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8
红楼春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
·
下册
新课导入
你读过这本书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部名著。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
1715—1763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他出生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而饱尝了人生的心酸。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
红楼梦
》
。
我会认
恰
屉
嫣
讳
钗
敞
袭
qià
tì
yān
huì
chāi
chǎng
xí
晦
墩
huì
dūn
雯
wén
喇
lā
多音字
横
héng
横幅
hèng
蛮横
例:他蛮
横
(
hèng
)地一把扯下墙上的
横
(
héng
)幅。
对对碰
近义词
反义词
恰似
——
好似 齐整
——
漂亮
小器
——
小气 晦气
——
倒霉
忌讳
——
顾忌
齐整
——
丑陋 精致
——
粗糙
晦气
——
喜气 小器
——
大方七手八脚
——
有条不紊
对对碰
【
窗屉子
】
【
丫鬟
】
【
小器
】
【
忌讳
】
【
晦气
】
【
籰子
】
即小气,吝啬。
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而形成的禁忌。
婢女,也作丫环。
不吉利,倒霉。
绕丝、纱、线等的工具。
窗户上糊冷布或铁纱等用的木框子。
【
横竖
】
【
送饭的
】
【
促狭
】
【
荒郊野外
】
【
睃眼
】
反正。
放风筝的一种附加物,俗呼为“送饭的”。风筝放到空中以后,将它挂在线上,随风鼓起,沿线而上,有的上面系有爆竹在空中鸣响,有的则附有各种绚丽的彩饰。
爱捉弄人;刁钻。
没有人类居住的荒山野岭,很少有人去的地方。比喻在无人居住的野外。
睁大眼睛注视。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了解事情的经过、起因、结果。
整体感知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起因:
大家听到声响,原来是一个风筝挂在
竹捎上。
经过:
大家拿出各式各样的风筝放起来。
结果:
风筝断线飞走,大家也都回去了。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方法:
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大家听到声响,原来是一个风筝挂在竹捎上。大家拿出各式各样的风筝放起来,风筝断线飞走,大家也都回去了。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这个故事人物很多,请快速浏览课文,把故事中的人物用红笔圈起来。文中还出现了很多风筝,请根据人物圈出他们各放的什么风筝?
妙解课文
宝玉
黛玉
宝钗
探春
紫鹃
翠墨
宝琴
雪雁
李执
美人风筝
大凤凰风筝
大红蝙蝠风筝
一连七个大雁风筝
看到这么多风筝,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各式各样
形形色色
眼花缭乱
五花八门
文中的春趣表现在哪里?
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
“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写出了风筝撞在竹子上发出的巨大响声。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既是比喻,又是夸张,风筝触竹发出巨大声响,必将引出丫鬟出门观看,引出下文放风筝。
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
反问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
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且语气更为强烈,表现了人物直爽的性格特点。
探春笑道:“紫鹃也太小器了。你们一般有的,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
从探春、黛玉的话,我们知道放风筝可以放晦气,捡拾掉落的风筝是忌讳。
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
三个“也有”写出了众人放风筝前的准备工作。
你从众人忙乱地准备放风筝的工具,体会到了什么?
小丫头们兴高采烈地准备着放风筝的工具。从中体会到她们听说要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 ”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回道:“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心中欢喜”写出了高兴的心情。
从宝玉的言行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可以看出宝玉是一个性格随和,待人宽厚,易与相处的人。
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 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上,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从这里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通过对宝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的性格特点。
文中各种风筝的寓意:
蝴蝶风筝:美丽和爱情的象征
螃蟹风筝:财富和权势的象征
蝙蝠风筝:寓意遍福
七雁风筝:寓意弃雁
凤凰风筝:寓意高贵吉祥
拓展:
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这句话说明黛玉是个放风筝的高手,知道问题出在顶线不好。与下文“那一年不放几个子”相照应。
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
从这一系列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绢子垫着手”是怕线割伤了手,“将籰子一松”动作娴熟。“风紧力大”之时放风筝是最困难的,这时候黛玉却动作娴熟,说明黛玉是一个放风筝的高手,与上文“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呼应。
那风筝都
飘飘飖飖
随风而去。
一时
只有鸡蛋大,一
展眼
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飘飘飖飖”写出了风筝在天空随风风飘荡的样子;“一时”“展眼”突出了风筝随风而去后,在天空飞行的速度很快。风筝被铰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作者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
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
与题目
《
红楼春趣
》
呼应,点明主题。
文中的春趣表现在哪里?
(
1
)黛玉提议放风筝,小丫头们急忙七手八脚地去拿风筝,准备放风筝的工具。
(
2
)众人都拿自己的风筝来放,独有宝玉的风筝飞到房子那么高便落下来了,急得他头上出汗,众人都笑他。
(
3
)风劲过来时,黛玉接过风筝来放,感受放风筝的乐趣,绞断风筝线,放走了晦气。
(
4
)众人一齐收线,结果风筝线断,飘飘飖飖飞去,热闹非凡,十分有趣。
课文结构
送走捡来的风筝
红
楼
春
趣
自由快乐
热爱生活
放飞各自的风筝
放飞风筝,美好心愿
准备工具和风筝:忙乱、快乐
飞上天空:宝玉急、黛玉教
把风筝放上天空
主旨归纳
本文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经过,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
表现了大家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
。
拓展延伸
《
红楼梦
》
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表面看来都是些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拓展阅读
我在草地上坐着。我的头上,是傍晚六时
的天空。天空中,这里也是风筝,那里也是风筝。
我从没见过这样多的风筝,在这样的一个天空中飘荡着。
儿时,如同隔世般遥远的儿时,我自己也放过风筝的。多半是跟二哥一起放。更多的时候,我手里只紧抓住那捆缠在香烟罐上的丝线。我眯着双眼,仰面凝视天空中自己所放的那一
满天的风筝
个风筝。当然,也东看看西看看别人的风筝,如果天空中还有别人的风筝的话。记忆中,天空中是一定有别人的风筝的;因为放风筝,似乎也有固定的季节。季节一到,任何一家的孩子,都会纷纷放起风筝来。至于放的地点,或者是广场上,或者是马路上,或者是屋顶上。广场不是到处都有的,从我家到广场去,相隔一小段路程,我们有时也懒得去。马路上可以放风筝,确是一点也不假。那时的马路和今天的马路比起来,可差得远了。那时的马路,任何时候都是只有几辆车,至
于横街,车子的数目更少得可怜;所以孩子们在设法叫风筝起飞时,可以手里拉着一根线,在大街上跑;而且频频回顾,看看背后的风筝,是不是已经顺风飞起了。但是我和二哥都不敢在马路上放风筝,这倒不是因为我们兄弟两个人缺少冒险精神,而是因为怕父亲知道了会骂会打。父亲管我们,管得很严。但我们也有很理想的放风筝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家的屋顶上。我们家的三楼,开了一个小小的天窗,只要用一根木棒向上一撑,把天窗打开,我们立刻
就可以爬到屋顶上去。屋顶上,有一个狭长的小阳台,我们就在阳台上放风筝。屋顶上的风很大,风筝拿在手里,只要抖几抖,就会摇头摆脑地飞起来了。这时候,二哥就喊:“放线!放线!快!
……”
于是我就马上用右手,把缠在香烟罐上的线拉出来。但是风大的时候,笨手笨脚,还是来不及拉出线来,二哥不耐烦了,会从我手里把香烟罐抢了过去,一手紧抓罐的一端,让另一端对着风筝飞升的方向,于是一刹那间,罐上的线,便咿咿呀呀一圈又一
圈地飞了出去。定睛看时,风筝已经飞到离我们很多丈远的高空中,而罐上的线,忽然都不见了。我还记得,我们当时放的风筝,都是二哥自己糊的。二哥不会念书,但是有糊风筝的手艺。他糊的都是蝴蝶风筝,比一般的风筝都要大很多,而且涂上花花绿绿的颜色。当这样一个美丽特殊的风筝升到天空中时,二哥有一份满足,也有一份骄傲。
思考:
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谢您的观看
HAPPY CHILDREN
201x.12.3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