南地区的开发:P84 (1)江南地区: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2)时间:东晋、南朝时期。 (3)原因:①南方社会比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②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4)表现:①农业;②手工业;③商业。(略) (5)影响: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5、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答:《史记》中的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宋书》描述了江南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P85 第 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淝水之战:(1)背景: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2)时间:383 年。(3)经过:前秦“百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东晋主动迎敌。(4)结果: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 苻坚大败,逃回北方。(5)影响: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P86 2、中国古代以少胜多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3、北魏孝文帝改革:P87-88 (1)背景:①439 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②鲜卑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2)措施:①迁都洛阳;②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3)意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P88 (1)原因:略。 (2)方式:生产生活——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学习汉族君主专制;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社会习俗——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 ——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3)影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 20 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类别 人物 朝代 著作 成就 影响或地位 科 学 农 学 贾思勰 北朝 《齐民要 术》 总结了农、林、牧、副、 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 容十分丰富 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 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 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 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 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 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 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 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 农业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 数 学 等 祖冲之 南朝 《缀术》 《大明历》 ①把圆周率精确到小 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 字;②他所测算的一年 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 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 差 50 秒;③设计制造 出指南车、水碓磨、千 里船等 ①祖冲之的圆周率成 果领先世界近千年;② 《大明历》是当时世界 最先进的历法 文 化 书 法 锺繇 胡昭 曹魏 锺繇独创楷书书法 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 世之作,西晋设置书博 士,规定用锺、胡书法 作为标准字体 王羲之 东晋 《兰亭集 序》 所作楷、行、草书尤为 精湛 时人称赞他的书法为 古今之冠,笔势“飘若 浮云,矫若惊龙”,被 后人誉为“书圣” 绘 画 顾恺之 东晋 《女史箴 图》 《洛神赋 图》 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 活泼,人物传神,富有 个性 雕 塑 南北朝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 南洛阳龙门石窟 朝代更替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帝至此完。 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朝代起止时间: 夏(前 2070 年——前 1600 年) 商(前 1600 年——前 1046 年) 西周(前 1046 年——前 771 年) 东周——春秋(前 770 年——前 476 年)、战国(前 475 年——前 221 年) 秦朝(前 221 年——前 207 年) 汉朝——西汉(前 202 年——公元 9 年)、东汉(公元 25 年——220 年) 三国——魏(220 年——266 年)、蜀(221 年——263 年)、吴(222 年——280 年) 两晋——西晋(266 年——316 年)、东晋(317 年——420 年) 南朝——宋、齐、梁、陈(420 年——589 年)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4 世纪后期——581 年) 一、 著名战役 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特点或影响 涿鹿之战 距今约四五千 年 炎黄、蚩尤 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 牧野之战 前 1046 年 周国与商朝 武王灭商,建立西周 城濮大战 前 7 世纪后期 晋国与楚国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减造计 长平之战 前 260 年 秦国与赵国 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进攻 巨鹿之战 前 207 年 项羽与秦军 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漠北战役 前 119 年 卫青、霍去病与匈 奴 匈奴再也无力和西汉对抗 官渡之战 200 年 曹操与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基 础 赤壁之战 208 年 孙刘联军与曹操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三国鼎立 基础 淝水之战 383 年 东晋与前秦 东晋以少胜多,前秦瓦解,江南安 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古代史上的政治杰出人才 (1)商汤—伊尹 (2)周文王、武王—姜尚 (3)齐桓公—管仲 (4)秦孝公—商鞅 (5)秦始皇—李斯、蒙恬 (6)汉武帝—主父偃、董仲舒、张骞、卫青、霍去病 (7)刘备——诸葛亮 (8)孙权——周瑜 (9)苻坚——王猛 三、著名迁都 名称 背景 作用 盘庚迁殷 水患;政治动乱 成为世界上的大国 周平王迁都洛 戎族灭西周 东周开始 北魏孝文帝迁 都 平城缺粮;距离中原 远,不利于对中原的 统治 促进了洛阳的繁华;为 汉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四、著名改革 名称 时间 支持者 主要内容 主要影响 管仲改革 春秋时期 齐桓公 改革内政,发展 生 产 ; 改 革 军 制,组建强军; 尊王攘夷,扩充 疆界 使齐国国富兵强,齐 桓公成为了春秋第 一霸主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前 356 年) 秦孝公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 建立县制 使秦国国富兵强,成 为战国后期最富强 的国家;确立封建制 度。 北魏孝文帝改 革 5 世纪末期 冯太后 说 汉 话 ; 穿 汉 服;改汉姓;通 汉婚;用汉制, 习汉礼 促进了民族融合 七、秦皇汉武统治措施比较 类 别 秦始皇 汉武帝 政 治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 接受主父偃建议,削弱王国实 力 思 想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 化 统一文字(小篆) 推行入学教育,兴办太学 经 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盐铁官营,统铸五铢钱 军 事 北筑长城与匈奴,开发 南疆修灵渠 派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外 交 派张骞开辟丝绸之路 八、重要的制度 1.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发生在尧舜禹时期,启继承王位标志结束。 2.世袭制:启继承王位标志“公天下”被“家天下”取代,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3 分封制:西周创立。 1 _x0001_ 的:巩固统治 ②诸侯组成:亲属与功臣 ③诸侯权利:得到土地,平民与奴隶 ④诸侯义务:服从命令,交纳贡品,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⑤作用:积极方面: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统治;消极方面:东周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4.县制:商鞅变法首创 5.郡县制:秦始皇首创。分封制、县制、郡县制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6.中央集权制:法家的韩非提出,秦始皇第一个把它变成现实。 (一)原始社会时期: 1 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是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 2. 北京人: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群居生活。 4.河姆渡人:长江流域的原始人类。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定居生活,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制造简单的玉器和乐器。 5.半坡人:黄河流域的原始人类,普遍使用石器,用木制的耒耜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种植粟,饲养猪狗,渔猎种植蔬菜,住半地穴式房子,会制造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二)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初期: 1 夏商西周: (1)农业:商周时期五谷齐备, 选种施肥,治虫害。西周时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生产;商朝时,家畜家禽种类齐全。 (2)手工业: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出现青铜;夏朝种类增多;商朝青铜文化灿烂;西周时青铜种类更加丰富。陶瓷业和制玉业发展。 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出现铁器牛耕,战国得到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三)封建社会——东晋 南朝: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1)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2)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3)南方社会稳定。 2.江南地区开发的作用: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启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视科技;重视人才培养;科教兴国等。 (四)水利工程与人物 1.原始社会大禹治水。2.战国秦国李冰都江堰;功能:防洪灌溉;作用: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秦朝:灵渠沟通了长江与珠江水系,促进了经济发展。 4.三国的魏国重视兴修水利。 十: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的现象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是历史的主流。一般来说,民族融合的方式有两种:和平交往与战争。当然,也有特殊的方式(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和平交往 1..昭君出塞 (和亲) 汉元帝时期匈奴呼韩邪单于向西汉称臣,请求和亲。王昭君自愿前往,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2.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通西域,加强了汉与西域各族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民族迁徙 东汉末年“五胡内迁”,汉族人迁往江南,西晋后期第一次迁徙高潮。 4.设管理机构 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从此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战争 1.秦始皇派蒙恬收复河套地区;汉武帝时收复河套、河西走廊地区,派卫青、霍去病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匈奴再也无力和西汉对抗。 2.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结果前秦统治瓦解,东晋在南方统治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民族融合。 十一:文化史复习归纳 (一):.科学 1.天文历法:①相传夏朝就有了日月食的记载;②我们今天的农历来源于夏朝,完备于商朝;③战国测出 24 节气;④东汉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测量地震的仪器。 2.三大医学家 人物 时代 成就 备注 扁鹊 春秋战国之际 “四诊法” 华佗 东汉 “麻沸散”“五禽戏” “麻沸散”是创 举 张仲 景 东汉 《伤寒杂病论》全民阐述中医 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医圣” 3.数学: ①一部书——《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总结春秋战国以来的成就,某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②一个人——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早与欧洲 100 年。 4.农学与地理学 类别 人物 时代 成就 农学 贾思勰 北朝 《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第一步完整的农业科技 著作 地理 学 郦道元 北魏 《水经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5.造纸术: 西汉天水麻纸是世界最早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对世界文化贡献巨大。 (二)艺术成就 类别 人物 时代 成就 音乐 春秋战 国 盛行“钟鼓之乐”,代表随州编钟 书法 王羲之 东晋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被称为 “书圣” 绘画 顾恺之 东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雕塑 秦朝 秦兵马俑 北朝 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