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课题
三峡
第 1 课时
序号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一、 导入新课:
导语: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二、 诵读理解:
1、 了解作家作品: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2、 朗读课文: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及字形:
阙 曦 溯 湍 山献 漱 属引
(2)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力求最佳效果。
3、对译理解:
(1)结合课下注释,学习第一自然段。
A、重点词:自 略 阙 嶂
自非 亭午 夜分 曦
B、重点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进入学习
勾画要点
给重点字注音
按照规律划分节奏
对译记忆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C、理解分析:
1.第一段写三峡两岸的山。第一句写山的长、多。“ ”可见其长;“ ”可见其多。第二、三句写山的 、 ,以及江面的 ,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铺垫。
D、背诵第一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A、重点词:襄 沿 溯 绝 或
其 虽 奔 御
不以 疾
B、重点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理解分析:
第二段写三峡的 水。表现江水凶险的词有“ ” 、“ ”,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是“ ”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豪气万丈。
D、背诵第二自然段。
三、 课堂小结:
1、作家作品:
2、第一自然段写山的特点:
3、第二自然段写水的特点:
理解记忆
积累字词
重点把握,对译
按内容疏理
学
生
收
获
课题
三峡
第 2 课时
序号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一、 前提测评: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郦( )道元 重岩叠嶂 ( ) 不见曦( )月 沿溯( )
素湍( )绿潭 飞漱( )其间 属( )引凄异 绝巘( )
2、解释下列的字词。
(1)略无阙处 略无:_________ 阙:______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_________ 襄陵:_____________
(3)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_________ 夜分:_____________
(4)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_ 溯:_______________
3.填空。
《三峡》选自《________》,题目是编者加的。_____(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给《________》作注写成了《________》。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重岩叠嶂,隐天遮日。
二、诵读理解:
1、结合课下注释,学习第三自然段:
A、重点词:时 素湍 绝巘
漱 其 良 清荣峻茂
B、重点句子: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理解分析:
第三段写三峡的春冬景色的 美。气氛由紧张变得轻松,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清荣峻茂”状写了 景物, “ ”是作者由衷的感叹。
D、背诵第三自然段。
2、结合课下注释学习第四自然段。
A、重点词:晴初 霜旦 啸 属引
绝 故
B、重点句子:
学而时习之
积累记忆
逐字对译
结合译文理解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C、理解分析:
第四段写三峡的秋冬的景象,和上段欢快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到处笼罩着 、 的气氛。最后用渔歌作结尾,从侧描写了三峡的 、 ,也写出了三峡渔民船夫的
的生活。
D、背诵第四自然段。
3、小组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三、课堂练习:
1.按要求默写下列句子。
(1) 写三峡两岸山长又多的句子。
(2) 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
(3) 写夏水迅疾的句子。
(4)写出了三峡山水画卷色彩的句子。
2、、阅读课文后,你能联想到李白的哪一首诗?你还阅读过哪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你能说说它们的内容吗?
回到原文,诵读理解
必须思考及落实
学
生
收
获
课题
三峡
第 3 课时
序号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一、前提测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二、解读探究:
1、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2、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用意?
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景色作了铺垫。正因为山势高峻,才使得夏季水势险恶,“沿溯阻绝”;正因为“重岩叠嶂”,才会出现“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奇景;正因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且难见“曦月”,才能使人在秋日倍感“林寒涧肃”,十分凄清。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三峡,重在写“水”。
3、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
复习巩固
有参考答案更说明它的重要性,一定要重视并思考记忆。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侧面描写)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视角、动静)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引用)
一、 拓展运用:
1.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参观.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品尝金黄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2、下列诗句与文中的哪些内容相近:
(1)、陆游《入蜀记》:“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
(2)、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杜甫《秋兴八首》:“听猿实下三声泪”;白居易《送萧处士游黔南》:“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可与同桌讨论完成
读懂诗文再完成
学
生
收
获
课题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第 1 课时
序号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一、前提测评:
1.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记忆库,背诵一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文。(出自不同诗文中的两句诗)
①
②
3.“书”在文言文中的常用义是 , 文题中的两个
“书”分别是 , 。“答”一
般是指 。
二、诵读理解:
1、了解作家作品: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南朝的齐梁时作家,字通明,华阳隐居,有作品《陶隐居集》。齐高帝曾经召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1、 诵读理解:
(1)掌握重点词:
交辉 四时 俱 晓 歇
乱 颓 竞 未复 与
(2)翻译重点句子:
①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同桌轮译课文,检查效果,将译的不通畅的提出来,共同解决。
(4)理解文章结构思路,为背诵做准备。
A、总分总
回忆默写
解题,把握文体
勾画重点内容
将记忆有困难的画上着重号
注意通顺、对译
一人一句轮译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B、山—水,石—林,晓—夕
(5)在理解的基础上,速背课文。(5分钟)
三、探究赏析:
1、共同探究以下问题:
(1)本文体现出的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本文作者写景有哪些方法?请同学们共同总结一下?
2、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
例:“高峰人云,清流见底”。山水相伴相映,神采焕然,情味盎然。这里是“高峰人云”。峰,其形峻峭;入云,高人天际。山下是“清流见底”。水流迤逦,清明澄澈。峰高水清,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按理解性背诵
注意从哪些内容分析而得
结合我们学过的《从百草》、《社戏》等文分析
赏析句子,要展开想象力,描摹字里行间的美。
学
生
收
获
课题
观潮
第 1 课时
序号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一、简介钱塘江大潮知识:
钱塘江大潮,是闻名世界的奇观,苏东坡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以此来赞美钱塘江大潮。人们通常称这种潮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壮观的涌潮呢? 首先,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其二,是江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强大阻力,潮头当然会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自然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潮头高度可达3.5米以上,潮差可达10米。其三,大潮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钱塘江大潮主要是由海潮倒灌引起的,所以,它也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
二、诵读对译:
1、了解作家作品:
周密,南宋词人,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等,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诵读课文。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霆 尹 艨艟 焚 泅 仞 绮 塞 僦赁 舸
(2)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虽席地不容间也
3、结合课下注释,逐段对译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重点词:观 既望 方 仅 际天 沃
B、重点句子: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C、独立通译第一自然段。
了解知识并勾画要点
用“|”划分节奏
积累记忆
注意每个文言词都要相应译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2)学习第二自然段:
A、重点词:岁 艨艟 尽 标 睹 舸
迹 逝
B、重点句子:
1、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2、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C、对译理解。
(3)学习第三自然段:
A、重点词:溯迎 鲸波 百变 以此
B、重点句子:
1、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2、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C、对译理解。
(4)学习第四自然段:
A、重点词:江干 溢 塞 倍穹 僦赁
B、重点句子:
1、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C、对译理解。
三、诵读记忆。
根据译文理解背诵
学
生
收
获
课题
观潮
第 2 课时
序号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一、理清文章思路,研读文章内容 。
1、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
〈1〉、《观潮》第一句就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伟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也就是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你想用哪些词语分别概括这些方面的特点?
2、研读文章内容,欣赏语言美,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特点。
〈1〉、第一段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有哪些?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采用怎样的修辞方法来表现?
从“方其远出海门……势极雄豪”为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写出了海潮的壮丽雄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这样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怎样的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3〉、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溯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4〉、第四段中写观潮人数之多与上文写钱塘江潮的气势、 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有何联系?
、
注意句首的总括作用
准确概括特点
分析讨论要全面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3、探讨问题,理性感知:
〈1〉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2〉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
二、拓展运用:
1、改写附文:《酒泉子·潘阆》
提示: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应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2、从下列两题中任选其一,写练笔:
(1)假如你负责海宁市有关钱江潮申报“世界遗产”一事,由你起草申请报告,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谈起,申报理由是什么。
(2)请你展开想像,结合课文内容为钱塘江大潮写解说词。
从主题情感方面理解
学
生
收
获
课题
湖心亭看雪
第1课时
序号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学语文有一个好处,足不出户,却能坐观天下景。前一段时间我们赏过了陶弘景笔下的人间天堂,又赏过了苏东坡笔下的月夜小景;赏过了三峡的水,又赏过了钱塘江的潮。 今天我们就跟着明末清初的作家张岱一起去赏赏湖心亭的雪。
二、诵读对译:
1、.作者介绍
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 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2、.整体把握课文
(1)朗读后注音:
更( )定 毳( )衣 雾凇( )沆( )砀( )
一芥( ) 喃喃( )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下列词义:
是日更定: 余拿一小舟:
雾凇沆砀: 上下一白:
焉得更有此人: 强饮三大白:
莫说相公痴:
(3)对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概括文章内容,并写出叙事的要素。
三、赏读探究:
1、分析人物:概括文中“相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文中“痴”都表现在哪里?
进入学习
了解作者
积累词语
音、形、义
掌握重点句子,通译全文
用准确的词语概括人物形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3、文中是怎样描绘雪景的?(从顺序、角度、感官来分析)
4、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如果换成:“一道 一座 一艘 三个”,有什么不同?
5、不知有一点我们同学们注意没有,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是清朝,而开头时间依然以明朝的崇祯年号记录时间。有何深意?(文章弥漫一种淡淡愁绪,对故国的思念,是作者情感孤傲,超凡脱俗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四、“白描”专项训练:
白描——(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白描”。
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②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
③那乌鸦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⑤两岸连山 (√)
⑥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⑦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 (×)
⑧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
⑨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月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注意写景的方法
从表达效果上分析
把握作者情感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描”就是——“淡妆”。
学
生
收
获
课题
诗四首
第 1 课时
序号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一、学习《归园田居》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他做过几任小官,41岁那年辞官而归,从此住在农村,亲自参加田间劳动,直至63岁去世。这首涛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附带说一下,在封建时代,皇帝及大臣死后朝廷都要根据他们的行事给一个谥号;陶渊明不是大臣,“靖节”这个谥号是他死后朋友和门人私下给的,为的是表彰他高尚的节操,可以叫“私谥”。
2、诵读理解:
(1)朗读诗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字面意思。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B、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干了多长时间?
C、: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
3、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1)提问: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想像“带月荷锄归”等的动人画面。
(2)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提问: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结合另两首诗思考:(附双边活动)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二、学习《使至塞上》
1、简介边塞诗及作者: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2、诵读理解:
(1) 朗读并理解字面意思。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B、“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是实写还是虚写?
3、品读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无际无涯的大漠中,一缕烽火台上的孤烟,直上青天;长河似带,落日降临,异常浑圆,这两句诗,凸现了大漠粗犷、强毅的精神,凝聚了诗人的心态。从诗的字句看,语不惊奇,朴实无华,但却能状难言之景于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达到了浑成的境界,显示了诗人的深厚功力。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学
生
收
获
课题
诗四首
第 2 课时
序号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三、学习《渡荆门送别》
1、简介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自号青莲居士。〖拓展〗:欧阳修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苏轼东坡居士。
2、朗读理解:
(1)朗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字面意思。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是一首送别诗,谁在送别?
B、逐联概括内容:
C、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D、你最喜欢的是哪句诗?为什么?
3、品读赏析: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的好。“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4、拓展:〖拓展〗朗读杜甫的《旅夜书怀》,找出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四、学习《登岳阳楼》
1、简介作家作品:
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2、背景介绍: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
3、结合背景及课下注释理解诗义。
4、思考下列问题:
A、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B、“悲”在何处?
5、拓展学习:
四、〖链接〗 (一) 写洞庭湖的佳句
1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其二)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学
生
收
获
查看更多