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九年级下册 / 第四单元 / 单元综合与测试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还剩 10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下(R版)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读书的过程是sù zào(   )人的过程。圣贤书读多了,书中的气质、风骨等会jìn rǎn(   )、影响读书者。爱读书的人能在淡泊中折射出一种美好的精神追求,周身散发着一种灵气、才气。读书能xūn táo(   )人的魅力,能使人表现出不同fán xiǎng(   )的气质气度,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不避锋芒 狡黠 回马枪 开卷有益 B.公正不阿 诘难 寂寥  味同嚼蜡 C.身临其境 咀嚼 渲染  吹毛求疵 D.油嘴滑舌 惆怅 缀学  信手粘来 ‎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必为平凡而义愤填膺,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 B.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忍俊不禁地感叹:“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啊!”‎ C.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温州东濒东海,江河纵横,海产品栩栩如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恼怒,二忌睡前饱食,三忌卧处当风。‎ C.现在勤奋求知、苦练自学能力,是同学们将来能否大有作为的关键所在。‎ D.临近期末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6.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把语段补充完整。(3分)‎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填空。(4分)‎ ‎(1)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__________》讲述了一个贫苦孤女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________色彩的长篇小说。‎ ‎(2)简·爱与______________的主人__________先生产生了爱情。梅森阻碍了他们的爱情发展。‎ ‎8.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7分)‎ ‎【材料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终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这些软件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的追捧。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洋葱数学、作业通、问他作业、作业帮……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等广告语抓人眼球。‎ ‎【材料三】据一位初二学生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3分)‎ ‎(2)九年级(1)班开展题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的辩论赛。作为反方辩手,请你就“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的观点列举几条理由。(4分)‎ 二、阅读探究(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幼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辞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B11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B12,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B13,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B14。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B15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B16枵腹B17无异。汝辈于此,极B18宜猛省。(选文有删节)‎ ‎【注释】①迥异:相差很远。②开:开导,启发。③古奥: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数倍。⑤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⑥时文:当时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⑦华: 花。 ⑧诡僻:荒谬邪僻。⑨《左》《国》:《左传》《国语》。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⑪曹:辈。⑫拱璧:大璧,泛指珍宝。⑬义蕴:内在的意义。⑭发越:散播。⑮举:举出。⑯去:距。⑰枵(xiāo)腹:腹中空虚。⑱极:通“亟”,急。‎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时文固不可不读 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朝华夕落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 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思通其义蕴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11.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 (2分)‎ ‎12.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二)[2018·安顺]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13.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B.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C.让人,并不是懦弱。‎ D.让人,乃众妙之门。‎ ‎14.选文第②段中加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2分)‎ ‎15.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4分)‎ ‎16.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4分)‎ ‎17.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棉花开进阳光里 王 诣 ‎①棉花,似乎不能够算作是花的一类,尽管它也能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但开花不是它们的目的,相对于它们的价值,开花只是它们生命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②棉花是五月初才开始生长的。‎ ‎③当夏天的风吹软了整个乡村,土地,也开始渴望种子的深入。农人用铁锄犁开一条条土沟,肥沃的土地,向人们张开温暖的怀抱,种子们从农人的手里扑向土地,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 ‎④劳动把种子和土地紧紧地联系起来。‎ ‎⑤天气渐渐暖和,种子悄悄地发芽出土,带着土腥味,在阳光中小心地露出尖嫩的头角。在棉苗的生长过程中,农民完成了与土地的交流,把自己的生命扎进土地的深处;也因为农人,棉苗才得以安然地展枝拔节。‎ ‎⑥农人们虔诚地呵护着它们,好像土地的主人;棉苗却主宰着农人的梦,把这种梦想牵引到八月的天空下去盛开。‎ ‎⑦‎ 我不止一次跟着父母去地里侍弄棉苗。五月的田间地头,到处是弯腰耕作的农民。父亲说,花见花,四十八。意思是说在棉苗开出第一朵花后的四十八天后,就可以捡棉花了。说这些话的时候,棉苗还是三寸来长,暗红的秆嫩绿的叶片,距离那些软绵绵白花花的收获还差着两个季节。但这一点也不影响父亲脸上安稳的笑容,仿佛收获就是明天的事情。风已经很暖和了,泥土里有丰富的水分和养料,空气中有阳光热切的扶持。父亲相信,有这些就足够了,棉苗会放开了脚步,在土地上生长出茂密而丰实的世界。‎ ‎⑧棉苗渐渐地长粗长高,距收获越来越近了,阔大的叶片、红紫色的花、结实的翠绿的棉桃,像一群穿红着绿的农村少女,在阳光和风雨中尽情地展示着健美的生命。‎ ‎⑨棉地里渐渐看不见地皮了,农人们低着头小心地除去一根根杂草,汗水沿着脸颊无声地流淌,滴进脚下的土地里,滋润着棉花。‎ ‎⑩一天就这样滴进了土地;一段岁月,一辈子就这样滴进了土地深处。‎ ‎⑪棉苗一茬一茬地生,农人一辈子一辈子地劳作,阳光永远充满热情,土地永远年轻。‎ ‎⑫八月,才是棉花盛开的季节。‎ ‎⑬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农人劳累而喜悦。那些朵儿从褐色的桃壳中蓬然开放,毫无保留,阳光越是强烈,朵儿越是灿烂。棉花们安然地等候着农人,它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归宿,对土地和农民有着天然的依赖。它们吸足了阳光,骨子里都带着温暖的因子;它们吸足了地气,丝丝线线都带着与土地相连的亲切。‎ ‎⑭它们熨帖地安置我们的身躯和精神。‎ ‎⑮农人变得轻盈而敏捷,走在张扬而一律的棉花丛中,充实而愉快。一朵朵棉花,是汗水在阳光下的另一种存在状态,农人们快乐地收捡着,搬运着,收藏着,从晨曦中出发,在夕阳中回家。‎ ‎⑯平凡的日子因此厚实而绵长。‎ ‎⑰‎ 棉花堆放在家里,发出深长而细密的呼吸,更是牵引着农人的心。站在雪白的棉堆旁边,农人黝黑的脸庞也成了一朵朵棉花。‎ ‎⑱繁忙的季节总有一天会过去,无论棉地是怎样的富有和浩大,也总会有被辛勤的农民收取干净的时候。收捡后的棉地静静地平铺在天空下,沉默不语,好像为子女操劳了一生的老人,舒展开满脸的皱纹,安详地歇去。‎ ‎⑲农民们忙完了所有的农事,时节也往往到了深秋。他们开始拔秆,把它们铺在地里晒干,然后担回家堆在门前,码成了一座座小山。它们是很好的柴火,能让村庄上空飘起古老的炊烟;熊熊的火光,更能让老人温暖而安详地度过寒冷的冬天。‎ ‎⑳温暖我们的,除了亲情,还有棉花。‎ ‎18.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9.第⑧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20.第⑨⑩段中连用三个“滴”,有什么作用?(2分)‎ ‎21.如果以“阳光照进棉花里”替换文题“棉花开进阳光里”,你觉得好不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三、作文(50分)‎ ‎2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的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因此,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从喜欢做的事中,获得乐趣,做一个“乐之者”。所谓“乐在其中”便是这个意思。‎ 请你以《乐在其中》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塑造 浸染 熏陶 凡响 ‎2.D 解析:“缀”应为“辍”,“粘”应为“拈”。‎ ‎3.C 解析:A项中“义愤填膺”指胸中充满义愤,与语境不符。B项中“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出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D项中“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就像活的一样,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B 解析:A项“避免”“不再发生”不合逻辑;C项一面与两面不对应,去掉“能否”;D项“学习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 5.B ‎6.示例一:美在文学 诗词曲赋 抒写灿烂文化 示例二:美在汉字 点横撇捺 记载悠久文明 ‎ 示例三:美在建筑 亭台轩榭 尽显精巧布局 ‎7.(1)简·爱 自传 ‎ ‎(2)桑菲尔德庄园 罗切斯特 ‎8.(1)作业软件种类多,操作简便,所以受到众多学生的青睐。(或:作业软件已成为众多学生使用的快捷学习方式)‎ ‎(2)①手机对人有辐射;②使用手机会助长攀比风气;③不良信息玷污心灵;④社交软件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⑤部分同学利用手机考试作弊;⑥额外增加父母经济负担。‎ 二、(一)9. (1)本来。 (2)像。 (3)全、都。 (4)通晓、懂得。‎ ‎10.(1)怎么能用珠宝和玉石都难以交换的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呢?‎ ‎(2)你们这些人对于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自我反省。‎ ‎11.幼年时期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的记忆力不如幼年时好。‎ 解析:注意在原文寻找答题区间,确定题干出自第一段。询问原因,且使用了“故”字开头,属于总结句,所以答案在前面。要特别注意:不能只写幼年时的原因,也要写成年后的原因。‎ ‎12.①读书要注意背诵。②要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③要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做到运用自如。‎ 解析:题干要求谈启示,注意文中关联词语的使用,划分层次,总结概括大意即可。‎ ‎【译文】(人们)凡是读书,二十岁之前所读的书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书相差很远。(人们)幼年时期知识未经开导,性格天真固执,所读的书即使很久不复习,偶尔提起,也可以背诵几行。如果壮年时期所读的书,过了一个月就忘了,一定不能长久。所以六经和秦汉时期的文章,词语古拙深奥,一定要在幼年时期读。等到壮年之后,即使花费数 倍(于幼年时期)的努力,终究也只是不切实际罢了。从八岁到二十岁,这之间时间不长,怎么能荒废时间或读无关紧要的书呢?这个时候,科举应试之文本来不能不读,(但)也要挑选内容典雅纯正、内涵丰富且文字优美、历经二三十年没有错误的书来阅读。像早上开花傍晚落下、浅薄低俗、荒谬邪僻、毫不得体、取悦一时的文章,怎么能用珠宝和玉石都难以交换的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呢?怎么比得上背诵《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文章和东汉、西汉经典丰美且富有文采的几篇文章,作为终身受用的珍宝呢?‎ 我希望你们这些人把过去已经读过的经书,视若珍宝,(读过后)一个月之内,一定加以温习。古人写的书,怎么能全部读完?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思考通晓其中的含义,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像这样做,才气自然散播。如果曾经读过这本书,但根本不能举出书中的字词的,称之为“画饼充饥”;能举出其中的字词而不能运用的,称之为“食物不化”,这两者大概距离空腹没有什么差别。你们这些人对于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自我反省。‎ ‎(二)13.B ‎ ‎14.豁达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 ‎15.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答出两点即可)‎ ‎①举例论证。 以沈从文不能写小说后大度忍让,转而潜心研究服饰史为例,证明“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的观点。②对比论证。“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正反对比,证明本段论点。(答出任意一条即可)‎ ‎16.①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避免了议论文的枯燥,开头有吸引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很自然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③沈从文的事例同时也是本文论点的有力论据,论证了中心论点。④开头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与第④段再举沈从文的事例相呼应,构成文章重要的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本文观点。‎ ‎17.本文首先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自然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接着从“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三个方面分别论证本文中心论点;然后分析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让人;最后总结全文,号召大家学会让人。‎ ‎(三)18.本文主要围绕棉花的生长、收获,叙述农民们在棉地里耕耘、劳作的情景。表现了农民们勤劳而虔诚、充实而愉快、温暖而安详的平凡生活,蕴含了作者对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温暖的人与事的热爱、赞美之情。‎ ‎19.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苗多姿多彩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棉花的喜爱与赞美。‎ ‎20.连用三个“滴”,既写出了农民们辛勤劳动的状态,又强调了他们天天如此辛苦,一辈子如此辛劳,棉地里浸润了农民们一生的汗水,更突出棉花的珍贵与温暖。‎ ‎21.示例:不好。作者反用棉花开进阳光里,给人以动感,新颖独特,形象生动,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棉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它放在前面作为文章重点,展现了农民们在棉地里辛勤劳作的画面。‎ 三、22.思路解析:本文有两种写作角度,一是写自己,二是写别人。写自己,可以写自己在做某件事的过程中收获的快乐,也可以写自己在某一段生活中快乐的事情。“其”可以指具体的场所,比如校园、社区、某处名胜,也可泛指生活,比如小学生活、童年生活、在故乡的生活。叙述事件要绘声绘色,描写出“乐”,挖掘“乐”的意义,让凡人琐事表现出更深远的意义。写别人,要发挥联想,可从历史人物方面选材 ‎:竹林七贤,乐在竹林间,与世无争;五柳先生,乐在南山下,与自然为伍;刘禹锡,乐在陋室里,无案牍劳形;欧阳修,乐在滁人游中,与民同乐……以这些历史人物来表现“乐”的生活观,“乐”的人生意义。 例文略。‎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